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明奇耻大辱:八十万明军,向一万清军投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2 19:2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明朝的国威被李自成践踏后失去了,崇祯选择自挂东南枝捍卫作为帝皇的最后一点尊严。明朝算是正式亡国了。

南明奇耻大辱:八十万明军,向一万清军投降

但明朝人对亡国与亡天下区分得十分清楚,明朝的天下是在崇祯自杀之后,被左良玉与左梦庚亲手葬送,从此明朝覆灭,城池陷落,子民被屠,国号更迭替换,最后的尊严尽失。

千军万马的明朝士兵,在护国的最后一刻向清朝军队缴械投降,这才是明朝真正亡了天下的原因所在。

末代明朝的惨状

在文官集团问题严重纠结朝廷,宦官权贵纷争不止,内忧外患的末代明朝本就不堪一击。

南明奇耻大辱:八十万明军,向一万清军投降

李自成攻破京城的国门之后,明朝的文官武将立马把帝皇自尽的悲壮抛之脑后,齐齐整整地跪于国门口迎接李自成。并且表示愿意投金弃明,心甘情愿被降服。

这种卑躬屈膝的状态,并非一蹴而就的。外争内斗已经将明朝消耗得筋疲力尽了,外敌自然不攻自破,剩下的官员们瞬间调转枪头,也是将明朝最后的尊严扫地出门了。

听闻崇祯自杀之后,江南省份的民众军队自发拥立了福王朱由菘作为新一任明朝帝皇,试图力挽狂澜。此时的朝廷称为南明弘光。

南明奇耻大辱:八十万明军,向一万清军投降

朝廷任命了左良玉为侯,希望他可以为苟延残喘的明朝现状背水一战。但是左良玉在此之前对明朝的信任已经到了极限,还没正式带领大军征战,便吐血身亡倒在了军营中。

如果没有左良玉的突然逝世,左梦庚便不会孤注一掷地带领八十万明军向清军进发。是不是也就不会有后来这样耻辱的一战,称之为战,还不如说连战都没有正式开始。明朝的天下,尊严,希望,就已经在左梦庚的投降下,正式亡了。

左良玉与明朝纠葛

左良玉自明朝起讨伐农民军有功,多次率大军驱赶起义军,令明朝有长达十年的时间不被盗贼骚扰。

南明奇耻大辱:八十万明军,向一万清军投降

“长身赪面,骁勇,善左右射。目不知书,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这是明朝史料中描述得最贴切的左良玉。

