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康熙帝的几次南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31 16:4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一代明治之君,虽贵为天子,却六次南巡,亲视河务,做到勤政爱民,任贤选能。有如此贤能的君主,即是大清盛世之幸,也是万众臣子之福。

决意南巡

无论是在过去的官修史书、民间故事上,还是在如今的武侠小说、影视作品中,康熙帝亲政后的六次南巡事迹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实际上,在他做出南巡的决定时,清朝国内外的时局并不稳定。三藩割据西南,准噶尔图谋西北,东北沙俄虎视眈眈,郑氏政权盘踞台湾,而最令他头疼的还要属各地严重的水患灾难。尤其是黄河变化无常,从康熙元年到康熙十六年(1662—1677年),黄河决口就多达67次,滔滔河水瞬间淹没良田瓦房,百姓为此苦不堪言。因此,当清政府收复台湾郑氏集团后就全力投入河务的治理中。

聊聊康熙帝的几次南巡

聊聊康熙帝的几次南巡

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帝任靳辅为河道总督,适时靳辅建议修筑洪泽湖东的高堰大坝,以此疏通黄河上下游淤塞的泥土,并堵住洪泽湖与黄河沿岸的决口,任黄河位归原处。几年后,由于治河一事十分冗杂,其他大臣与靳辅的意见开始存有分歧,康熙帝认为此事事关重大,便决定亲自到河务现场巡查情况。

河务之治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月,康熙帝首次南巡,经过高家堰、武家墩、洪泽湖等地,亲自询问当地河工与百姓,询问靳辅工程对河水的治理情况。南巡结束后,康熙帝回到北京,将自己在南巡途中的经历都记录到了《南巡笔记》中。

聊聊康熙帝的几次南巡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第二次南巡视察河务,肯定了靳辅的治水之功,并在南巡结束后召集天下名工绘制了巨幅手卷——《康熙南巡图》。

在随后的十年间,康熙帝忙着西征准噶尔分身无术,而清朝自靳辅去世后,历任河督都不称职,致使水患日益严重。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第三次南巡,亲察水患情况,并利用洋人的水平仪测量水位,钻研治水的办法。他发现洪泽湖之所以河水漫溢,是因为水位较高的黄河水倒灌进人洪泽湖中所致,便下旨依照靳辅以前的建议重筑堤坝,并沿用疏浚之法疏通黄河河道。他甚至亲自坐镇监督工程,治水的工程因此进展得非常顺利,很快就有了成效。

聊聊康熙帝的几次南巡

此后,康熙帝又三次南下巡视,他主要走水路运河,乘船南下,途径直隶(今河北)、山东,最远到过浙江的绍兴,每次都会询问当地河工关于河务的详细情况。

在视察治水的过程中,清朝国内外政局也日渐趋于稳定,康熙帝便开始逐渐将重心转移到关心民生、考察吏治、任贤举能等方面。虽然南巡一路上也趁机饱览了秀丽的江山美景,但在这位以国事为重的明君心里,游历过程中体察到民间情况和百姓疾苦才是第一位的。当他发现自己亲眼所见的民生和奏折上所写的大相径庭时,他的心也随之越来越沉重。

康熙帝出行以简朴为主,不喜铺张,也少建行宫,几乎都是住在当地官员的府上。来到南京,都是住在江宁织造曹玺的家中。在途中也不忘国事,带着奏章随行,每日批阅。有时候奏章因路途遥远,直到三更半夜才送到,康熙帝也会立即起床将其批阅。

康熙帝一直担心自己的南巡会给当地百姓增添负担,便将置办南巡所需物品的差事交给专门的官员负责。官员购置时必须依照实价,决不允许出现强买扰民等现象。为了让百姓安心,康熙帝出行所带的随从不会超过300人,每经过一个地方都要张贴告示,避免官员迁移百姓。就连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驻跸在苏州府城内,当地官员百姓为他庆贺生日、进献珍宝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笼络江南

除了水患,清政府与江南地区的百姓和士子之间存在的矛盾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清朝入主中原时,曾为了让汉民臣服而采取了一系列“剃发易服”、“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高压政策。这些政策非但没有令汉民臣服,反而激起了江南百姓与士子长达二十多年的激烈反抗。甚至当这些反抗被清政府镇压后,民心也依然不肯归顺。

