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清王朝的官帽文化:花翎的象征意义与荣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7 15:59:00 来源:戏说三国

大清王朝入主中原后,官员所戴的帽子与以前的乌纱帽不同。看见了帽子,就知道某个官员的品级。比如什么“三眼花翎”,就更能看出某位官员地位的高下了。按说,和珅那可是乾隆的宠臣,权倾一时,但他却没有被乾隆赏戴“三眼花翎”,这是怎么回事呢?

清代规矩

大清王朝的官帽也叫做大帽,一共分为两种:一种是冬天戴的,叫做“暖帽”;一种是夏天戴的,叫做“凉帽”。根据朝廷的规定,每年的三月官员都开始戴凉帽,八月开始戴暖帽。

暖帽一般是圆形的,周围有一道檐边,大多是用毛皮做的,有些是用缎子、呢子、布匹做的。暖帽中间一般有帽纬,帽纬上面装着顶珠。

大清王朝的官帽文化:花翎的象征意义与荣耀

凉帽都是圆锥形的,一般用藤、竹、篾席、麦秸等编制而成。凉帽的顶部也都装着红缨、顶珠,规格和暖帽一样。有品就有顶,无品就无顶。

一品、从一品是红宝石顶,如将军、提督等;二品、从二品是瑚顶,如副将等;三品是蓝宝石顶,如参将(正)、游击(从)等;四品是青金石顶,如都司等;五品是水晶顶,如守备等;六品是砗磲顶,如千总等;七品是素金顶,如把总等;八品是阴纹镂花金顶,如外委千总等;正九品是阴纹镂花金顶,如外委把总等;从九品和未入流的是阳纹镂花金顶。清朝的官帽的顶珠都装着一支两寸长的翎管,用来安插翎枝。有花翎也有蓝翎,花翎是用孔雀的翎毛做的,通常叫做孔雀翎;蓝翎,是用鹖鸟的羽毛做的。蓝翎是用染成蓝色的鹖鸟的羽做的,所以又叫做“染蓝翎”,与花翎的属性、作用相同,但没有眼。

花翎分为单眼、双眼、三眼(“眼”是指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形花纹,一个圆圈就叫做“一眼”),只有大清王朝最尊贵的官员的官帽上才有三眼花翎。

按照清廷的规定,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等大臣,用孔雀的翎毛装饰官帽,一般情况下,但离了职就必须摘掉花翎。

其中,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可以戴装有三眼花翎的官帽;清朝的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可以戴装有双眼花翎的官帽;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可以戴装有单眼花翎的官帽。

由此可见,花翎是大清王朝的王公贵族所拥有的独特的官帽饰品,即使在宗室内部,也不得乱用,必须按标准、规定享用。

大清王朝的官帽文化:花翎的象征意义与荣耀

实至名归

花翎是品位、级别的象征,因此珍贵难得。于是,清朝的一些大臣都以得到“了”花翎为荣。如,虎踞台湾的郑氏的部将施琅,率部投降清朝,帮助清廷收复台湾后,宁可辞去“靖海侯”的爵位,也恳求康熙大帝让他“顶戴花翎”。

之后,乾隆帝曾下诏说,亲贵大臣可以戴用“花翎”,荣立了显赫军功的大臣也可以戴用“花翎”。虽然有这样的说法,一般情况,皇帝是不会随便赐给臣子“花翎”的。

从乾隆朝到清朝末年,被赏戴“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等七人,被赏戴“双眼花翎”的大臣有二十余人。能戴上“花翎”,尤其是“三眼花翎”,那真是荣宠到了极点。

权倾乾隆朝年和珅却没能戴上“三眼花翎”,他的弟弟和琳却得到了这份荣耀,倒是有点让人感到意外。真的意外吗?

我们来了解一下享受殊荣的几个人物,就可知道清朝的皇帝们大都有着大是大非的观念,关键时刻是要严格把关的。

1、傅恒,乾隆的孝贤纯皇后的弟弟。乾隆十三年(1748年),指挥了“大小金川”战役,降服了莎罗奔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攻打伊犁,平息了准噶尔部的叛乱;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统帅大军到缅作战,多次打败缅军。生前荣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去世后,乾隆皇帝亲自到他的府邸祭奠他。

2、福康安,乾隆的孝贤纯皇后的侄子,傅恒的三儿子。福康安曾参加第二次金川之战。后来,他率军平定了甘肃回民的“田五起事”、台湾的“林爽文事件、苗疆起事等,获得了保卫西藏的“廓尔喀(尼泊尔王国)战役”的胜利,被诏封为一等嘉勇忠锐公。嘉庆元年五月去世后,配享太庙。

