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袁崇焕:五年平辽东的豪言与悲惨结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07:37:00 来源:戏说三国

自古中华多磨难,随着朝代的更替变换,烽火中也涌现出了不少“战神”级别的人物,诸如白起、韩信、岳飞、袁崇焕等;提起“袁崇焕”,禁不住让人想到他炮轰努尔哈赤的丰功伟绩,也正因他抗击后金有功,后世又尊他为“大明最后的保障”。可惜的是,这位“战神”却最终被崇祯诛杀;由此很多人都认为“袁崇焕”的死是加速大明灭亡的根本原因,更多的则认为“袁崇焕”死的太冤。

袁崇焕:五年平辽东的豪言与悲惨结局

的确,“袁崇焕”是英雄、军事家、政治家,尤其是炮轰努尔哈赤、大战宁锦、保卫京师等等大胜,更是将他推上了神坛;但是,“袁崇焕”的死却并非无缘无故,后世对于他的死究竟冤不冤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如果从军事角度看,“袁崇焕”的确是位以弱御强的英雄人物,但还不至于像岳鹏举一样的“战神”人物;如果从政治角度来看,“袁崇焕”更缺乏远见,这也注定了他的死。

或许是“英雄多怪癖”,袁崇焕的性格也有缺陷,最严重的就是“孟浪”,直白点说就是口无遮拦,说话不经过大脑;这一点直接促使他在大明朝堂上得罪了很多人,其中也包括不少正直之人。为什么说“袁崇焕”口无遮拦,甚至可以说是“吹牛”呢?当时魏忠贤被诛,袁崇焕又被崇祯召回朝廷领兵,其目的自然是对付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后金政权,又称之为“辽东之乱”。

袁崇焕:五年平辽东的豪言与悲惨结局

公正的说,“努尔哈赤”称得上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其用兵也非凡夫俗子可比;正因如此,后金之患成了崇祯最大的威胁,大明与满人的战事也已连绵多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刚回朝的袁崇焕竟然说“如陛下给我便宜行事之权,臣可五年平灭辽东!”这话一出朝野震动,就连崇祯皇帝也大为惊诧;袁崇焕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在向崇祯要军事独立的权利,所谓的“便宜行事”,直白点说就是他领着军队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甚至打谁都要由他说了算。

“便宜行事”还只是让满朝文武惊诧的一方面而已,更让人不信的是他“五年平乱”的期限;要知道偌大的明朝并非没有良将,多少领兵的大将或死或伤在努尔哈赤的铁蹄之下,难道袁崇焕真的比这些人加起来还强?又怎么可能五年平灭后金呢?就在崇祯考虑的间隙里,名臣“许誉卿”忍不住问袁崇焕,五年之内平辽东该如何实施;“袁崇焕”竟然小声的说“聊慰上意”。

袁崇焕:五年平辽东的豪言与悲惨结局

这四个字可不得了,什么叫“聊慰上意”?说白了就是袁崇焕在拿“五年平乱”安慰崇祯皇帝,其实际结果根本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胡说;这可是欺君之罪,“许誉卿”又怎能不害怕?可是事态紧急,此时除袁崇焕之外再无人选,因此“许誉卿”虽然知道袁崇焕在吹牛却又不敢说。崇祯皇帝在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位心怀抱负的皇帝,因此考虑良久之后毅然授予袁崇焕“辽东便宜行事”之权,不仅供给粮草钱粮,怎么用兵也全权委托给了他;而且为了表示鼓励,崇祯还御赐了一柄尚方宝剑。

袁崇焕的确会打仗,但是跟古之韩信、白起之流怎能相提并论?更何况努尔哈赤也是位用兵奇才;可他“五年平乱”的大话已经说出去了,那第一步就是要转守为攻,一举歼灭清军并收复失地才行。就在“平远炮击”之中,袁崇焕一炮炸伤了努尔哈赤,也因此要了他的命;此事的确振奋了大明的军威气势。但公正的说,努尔哈赤的死并没有影响后金的整体实力,也没有为明军争取到任何利益;因为努尔哈赤之后还有“皇太极”为首的一批悍将,这些人打仗甚至不次于努尔哈赤。

