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世界读书日,看看古人的读书法
...日累月积,所蓄自富。且可不致遗忘。——清·姜宸英《孝经》《论语》《孟子》……准以中人之资,日读三百字,不过四年半可毕。——宋·欧阳修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更多
...而部分保存下来的,有《周易注》、《古文尚书注》、《孝经注》、《论语注》。此外,他还曾注《春秋左氏传》,未成,送予学者服虔,遂有《春秋服氏注》。事实上,郑玄遍注群经,远远不止这些,这里仅列举了主要部分。...……更多
“利”就是一块照妖镜,能照出人性的自私与贪婪
...03百善孝为先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庶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很多时候,我们把好脾气留给了别人,而把一些怨气留给了家人。不管这是什么心理,但是,这...……更多
...行晋阳,十四岁时皇太子高殷监国,他召集各儒生讲授《孝经》,朝廷之事处理妥当。高殷心怀善意太容易心软,这也是作为一个太子最大的禁忌和弱点。有一次高洋命令高殷亲手诛杀囚犯,他心生怜悯迟迟不敢动手,高洋对此...……更多
长孙皇后:从少女到贤妃的传奇人生
...自幼喜好读书,很小的时候,她就能上口而诵《论语》《孝经》等典籍。她的父亲见她聪明伶俐,便聘请知名读书人陶谦为她讲学。在陶谦的悉心教导下,年仅7岁的她已经可以对古籍中的重要章句了然于胸。长孙家世代显赫,...……更多
古代有一种刑罚没有疼痛感,却让人十分屈辱,现代人却每天都要做
...代,而“不孝”之人便没有立足之地,便遭众人轻视。《孝经》中说道,小的孝道就是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受到损害,因为这是父母给的;大的孝道就是为为社会做贡献,名垂青史。可见即便是毛发,古人也十分重视,认为不能稍...……更多
欧阳歙贪腐案:东汉时期震荡朝野的大案
...字正思,出自博陆乐安千乘之家。自幼聪慧,七岁能诵《孝经》,虽生逢乱世,仍勤勉治学,博通群书。其为人谦恭有礼,务实刚正,故人称“欧阳正思”。建武初年,欧阳公投刘秀麾下,率军攻取五原。当地豪强阻扰征收租税...……更多
聊聊康熙帝的几次南巡
...文,可以参加考试,一经录取后他便亲自接见,并赐予《孝经》。康熙帝的一系列做法在收揽人心、笼络江南士子上起到了极大的成效。渐渐地满汉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疏解,有些汉臣甚至还跻身于清政府集团的政权核心。 ……更多
王肃与司马氏的关系及其在魏晋时期的角色
...包括皮锡瑞等定谳为:孔安国《尚书传》、《论语》及《孝经》《注》、《孔子家语》、《孔丛子》五书。三、党附奸逆不仅皮锡瑞,很多魏晋以后正统忠君观念强烈的儒者,都指责王肃党附奸逆司马氏,助纣为虐,且或许主要...……更多
他身为帝位继承人,在老父亲病重之时却跑了
...看,随意毁坏父母给你的身体发肤,这更是不孝。所以《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断发文身便是不孝之人,不孝之人当然不能担当继承人。两个哥哥坚决不肯回来,大家只好立季历为国君,他...……更多
聊聊《后汉书》中文人治学的趣事
...氏春秋》作注的念头,转而去写《三传异同说》,还为《孝经》、《离骚》等书作注,后来成就斐然。《后汉书·文苑列传》记载,青年才俊王延寿游览鲁国的灵光殿之后,写出了一篇很有气势的《灵光殿赋》。凑巧的是,大儒...……更多
2022-12-20 12:04后汉书,趣事,中文
书院教育的耕读大义
...百谷充稔。(全体师生聆听主礼官恭读有关重农文章:《孝经》曰: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管子》曰: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仓廪(lǐn)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珠、玉、金...……更多
钟会伐蜀后手握重兵,他如何才能自保?
