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5 07:15:00 来源:戏说三国

清朝崇德八年,叱咤风云的皇太极去世了,他的儿子福临成为了大清新一代的掌门人。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成为了满清政党中势力最大的“头目”。

也正是在多尔衮的正确领导下,清朝出现了入主中原、一统江山的想法。

这样的政治目光和政治远见,在所有的满清贵族中都无人能比。

如果要说谁是大清王朝入主中原的最大功臣,多尔衮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存在。

哪怕是骄傲如乾隆皇帝,都承认多尔衮的功劳。

“奉世祖入都成一统之业,功劳最著。”

这些都能说明多尔衮当年的辉煌,无论是其他哪个非常有权势的满清贵族,都不能和巅峰时期的多尔衮对比。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睿亲王的“睿”字,对于多尔衮来说绝对是最合适的。

清朝初期,权力最大的就是掌管八旗的亲王和郡王们。

这些人当时一共有七个人,分别是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礼亲王代善还有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穎郡王阿达礼。

其余六个人虽然在某一时刻曾经辉煌过,但比起多尔衮来说,还是要逊色不少。

作为皇太极时期盛极一时,位列四大亲王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礼亲王代善,此刻已经年逾六十,进入“耳顺”时期了。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虽然廉颇他老人家年老了还愿意带兵打仗,但代善可没有那个心思。

由于资历最老、年龄最长,而且手里还握着两个红旗,所以皇太极对他是又爱又怕。

代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受皇太极的信任,因此遭到了他的威胁和打压。

屡遭挫折的代善因此看清了红尘和俗世,不再愿意过多地过问朝政和军国大事。

在皇太极统治后期,代善就已经退出了统治圈,皇太极去世后,他就更成了个“不管世事”的“孤家寡人”。

郑亲王济尔哈朗,作为仅次于代善的皇太极时代二号人物,深受皇太极的信任。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图为郑亲王济尔哈朗

但他的权力都主要来自于叔父皇太极的信任,他本人在朝堂上的根基很浅,皇太极去世后,阿济格基本上也弄不了什么大浪花了。

而且他虽然带兵打仗的能力出色,军事能力杰出,但在政治上却有点单纯和幼稚。

他的政治能力和治国手段远远比不上多尔衮,因此虽然皇太极对他委以重任,让他和多尔衮一同作为辅政大臣,但多尔衮略施小计就把他踢出了政治中心。

他的下场比济尔哈朗还要惨,作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不服多尔衮,屡次想与多尔衮争权,最终被多尔衮诛杀。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至于阿济格和多铎,这两个人一个是多尔衮的亲大哥,另一个则是亲小弟,三人同样都是一母同胞,平日里关系极好,特别是多铎,他本人和多尔衮好到几乎可以穿同一条裤子。

这两个人带兵打仗的时候是“巨人”,但搞政治,玩阴谋诡计,却和“侏儒”差不多,阿济格作为“莽夫”的典型代表一直都被满清贵族嘲笑。

多铎在多尔衮的纵容下,治理江南结果闹出了许多“暴力行径”。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人的政治能力和多尔衮比起来确实有些逊色。

但是只有“更逊色”没有“最逊色”。

要说“更逊色”的还要属穎郡王阿达礼,他老人家之所以能够进入统治阶层完全是沾了父亲萨哈廉的光。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皇太极对萨哈廉很是信任和重视,因此阿达礼也被皇太极寄予了厚望。

只可惜阿达礼和现在的许多“坑爹富二代”一样,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代表。

前边的几个人好歹还能算得上是一个“莽夫”,阿达礼则是个“废物”。

阿达礼本人不仅在政治上非常“短视”,而且领兵作战能力也很欠缺,没有军功。

但阿达礼本人却不自知,在他的不自量力之下,卷入政治漩涡中心的阿达礼最后落得个“身死道消”的悲惨下场。

综上所述,掌握朝政大权的这些人,除了多尔衮之外,要么已经无心权力,要么就多少有点“能力欠缺”。

和他们比起来,多尔衮确实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且多尔衮的政治眼光之长远,连皇太极都只能望其项背。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皇太极统治的最后时期,他本人也有了和明王朝议和的想法。

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以皇太极为首的满清贵族们已经不再想要继续战争了,于是主动向崇祯皇帝移交了“议和协议”。

而与之相对的,当时正好是“松锦大战”的战后时期。

皇太极率领的八旗军以几乎碾压的姿态战胜了明朝军队,并趁机占领了宁远外地辽东大部以及山海关。

而明王朝这里的局面就有些惨烈了,在大败而归之后,清王朝内部的矛盾也被激化,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开始遍地开花并最终无法收拾。

但就在清王朝全面占优的情况下,他们却选择了议和,并主动向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抛出了“橄榄枝”。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哪怕议和条件也彰显了诚意,并没有许多苛刻条件。