崇祯在此时是非常器重他的,将兵权的权限越放越宽,拥兵自重的左良玉反而没有像一开始一般勇往直前,开始骄横自满。

1635年农民军进攻安徽的时候,损坏了皇陵,是左良玉怠慢出军的后果。但是崇祯并没有怪罪左良玉,而是宽容地让他在下一次作战中戴罪立功便可以抵消疏忽。

南明奇耻大辱:八十万明军,向一万清军投降

在此后的几次与敌军交手中,左良玉有时候可以一举拿下,有时候却出军非常傲慢拖延,致使明朝有多处地方失守或者被攻陷。

但此时的他已经被民间称为“土皇帝”,形容他根本不听朝廷差遣,只凭自己的心意作出决策,而战局经常随着他的心情而风波不平。

崇祯对他的包容让他不以为然,说他骄傲自满,轻敌失职,不如说或许是明朝当时宦官权势纠葛不清,对左良玉也起到了不少制约作用,所以他想以此来表示不满。

南明奇耻大辱:八十万明军,向一万清军投降

1641年到1643年,明军节节败退。被李自成已经攻陷至城墙脚下,左良玉此时也没有出战援助的意思,因为他不愿意听候朝廷那些昏庸大臣将一生高傲的自己进行派遣。

意气用事的他,没有派兵援助崇祯,很快便收到了一向包容自己的崇祯帝皇自尽的消息。

虽然他对明朝统治义愤填膺,但国家灭亡仍然对他打击非常巨大,既痛恨又惋惜。

南明奇耻大辱:八十万明军,向一万清军投降

此时江南拥护起来的南明政权,燃起了他对抗敌军的熊熊欲望。

本想靠着自己手上的军队重新帮南明收复明朝江山,但是明朝依旧摆脱不了集团与集团间的利益斗争,党派斗争的局面依然强烈。

左良玉一生英勇,感恩崇祯的信任,虽坐拥雄厚兵力,却被内争外斗纠缠。在这样的状况下靠左良玉一个人力挽狂澜,明显已经于事无补了。

南明奇耻大辱:八十万明军,向一万清军投降

已老且病的他在军营中看着战斗的火光,说:"我对不起袁公啊!”当场郁结吐血,在沙场上病逝。

明朝终究亡了天下

左良玉去世后,其子左梦庚自然被拥护成将领。但是父亲的军队在作战中已然成了残军败寇,基本都是作战中招揽来的百姓,和父亲以前的精兵锐将根本无法相比。

南明奇耻大辱:八十万明军,向一万清军投降

虽然临危受命,但左梦庚还是有继承父亲的好战优点,一开始对抗敌军算是比较顺利。

在最后关头败在了黄得功的两次交手中,军队虽然人数繁多,但是却根本不具备对抗实力强劲对手的能力。

左梦庚此时已经彻底失去主意,他没有父亲奋勇直前的勇气,也没有对明朝政权的忠心耿耿,此刻的他或许只想保全性命,保全士兵。

南明奇耻大辱:八十万明军,向一万清军投降

所以在以多敌少的战况中,他率八十万军向不到两万的清军缴械投降。

清军根本没有动用真正实力,便撬开了南明最后的关口,归德,象山,扬州、泗州、徐州全部被清军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攻占。

扬州城被攻陷时最为惨烈,烧户籍屠民众,这便是“扬州十日屠城”。

南明奇耻大辱:八十万明军,向一万清军投降

左梦庚投降的这一决定,使得明朝亡了自己的天下,在历史的篇幅上被抹了姓名。

明朝的过错并不在于胜败,而是朝中的各怀鬼胎。

即便在崇祯去世后,拥立起来的南明朝廷也摆脱不了官员们自顾自身利益,轻视朝廷国运的延续与统治。

南明奇耻大辱:八十万明军,向一万清军投降

窝囊罪臣左梦庚在投降后,被清军编入正式军兵里,率军征伐反清势力,俨然活生生的一个卖国奸贼。使得明朝覆灭的耻辱永久地被钉在了史册上。

崇祯待臣民宽厚包容,终究敌不过与朝臣们的貌合神离。他指望臣民保护明朝天下,臣民盯着形势变幻随时跑路。

靠崇祯一个人的力量无法保全明朝,朝臣们的明争暗斗,矛盾纠结。再加上左氏父子的错误领军,加速地结束了南明的苟延残喘。

辉煌了百年的明朝,在戏剧的历程里不仅战败亡了国,还在所有臣民倒戈投降中亡了天下,纵观这最后的结局,只不过是一条命中注定的不归路罢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盘点崇祯时期,农民起义军头目投降明朝的知名将领
...投降,可高杰怎么都不可能投降李自成,只能死硬到底。南明弘光朝成立后,高杰因拥兵数万,被南明朝廷封为兴平伯。高杰摇身一变,成了南明江北四镇之一,驻军在南明对抗清军的最前线徐州。
2023-03-08 18:38:00
为逃避闯军, 南明最强官军进攻自己首都, 主帅病死后全军投降清朝
南明史上的今天系列4 三月二十三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南明宁南侯左良玉假称奉崇祯太子密诏,率全军离开驻地武昌,沿长江顺流而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公然起兵造反,目标直指当时南
2025-04-14 21:40:00
...以后,秦良玉依旧不愿投降张献忠,她七十多岁时依旧为南明镇守万寿山。秦、马两家男性大多战死,可谓满门忠烈。永历二年,秦良玉寿终正寝,终年七十五岁,南明王朝追封她为忠贞侯。秦良玉
2024-05-19 07:44:00
南明何腾蛟为什么被后人诟病
明朝督师南明的四位皇帝、一位监国,败坏大好局面,想成为东晋、南宋都不可得,真可谓一言难尽。南明五位统治者中,唯一一个有可能中兴的就是隆武帝朱聿键,但他却被一忠臣坑死,这位忠臣就是
2024-04-25 10:33:00
南明、几十万大军在短时间内灭亡,和他的一道命令有关
...一段时间而已。在崇祯帝死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开创了南明,并且南明有着比清军多数倍的军队。但是南明存在的时间也不长,那么南明坐拥几十万大军,却为何在短时间内灭亡?据史料记载,史
2023-04-17 15:42:00
...了要统一天下的决心。此时,明朝的官员们虽然建立起了南明政权,但却没有积极组织力量抗清,而是内部纷争不断,甚至爆发了内战。那么,面临清朝的巨大威胁,南明为何爆发内战,这三场内讧
2024-06-06 09:28:00
崇祯殉国后,不甘灭亡的南明小朝廷顽强抵抗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王源鸿冯友兰先生曾说过: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而这驱逐鞑虏
2023-05-03 19:34:00
南明的弘光朝廷有几十万人的军队,为什么很快就垮掉?
导语:南明弘光朝廷的覆灭,几十万大军不战而降,弘光朝廷自身应负主要责任。崇祯自杀、明朝灭亡后,由于明朝实行双京制,南京还有一套机构完整的政府班子,运转正常,其主导者是南京兵部尚书
2023-07-04 12:42:00
...崇祯死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弘光政权,史称南明。开局非常稳,江北四镇严防死守,清军一时难以攻破,如果精诚团结,和大清划江而治甚至收复失地都是有可能的。左良玉拥兵百万,
2024-06-10 21: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