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袁崇焕真的叛国通敌了吗?为何袁崇焕死时百姓争食其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4 13:1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公元1630年八月,北京城内出现了十分诡异的一幕:时任蓟辽督师的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下令以凌迟之刑处死。在此之前,袁崇焕深得崇祯皇帝信任,一直把守北方要隘,阻挡清军入侵。仅仅几个月之前,袁崇焕刚刚率领大军,击退了兵临北京城下的后金大军,保住了首都北京的安全。

袁崇焕真的叛国通敌了吗?为何袁崇焕死时百姓争食其肉

但是,仅仅几个月之后,袁崇焕就被处以凌迟之刑。而且,行刑之时,北京数万百姓,争相围观行刑过程,痛骂袁崇焕通敌叛国,人人争食其肉。

面对愤怒的围观百姓,行刑之前,袁崇焕只是赋诗一首。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然后,袁崇焕慷慨赴死,被处以极刑。

一边是视死如归的袁崇焕,根本无所畏惧,根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误;另一边则是愤怒的百姓,人人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大骂他是卖国贼。如此诡异的一幕,让人觉得很难理解。

堂堂蓟辽督师、太子太保,深受皇帝信任的大功臣,为国家戍边立下汗马功劳的袁崇焕,为何会落得这样一个结局?为什么当时的百姓,对他那么痛恨,大骂他是卖国贼?袁崇焕到底有没有卖国呢?

这事,其实还得从头说起。

袁崇焕早年本不是一个将军,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文官。袁崇焕35岁的时候,才考中进士,被福建邵武县知县。此时正是万历在位后期,朝政混乱,国家吏治逐渐腐败。而袁崇焕担任知县期间,政绩还算不错,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而在业余时间,袁崇焕则有一个特殊的爱好。

学兵法。

袁崇焕虽是文官,但对领兵打仗却似乎格外有兴趣。在做知县期间,袁崇焕读了不少兵书,而且经常和那些退役回来的老兵进行交流,得知了不少边塞的状况。就这样,袁崇焕完成了自己的基础军事学习。

从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袁崇焕的军事学习,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纸上谈兵。

如果按照正常的明代官制,袁崇焕本来一辈子都不可能接触到大军,更没机会验证他的军事才能。但是,世事往往有时候就是那么巧合,原本不可能进入大军的袁崇焕,却偏偏很快就进入了大军。

就在袁崇焕担任知县的同一年,万历皇帝病逝。万历皇帝去世后,其子泰昌皇帝即位。泰昌皇帝即位后,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暴毙而亡。而在泰昌皇帝去世后,其子朱由校登基,史称天启皇帝。

天启皇帝登基以后,对于处理朝政同样不太感兴趣,反倒是喜欢做木匠活。在天启皇帝的消极怠工状态下,明代的朝政情况,越来越糟。北方的后金政权,也趁势做大,渐渐成了明代边境上的心腹大患。

天启二年,袁崇焕结束了自己作为知县的三年任期,按照当时的惯例,前往北京述职。到了北京之后,袁崇焕大谈兵法,引来了御使侯恂的关注。大概是袁崇焕确实很善于表达,使得侯恂认为他确实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破格将袁崇焕提拔到了兵部,做了一名兵部文官。

就在袁崇焕进入兵部后不久,前线告急,后金大军攻下了广宁。当时朝中正在进行激烈的政治斗争,诸多政治派系正在忙着争权夺利,所以很少有人会真的去注意边防问题。而身为兵部官员的袁崇焕,则是出于兴趣,主动请缨,前往前线查阅军情。

再次返回北京之后,袁崇焕放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吃惊的话:只要给我足够的钱粮兵马,我一个人就能守住山海关,彻底挡住后金。

这一下,袁崇焕彻底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要了解,当时朝中的各派势力,都在忙着做政治斗争,很少有人愿意主动请缨,去前线工作。所以,当袁崇焕说出这样的话之后,大家一致觉得,由袁崇焕去前线,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就这样,袁崇焕被破格提拔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让其前往边境任职。

就这样,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袁崇焕便由一个知县,摇身一变成了一名边境将领。

到了边境之后,袁崇焕虽然没有从军经验,却很快熟悉了当地的情况。而且,当时正在边境统筹规划的大学士孙承宗,对袁崇焕极为欣赏,给了袁崇焕很多支持。于是,袁崇焕到了边境之后,很快就顺利扎下了根。

孙承宗经营辽东边境期间,采用修城御敌的办法,以守带攻,靠修造城池步步压缩后金的生存空间,效果显著。在孙承宗的带领下,原本蒸蒸日上的后金,被压缩的步步后退。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袁崇焕亦是立下了不少功劳,帮助明代边军修造了强大的城池,官位也进一步提升。

