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让四朝婚服从古籍里走出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5 21:4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近日,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现场,4对身着秦汉、盛唐、宋、明婚服的“新人”缓缓走来,或头上戴花钗、角梳,或以三白妆和珍珠妆饰面,或身着凤冠霞帔,或玄衣纁袡、执手盟誓。在这四朝婚服的背后,是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装文化与设计创新研究中心教授梁燕带领团队两个多月的持续奋战。

让四朝婚服从古籍里走出来

如今仍然盛行的大红吉服、凤冠霞帔婚服原是与明代婚服有着颇深的渊源。梁燕团队翻阅了《大明会典》《续通典》《明史·志·卷四十三》《明史·舆服志》等古籍资料,查看了江西高安胡镇墓出土文物、北京定陵出土文物、山东孔子博物馆藏品等,才让明代多个官阶的婚服形式更清晰。

“古代婚服复原首先要考虑各朝代的官阶区分和社会背景差异。”梁燕介绍,但相较于前面的朝代,明代婚服的“摄盛”之风更甚,即婚礼时可穿着超越婚服等级一级的婚服,以示贵盛。

让四朝婚服从古籍里走出来

如五品、四品官员可以身着三品官阶婚服。庶民也可以在那一日身着低官阶的婚服,三品官员的新娘盖头和新郎披红中内含喜字并蒂莲纹样,而并蒂莲织金妆花缎原是明代孝靖皇后大婚时所穿礼服中纹样。梁燕认为,这也进一步说明,“明代婚礼允许出现‘逾制’现象”。

与电视剧婚服呈现不同,团队更侧重对古代婚服最大程度的精准还原和文化脉络研究。如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明兰出嫁之时,故事背景设定为北宋时期,延续了“红男青女”的唐代婚服形式。女子身着青绿色嫁衣,男子则穿绛红色婚服。

让四朝婚服从古籍里走出来

而北京服装学院团队完成的宋代婚服均为红色。梁燕解释,是因为“自隋唐以后,官服颜色也有了更为明确的衣冠制度和礼制要求”。团队复原的宋代婚服为南宋时期五品官员所穿的,该品阶官员可以身着绯色服饰,七品以上官员则是服绿色。南宋时,考虑女子婚服从夫官服,故而五品新郎新娘婚服均为绯色(红色)。

一个不同的现象是古代婚服并不都尊崇大红大绿。如秦汉时代尊“天地玄黄”,当时人们认为黑色代表幽远无穷的“天”,所以婚服颜色为玄色(即微微透红的黑色),更显庄重。

秦汉婚服头饰相对而言也更显得端正。梁燕团队在古籍里查找了不少文字。研究团队根据史料记载,以及宋绘的帝王冕冠资料等综合考量,复原出秦汉婚服中的平正端方、近长方形的男子头冠;女子则复原了当时的“垂云髻”发型。

让四朝婚服从古籍里走出来

不仅各个朝代的头饰各不相同,就连衣服的吉祥纹理也大有讲究。北京服装学院艺术专业服装设计与管理方向2022级研究生陈倩倩参与绘制秦汉纹样,“秦汉以出土文物‘双人对舞鸟兽纹’为基础进行复原,寓意成双成对、吉祥美满。而唐代婚服纹样以宝相花纹为基础,蕴含吉祥如意寓意;宋代纹样则多选用连枝花卉类纹样,有新人同心之意;明代以杂宝花纹为袍服主体纹样,除吉祥寓意以外,满地暗花纹更显沉稳端庄。”

梁燕进一步解释,作为婚服中重要的展示元素——纹样的复原不仅需要考究历史文化背景,也需要思考纹样在服装上的放置位置、形式、尺寸,还要考虑当时的纺织工艺和技术背景。

但要复原古代婚服,难点便在于古籍、古画之间信息的残缺与差异。在制作唐代大袖连裳的婚服时,团队从盛唐敦煌壁画《婚嫁图》中获知,新娘的婚服为襦裙制。与之有差异的是,古籍中写道:“凡婚嫁花钗礼衣,六品以下妻及女嫁则服之。礼衣则大袖连裳,青质,素纱中单、蔽膝、大带;以青衣带、革履、韈。”

梁燕解释,对于这种图文存在信息不吻合的现状,在复原中需要通过多重证据法,通过文字和图片的交叉验证才能越来越接近历史真相。通过验证,最终团队将唐代新娘的服饰形制确定为青色的襦裙样式。

