•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不但用钱向皇太极赎买土地,而且主动向他们提供粮食,此时的皇太极征服了蒙古部落,增加了自己的实力,袁崇焕的做法不但没有平定辽东之乱,反而使他们的实力越来越强,这怎...……更多
明朝皇帝被贼军围困在京城,这位大将却见死不救
崇祯年间,皇太极于盛京称帝,并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曾多次攻打明朝,明朝每战多败,龟缩于山海关之中,所耗财物颇多。时值小冰期,气候寒冷,农业减产,饥荒严重,明朝百姓不堪重负,揭竿而起。在这些人中,有一...……更多
袁承焕计杀毛文龙,也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而且这次进攻北京还有特别的收获,那就是皇太极利用反间计,让崇祯皇帝处决了让后金另一个忌惮的大将袁崇焕。不过,即使袁承焕没有杀毛文龙,明朝的腐朽已经无可救药,最后走向失败也不会太久,这件事只是起到了推...……更多
为什么说袁崇焕回北京救援一事,直接要了他的命呢
...名军事将领,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从关外向中原挺进,越过蓟州,长途奔袭直捣北京。袁崇焕知道后,赶紧率军回北京救援。袁崇焕率军回北京救援的举动,可以说直接要了他的命。为什么说他回北...……更多
李自成击败了明军,为什么没打过清军
...去了陕西,时间已到了崇祯九年。这一年,清兵又来了,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天聪十年为崇德元年(1636年)。不过这次皇太极并没有打算攻打北京城,他同样派出两去军队,一支佯攻山海关,另一支由阿济格统兵扫...……更多
崇祯皇帝的执政之路:争议与肯定并存
...也正是这种潜在的危机感让崇祯帝变得生性多疑。可以说皇太极对袁崇焕的离间计得以成功,一方面源自明朝政治的腐败,另一方面源自崇祯帝多疑的性格。崇祯大胆启用了袁崇焕,在对后金的作战中取得了主动权,同时也烧掉...……更多
皇太极绕过宁锦防线杀到京城,袁崇焕为何不去进攻盛京?
...崇焕上任,用心经营辽东,修筑防线。不过才俩年时间,皇太极就发动了攻击,这次皇太极并没有进攻防守严密宁锦防线,而是绕到蒙古,从西边进攻大明京师。时间紧迫,袁崇焕马上命令部队急行京城勤王。为何袁崇焕不直接...……更多
明朝的锦衣卫这么能干,为什么没能杀掉皇太极?
...了明末。崇祯时期,后金国势越来越盛,国势越来越盛。皇太极首先发起了一场战略性的进攻,直逼京城,对明朝的政治核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后来的松锦之战,明朝13万人一败涂地,明王朝再也没有...……更多
皇太极费心费力将洪承畴劝降,却晚年凄凉
...畴被俘,祖大寿率众投降,明军在宁锦的防线不复存在。皇太极早就知道洪承畴这个人,所以早早让人打扫三官庙让洪承畴居住,但洪承畴油盐不进、誓死不降。皇太极派了一波又一波的文王大臣去劝降,都被骂了回来;皇太极...……更多
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因为一座书院
...九门及皇城门,以司礼监太监李凤翔总督忠勇营;中后金反间计,自毁长城,冤杀袁崇焕”。1644年,大明帝国走到了最后的关头。军情紧急,民间早已被搜刮一空。为了保障前线供给,崇祯只有指望王公大臣们应一下急,放一...……更多
...大了。为啥是东三省那么大呢?因为在这个时候,东北的皇太极带着清军也入关了……旱灾、饥荒、洪水、瘟疫、李自成起义,皇太极领清兵入关,朱由检成功当选大明朝脸最黑的皇帝,我要是老天爷,我都可怜他想要放他一马...……更多
被视为明朝最后希望的袁崇焕,他为何必须得死?
...宁锦之战的胜利,大败后金政权两代国主——努尔哈赤、皇太极,对于当时已经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而言,袁崇焕无疑是最后的希望;对于当时实力逐渐增强,逐步占领整个辽东地区的后金政权而言,袁崇焕更是最为强悍和难以...……更多
...洪承畴甚为赏识、且屡有嘉奖。崇祯11年(1638年)9月,皇太极攻占义州,围攻锦州,关外军情甚急。清史稿称:“庄烈帝(崇祯)徵承畴入卫。明年春,移承畴总督蓟、辽军务”。崇祯12年(1639年)春,崇祯不得已,下令将洪...……更多
先生送吴三桂一首预言诗,吴三桂为何不明白
...是他不知道的事,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却接到了一封来自皇太极的书信,皇太极在信上这样写,对吴三桂非常的钦佩,希望他可以投降满清,这将是整个天下的幸事,希望他可以考虑一下。一边是崇祯皇帝的圣旨,一边是吴三桂...……更多
李自成的得天下与失天下:从农民起义到王朝覆灭
...,粮食收成少之又少,根本无法解决温饱,明朝政府面对皇太极在外的威胁,节省开支,加重赋税和徭役,农民苦不堪言。1629年,也就是崇祯继位的第二年,23岁的李自成在陕北揭竿而起,发动了农民起义。在此后的十五年里,...……更多
崇祯为什么不逃跑去南方
...殆尽,只剩下吴三桂带着三万残兵,守在宁远孤城。当时皇太极想和崇祯皇帝谈判,让崇祯皇帝承认自己的合法地位,承认自己打下来的地盘。其实承认不承认,皇太极都实际拥有了。崇祯皇帝如果手段灵活一点,不妨就假装承...……更多
2022-12-21 16:04崇祯
他手握80万大军却不肯去救驾,后人却还说他是忠臣是为何?
