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贵重,亲王们都没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4 10:0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因此,生活中处处都能体会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服饰是一个文明的标志,也是长远历史的见证。

同其他朝代的服饰不同,清朝的统治者为了从文化上体现出自己的特殊地方,于是便下令让中国人脱下已经穿了千年的汉服,转而换上了满族服饰。而朝堂上的官员们也从乌纱帽、圆领袍换成了顶戴花翎,所谓的顶戴花翎就是清朝官帽后长长的孔雀羽毛。

不同等级的官位,官员们的顶戴花翎也有所不同,同时胸前的补子图案也有差别。一般来说后面的羽毛「眼睛」越多,官员等级也就越大。

清朝的规矩是低品级官员头顶单眼花翎,而皇家人员则头顶双眼。然而「双眼花翎」却并不是最高的等级。最高品级的是拥有三只眼睛的三眼花翎,然而别说官员了,连亲王郡王们都没有,甚至大名鼎鼎的和珅也没有。

难道「三眼花翎」只是传说或者只是一个象征意味吗?其实并不是,两百多年间有七位获得三眼花翎,他们分别是谁呢?

花翎制度首创于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从精神和身体上对汉人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并率先从文化上做起。

最初的清朝君主是想同时废除汉服和汉字的,但是因为女真族自己最初没有文字,到了努尔哈赤一代才仿照蒙古文字创建了满文。因此满文在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往往会造成词不达意的情况。因此,想要废除汉字的想法只能放弃。

不过文字不好废止,衣冠却相对容易了许多,于是清政府下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这个命令自然就遭到许多汉人的抵抗,而统治者处理的对策也很简单粗暴,那就是直接采取「去除」的方式。一人不剃发便去除一人,一城不剃发便去除一城。

就这样在全方面的高压统治政策下,最终汉人们被迫换成满装。而官员们自然也是不能使用前朝的官服了。于是清朝的统治者便命人重新设计了清代的官服。不过在设计上也参考了一些明代元素,把明朝流行的补子绣在了满式袍服上,不同的官员品级也有不同的图案。

一般来说,文官一品绣仙鹤,九品绣鹌鹑,武官一品绣麒麟,九品绣海马。而除了补子,在官帽上也要设置区分官衔的标志,因此花翎便出现了。

花翎主体采用孔雀的羽毛制成,满人是游牧民族,因此格外重视动物的皮毛。在其他朝代中往往以丝绸布料等才会有相应的品级之分,不同的身份穿着不同的材质。而到了清朝,统治者为了不忘记民族本质,干脆把动物皮毛也分为三六九等,而孔雀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根据史料记载,清朝只有五品以上的武官和拥有巡抚、提督等官职的文官才能在帽子上佩戴花翎,至于其他的小官小吏是没有资格佩戴的。并且如果你退休了之后就要摘除,想要一直戴着就必须等到皇帝的恩赐。

可以说花翎是堪称黄马褂一般的存在,而花翎的眼数也是体现地位的特色。官员只能佩戴单眼花翎,哪怕你官至一品大员都不能僭越。而皇室里面也只有位居镇国公、辅国公等皇帝的近亲们才有资格佩戴双眼花翎。

不过当然虽然三眼花翎贵重,但是也出过获得如此殊荣的人才,这些人总共有七位,而且大部分都称得上是实至名归。

第一位是富察·傅恒。富察·傅恒出身高贵,是富察皇后的弟弟。而且在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对缅甸的战争中,立下战功,在军工和出身的双重加持下,富察·傅恒获得了三眼花翎。

富察·傅恒剧照

第二位是和琳。和琳这个人我们可能不怎么认识,但是他的哥哥和珅我们绝对了解。和珅大名鼎鼎,官居一品,权倾朝野。但是他并没有获得三眼花翎的待遇。那么为什么这个还没他官职高的弟弟却能独得恩宠呢?答案就是和琳有军功。