...赏,可见,钟会非常引人注目。钟会四岁的时候,就能背孝经,七岁就能背论语,十岁能背尚书,十五岁进入太学,可以说是神童,一点也不为过,钟会的聪明才智,也为他日后为司马氏效力,立下赫赫功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多
贺知章:唐代文人的福运典范,仕途顺遂,诗酒人生
...书之冠”。他的书法作品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孝经》和《千字文》。辞官回乡历经半世安宁,贺知章于八十五岁时因重疾缠身濒临垂危,然而幸运地得以存活下来。他感悟到生命中的落叶归根之意,且病情略有好转之...……更多
颜之仪:反对杨坚矫诏的南朝名士,没有被杀还受隋文帝称赞
...颜之仪本人也很厉害,他自幼聪慧过人,三岁时就能读《孝经》,长大后博览群书,特别善于写诗文,他因进献《神州颂》,得到了梁元帝的赏识,“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二、北...……更多
...之学为其特征的,具体而言,《易》主王弼注;《书》主孔安国传;《春秋》主杜预集解;《诗》、《礼》主郑玄注。《五经正义》的社会效益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相对地统一了经学,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唐初中央集权的政...……更多
唐太宗为名将剪须入药,一段君臣情深的历史佳话
《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此,古代男性对自己的须发是非常重视的,因为这是“孝道”的开始。然而在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却主动剪掉自己的“龙须”,然后以此作为药引,...……更多
王莽改制与新莽政权到底是什么样的
...清静,生活简朴,为人谦恭,且勤勉好学,随陈参学习《孝经》,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礼贤下士,对内孝敬叔伯,成为当时的道德楷模几乎具备了儒家规范中一切美德,可见其受儒家思想影响之...……更多
三国顶级名士之一,靠哭穷得以读书识字,差点儿和曹操成冥婚亲家
...学习。进校后,冰原刻苦学习,仅用一个冬天就背熟了《孝经》和♬的整本书。成年后的炳元以学识和品德而闻名,许多人称赞他的高尚正直。“黄巾起义”爆发后,兵原安家于北海。借此机会,炳渊结识了时任北海丞相孔融,...……更多
夏朝真名是不是叫夏呢
...时间点却与夏朝时的一起天象事件存在较大时间差。据《孝经·钩命诀》记载:“禹时五星累累如贯珠,炳炳若连璧”。进入现代以来,天文学家通过采用计算机进行测算,得出过去5000年中五星汇聚于15°以内的共有19次,其中小...……更多
一次斗鸡改变一生:曹操的意外人生轨迹
...墨,在当时注重孔孟经学的年代背景之下,愣是连论语、孝经等大作都未尝拜读,更别说背诵。按照曹操少年时候的正常人生走势,等他长大后靠着他父亲曹嵩的关系,在洛阳京师安排个一官半职或者到了乱世之后寄托到势力较...……更多
昭明太子萧统: 历史上最完美的太子,却没能当上皇帝
...在他长大之后更是。在他十岁的时候曾经在寿安殿讲解《孝经》。可能就是因为饱读诗书的原因,萧统性情温和并且他提倡仁政。在他第一次接触到刑罚的时候,正好遇到审判犯人,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萧统当即就认为此...……更多
...把他带到了不少奇特的地方。十六岁那年,他开始翻阅《孝经》、《论语》,这些儒家的重要文献,但他的真正兴趣在于那些关于\"神仙导养之法\"的内容。简单来说,葛洪是那种喜欢在图书馆的最后一排,翻阅那些古老神秘书...……更多
母子关系变夫妻: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婚姻引发的争议
...就会有其相应的发展,这就是“百善孝为先”,汉代的《孝经》就有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后来的汉文帝要听妈妈的话,汉景帝要听妈妈的话,汉武帝要...……更多
两汉时期教育之风盛行,儿童也享有教育权利
...人更有资格在仕途上获得成就。“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社会底层的百姓在这种环境的刺激下,更加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人生。为了推动教育的发展,汉代在教育上面花费了巨额的成本。学校不仅存在于大...……更多
亳州地理的重要性,看看历史上的这些战争就知道了
...辛氏故城在谷熟县西南四十五里,帝喾初封于此。”西汉孔安国曰:“亳郡,高辛氏之所都也。”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亳州志》载:“亳郡,高辛氏之所都也。”《史记》载:帝喾即帝位后:“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更多
...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西汉末孔安国(孔子10世孙)《〈尚书〉序》亦言:“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西汉刘向《〈战国策〉序》:“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更多
三生三世:九尾狐心头血能养上神、能净化妖邪,这个神族大有来头