聊聊康熙帝的几次南巡

于是,康熙帝为了争取江南士子,缓解满汉之间的矛盾,便在南巡的途中祭拜禹陵、孔庙、明太祖陵,甚至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并允许当地百姓前来观礼。他还为明孝陵亲自题写了“治隆唐宋”的四字碑文,不仅显示了自己对汉文化的尊重,也昭示自己是儒家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康熙帝这样的做法取得了极佳的效果,颇受文人士子的称赞。

在第二次南巡途中,康熙帝先后蠲除江南全省一年的地丁钱粮、米麦等杂税,增加江南入学名额以及在府学中大、中、小各增5个名额。第五次南巡时,康熙帝下旨,凡擅长书法者,如果愿意到宫内任职抄写公文,可以参加考试,一经录取后他便亲自接见,并赐予《孝经》。康熙帝的一系列做法在收揽人心、笼络江南士子上起到了极大的成效。

渐渐地满汉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疏解,有些汉臣甚至还跻身于清政府集团的政权核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18: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是谁挖开黄河, 淹死20万人, 造成淮河无法入海
...以看出: 1851年的时候,黄河和淮河同时了发生大洪水,洪泽湖南端的蒋坝附近出现了大堤决口。爆发的洪水在三江营入江,开始形成入江水道的雏形。到了1855年,黄河在河南的兰阳
2023-07-16 19:32:00
浅谈潘季驯治水始末
...。他首先把重点放在修筑淮安高家堰堤坝上。高家堰原名洪泽湖大堤,明朝时为江苏淮阴高堰村附近的一处淮河堤防。以往黄河泛滥,河堤决口,由于黄强淮弱,黄河水经泗水倒灌入淮河,致使淮河
2024-05-23 10:29:00
千年灌区 润泽江淮
... 》( 2023年12月27日 第 09 版)这是2023年11月拍摄的照片。洪泽湖湖水经过周桥渠首流向周桥灌区周桥总干渠
2023-12-27 03:46:00
朱元璋为什么被称为大明皇帝?
...陵。2011年春,江苏省盱眙县数月不见下雨,县城近郊的洪泽湖由于水位下降严重,西岸竟露出了一些圆形石拱,拱下有汉白玉雕砌的横梁,还能看到甬道顶端的模样。这就是朱元璋为其先祖修
2023-08-07 19:53:00
数字赋能古老灌区 “智慧大脑”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保障
...。 洪泽古灌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99年。明代大修洪泽湖大堤,拦蓄淮河水形成洪泽湖,成为灌区的水源至今。灌区挡水工程洪泽湖大堤是在用的古代最长堤坝,全长67.25公里。
2023-11-28 11:32:00
...漕运总督、河道总督驻节之地,古代的漕运咽喉,也因为洪泽湖大堤,成为了大运河沿用时间最长的一段河道。特殊的地理位置给淮安带来的不仅仅是“枢纽”“咽喉”的重要地位,更是汹涌的巨浪
2025-01-20 17:55:00
江苏文脉 | 明清江淮水灾频发,古人如何预防?
...水情和水位的变化,更好地控制闸坝的启闭,清代开始在洪泽湖上设立“水志”。康熙年间,洪泽湖已有比较成熟的水位站,自此以后洪泽湖水位每年均有详细记录。在汛期水情的传递方面,明代出
2023-07-13 19:11:00
幸福满淮 安心消费 淮味千年 滋味洪泽首届洪泽湖羊肉美食节隆重开幕
淮扬美食、博大精深,洪泽湖鲜、远近闻名。除了湖鲜,尤为突出的还有洪泽黄集羊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民间以“三伏天吃羊肉,健康又长寿”的说法。为积极发挥淮安“世界美食之都”“江苏省
2023-07-24 11:26:00
“蟹逅洪泽湖·弄潮新时代”全国游泳 邀请赛暨千人品蟹宴在洪泽举办
... 龚建军 丁 凤融媒体记者 孙 东本报讯 近日,2023“蟹逅洪泽湖·弄潮新时代”全国游泳邀请赛暨千人品蟹宴在洪泽湖渔人湾举行,来自全国8个省(直辖市)的39支代表队畅游洪泽
2023-10-20 00: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