袁崇焕:五年平辽东的豪言与悲惨结局

可是袁崇焕被自己的“五年”之期所逼,开始不计后果的疯狂进攻,甚至根本不考虑明军的真实战力和大明朝的政治因素;他的这一激进行为也引出了另一个重要人物,同为名将的“毛文龙”。或许真的是“能人多怪癖”,毛文龙的性格一样刚直,与袁崇焕的对立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当然,两人的分歧主要还是围绕战事,袁崇焕行事激进,毛文龙则主张稳扎稳打,必要时着重防守。

两人针锋相对的结果是,身为主将的袁崇焕最终将“毛文龙”斩杀,试图杀鸡儆猴,肃清帐下非议;可“毛文龙”也非一般战将,在大明朝中也有着很高的声誉,其影响直接震慑崇祯皇帝。但是崇祯却并没有因此怪罪袁崇焕,只盼着他真的能五年之内平灭辽东;但是,不怪罪袁崇焕并不代表崇祯不怀疑。因为袁崇焕害怕毛文龙的嫡系会起兵变,于是就向崇祯上书说“现确定两协的编制,马军十营,步军五营,每年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

袁崇焕:五年平辽东的豪言与悲惨结局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其主要目的就是削减军队,当然是“毛文龙”生前的嫡系;但是,作战人员少了,袁崇焕要的钱粮供给却更多了。此时的崇祯皇帝虽然最终还是同意了袁崇焕的奏请,可是心中的怀疑和对他的忌惮之心越加浓重。袁崇焕也能看出崇祯心中所虑,此时他吹牛的老毛病又犯了,竟然说“臣若不能平定辽东,愿以皇上所赐尚方宝剑自刎谢罪!”这句话看似袁崇焕在崇祯面前表忠心,可是也更加要命,甚至将大明江山就此断送。

袁崇焕:五年平辽东的豪言与悲惨结局

说完这话后“袁崇焕”更加焦虑,开始疯狂的寻找与清军主力作战的机会;可是“皇太极”也不示弱,出其不意绕过袁崇焕,直接深入中原,并一路直杀向大明国都“北京城”。皇太极此举震动大明朝野,也吓得“袁崇焕”赶忙挥军急救北京城;虽然袁崇焕挥军两日急行三百里,其目的是阻挡皇太极与蓟州至通州一线。可是当袁崇焕侦察到皇太极大军已过蓟州时,却又放弃了疾行,反变成了“尾随”;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故意想让皇太极攻入北京,然后袁崇焕在北京城外合围,以此与清军展开决战。

袁崇焕:五年平辽东的豪言与悲惨结局

这里就体现出了“袁崇焕”政治目光的短浅,试想“崇祯”皇帝还在城中,还有众多的皇亲国戚和元老重臣;想在北京城与皇太极决战,这无疑是先将皇帝和大明江山舍弃了。这一点也是后世对袁崇焕争议最大的地方,或许军事上袁崇焕有自己的战略考虑,但是在政治上完全就是将“皇帝”置于水火之中,其心在当时可以用“居心叵测”来形容。

的确,袁崇焕再一次获得了大胜,但是“皇太极”也由此抓住了除掉袁崇焕的最佳机会。此时清军就开始散布谣言,说袁崇焕与皇太极早已达成联盟,之所以尾随就是为了帮助清军入北京城除掉崇祯;此谣言在今天似乎十分荒谬,但是在当时人人看在眼中,袁崇焕的一举一动的确如此。崇祯也对此半信半疑,随即召见袁崇焕,并将其打入大牢,但并没有处死;此时魏忠贤余孽王永光、高捷、袁弘勋等人又站了出来,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专戮大帅”的罪名强烈要求处死袁崇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己巳之变”。