但明朝华夏正统观念浓厚,特别是明成祖朱棣时期定下的“将士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国策,让崇祯皇帝不得不慎重。

再三考虑之下,崇祯皇帝还是拒绝了“割地求和”的条款,为大明保住了最后的“底裤”。

在这里我们还要从大清王朝的视角解释一件事情。

皇太极之所以选择和以及日薄西山的明王朝议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努尔哈赤有着相同的观点。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他们的眼光都放在了辽东地区,还有整个东北上了,他们并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可以灭亡明王朝,成为“中原之主”。

努尔哈赤最希望得到的就是明王朝的认可,而皇太极比他更进一步,希望和明王朝成为“兄弟之国”。

但由于明王朝的“正统观念”,加上明成祖祖训,所以这两个人一直没有如愿以偿,只能持续不断地骚扰大明。

皇太极哪怕可以轻而易举地吞并朝鲜,却仍没有选择这么做,而是胁迫朝鲜对自己称臣,为的就是获得明王朝的尊重。

后来满清八旗兵虽然屡次入关,但也都是为了“抢劫”罢了。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当时的满清贵族们对他们的现状都很满意,特别是与日俱增的人口和土地,都让他们非常欣喜。

在满清方面,想要迫切与明王朝作战的人基本上都是一些被迫投降或者主动投降的汉臣。

这些人包括尚可喜、孔有德等人。

而此时的皇太极已经五十岁了,早已失去了年轻时期的“激情与冲劲”,他只想要把满族人自己的问题处理好。

因此,皇太极本人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灭掉大明王朝,更没有想过一统天下。

但皇太极的猝然长逝给了这个王朝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多尔衮的上台。

多尔衮本人极具野心,并且远光超前,他对于建立大一统王朝、统一天下有一种非常强烈地渴望。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当然,除了多尔衮之外,我们也并不是说皇太极和努尔哈赤没有建立大一统王朝的能力。

只不过他们都没有多尔衮这么长远的目光,他们虽然屡次率兵入关,但都是为了“抢劫”,增加自己的财富,却没有想过把这些土地都变成自己的地盘。

多尔衮和他们所有人都不一样,这个自幼丧母的可怜人有一种很深的不安,他迫切想要和土地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因此,多尔衮的上台,才给了满清在中原崭露头角的可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多尔衮,大清王朝的建立不知要推后多少年,甚至可能不会再有大清王朝。

而是由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建立“大顺政权”,从而再次与满清形成对立之势。

但这些历史幻想随着多尔衮的正式“上台”化为了泡影。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大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随着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大明王朝正式成为了历史上的过去。

多尔衮瞅准这一时机,为大清王朝日后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崇祯皇帝自缢身亡之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以为“天下太平”了,于是便开始了“奢侈享乐”。

由于李自成的部下俘虏了高圆圆,本来想要投降李自成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与李自成反目成仇,并且与多尔衮达成秘密协议。

这里笔者还要给大家多说一句,那就是吴三桂在这次“谈判”里其实真的很丢人。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多尔衮给出的条件很苛刻:

1.不借兵给吴三桂,但允许吴三桂投降。

2.除了自卫部队以外,其余所有军队带上一众火器,支援山海关。

3.坐山观虎斗,等到李自成与吴三桂两败俱伤之后,多尔衮才命令部队进攻。

就这样,李自成的军队最后大败而归,他们费劲千辛万苦得到的“大明皇宫”,就这样被多尔衮几乎“兵不血刃”地接收了。

接收北京城之后,多尔衮再一次展现了他卓越的政治眼光。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倾全族之力入关,并以北京为新首都。

多尔衮入京稳定之后,立刻派人把顺治皇帝接到了这里,并宣布定都北京。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继承明王朝的“政治遗产”,毕竟清军一开始入关打的口号就是“为崇祯皇帝报仇雪恨”。

另一方面,多尔衮这么做也有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味,他们可以凭借“政治优势”,做到号令天下,并且更好地统一全国。

随着顺治皇帝的入关,关外的满族人民以及之前的汉族流放、投降人员也纷纷进入了北京城。

这些人日后逐渐分散在了全国,成为了清王朝统治得以有效进行的最大保证。

但对于入关的满族来说,他们的势力仍然很不稳定。

因为汉族人的反抗能力仍然非常强大,而满族人并不具备压制的能力。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为了进一步获得人心,多尔衮给予了明朝官员很高的优待。

