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看古代的孝道与家庭观念
...生育子女,而且尽量早婚早育。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孝道”。在许多朝代,“孝”被用来统治世界,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则出自孔孟之口。虽然我们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最不孝的事,但有多少人知道另外两...……更多
秦朝忠孝观念:秦朝“以孝治天下”的贡献
...蛮夷部落影响的秦国在变法后,社会风气发生巨大转变,孝道逐渐受到重视,凡不孝之人不仅会惹其公愤,还会被世人唾弃。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灭六国一统天下。一跃成为天下之主的秦始皇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策略,而法家思想...……更多
一种“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更过分,很多父母却浑然不觉
...落井下石;还有的子女在父母年老体弱时选择疏远、不尽孝道。这些行为无疑是对亲情的极大伤害。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学会珍惜和付出。父母之爱是无私且不求回报的,然而身为子女,我们应当深深铭记父母的生养之恩,...……更多
那些只懂得指责别人不孝的人,往往缺乏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关爱
...我们不禁想起这个女子的家庭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关于孝道、亲情与家庭矛盾的故事,是一个让人泪流满面的真实写照。一、照顾瘫痪父亲七年这个年轻女子名叫小芳,她的父亲在七年前因为一场车祸导致瘫痪。从那时起,小...……更多
百善孝为先,孔子的孝和孟子的孝有什么不同之处?
...的关键。孔子的学生子夏也向孔子请教,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道。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说,子女在父母面前要做到总是和颜悦色,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遇到事情,...……更多
自小以孝出名的孔融,为什么长大后却因不孝被处死?
...思想是说父子、母子之间的感情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并且孝道也不需要太过。因为这句话,孔融不孝的言论被提了出来。但也有人说这并不是孔融不孝,而是孔融对愚孝的孝道的一种质疑。从后代记载中看出孔融过于重孝道,根...……更多
2022-12-16 19:51孔融,不孝
孝道观念在殷商到西周的继承和发展
...期,以祖先崇拜为核心内容的“祀祖祭先的尊祖意识”的孝道观念形成和发展起来,并衍生出“善事父母”的基本含义。周人很好地继承了殷人的孝道,并且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周人把具有宗教色彩的祭祀祖先观念,根据宗法...……更多
他身为帝位继承人,在老父亲病重之时却跑了
...说的这个故事呢可能和上面说的有些差别了。大家都知道孝道就是讲究对自己父母以及长辈。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这位开国君主一下就做了三件不孝之事。却还得到了圣人孔子的称赞。这让人很是难以接受。下面我们来看看里面...……更多
古代的“十恶不赦”,是指哪“十恶”?
...人伦之大以父子为先,卑贱之礼以君臣为重。从古至今,孝道都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一个人若是连孝道都做不到,注定做不成任何事情,也不会有人信任一个不孝子。五、不道 不道,灭绝人性的行为。这是一种重罪,指罪犯连续...……更多
儒家孝道对唐代吏治影响有多大
前言儒家孝道对唐代吏治的影响,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孝道的朝代,其吏治也最为清明;也有学者认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不重视孝道的朝代,其吏治也较为黑暗。但是,随着我...……更多
守住下面这三种“道”,这个家庭才能够蒸蒸日上,越来越兴旺
...“道”,那么这个家庭才能够蒸蒸日上,越来越兴旺。1.孝道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为人之本,对父母越好的人,福报就会越多,家庭越会安稳。相反的,如果对父母不孝,那么必然会得到生活的惩罚。一方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更多
太扎心!爷爷去世小伙回家奔丧单位不给丧假,小伙被亲戚埋怨不孝
...很不容易了,一些规定对打工人也不是十分友好。应该说孝道是这个社会大力提倡的,社会更应该引导年轻人去实践孝道。而国家层面能做的就是设计出更多对打工人友好的政策,要知道,孝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不能...……更多
一个家庭,出现这四大“祥兆”,预示着大富大贵,看看咱家有没有
...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只于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一个注重以孝治家的家庭,必有厚报。家风不好,家庭的“风水”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家庭,良好的风气传承尤为重要,为子孙留有家财万贯,不如让他们...……更多
宋代人死异乡后,归葬事宜有什么习俗
...动承袭传统又不乏创新之处,其中体现出深刻的死亡观、孝道观、厚葬观。“视死如生”是古代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们将死亡当作另一种重生的方式。大家通过隆重的丧葬仪式和对生前环境的“复刻”,希望自己的亲人在“另一...……更多
...放弃攻城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古代极重孝道。自西汉以来,君王便开始以“孝道”治理国家,同时也以“孝道”教化百姓,使得“孝道”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虽然祖宗神位对于普通人而言不过一件死物,但受...……更多
撒贝宁引发巨大争议:“把父母接到身边的儿女,才是真的不孝!”
