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的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2 20:27: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1627年,杰出的木匠皇帝天启在做了7年的皇帝后,驾鹤西去,英年早逝。由于天启没有子嗣,所以皇位便由自己的亲弟弟信王朱由检继承,是为崇祯帝。在历史上,崇祯是一位节俭、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夙兴夜寐,丝毫不敢倦怠。因为当时的大明王朝正在经历一场生死考验,关外有女真雄兵虎视眈眈,关内则是李自成等农民军遍布,纵横驰骋;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腐败无能,空谈误国,相互倾轧,唯利是图。此外,适逢“小冰河期”,粮食减产,土地荒芜,赤地千里,流民遍地,饿殍遍野。种种迹象表明,大明王朝已经到了亡国之边缘,纵使诸葛孔明再世,也是无力回天。

话虽如此,但事在人为,只要有足够优秀的人才,且皇帝赏罚分明,调度有方,做到人尽其用,大明王朝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可以翻盘。那么,崇祯上台后,大明王朝是否还有可用之文官,可战之武将呢?答案是肯定的,当时,崇祯手下人才济济,握有双王,两个二,外加一个炸的好牌,可惜他出错牌了,以致输掉了祖宗的江山社稷。

历史上的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大王:战略家孙承宗

自从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起兵以来,明军在辽东战场可谓是一败再败,从抚顺投降,到萨尔浒惨败,再到沈阳、辽阳、广宁等战略重镇的失守,明军对八旗是逢战必败,失地千里。那么,是不是说女真就是不可战胜的,达到满万不可敌之地步呢?其实不是。若是在野外展开对决,萨尔浒之战前,有名将指挥,胜利希望很大;萨尔浒惨败后,明朝精锐损失殆尽,若想赢得胜利,唯有依托坚固城池,坚壁清野,然后操练军马,并不时派出奇兵搞偷袭和骚扰,待时机成熟,再一举荡平之。

当时,战略家孙承宗便是持此观点,具体战略则是修建宁锦防线,依托坚城,反对野外浪战,联合蒙古、朝鲜,慢慢耗死女真。事实证明,孙承宗经略辽东期间,努尔哈赤无法前进一步,待其被魏忠贤赶下台后,努尔哈赤便兴兵进攻宁远。崇祯继位时,宁锦防线已经相当坚固,清兵若强行攻坚,必定惨败。可惜,出于政治上之需要,为了安抚阉党余孽和文官集团,崇祯将孙承宗赶回河北老家,不再起用。

历史上的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小王:金兵的噩梦,袁崇焕

公元1622年,王化贞所部十三万大军在辽东战场几乎被金兵全歼,明朝在关外最重要的战略要塞广宁失守。战败消息传到北京后,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大多数官员主张放弃关外之地,全体军民退守山海关。此时,还是兵部职方司一小官员的袁崇焕单骑出塞,巡视关外各地,许下了:“给我足够粮饷,一人足以守辽东”的豪言壮语。

1626年,辽东经略高第面对努尔哈赤十三万大军来犯时,直接躲进山海关,袁崇焕则坚决反对,而是依托城池奋力迎战,仅凭一万多守军便击退了努尔哈赤。次年,新任大汗皇太极再次兴兵攻击宁远、锦州,但依然惨败而归。1629年,袁崇焕率勤王之师于北京城下再次击败皇太极。不过,崇祯却以“通敌罪”将其凌迟而死,自毁长城。种种迹象表明,袁崇焕确实是含冤而死,如果是“通敌”,那崇祯为何不将其株连九族呢?所以,袁崇焕之死,可能是出于政治上需要,给崇祯背锅了。

历史上的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黑红桃二:卢象升、孙传庭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连绵不断,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纷纷揭竿而起,纵横中原各地,如入无人之境。但是,当他们遇到卢象升的天雄军、孙传庭的秦军时,则一溃千里,夺路而逃。子午谷之战,闯王高迎祥被俘虏;潼关南原之战,新闯王李自成被打得只剩下十八骑,狼狈躲进山谷。可以说,卢象升、孙传庭,是当时大明的两把利刃,可惜崇祯硬是将两人活活坑死了。

