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清朝官员的官阶与服饰:一目了然的等级象征
...一品级都有各自的特征。帽子上的顶珠清政府规定,不同官阶的官员,头上的帽子顶珠是不一样的,包括材质和颜色。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更多
清朝官员的‘头顶艺术’:九品顶珠与花翎的讲究
...剧热播,但是大家的心里有没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清朝的官员们奇形怪状的帽子顶上,那颗小圆珠子是什么东西?还有帽子后边,随着官员走路而抖动的那一撮鸟毛,是什么东西?代表着什么?其实这就是顶戴花翎,虽然是这么...……更多
科普:清朝官员的服装有讲究,文武百官官服的差别大
...景的电视剧层出不穷,细心的朋友可能会被影视剧中清朝官员的各式服装所吸引,这些官服前面还绣着各种动物图案。那么,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清朝文武百官官服的差别。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官员的衣食住行处处体...……更多
清朝顶戴花翎代表什么
...顶戴花翎分为“顶戴”和“花翎”两个部分,顶戴就是指官员戴的帽顶;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顶戴花翎是古代官员身份的象征,是奖惩的表现,映射了古代封建的等级制度。清代顶戴的前身就是明朝曵撒冠.是明...……更多
明朝普通的乌纱帽,胜过清朝造价百万的顶戴花翎
在众多古装影视剧中,经常能够听见犯错误的官员这样说:完了完了,这下我头顶上的乌纱帽保不住了。直至现在,人们对于那些贪官大老虎,依然习惯用“乌纱帽”来指代。那么这么乌纱帽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更多
清朝花翎:官员荣誉的象征与区分等级的标志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向来就有通过服饰区分官员等级的传统,从周朝时就对不同官职、品级的大臣上朝时所穿的不同样式、质地、色彩、纹样和配饰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成为了周代礼制的重要内容。到了宋代仅仅是...……更多
...已经穿了千年的汉服,转而换上了满族服饰。而朝堂上的官员们也从乌纱帽、圆领袍换成了顶戴花翎,所谓的顶戴花翎就是清朝官帽后长长的孔雀羽毛。不同等级的官位,官员们的顶戴花翎也有所不同,同时胸前的补子图案也有...……更多
清朝时期的三眼花翎为何贵重?得到的人寥寥无几
...家的大一统秩序。花翎制度是官僚制度的一个体现,清朝官员的花翎分为三级,分别是一眼花翎、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这三种花翎代表着不同的地位,是官员权利和富贵的象征。想要拿到一眼花翎就已不易,更何况三眼花翎,...……更多
揭秘清朝顶戴花翎制度:严格规定下的尊贵荣耀
...读:每个朝代都对自己的服饰做出过详细的规定,尤其是官员的品级都有严格的规定。清朝官员的官服一般是朝珠马褂、顶戴花翎。但是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所以对官员的顶戴花翎有严格和详细的规定。尤其是在三眼花翎非常珍...……更多
古代什么样的官员才能穿蟒袍
...。这种官员,跟官员的级别由很大关系。清朝官员有九品官阶。每个官阶的俸禄、地位待遇,有很大不同。蟒袍也是用来体现这种不同的表现之一。在这里,就有必要讲讲,蟒袍的样式。蟒袍跟龙袍,其实很相似。主要的区别只...……更多
帽子背后的身份密码:古代社会中的帽子文化解读
...级的差异。进入官场,帽子的规制更是严格。明清两代,官员的帽子被称为“翎子帽”,其中翎子的长短、颜色以及帽顶的珠宝都有明确的等级划分。比如一品官员的帽子上会装饰有红顶花翎,而九品小官则只能佩戴青绿色的翎...……更多
官服文化:从隋唐到明清,服装如何体现社会等级与政治地位
...色的单衣。最大的不同就是朝廷专门为官员们根据他们的官阶等级的不同为他们设计了不同的一系列图案,各以一种动物作为标志,文武分开。文官主要为禽鸟,一到九品分别为仙鹤、锦鸡、孔雀、云雁、白鹇、鹭鸶、鸂鶒、黄...……更多
清朝的三眼花翎是地位与权威的象征,清朝296年来仅8人拥有
...,帽上插着一根五颜六色的羽毛。这根羽毛,其实是清朝官员最为看重的冠饰,名为“翎”。这样的翎,是清朝官员地位与权威的象征,与品阶等级密切相关。然而,在清朝长达296年的历史里,仅有8位大臣拥有过三眼花翎,连...……更多
汉代冠冕从御寒工具到权势的象征,冠冕蕴含着怎样的意义?