“把父母接到身边来一起生活,那不叫孝顺。”撒贝宁在一档节目中,透露了自己和父母的那些“隐秘往事”:“那时我在北京打拼,事业有了起色,就寻思着把父母接到身边来。可是接过来以后,他们却被迫变成了‘老漂族...……更多
子女为啥不孝顺?你可能做错了这3件事情!千万不能犯这样的错
...然的事情。如果一个人三观有问题,那么他很有可能缺乏孝道意识。因此,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这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二、不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对他们以后的行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更多
什么样的子女会很不孝,希望父母早点离去?
...负担,是累赘,恨不得父母早日离去。什么样的子女会很不孝,希望父母早点离去呢?01不想承担责任的子女父母老去之后,会丧失劳动力,没有经济收入。如若,要活得体面,一方面得自己有积蓄,一方面得依靠儿女。中国式...……更多
母亲被绑到城头他照样攻城,世人皆骂他不孝,也因此被曹操打压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非常注重孝道,可以说是无孝不立,就算你有再大的能力,再强的本事,如果你不孝顺,那么世人也都看不起你。这也是人之常情,这也是人们品德的一个判断标准,因为如果你连父母都不孝顺,那么谁敢...……更多
两种新型不孝正在“兴起”,很多年轻人都在如此消耗父母
...产生不自信的感觉,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03两种新型不孝 人生路上,不吃些苦,受些累,很难看清现实,很难活得独立。而且,自身的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很难担负起自身赡养父母的能力,也很难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掌控...……更多
清朝宗法制度“独子兼祧”是如何演化发展的?
...视,就使得父母亡故后子嗣的服丧成了人们寄托哀思表现孝道的一种方式。在一般的家庭中,父母亡故后,儿子会携妻子进行一定时间的服丧以及举办其他的祭祀活动,但独子兼祧的情况出现后,这一形式变得复杂了起来。独子...……更多
一个男人欠什么,也千万别欠亲情债,尤其是这三种,欠了,难还清
...个人懂得孝顺,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善心。中国自古就讲究孝道,不孝之人,会被世人所唾弃,也不会有人愿意与一个不孝之人深交。而父母最希望的,也不是孩子对自己有多少回报,而是能时常见到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一切...……更多
用“体感”致敬人生和父母
...严,即一场有尊严的告别。我们这两代人都是很传统的,孝道在我们心里根深蒂固,大家最怕别人说的就是你是个不孝之子。我们都装作很孝顺或者竭尽努力去孝顺,但实际上大家可能都不在那个点上,你不知道老人要的是什么...……更多
到了晚年,儿女身处以下处境,比不孝还要可怕
...影响父母的生活质量。到了晚年,儿女身处以下处境,比不孝还要可怕。01背负巨债,父母的晚年会被拖垮儿女没有好的消费观念,身欠巨债,动不动就伸手找父母要钱去填补大窟窿。父母到了晚年,日子会过得很煎熬。我老家...……更多
子不孝,必伤之:有些子女,就是来“害”父母的
...父母如何管束,孩子依然是不辨是非,让人头痛不已。子不孝,必伤之:有些子女,就是来“害”父母的。02没有自控力,染上恶习我父亲,有一个朋友,他儿子自控力很差。经常因为赌,和家里人吵架,让父母十分伤心。那些...……更多
儿女成家以后,说出这三句话,是不孝父母的征兆,父母要做好准备
老祖宗说:儿女成家以后,说出这三句话,是不孝父母的征兆,父母要做好准备01张口闭口,都是父母亏欠自己现实里,多数父母对子女,都是有投入和付出的。但是如果子女,张口闭口,都是父母亏欠自己,没有看到一点父母...……更多
河南不孝儿子殴打母亲,还想杀了父亲,反转结局令人意外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然而,有些人生来却似跟父母讨债的“恶鬼”,不把家给折腾败了,不把父母给折腾没了,绝不肯罢休……河南就曾出过这样一个不孝的儿子,三十多岁不务正业,常...……更多
丁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到底是极度自私,还是活的太明白