让四朝婚服从古籍里走出来

游走古今之间,埋头古籍、文献与古画之中,历时两个月,梁燕带领团队参考全国40余所博物馆馆藏的110余件文物、200余册古籍及文献资料、300余张书画及壁画图片,围绕服装与礼制的关系,服装形制、用色、纹样复原、面料选用、模特妆容打造等,完成秦汉10件服装,唐代12件服装,宋代11件服装,明代13件服装,共计8套婚服、46件服装的婚礼服饰研究与复原。

“古代婚服的研究不仅用现代技术手段再现了古人的审美和社会礼仪,更是对传统文化发展史的脉络梳理。”梁燕说。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播出后,手执婚书、团扇掩面、共系同心结、执杆掀盖,不同朝代的“新人”跨越时空,从文字之中走出来,惊艳大众。不少网友留言,惊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美绝伦。

让四朝婚服从古籍里走出来

在参与复原工作之中,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学专业服装设计与管理方向2023级研究生于露雅发现,部分朝代的妆容和服饰也成为当下时尚搭配中的热门元素,“如宋代女子常见的珍珠妆成为了复古妆容之中的元素。而明代婚服中的马面裙也变成新中式时尚潮流,成为部分年轻人休闲甚至是工作之中的穿搭”。

“‘文化自信’并非是一个口号。”在梁燕看来,当复原后的古代婚服走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百姓不仅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基因,也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今,除了关注传统婚服复原工作之外,梁燕团队也正在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创新设计的项目,思考如何把中国风和现代通勤服饰结合起来,从实用性、功能性层面作适当改良。

在梁燕看来:“激活传统的服饰文化符号,让中国传统服饰之美走进寻常百姓家,才是未来传统文化活化创新的归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5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让传统纹样活在当代中国人的审美里!揭秘《年锦》幕后故事
...桌上那一方小小的桌围子,都能看到别具韵味的中国传统纹样。创意节目《年锦》更是巧妙地把传统纹样融合到歌舞、服装、舞美、特效中,尽显传承了千百年的纹样之美。一起走进节目《年锦》的
2024-02-15 09:30:00
...开幕式出场都备受关注。“星耀”礼服设计团队负责人、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贺阳说,从体育场远远走来的运动员方阵,在色彩和纹样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服装应以什么形式来表达中国文化和当代中
2023-08-17 15:22:00
承古开今,解锁国潮“时裳密码”(有一种风华叫中国·华服风②)
...计师共同参与设计的40余套原创服装,将丝绸之路代表性纹样与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服饰不仅受到海内外广大民众的喜爱,也在国际时尚界大放异彩
2024-10-17 05:49:00
...行高清重建,构建了用于云锦的数据库,将云锦图像以及纹样所代表的寓意文字进行数字化,在展出方和公众之间搭建了规范化的数字平台。”该项目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模型,让其
2024-01-11 00:04:00
“国风学位服”尽显浓浓文化味
...扇,在动手操作中品味传统之美……把传统技艺、文化从古籍里“请出来”,让公众可参与的平台、活动多起来,既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拓宽文化传承的路径。这也启示我们,找到和现代生活的
2024-05-30 07:02:00
苗绣将在米兰秀场绽放风采
...就有双针锁和单针锁,破线绣有破粗线和破细线等。苗绣纹样大多分为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人物纹样、几何纹样等几大类型,以多变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装饰意味
2023-09-22 04:52:00
数字再生技术趣味演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一展东方美学
...创新,最终呈现出肉眼可见、身体可感的东方和谐之美。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邹游教授从教育者、创作者的角度分享了观展感受。他提出,“东方美学·数字再生——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互动美育展”
2023-08-28 17:52:00
披云肩印鱼纹 国风学位服扮靓校园
...统的学位服上加上中国元素,比如中式云肩、簪花、传统纹样等,以此拍摄带有浓郁中国风情的“国风学位服”毕业照。一名高校校办管理老师表示,学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留下毕业的美好回
2024-05-26 00:18:00
...师及服装专业大学生征集设计稿件,鼓励其围绕这些传统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展现古老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充分融合。此后,将由资深设计师、时尚专家及学者组成的评审团,从中国、意大利青年设计
2025-02-23 08:2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