但是,就在边境情况逐渐改善的时候,明代中枢却出了问题。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击败了清流名士们组成的东林党,全面把持了朝政。而边境总负责人孙承宗,因为和东林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也要被牵连。

天启五年十月,孙承宗被罢免。孙承宗被罢免之后,新上任的阉党将领,放弃了关外的所有城池,将所有大军和百姓,全部迁入山海关以南,让孙承宗多年的经营,付诸东流。反观后金,一下子得到了大量的土地,拥有了更广阔的战略纵深,可以直接攻击到山海关一线。在边境战斗当中,开始越发占据优势。

再之后,天启六年,后金进攻宁远城。袁崇焕作为宁远守将,凭借着宁远城的牢固城防,硬是挡住的后金大军的进攻。此战之后,袁崇焕再次升迁,终于成为了辽东防线的最高决策者之一。不过,短暂的升官之后,紧随而来的是阉党的打压。因为袁崇焕并非阉党,所以哪怕打了大胜仗,也无法掌权。愤怒的袁崇焕,直接辞官不做,返回了家乡。

就在袁崇焕刚刚辞官后不久,北京再次传来消息。天启皇帝朱由校病逝,其弟朱由检即位,史称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即位后,用计除掉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掌控了大权。此后,崇祯皇帝开始启用一些被阉党打压的官员,这其中就包括袁崇焕。

在前线立过大功、因阉党贬官、身为文官却懂军事,有这几层光环笼罩的袁崇焕,自然得到了崇祯皇帝的欣赏。而当袁崇焕入京,见到崇祯皇帝之后,袁崇焕更是再次放出大话:只要陛下足够信任我,给我足够的支持,我五年之内就能光复辽东地区!

袁崇焕的话,虽然有点不切实际,但却正好提起了崇祯皇帝的心坎里。崇祯皇帝当时刚刚即位,急于求成,在听到袁崇焕这样说之后,自然也就更加欣赏袁崇焕。崇祯皇帝直接将袁崇焕升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辽东战事,并且竭尽全力,满足袁崇焕的一切要求。

至此,袁崇焕的个人地位,达到了顶点。不但全权负责边境战事,同时还深得皇帝信任,条件已经好得不能再好了。

但此时的袁崇焕,却唯独有一块短板,那就是他自身。

袁崇焕,确实懂军事,但他并不是那种能够力挽狂澜,真正掌控战场的绝世名将。作为一个高层将领,袁崇焕的能力是足够的。但要想掌控整个防线,从根本上解决后金,袁崇焕的能力此时反倒成了短板。

不过,此时的袁崇焕,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而是兴致冲冲地赶往边境,按照自己的规划,重新设计辽东的防务。首先,袁崇焕到了边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皮岛总兵毛文龙。毛文龙所统领的皮岛,位于海上,可以从侧翼偷袭后金,一直是后金大军的一个软肋。但毛文龙本人性情乖张,从来不喜欢听从袁崇焕的调配。

所以最终,袁崇焕直接杀了毛文龙,想要以此来掌控全局。

但事实证明,没了毛文龙的皮岛,确实能力有限。毛文龙死后,皮岛的战略作用,也逐渐消失,再也难以牵制后金了。

就在袁崇焕刚刚掌控辽东防线之后不久,后金大军绕过了辽东防线,长驱直入,直接进攻北京。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袁崇焕急忙率军回师,保卫北京。

在保卫北京的过程当中,袁崇焕曾想让兵马入城休整,却遭到了崇祯皇帝的拒绝。最后,经过一番苦战之后,袁崇焕率军打退了后金大军,彻底保住了北京的安全。

照理来说,此时的袁崇焕,应该是有大功在身才对,崇祯皇帝应该对袁崇焕进行嘉奖才对。然而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崇祯皇帝却急忙将袁崇焕抓了起来。

因为,在崇祯皇帝眼里,这场战争的情况,截然不同。

首先,后金大军为什么能长驱直入,一路打到北京呢?这个问题有两个可能,一个是袁崇焕确实有所疏忽,让后金大军钻了空子。另一个可能,则是袁崇焕本人通敌叛国,故意将后金大军放了进来。

其次,袁崇焕斩杀了毛文龙,从结果来看,非但对明代没有任何好处,反倒是帮助的后金,让后金没了后顾之忧。

第三,袁崇焕做蓟辽督师期间,曾私自贩卖军粮给蒙古。当时明代的粮食本就不富裕,而蒙古又是后金的盟友,袁崇焕的行为,无异于资敌。对此,袁崇焕的解释,是此举有利于满蒙分化,可以拉拢蒙古一起对付后金。但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些粮食很大一部分,最后都被蒙古人直接送给了后金。