...各式各样的孔雀翎毛,叫做“花翎”,其上眼的个数也与官阶挂钩,翎眼越多代表身份越尊贵。三、“冠冕”在成语中的体现:冠冕堂皇、无冕之王、弹冠相庆汉语成语是中国历史文化经过几千年积淀凝聚成的精华,至今仍保留...……更多
让四朝婚服从古籍里走出来
...京定陵出土文物、山东孔子博物馆藏品等,才让明代多个官阶的婚服形式更清晰。“古代婚服复原首先要考虑各朝代的官阶区分和社会背景差异。”梁燕介绍,但相较于前面的朝代,明代婚服的“摄盛”之风更甚,即婚礼时可穿...……更多
...似。汉和隋基本上沿袭了秦时的制度,用“竹使符”作为官员的身份证明。而到了唐朝,李渊对“身份证”进行了改革,发明了“鱼符”。《新唐书·车服志》载:“附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可见,“鱼符”一方面代...……更多
清朝官帽上的小珠子,如今为何一克拉值一万块
...以顶戴花翎为代表的官服。这顶戴花翎是指什么呢?就是官员帽子上端的一颗小珠子,可别小看这可珠子,这可是官员们的“命脉”所在。凡是有官爵的大臣都是以珠子的品质来区分等级的。并且由高到低分别配备红宝石、红珊...……更多
古代的正一品和从一品有什么区别
...多读者一定对正一品和从一品的区分有了疑惑,因为其的官阶中都有一个“一”,在封建社会中这无外乎是一种权力,等级靠前的象征,都是属于朝廷的命官,是靠近皇权的官员,虽然名字上听着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中的“...……更多
古代官员的官服是朝廷派发还是自己购买?
...。明朝的官服,由政府设置的织造馆统一缝制后发给各级官员,这对于那些靠科举做官的农村学子绝对是一件好事,一上班就发工作服,不错的政府福利啊,这大概和明朝国力雄厚有关吧。明朝官服清朝和明朝不同,尽管对官服...……更多
从清朝武官官服的补子中,如何区分等级?
...有补子的服饰,被称为“补服”在明清时期,是官员区别官阶的道具,可以说是自古以来制度的一个特殊体现。而冠服制度自商周时期建立起来,向来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礼记·王藻》中就曾说过:“衣正色裳间...……更多
在清朝,官员几岁能升正一品
...花了20年,刘墉花了16年。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官阶制度,这是维护一个国家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一项制度。对于清朝来说,它沿用了南北朝时期的官吏制度,通过严厉的等级划分,把官员大大小小一共分为九个品级。...……更多
清朝的孔雀翎:权力和荣耀的象征
...。死后,被清廷追封为一等侯爵,并为其建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这种荣耀在清代汉族官员中仅此一人而已。其被慈禧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与老师曾国藩相比,两人同为一等侯爵,但曾国藩却一辈子没混上三眼孔雀...……更多
清朝的大臣为什么怕皇帝“赏饭”
...的皇帝将其称为“赏饭”,而这个名字本身也导致了清朝官员中,流传有“不怕圣上召见,就怕皇上赏饭”的说法,因为“赏饭”是带有极其明显高高在上味道的,对于被赏饭的官员们来说相当的不友好。古代的皇帝极其注重帝...……更多
唐朝金吾卫和千牛卫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就不难看出,与真正的三师相比,辅佐太子的几位老师的官阶在三师之下,他们位列从一品官职。 很多人不明白正一品和从一品的区别,所谓的“正”与“从”可以理解为“正”与“副”的意思,也就是说,辅佐皇帝的老师是...……更多
2022-12-20 15:53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珍贵?乾隆以后只有7人获得
...和坤都未曾获得,仅被赏赐稍次的双眼花翎。为什么清朝官员要获得“三眼花翎”难于登天?首先我们要知道花翎的制度,它就像古代的“貂尾”,按官职高低佩戴。在清朝初期,只有高高在上的皇亲贵族中,少数人有资格戴花...……更多
2022-12-18 17:35乾隆,花翎,三眼,只有
...族的服饰和服装上。就比如说官服上的补子,不同品级的官员身上的补子,都会采用不同品级的禽兽纹样,以此来彰显官位的高低和权势的强弱。再比如说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在清朝,官员帽子顶上的宝石也有着明确的分...……更多
聊一聊关于历朝历代象征身份的官员的帽子
...格特点,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历朝历代象征身份的官员的帽子。自古有官职在身的人他们每天上朝都要向我们上班时候需要穿戴整齐一整套的朝服,而后在出门的时候将官帽戴好,当时的官帽相当于我们今天当兵的人戴的...……更多
中国官服制度:等级与权力的象征
...了官服制度的完善。唐高祖的黄色成为皇帝的象征。唐代官员的等级主要体现在服装颜色、腰带、冠、鱼袋、围裙等方面。对于官服制度,宋代非常重视恢复旧传统。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聂崇义大夫向皇帝呈上《三礼图》...……更多
三国杀:官阶奖励的五名武将,并非官阶越高的越有用!