和琳

乾隆年间,曾经爆发过轰轰烈烈的白莲教,一度撼动了清朝。而和琳在平息这个事情上立下汗马功劳,同时在廓尔喀战役中也表现出色,让乾隆龙颜大悦。

接着被赐予三眼花翎的这位和富察·傅恒有着密切关系,那就是他的儿子福康安。福康安在平定甘肃叛乱立过军功,而且他文武双全,经常为乾隆出谋划策,因此得到乾隆的赏识。

福康安剧照

与富察·傅恒同时获得三眼花翎的,还有一个叫长龄的满人,他是上三旗中的正白旗出身,身份高贵不说,而且在平定白莲教,也立下了大功,因此也获得了三眼花翎的荣耀。

而接下来的李鸿章,也是首个破例获得三眼花翎的汉人。因为在这之前,三眼花翎都只有满人才能被赐予。

李鸿章的一生都在为了清王朝续命。他为了扭转中国落后的局面,主张「洋务运动」并且成立北洋水师,可以说清朝能够拥有将近300年的国祚,李鸿章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一个获得三眼花翎的人叫作禧恩。这个禧恩姓爱新觉罗,是清朝的宗亲,睿亲王多尔衮的后人。他十分用功,最大的愿望就是立下军功扬眉吐气。而事实证明他也做到了,在多年军中打拼之后,他也凭借着功劳获得三眼花翎,成为红极一时的人物。

最后一个叫作徐桐的人也是汉人。但是同李鸿章的鞠躬尽瘁不同,徐桐本人一无文治、二无军功,他的出身也算不得高贵。他之所以能够获得三眼花翎,主要还是因为他能说会道、会拍马屁。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讨到慈禧的欢心,因此就有了佩戴三眼花翎的机会。不过当时的清朝已经濒临倒塌,所以此时的顶戴花翎也远远不如之前的几位地位尊贵了。

从身上穿着的服饰,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变迁。因为一个时代的落幕,不仅仅会牵扯到朝服,还会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每个地方每个细节上。

不论是汉族服饰还是满族服饰,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虽然这其中包含着许多不愿回首的血泪,但它们也代表了传统文化的组成。我们应该深刻地了解它们,不是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的孔雀翎:权力和荣耀的象征
...最为熟悉的,自称“大清裱糊匠”的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李鸿章。不论后人如何评价李鸿章,而此人确实为大清尽忠到最后一口气。一人之力应付国内之事和国外交涉,非常人所能做到。即使其老师
2023-11-02 07:44:00
清朝的三眼花翎亲王都没资格佩戴,直到乾隆年间才有三人佩戴
...之后的六任皇帝,总共也只封了四位官员,分别是徐桐、李鸿章、长龄、禧恩,都是清末著名权臣。这7位就是清朝所有的三眼花翎佩戴者,皇亲贵族都没有资格,这得是多尊贵的存在。
2023-06-22 16:23:00
赏赐配戴三眼花翎有多荣耀?整个清朝仅有7个人获得
...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等七人。傅恒,在乾隆三十三年,即1769年,接替之前战败的明瑞,进攻缅甸,取得首战告捷之后,被乾隆赏赐三眼花翎。
2022-12-28 18:34:00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珍贵?乾隆以后只有7人获得
...错,皇帝也是可以把花翎收回来的。比如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战前没有详细可靠的战略,并且没有听取接受袁世凯等人的意见,最后清朝在战争中不堪一击。其中李鸿章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于是光
2022-12-18 17:35:00
清朝官服制度详解:花翎与冠翎的等级规定
...色的表现获得了三眼花翎的赏赐;第六个和第七个分别是李鸿章和徐桐。 李鸿章在清末历史上的功绩让老佛爷赏无可赏,第一次将三眼花翎赏赐给了一个汉人;徐桐就没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功绩
2023-09-27 14:14:00
大清王朝的官帽文化:花翎的象征意义与荣耀
...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等七人,被赏戴“双眼花翎”的大臣有二十余人。能戴上“花翎”,尤其是“三眼花翎”,那真是荣宠到了极点。权倾乾隆朝年
2023-09-17 15:59:00
清朝三眼花翎真的无比珍贵吗?296年来仅8人拥有连和珅都没有
...:富察皇后的亲弟弟傅恒、嘉庆期间的和琳、光绪年间的李鸿章等等。这些大臣无论是当时,还是如今的历史书上,都是彪炳史册的人物。其中傅恒作为军机大臣,又是太子太保,且又立下赫赫战功
2024-08-14 13:38:00
清朝官员的‘头顶艺术’:九品顶珠与花翎的讲究
...有可能杀头。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清末的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就被皇帝特赐佩戴三眼花翎,不是皇亲国戚却戴上了三眼,这在当时是莫大的荣誉。
2024-02-14 05:13:00
清朝花翎:官员荣誉的象征与区分等级的标志
...嘉庆朝的和琳,道光朝的长龄、禧恩和光绪朝的徐桐以及李鸿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崇地位 这七个中除了李鸿章以外,对其他的几个人都不是很了解,那么这七个人都是做了什么能够被赏赐
2023-10-30 14: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