...杀人,一连杀死了数十名大臣和将领。我自知打不过满清皇太极。朱由检派人议和,但此时皇太极不会就这样阻止骑兵。而此时,手握数十万起义军的李自成也与明朝展开了最后的决斗。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大军围攻京城,此时...……更多
袁崇焕究竟是民族英雄,还是通敌叛国的奸贼
...作战,坚壁清野,并派水师袭扰,骑兵决战。宁锦大捷,皇太极败归,振奋了每个大明臣民的心神,终于让整个民族不必仰视关外虎视眈眈的后金,无人怀疑“杀死”努尔哈赤之将——袁崇焕的赤胆忠心。五年复辽,轻狂许诺祸...……更多
...况,比如崇祯二年,就发生了“己巳之变”,当时清太宗皇太极绕道入关,打到北1京城下。最后也是有惊无险,皇太极撤军而去。而且,李自成之前与崇祯帝谈判,希望自己可以成为藩王,控制西北,并非是占据北1京。所以,...……更多
吴三桂一战打断八旗军脊梁,斩杀清朝41位八旗将佐
...终出现了如李自成带领的起义军直指国都北京,而在外以皇太极为首的女真人已经虎视眈眈,在边关蠢蠢欲动。崇祯皇帝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虽然宵衣旰食且夕惕朝乾,却依旧在一步步的错误之中没有拉住整个明王朝走...……更多
左良玉间接导致崇祯死亡,为什么还能被称为忠臣
...是明显有当将领的能力,所以他推荐左良玉去带领兵马和皇太极作战。就这么,这位本是普通小兵的左良玉直接被提拔到了主将职位,这份荣耀实在是让他一时之间不知所措。不过,左良玉的确是一块美玉,在和皇太极作战的过...……更多
2022-12-21 16:20良玉,崇祯,忠臣
袁崇焕真的叛国通敌了吗?为何袁崇焕死时百姓争食其肉
...确实已经通敌叛国了。就在这个时候,后金又使出了一招反间计,故意表现袁崇焕就是后金的内应。到了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对袁崇焕,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尤其是在平定辽东的方略上,两人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崇祯皇...……更多
袁崇焕、白起、韩信、岳飞都被杀害,他们谁死得最冤枉
...皇帝知道后,更是大大赞赏。而努尔哈赤死后,其继承者皇太极还不死心。也是带领大军进攻宁远,结果他们打了二十多天也没办法。而后金三个贝勒,也被锦州火炮打伤。可以看出这袁崇焕的确实有军事才能的,因此很多人认...……更多
他是著名的抗金将领,皇太极最大的对手,因为被报复而冤死
...掉破他神话的那个男人。之后袁崇焕主张议和,并获得了皇太极的同意,不过在5月对方却直接派兵将锦州围住,并开启了猛烈的攻击。面对这种情况,袁崇焕派出了手下的大将,和金军进行了对抗,1个月后金军的损失惨重,再...……更多
天雄军的荣光:卢象升的治军之道与对抗叛军的策略
...间不发军饷。这样正规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崇祯二年,皇太极率领八旗大军,偷偷绕过了重兵驻守关宁锦防线。全国的兵力几乎都在辽东,而京城周围防备松弛。不久之后,遵化、三屯营等地就被满清攻陷,京城极度危机。袁...……更多
袁崇焕为什么不和后金一起攻城
...绝对服从。现实是皇帝做到哪一步,士兵也回报哪一步。皇太极保证八旗军以及后来的乌真超哈、天助、天佑部队个个都有房有地,战死一定抚恤到位,立功一定奖励丰厚,死几百个士兵都能心疼的当众大哭不止。所以军队也就...……更多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清朝崇德八年,叱咤风云的皇太极去世了,他的儿子福临成为了大清新一代的掌门人。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成为了满清政党中势力最大的“头目”。也正是在多尔衮的正确领导下,清朝出现了入主中原、一统江山的想法。这...……更多
乾隆为何要为袁崇焕翻案
...多次出兵击溃皇太极,但是在朝中大臣弹劾以及皇太极的反间计下,袁崇焕失去信任,最终被处死,家人都被流放。袁崇焕一生争议极大,引来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武侠宗师金庸十分仰慕袁崇焕,在他的著作《碧血剑》中,...……更多
明朝将领祖大寿早年一心拥护大明王朝,为何最后却依附清朝?
...宁远,祖大寿参与了宁远保卫战。第二年农历五月,后金皇太极亲率清军进攻宁远,祖大寿参与抵抗清军,明军获宁锦大捷。此次战争的胜利,使袁崇焕于1628年(崇祯元年)得以督师辽东,这一年农历六月,祖大寿升为辽东前...……更多
清朝建立时为何得到汉族百姓支持?因为这两项措施收买人心
...天下传檄而定。我们之前曾经提到,清政权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多以劫掠大明边疆百姓为业,在中原老百姓心目中是贼寇的形象。而顺治入关之后,一改往日作风,明申禁令,对百姓秋毫无犯,从此可见其已有一统中原之...……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
晁错本就在太子府任职,深受汉景帝刘启信任,汉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很多国家律令都是有晁错来定。史料记载:“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2024-06-28 20:30:00
另一方面,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
2024-06-28 20:32:00
曹操当初能够削平诸侯,一统北方地区,除了手里的军队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有皇帝汉献帝。由于将汉献帝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曹操打着汉室的旗号征伐异己
2024-06-28 2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