...是最大败笔#01【何为“丁克”】曾经,农业文明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现在,工业文明、信息时代,“不婚族”以及“丁克族”的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出...……更多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其他“两孝”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似乎是说“没有后代就是最大的不孝”,因此常常被长辈用来劝说那些不愿结婚生子的后辈。那么,这句话的本意真的如此吗?除了“...……更多
老了,你想让你的孩子孝顺你,一定做好这三件事
...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印记,经过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对孝道的定义已经形成。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将来孝顺你,你首先要做一个好榜样,孝顺你的父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从小看到和接收到的信息都是孝顺,那么孝顺...……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公元前196年,萧何和吕后设计杀害了韩信,刘邦解除了大危机,高兴地对萧何说:“爱卿,这次你立了大功了,我要重重的恩赐你
2024-06-27 18:51:00
刘邦非常满意地点点头,朝堂上重重地表扬了萧何的大局观。下朝回到家的萧何想着刚刚的一幕,后怕不已,心想:幸亏幕僚提醒,咱们这个皇帝猜忌心深重
2024-06-27 18:51:00
对于西汉帝国而言,张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仅被称为开国功臣,还与孔子、杜甫等人并称为中国古代圣人。与其他因文学而在列的人不同
2024-06-27 18:51:00
韩信攻打齐国非常顺利,很快征服了齐国的兵马。这个时候,韩信遣人给刘邦送了一封自己的书信,内容是齐国人非常奸诈,即便已经收服齐国
2024-06-27 18:52:00
刘邦称帝以后对身旁臣子的猜忌之心愈加严重。历史上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流传久远。由此可见,君主的猜疑之心不可避免,此时已经功高盖主的韩信
2024-06-27 18:52:00
韩信的军事领兵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能顺利攻占多处城池,又能成功击败霸王项羽,就恰恰证明了他的能力。如此强大的战斗力。一旦刘邦去世
2024-06-27 18:52:00
刘邦称帝后迁都长安,张良跟随刘邦迁移后便不问政事,整日闭门练功。张良对外宣称自己身体羸弱,不堪重负,其实这些都是他的推托之词
2024-06-27 18:53:00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并没有像历代皇帝一样草菅人命,他对待功臣相当不错。就比如对待丞相王琯,虽然他们经常在政治主张上意见不合
2024-06-27 18:53:00
秦朝虽然一统了六国,但所维持的时间并不久,秦二世是个无能之人。导致秦国二世而亡。史官们还来不及书写多少秦始皇的功勋,就被刘邦带领的队伍打败
2024-06-27 18:54:00
当时的古人文字和语言不通,常年都只生活在自己的一片小范围内。只有贵族吗能四处游走,而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六国原本的皇室和贵族失去了他们的权益。于是怨恨秦始皇,四处传播秦始皇的恶行,
2024-06-27 18:54:00
秦始皇作为第一个一统六国的人,我们总是觉得他发动过多次战争,带领铁骑踏遍每一寸土地,是个不折不扣的残暴之人。但实际上在秦始皇一统国家的战争中
2024-06-27 18:54:00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烧毁儒学经典并挖坑活埋众多儒家弟子。秦始皇在一统国家后,为了完善政治制度,提倡以法家作为治国理念的改革遭到了当时儒生们的反对
2024-06-27 18:54:00
刘邦是个可以说是个江湖痞子,早期没有钱,没有权,还曾在街边当过乞丐。这都是他的劣势,而且最重要的是和项羽比起来,他没有家庭背景
2024-06-27 18:55:00
刘邦这个人很聪明,有那种普通人的小聪明,也有普通人不能及的大智慧。他在经历事情的时候往往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再加上身边有骁勇善战的人辅佐
2024-06-27 18:55:00
这位女子也曾经出现过在电视中,她就是宋仁宗赵祯的皇后,曹皇后。曹皇后的出身非常显赫,出身于“真定曹氏”家族,乃是将门之女
2024-06-27 18: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