第四,保卫北京期间,袁崇焕曾提出要率军入城休整。这可就犯了大忌!要了解,作为地方将领,率军入京城本就是如同造反。更何况当时正值战时,如果袁崇焕有问题,那北京顷刻之间就会沦陷。这个行为,哪怕袁崇焕确实是出于保护北京的好意,仍是显得太可疑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让人觉得可疑的地方,都让崇祯皇帝开始越发怀疑,袁崇焕确实已经通敌叛国了。就在这个时候,后金又使出了一招反间计,故意表现袁崇焕就是后金的内应。

到了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对袁崇焕,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尤其是在平定辽东的方略上,两人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崇祯皇帝急于求成,见到自己满足一切要求之后,袁崇焕依然没守住辽东,反倒让后金大军打到了北京城下。如此一来,崇祯皇帝自然再也容不下袁崇焕了。

于是最终,袁崇焕被判以通敌卖国、擅杀大臣、擅自和后金议和、资敌、谋逆等多项罪名,被处以凌迟之刑。

而当时的京城百姓,在得知袁崇焕的罪名后,自然不可能对袁崇焕有任何同情,反倒会对袁崇焕极度憎恨。因为在之前的后金围城战当中,很多人因此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此时官方宣布,后金之所以能够长驱直入,正是因为袁崇焕叛国的原因,大家自然对袁崇焕恨之入骨。所以,才会出现了袁崇焕被行刑之时,大家争食其肉的场面。

对于袁崇焕到底有没有真正叛国,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从袁崇焕的行为来看,确实存在一定的叛国嫌疑,但却又缺乏叛国的动机。不管怎么说,袁崇焕确实是因为这项罪名而死。而在袁崇焕死后,明代的边防也进一步恶化。在袁崇焕去世14年之后,明代也灭亡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崇祯为什么在两年后抛弃东林党
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刚刚登基时,最重用和欣赏的政治团体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林党,双方之间的渊源早就存在,崇祯的父亲明光宗朱常洛、哥哥明熹宗朱由校都是由东林党捧上皇位的。可以说,没有东
2023-06-20 20:44:00
赵率教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公元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大军在大汗皇太极的亲自率领下首次杀进关内劫掠,这场战役史称“己巳之变”,持续数月的战役过程中,明朝先后损失了两位比较擅长指挥骑兵野战的大将,分别是
2023-05-27 14:17:00
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又大量流入中国,为什么还是穷死了
...廷也就是崇祯手里,一个在官宦士绅手里,最后一个在老百姓手里。但是最有意思的是,明末崇祯没钱,老百姓更没钱。所以,最后钱只能在官宦士绅手里。这个要追溯到万历年间,万历四十六年(
2024-02-17 17:19:00
...,袁崇焕死得极为惨烈。在朝廷散布的舆论影响下,京师百姓对袁崇焕通敌叛国的事实深信不疑,纷纷"争噉其肉",甚至有百姓花钱买其肉食之,吃一句骂一句。而据当前掌握的史料和学术界的研
2024-06-01 08:55:00
袁崇焕因为反间计被崇祯凌迟处死,为何没人来救他?
...平定了李自成等起义军的,所以,得到了明朝旧臣和明朝百姓的支持。到乾隆时期,已经大局已定,不需要崇祯这个幌子了。其实袁崇焕该不该判处死刑,看一下明朝政府对袁崇焕的判断书就知道了
2022-12-14 16:06:00
从己巳之变看明朝辽东防线的漏洞与经济困境
皇太极入关围攻北京城的事件,史称己巳之变,发生在崇祯二年。本次事件是明朝对战后金对丢面子的一次,连京城都险些陷落。而就在一年前,袁崇焕刚刚被扶正成为边帅。也正因为这次事件,袁崇焕
2024-01-14 11:46:00
明朝将领祖大寿早年一心拥护大明王朝,为何最后却依附清朝?
...,城内粮已尽,杀马吃,马没了,开始杀人相食,城里的百姓成了士兵的食粮,太惨了。在这种惨状下,祖大寿不得不考虑降清的事了。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初七,皇太极派降将姜新赴
2022-12-13 13:06:00
历史上的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子嗣,所以皇位便由自己的亲弟弟信王朱由检继承,是为崇祯帝。在历史上,崇祯是一位节俭、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夙兴夜寐,丝毫不敢倦怠。因为当时的大明王朝正在经历一场生死考验,关外
2023-08-22 20:27:00
袁崇焕:五年平辽东的豪言与悲惨结局
...“大明最后的保障”。可惜的是,这位“战神”却最终被崇祯诛杀;由此很多人都认为“袁崇焕”的死是加速大明灭亡的根本原因,更多的则认为“袁崇焕”死的太冤。的确,“袁崇焕”是英雄、军
2023-11-22 07: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