袁崇焕:五年平辽东的豪言与悲惨结局

后世看来这是“皇太极”的反间计,但是在当时袁崇焕的一举一动却有口难辩,甚至连朝中正直大臣都不知道怎么替他开脱;袁崇焕有口难辩,再加上奸臣的煽风点火,崇祯皇帝恼羞成怒,最终将其凌迟处死,家人被流放三千里。但是,袁崇焕虽死,可他的兵却成了群龙无首,皇太极也趁势再起烽烟,最终将崇祯逼死煤山。

袁崇焕:五年平辽东的豪言与悲惨结局

究其根源,袁崇焕之死终究难逃他当初那句“五年平乱”的话,这才导致他完全不顾及后果的激进举动;袁崇焕虽有用兵之能,但却忽略了政治影响,弃皇帝与不顾更是他必死的主要原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2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是明朝最后的“救世主”,为何却被崇祯处死?
...解到辽东战事的始末,还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如今,听闻努尔哈赤欲犯中原,袁崇焕愤慨不已,渐生弃笔投戎之心。三年后,朝廷召集县级官员入京述职。袁崇焕在朝堂上放出豪言:“给我兵马粮草
2023-01-25 19:40:00
袁崇焕究竟是民族英雄,还是通敌叛国的奸贼
...后孙承宗遭罢免,继任的高第孱弱无能,执意撤离锦州,努尔哈赤趁机西渡辽河。幸有袁崇焕与满桂、左辅等人血书盟誓,点“红船巨炮”打退努尔哈赤。不久,大金枭雄努尔哈赤陨逝。袁崇焕升职
2023-01-17 21:01:00
聊聊赫赫有名的辽东三杰——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
...攻,因为四路明军互相扯皮、配合不力,被后金开国之君努尔哈赤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术全歼于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一带,是为萨尔
2024-04-01 19:29:00
历史上的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以致输掉了祖宗的江山社稷。大王:战略家孙承宗自从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起兵以来,明军在辽东战场可谓是一败再败,从抚顺投降,到萨尔浒惨败,再到沈阳、辽阳、广宁等战略重镇的失守
2023-08-22 20:27:00
袁崇焕:明末的悲壮英雄,被误解与冤屈笼罩的一生
...毁长城”,辽东非袁崇焕守不可辽东自从在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十二副铠甲起兵以来便长期成为明朝与后金的战略前线。督师如走马观花般一任接一任,但辽东的形势一直不见好转,特别是万历后
2024-03-11 06:32:00
清朝无法招降的五位明军将领,其中一位差点活捉皇太极
...其子说:“任死荒徼,勿降也!”第一位、袁崇焕。自从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起兵反抗明朝以来,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直到他遇见了袁崇焕。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说袁督师是降清的代表,
2023-01-06 11:49:00
一大将被崇祯帝冤杀边疆失守,导致大明早亡几十年
...远大捷:1626年正月,一次关乎大明命运的战役打响了,努尔哈赤趁明军防守薄弱,亲率八旗军约六万人(号称十三万)于正月十四出沈阳,十七日西渡辽河,直逼宁远。《明史》记载:崇焕更
2023-01-30 11:38:00
...干将”,却是个实打实的“逃跑将军”。万历四十八年,努尔哈赤由懿路、蒲河进攻沈阳。鲍承先受命出城据守,努尔哈赤率军抵达后其不战而逃“承先遁入城”,被后金追斩百余级、俘虏数千。天
2023-11-02 20:00:00
...捞了出来,并让其驻防清河、抚顺一带。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攻陷抚顺,祖大寿败逃。可能气运使然,也可能是忙于组织大军没空管他,杨镐并未追其责。萨尔浒之战后,喜欢翻旧账的朝廷还是
2023-11-09 11: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