只要大明官员前来投降,不仅给他们官复原职,还给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表彰。

这一套措施不仅极大减小了清朝的征战难度,并且让清朝体系快速摆脱了“原始化”,在第一时间建立了官僚体系。

在军事上,多尔衮还创建了“绿营”,专门接纳大明的军队以及南明的降军。

这种入旗的奖励,极大地瓦解了南明政权的统治基础。

左良玉、刘泽清、刘作良等人纷纷投降,据不完全统计,“绿营”军队巅峰期甚至达到了六十余万人,这些人后来在灭亡南明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了安抚百姓,多尔衮重用洪承畴、范文程等汉人,减轻百姓负担、轻徭薄赋,让大清王朝有了稳定的政治基础。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这是多尔衮的巅峰,也是他最光辉的时刻。

之后的多尔衮逐渐在成就中迷失了自己,并且变得日渐刚愎自用。

“六大弊政”的出现是多尔衮统治的末日,也让多尔衮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出于对自身军事实力的自信以及以往胜利喜悦的冲击,多尔衮逐渐失去了之前的耐心,并出现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错误,“六大弊政”就是他的最大代表。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多尔衮对汉族地区实行了非常严苛的统治措施,其中包括:剃发令、圈地令、逃人法、投充法、禁关令以及屠城等。

这些措施残酷而又无情,极大损害了汉族人民的利益,并且让他们不得已加入了反抗的序列。

一些八旗已经攻占的南方城市纷纷反抗,让大清再一次陷入了混乱。

面对反抗,大清实行了非常残酷且强硬的打压措施,包括“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嘉定三屠”等在内的一幕幕人间惨剧开始浮出水面……

清朝权力之争:多尔衮与六大亲王的较量

为了平息动乱,清王朝经历了入关以来最大的困难。

随着南明永历政权和郑成功势力的扩大,多尔衮再也没有了统一天下的可能。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多尔衮死在了喀喇城,因为多尔衮之前的刚愎自用、藐视皇权,所以他死后受到了顺治皇帝的报复。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多尔衮也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5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顺治与多尔衮:叔侄之间的权力斗争与皇位之争
顺治帝福临是睿亲王多尔衮的侄子,两人是叔侄关系,也是权臣和傀儡的关系。两人的关系表面上是互相尊重,实际上,多尔衮并不尊重福临,而福临也更憎恶多尔衮。崇德八年八月,六岁的福临因为白
2023-12-22 22:43:00
聊聊多尔衮与吴三桂的亲王之争
...但是他的爵位已经超越了许多普通的郡王。然而,无论是多尔衮还是康熙皇帝都曾经试图削弱吴三桂的权力。他们认为吴三桂的权力过大,会对清朝的统治产生威胁。因此,在人事任免、军权、经济
2024-03-03 20:43:00
顺治清算多尔衮,背后有何目的
导语1650年12月,威名赫赫的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在出塞狩猎的途中病逝,寒冬腊月的日子里,顺治怀着“悲痛”的心情率百官前往东直门迎接多尔衮的灵柩,不久顺治追封其为“清成宗”,圆了他
2024-05-11 12:40:00
多尔衮与孝庄太后:权力的三角关系与最终结局
要说到多尔衮的最终结局,我们还要从那件事说起。一日,肃亲王豪格进宫,撞见多尔衮与孝庄太后亲热,放单斥责了叔叔几句,惹得多尔衮心火顿起,寻机将豪格下狱监禁。犹不解恨,于是又强娶豪格
2023-11-01 08:02:00
...时期皇室之中剑拔弩张的氛围以及顺治幼年在叔叔摄政王多尔衮的阴影之下成长有关系。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皇室贵族权力十分大,当时努尔哈赤就是采用王公贵族联合商议军国大事制度,而努
2024-06-30 22:35:00
皇太极驾崩后的权力争夺与继承人之战
...备争夺帝位资格的其实只有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肃清王豪格。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清太祖努尔哈赤虽然有15个儿子,但在1643
2023-11-09 14:28:00
顺治朝出现了三位被称为“理政三王”的重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前言在中国历史中,多尔衮作为清朝初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去世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政治变革。在他去世后,顺治朝出现了三位被称为“理政三王”的重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为何他们都未能有一
2024-03-23 20:13:00
巅峰时期的多尔衮权势有多大?排场比皇帝还大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一生战功赫赫。满清入关前,他积极拥戴皇太极,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助其成就大业。皇太极死后,他拥戴6岁的福临继承皇位,定鼎中原。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大
2023-01-28 15:59:00
满清一战功赫赫的亲王,被诬陷致死后,老婆被三个叔叔瓜分了
...夺得王储之位的是豪格。豪格争夺皇位的主要竞争者就是多尔衮。当时的多尔衮由于功劳太大,支持者又多,势力也大,成为了豪格的最大的对手。豪格力大超群,久经沙场,屡建军功。按“立长”
2024-10-21 00: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观高清影像 探秘应县木塔木构奇迹
郭苑甫 摄“应县木塔——千年木构的奇迹与回响”展于9月21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130余幅高清影像,系统梳理应县木塔的建筑遗存
2025-09-22 07:2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