1638年,多尔衮率军绕道蒙古入寇中原,除卢象升敢正面迎战,并小有斩获外,其余各路军马畏敌不进,任贼劫掠。不过很可惜,崇祯并没有真正授予他节制各路勤王军的实际权力,以致孤军奋战,力战而死。孙传庭则更加倒霉,在兵马尚未练成之际,崇祯强令其出关进剿闯军,于潼关战败而死。但崇祯却认为他诈死潜逃,没有追赠。

历史上的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一个炸:火器专家,孙元化

如果从军事角度看,登莱巡抚孙元化实在是太过一般,不能随机应变,也缺乏果敢之处事能力,否则也不会让孔有德、耿仲明搞的“吴桥兵变”闹得这么大。不过,在他已经投案自首之情况下,崇祯确实不应该将其斩首于西市,而是应该大加利用,让其戴罪立功。要知道,孙元化是明末最杰出的火器专家,是国家科技人才,是大明的国宝级人物。他精通西学,能制造出当时最精良的大炮以及各种触发式地雷,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中使用的红衣大炮,便是在他主持下制造出来。孙元化死后,其后人拒绝为大明效力,而是专注于学问研究。

历史上的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总而言之,如果崇祯有足够的担当,并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授给部将真正的实权。那么,崇祯时期将会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在孙承宗统帅下,袁崇焕守城,卢象升、孙传庭充当开路先锋,孙元化、徐光启主持编练的六万火器军为主力,浩浩荡荡地开往辽东征讨女真,那一定很精彩。

参考书目:《明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3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花数百万打造的关宁铁骑,为何最后变身三姓家奴
...生活的土地却愿意拼命。最后一点,辽东人深受在关外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女真部族肆虐掳掠之害,对女真人恨之入骨。以此为契机,关宁铁骑就正式建立了。2.抗清的中坚关宁铁骑建立后的第二年
2023-11-17 10:43:00
杨镐兵败萨尔浒,敲响了万历皇帝最后的丧钟
...的呢?历史鉴赏者跟您一起来看看。第一,李成梁养肥了努尔哈赤,却管不住他。可能万历做的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让李成梁做辽东总兵。因为李成梁在这段时间,将努尔哈赤给养肥了。他任由努
2023-04-17 15:38:00
努尔哈赤打不进来是因为魏忠贤的功劳吗
...”,如萤烛之光与日月争辉。我们先来看看在他掌权时,努尔哈赤(1559~1626)的情况:努尔哈赤年少时,镇守辽东的是李成梁,当时的边境形势是大明欺负女真,其时女真各部尚未统一
2024-04-14 11:34:00
聊聊清朝皇陵制度的起源之处
...使觉昌安与其子塔克世。事后,塔克世长子、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得知父祖被杀后愤概不已,向明朝上书,要求明军给出解释。李成梁知道此事后心中有愧,便在将觉昌安和塔克世的遗体交还给努尔
2024-02-06 16:52:00
女真逆袭:朱棣的失误成全了清朝的崛起?
...,此策略却被辽东总兵李成梁却走偏了。李成梁开始对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大力扶植。等到建州女真强大起来后,李成梁却没有按照惯例去扶持另一个弱小部落来制衡建州女真,反而是一味地
2024-04-20 13:23:00
这三人不被崇祯坑死的话,大明不会定格在1644年
...帝之前,就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领,并且威震辽东。当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造反,率领女真族一步步向内地掠夺和扩张,在与明朝的战争中,多次以少胜多,击溃明军,取得胜利,明朝在关
2023-05-18 19:19:00
努尔哈赤:满人的骄傲与明朝的梦魇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始祖,努尔哈赤在满人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从他建立后金算,总计历296年的时间,这在历史上也是很长的一个时期了,时至今日还有人以自己是满人而骄傲,充满着一
2023-12-09 22:13:00
史上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瓦烂的帝王是谁?
...将吗?袁崇焕厉害是不错,宁远大捷,凭借1万残兵击败努尔哈赤13万联军;宁锦大捷,击败皇太极,迫使其撤兵;广渠门、左安门大战,再次击败皇太极。但是,袁崇焕还没来得及施展更多才华
2023-08-22 21:26:00
明朝亡于崇祯皇帝?还是亡于万历皇帝
...州左卫领袖觉昌安为了得到李成梁的帮助,便将不喜欢的努尔哈赤送给李成梁当人质。努尔哈赤跟着李成梁接受了军事方面的各种教育,因此学会了很多知识。阿太之战开始时,努尔哈赤跟着李成梁
2023-06-04 13: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