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京畿之地,一场血腥的“凌迟”酷刑被义愤填膺地万民围观。
谁曾想到这个被刽子手割皮刨腹,遭京中百姓啖肉碎骨的“罪犯”,正是半年前将京城从后金铁骑下解救出来的袁崇焕?
临刑前,袁崇焕口占绝命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身受凌迟剧痛,昏厥惊悸之隙,是否也曾走马灯似的追忆往昔功过?袁崇焕是崇祯帝的大明定海神针,还是后世被戏称为“满清第一巴鲁图”?
半生恣意,书生大义守国疆
袁崇焕祖籍东莞,自小随经营木材生意的父母客居于平南。许是受到东莞当地乐习“技击”的风俗感召,袁崇焕“夙攻兵略,精武艺,善骑射”。
尽管酷爱武艺,结交布衣志士,袁崇焕仍依从父辈对读书正途的期待,选择读书入仕。
在《落第》中,袁崇焕写道:“八千怜客路,三十尚儒冠”。直到三十五岁,袁崇焕中进士,虽是同进士出身,但终于让这个小商人家庭光耀门楣。
时势给了这个七品芝麻官晋阶的机会。在赴京朝觐,得知广宁溃败后,袁崇焕誓言:“予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守此”。
此番豪言受东林党御史侯询赏识,又或是受恩师韩爌——东林党坐主的举荐,袁崇焕当上兵部佥事,携二十万帑金赴辽东招兵买马。
赴辽东后,袁崇焕颇受上司孙承宗青睐,袁在修筑城防一事上颇有见地,孙也一一采纳。
后孙承宗遭罢免,继任的高第孱弱无能,执意撤离锦州,努尔哈赤趁机西渡辽河。幸有袁崇焕与满桂、左辅等人血书盟誓,点“红船巨炮”打退努尔哈赤。不久,大金枭雄努尔哈赤陨逝。
袁崇焕升职指挥佥事,据敌我形势制定辽东战略:辽东无险可守,明军不擅野战,只能凭靠坚城利炮作战,坚壁清野,并派水师袭扰,骑兵决战。
宁锦大捷,皇太极败归,振奋了每个大明臣民的心神,终于让整个民族不必仰视关外虎视眈眈的后金,无人怀疑“杀死”努尔哈赤之将——袁崇焕的赤胆忠心。
五年复辽,轻狂许诺祸上身
1627年,天启之弟——崇祯皇帝翦除魏忠贤与阉党。1628年,这个半大孩子统领下的大明王室遇到了真正的危局:宗王被俘,宗藩被屠。诛杀魏忠贤,整肃朝纲让崇祯颇为自得,这时他也体会到了坐拥天下的恐惧:君臣失信;流民起义,誓要捅破天;皇陵不远处的辽东,后金正在收拾曾天下无敌的蒙古部。
这一年,朱由检与袁崇焕君臣首次相见。从后金对袁公的重视来看,袁公是力挽狂澜的神将。再看赏识袁崇焕的熊弼廷、孙承宗,皆不如之。崇祯皇帝此时眼中已看不到袁公的惨胜。
人习惯迷信,好比崇祯同谱系的祖先们。朱由检没有升仙的幻梦,未养出滥服丹药的恶习,可在这个孤立无援的时刻,小皇帝遇到的恰是张扬的袁崇焕,迷信便萌生了。
君臣两相得宜,袁崇焕为“聊慰上意”,说出:“倘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整个辽东可收复。”壮阔豪言与具体的日期!于袁崇焕,承诺是表忠心的戏言。待早摸清楚崇祯帝脾气的大臣警告他后,他才顿觉大事不妙,遂又向皇帝提出诸多条件,皇帝一一应允。
好一个五年之约!轻率的五年之约加速消费了信誉,成为袁崇焕的悬顶之剑,引发袁崇焕擅杀毛公,已巳之变一系列连锁反应,距“卖国贼”的名声,仅有一线之差。
擅杀边将,极端手段遭上惮
毛文龙,一个带二百人起家于朝鲜、辽东之间的皮岛上,收容从后金所占处逃出的辽民的传奇人物。
逃民自行屯垦,全民皆兵,此外经商,后设立东江镇。经历过饥饿和屠戮的辽民们体格不健壮,却个个视死如归,频袭后金,捷报频传。
这时,袁崇焕归辽筹备“五年平辽”。再去看这位孤悬海外,拥兵自重的毛文龙,想起次辅钱龙锡与他的深夜相谈(钱龙锡为东林党;温体仁是阉党残余,与毛文龙有私交。此次相谈中,钱龙锡有诱导杀毛之嫌),生出改编军队的意图。
毛文龙接受了袁公改编。但毛有不听调遣的历史,通敌嫌疑(毛呈给崇祯皇帝的寓报证明了他的清白),朝中众大臣对其贪饷的劾奏,又加之赏识、节制毛文龙的巡抚袁可立离任,种种缘由下,袁崇焕动了杀心。
平辽大战在即,主将不可无威,南方不可动摇,浸淫战场的袁公先斩后奏杀了毛文龙——自此袁崇焕杀毛卖国,要后金得利的言论出现。
杀毛文龙前,袁崇焕断了东江镇粮饷,辽民饿死无数,东江军民多被逼反。袁崇焕对于东江军民的残忍无可辩驳。
但杀毛一举并不能使袁公成为“国贼”。若他真愿讨好后金,何不调离东江军民后外合后金占之?