...尾。《宋书·符瑞志》则说:\"白狐,王者仁智则至。\"《孝经·神契》说:\"德至鸟兽,则狐九尾\"。意思就是说,为王者有仁义有智慧,九尾白狐就会出来;为王者以德统治世界,狐狸就会出来。所以,九尾狐在古代是美好的象...……更多
...《汉书》《史记》《通典》《尚书》《礼记》《管子》《孝经》《孟子》《庄子》等,这些经史类文献的农业观点深刻影响了编撰者,它们的系统辑录、传播,也反映了元初统治者的重农思想。(二) 实用性强,是《农桑辑要...……更多
考古发现,解开了海昏侯刘贺身上的诸多谜团
...复礼。史书记载,当刘贺被废除皇帝时,他能当场引用《孝经》来质问霍光“天子有诤臣七人,虽失德而不失天下。”就是说今天我被废,是因为你们这些做大臣的没有一个是忠臣,责任全在你们。刘贺当时才十九岁,他能出口...……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对于战国七雄的韩国细节,我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常在语文书中出现过的法家思想巨匠——韩非子,是出身韩国的贵族。还有就是那个流传千古的故事——赵氏孤儿
2024-06-06 11:07:00
秦国和楚国是春秋战国出了名的相爱相杀
秦国和楚国是春秋战国出了名的相爱相杀,要说他们关系不好吧,双方数代联姻未断,秦军还出兵帮过楚人复国;要说他们关系好吧,双方又时常针锋相对
2024-06-06 11:08:00
“春秋战国”最大的反派是谁,存活了八百多年
谁是春秋战国最大的反派?郑?魏?秦?齐?楚?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要让笔者来选,有一方诸侯肯定是当之无愧
2024-06-06 11:09:00
楚王朱孟烷小心谨慎为何依然保不住楚王府三护卫
前言: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二月二十二日,武昌楚王府内,大明第一代楚王朱桢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这位楚王殿下是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第六子
2024-06-06 11:10:00
聊聊春秋战国传奇女子-哀姜
鲁庄公是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善待部下的君主,为政生涯亦是可圈可点,但是,当人们提到他时却总会产生一些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活得窝囊
2024-06-06 11:10:00
春秋战国时期最容易招黑的是哪几个国家
“地域黑”在当今社会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作为一种“陋习”,“地域黑”由来已久,而且源远流长,至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2024-06-06 11:30:00
初为秦国将领,后占地为王,前后熬过九任皇帝的是谁呢
说起生活在古代人们最羡慕什么,那应该就是皇家生活了。享受不尽的富贵荣华、众人永远仰慕艳羡的目光,一切的一切都是理想中的样子
2024-06-06 11:31:00
作为一国之君,有无数女人,秦王嬴驷为何偏爱芈月
芈姝之所以恨芈月,会对昔日的好姐妹下毒手,对芈月母子欲除之而后快,主要是因为她认为芈月恩将仇报,不顾姐妹之情,抢了自己的东西
2024-06-06 11:32:00
春秋五霸真是齐桓、宋襄、晋文、秦穆、楚庄吗
春秋时代大约是从公元前770~前476年,在这将近300年的时期内,各路诸侯为了生存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可谓一段极其混乱的历史
2024-06-06 11:32:00
聊聊战国时代你想不起来的名将,商鞅
提起来商鞅变法,每个喜欢历史的朋友,总能说上几条,就算是不熟悉历史的人,也知道商鞅这个人,毕竟商鞅变法是上了历史教科书的
2024-06-06 11:34:00
曹丕答应曹操4件事,可保魏国400年,曹丕为何没有去做
哈喽大家好,今天小编继续给大家讲历史,文:曹丕答应曹操4件事,可保魏国400年,因没有去做,使魏国迅速灭亡。曹操建立的魏国立足于三国之中
2024-06-06 11:35:00
黄歇首次移花接木当上楚国二把手,2次移花接木为何满门抄斩
战国时期无疑是群星璀璨、人才辈出的时代。周王室衰微,于是有了战国七雄鼎立称霸;于是有了张仪、苏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四方
2024-06-06 11:36:00
晋文公和秦献公,有几个相似的地方
都说历史有很多巧合,春秋战国晋文公和秦献公虽然一个在春秋,一个在战国,但他俩却有很多相似的经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俩都有哪些相似之处
2024-06-06 11:37:00
春秋战国时期有东北人吗?他们来自哪里
我们常说炎黄子孙是中国的根源,所谓炎黄子孙就是指炎帝和黄帝,这两位黄帝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起源,但鲜为人知的却是两帝中的黄帝其实是东北人
2024-06-06 11:38:00
春秋秦国也很强,却为何无法染指中原
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一代雄主秦穆公欲趁晋丧而派兵偷袭郑国,但秦军出发没多久,他们就碰到了一个大障碍,那就是崤山
2024-06-06 11: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