...于三国而创作的游戏,则多出了一个独有的玩家等级——官阶。官阶最低士兵,最高大将军,这个等级与其叫官阶,实际上更像是三国时期的军衔。在三国杀中,官阶是身份和实力的象征,高官阶往往代表着深度玩家,其中最高...……更多
...过。九品官制起于曹魏,此前的秦汉官员都是按俸禄区分官阶:“秦制爵二十等,以赏功劳。二汉并有秦二十等爵,然以为功劳之赏,非恒秩也。”东汉时期的官职和俸禄基本已经形成对应等式,据《通典·卷三十六·职官十八...……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刘立勤我们怎么也想不到,曾被我们戏称为“武知县”的武大海真的当上了县长。我们瓮城历史上从没出过什么大官
2024-06-26 07:43: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范炳山本报讯 (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范炳山) 近日,莆田市档案馆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族谱
2024-06-26 07:43: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何勇海近年来,“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纪念张飞诞辰1855周年”等会议多次冲上热搜,引发社会关注
2024-06-26 07:44:00
“泇河三公”与明清泇河开通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台儿庄古城运河奏疏馆内的“泇河三公”塑像。 “泇河”是指济宁微山县夏镇李家口至江苏省邳州直河口的一段运河
2024-06-26 05:46:00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立遗嘱人群年轻化 虚拟财产也能立遗嘱浙江遗嘱库首次发布蓝皮书记者 蒋欣如本报杭州6月25日讯 (记者 蒋欣如) 25日
2024-06-26 05:55:00
他首尝解读“甲骨天书”(了不起的甲骨文)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他首尝解读“甲骨天书”(了不起的甲骨文)《契文举例》被称为甲骨文研究“开山之作”孙诒让《契文举例》书影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弋从甲骨文发现起
2024-06-26 06:21:00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在光村的一座旧宅院门口,见到了正在参观的朱小涛先生,他是朱自清的嫡孙,大伙围着他合影,我也一样,合影时趁便问他哪年离开太原的
2024-06-26 06:51:00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阳城县邑诗文之风华起于金元,盛于明清。尤以有清一朝多贤哲君子,彬彬之士。其骚客述作如林,皆戛戛然独举
2024-06-26 06:52:00
文化中国行 | 安顺武庙:传承600余年的石柱殿堂
安顺武庙简介安顺武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历史上曾多次被毁、重建。现存大殿、观音阁为清朝中早期建筑,其他建筑均为后期修复或重建
2024-06-25 23:16:00
寻幽探古辽阳城(行天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杨慧宏 鞠立新《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26日 第 12 版)辽阳白塔和广佑寺
2024-06-26 03:57:00
数有战功,看来有关羽张飞在就是好,容易立功。先是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这里的平原令就是平原县的县令,而平原相就是平原国相
2024-06-25 18:07:00
当时到处都是黄巾和反贼,官府也到处都在募兵,所以在路上遇到去丹杨募兵的都尉毋丘毅,便一起同行。走到下邳的时候遇到了反贼
2024-06-25 18:07:00
刘备自小有大志,此时便带着他那群小弟,跟随校尉邹靖去讨贼。可是他第一次上战场就差点战死了,受伤后装死躺在那里,等贼人都走了
2024-06-25 18:06:00
陈胜吴广起义时,范增已经70岁,项梁率8000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时,范增主动投军。当范增、项梁、刘邦等相会于薛地时,陈胜已经被杀
2024-06-25 18:11:00
当时刘备自己只有一千多兵,外加上一些杂胡骑和饥民有几千人,但那些都是乌合之众,上战场不顶用。所以当陶谦说要给刘备四千丹杨兵的时候
2024-06-25 18: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