袁崇焕杀毛文龙,是非战状态下的将帅失和,是党争博弈的结果,是紧迫的五年大计催促,是他性格上偏狭极端的写照,是举国官僚权谋诡斗,上位者酷爱喋血的风气使然。
糟糕的是,崇祯开始忌惮他。忠臣的劳心费力有时竟比叛将更深得敌心。欢欣的皇太极谋划着将袁公送上崇祯帝精心制好的屠戮场。
敌破未查,已巳之变身先死
一个震惊中华大地的消息传到了袁崇焕手中:皇太极已出兵28天,已绕过宁锦防线,借道蒙古,千里奔袭,突击京师。不知皇太极是效法霍去病大漠千里奔袭,夺取王庭;还是想要逼反袁崇焕,要他做孤立无援的李凌,惧明法而投降后金(《大明律》:封疆失守,情罪深重,国法难容);亦或是构陷袁崇焕,叫大明自断臂膀。
在收到战报后,袁崇焕便知他的战略失算了。他背负着通敌骂名也要贩粮拉拢的蒙古叛了;守城为上的战略被行军力强,适应高机动作战的后金战略打破。
明军对蒙古情况一无所知——后金此番大量兵力转移明军无一察觉,他们无处可截击敌方落伍人员。
京师本地有明廷急诏,但附近各部队难以配合作战,迎击大规模进攻的敌人。
皇太极推给他一盘死局:“投敌后金,同我攻破京师,虽遭唾骂,你能保全。”
袁崇焕的选择证明了他的忠诚。慷慨奔赴京师时,他是否也会自嘲:五年平辽之期未到,不过三年,辗转杀虏,竟杀到了京师脚下!
他在京师不远处遇到了皇太极的部队,敌方对袁部的跟踪视若罔闻,走向山岭深处。袁崇焕以为有诈,便回京驻防,以防禁军投降。
不久,袁部在京城下与后金大战,以八千军士力抗数万人。后金见状蹂躏起了聚集众多官员私产的京郊,朝臣愤怒。袁崇知兵乏势殊,不宜出兵,便拒绝出兵要求。
崇祯皇帝不明白袁公为何不在京城外痛击敌人,为何同皇太极的部队前后脚到达京城?
临末世深渊,文官哭穷,“暴民”抗税,面对“愚弄”自己的袁崇焕,皇帝的威信快要荡然无存,他只能平静又疯狂地念出:“袁崇焕付托不效,种种罪恶……依律磔之。”
袁崇焕的卖国骂名在崇祯一朝“盖棺定论”。
袁崇焕——个人忠奸难辨的时代迷因
忠臣死于皇帝的屠刀下,这戏码古今见惯,后世文人也爱为忠臣们写些悲怆泣血的戏文。为何独有袁公身为忠臣,却背负千古骂名?
除这浊世误人,袁公的悲剧与其性格思维也不无关系:浑身是胆的性格令他脱颖而出,也葬送了他:偭规越矩犯下大忌。战略战术上相对皇太极暂时落后,也让他尝到败绩。
军事上落后并不可怕,但崇祯皇帝不会留给他改正的机会:行将就木的帝国不会容忍“愚弄”皇帝的臣子。
都说晚明的一抹亮色是东林党。袁崇焕与东林渊源颇深。
崇祯皇帝担心杀袁公有失,便问朝中,东林党成基命几人皆言袁公该杀,袁公好友钱龙锡说:“是然军国大事,私自商度,不抗疏发奸,何所逃罪?”东林党未曾辩驳,袁公的污名终究成了公论。
修私史的明人名士忠心崇祯,唾弃袁公。清朝皇帝为讥讽崇祯的无能,宣传起袁公的忠心,后世汉人对袁公的误解步步加深。
袁公用来宽慰好友的诗文“功高明主眷,心苦后人知”是无一成行。可就像他写下的“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杀身成仁,他不后悔。“从前学杀人”的他不是朴质良善之人,可在那几个千里奔袭的夜里,他早就是英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7 23: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