3、和琳,骁勇善战的大清名将,和珅的弟弟。乾隆六十年(1795年),跟随福康安到贵州镇压石柳邓领导的苗民起义。嘉庆元年,福康安病逝,和琳成为主帅,在指挥“平陇战役”中也染病身亡,追封一等公爵,赐祭葬,配享太庙。

4、长龄,乾隆朝时,跟随征战甘肃、新疆、台湾、廓尔喀等地,官至内阁学士、兼副都统。道光年间,曾任伊犁将军,平定了张格尔之乱,加封一等威勇公,拜太傅。

5、爱新觉罗·禧恩,睿亲王淳颖之子。嘉庆二十五年,仁宗在热河避暑山庄病逝,禧恩建议由道光继位。当时的掌控朝政的的托津、戴均元等犹豫不决,禧恩排斥其他人的意见,坚决拥立道光。禧恩凭借拥立之功被诏封为御前大臣、领侍卫大臣。

大清王朝的官帽文化:花翎的象征意义与荣耀

6、李鸿章,晚清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统帅;创建了“北洋水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运作甲午战争;代表清政府签订《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等重大事件,他都参与了,甚至主持进行了。

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把他看作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的海军大臣柯纳德称他为“东方俾斯麦”;慈禧说他是“再造玄黄之人”。

7、徐桐,晚清理学家,晚清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898年戊戌政变后,极力攻击新党,因而得到慈禧太后的崇信。1900年,他全力拥护慈禧废光绪帝,大力支持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就以上诸位来说,或对朝廷、或对当政者都立下了不世之功,因此都获得了殊荣——赏戴“三眼花翎”。

反观和珅呢,确实是乾隆的亲近、贴身的臣子,但也不过是清高宗使着顺手、看得过眼的奴才罢了。他怎么能顶戴“三眼花翎”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8 0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时期的三眼花翎为何贵重?得到的人寥寥无几
...进基层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秩序。花翎制度是官僚制度的一个体现,清朝官员的花翎分为三级,分别是一眼花翎、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这三种花翎代表着不同的地位,是官员
2024-01-25 06:25:00
清朝的三眼花翎是地位与权威的象征,清朝296年来仅8人拥有
...而,在清朝长达296年的历史里,仅有8位大臣拥有过三眼花翎,连和珅都没混上。翎,分为蓝翎和花翎。蓝翎是用鹖鸟的羽毛制作而成,一般赏赐给六品以下的官员,或是地位不高但有功在身的
2023-05-05 09:54:00
揭秘清朝顶戴花翎制度:严格规定下的尊贵荣耀
...都有严格的规定。清朝官员的官服一般是朝珠马褂、顶戴花翎。但是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所以对官员的顶戴花翎有严格和详细的规定。尤其是在三眼花翎非常珍贵,非为国立下大功不能封赏。终清朝
2024-02-18 19:11:00
...服饰。而朝堂上的官员们也从乌纱帽、圆领袍换成了顶戴花翎,所谓的顶戴花翎就是清朝官帽后长长的孔雀羽毛。不同等级的官位,官员们的顶戴花翎也有所不同,同时胸前的补子图案也有差别。一
2024-04-24 10:00:00
清朝花翎:官员荣誉的象征与区分等级的标志
...“补子”区分等级还独创了另外一种区分等级的方式——花翎。看过以清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对花翎应该都不陌生,在清宫剧中很多大臣的帽子后面都有一根像孔雀羽毛一样的东西。事实上花翎也分
2023-10-30 14:53:00
赏赐配戴三眼花翎有多荣耀?整个清朝仅有7个人获得
物以稀为贵,被皇帝赏赐配戴三眼花翎的大臣少了,自然就显得鹤立鸡群,荣耀非凡了。在清朝官服制度中,不同级别的官员,帽子的质地和装饰是不同的。帽子的装饰共分为两种,一种是顶戴,另外一
2022-12-28 18:34:00
盘点清代皇帝赏赐大臣的礼物,让人不得不服
...帝赏赐臣子的爆款礼物除了大家熟悉的黄马褂,还有三眼花翎和四团龙补服等,紫禁城骑马属于赏赐特权,这些东西整体来说都属于政治礼物赏赐,以小的代价来达到拉拢人心的效果。黄马褂中也有
2022-12-29 20:10:00
清朝的孔雀翎:权力和荣耀的象征
影视剧中,你一定会看到很多大臣的朝冠之上都有顶戴花翎。就是这小小的顶戴花翎在咸丰朝时,一个最低等的蓝翎就需要四千两银子,相当于现在七十二万元,而单眼顶戴花翎则要卖七千两白银,相当
2023-11-02 07:44:00
清朝顶戴花翎代表什么
顶戴花翎分为“顶戴”和“花翎”两个部分,顶戴就是指官员戴的帽顶;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顶戴花翎是古代官员身份的象征,是奖惩的表现,映射了古代封建的等级制度。清代顶戴的
2023-05-09 06: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