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康熙帝的几次南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31 16:4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一代明治之君,虽贵为天子,却六次南巡,亲视河务,做到勤政爱民,任贤选能。有如此贤能的君主,即是大清盛世之幸,也是万众臣子之福。

决意南巡

无论是在过去的官修史书、民间故事上,还是在如今的武侠小说、影视作品中,康熙帝亲政后的六次南巡事迹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实际上,在他做出南巡的决定时,清朝国内外的时局并不稳定。三藩割据西南,准噶尔图谋西北,东北沙俄虎视眈眈,郑氏政权盘踞台湾,而最令他头疼的还要属各地严重的水患灾难。尤其是黄河变化无常,从康熙元年到康熙十六年(1662—1677年),黄河决口就多达67次,滔滔河水瞬间淹没良田瓦房,百姓为此苦不堪言。因此,当清政府收复台湾郑氏集团后就全力投入河务的治理中。

聊聊康熙帝的几次南巡

聊聊康熙帝的几次南巡

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帝任靳辅为河道总督,适时靳辅建议修筑洪泽湖东的高堰大坝,以此疏通黄河上下游淤塞的泥土,并堵住洪泽湖与黄河沿岸的决口,任黄河位归原处。几年后,由于治河一事十分冗杂,其他大臣与靳辅的意见开始存有分歧,康熙帝认为此事事关重大,便决定亲自到河务现场巡查情况。

河务之治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月,康熙帝首次南巡,经过高家堰、武家墩、洪泽湖等地,亲自询问当地河工与百姓,询问靳辅工程对河水的治理情况。南巡结束后,康熙帝回到北京,将自己在南巡途中的经历都记录到了《南巡笔记》中。

聊聊康熙帝的几次南巡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第二次南巡视察河务,肯定了靳辅的治水之功,并在南巡结束后召集天下名工绘制了巨幅手卷——《康熙南巡图》。

在随后的十年间,康熙帝忙着西征准噶尔分身无术,而清朝自靳辅去世后,历任河督都不称职,致使水患日益严重。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第三次南巡,亲察水患情况,并利用洋人的水平仪测量水位,钻研治水的办法。他发现洪泽湖之所以河水漫溢,是因为水位较高的黄河水倒灌进人洪泽湖中所致,便下旨依照靳辅以前的建议重筑堤坝,并沿用疏浚之法疏通黄河河道。他甚至亲自坐镇监督工程,治水的工程因此进展得非常顺利,很快就有了成效。

聊聊康熙帝的几次南巡

此后,康熙帝又三次南下巡视,他主要走水路运河,乘船南下,途径直隶(今河北)、山东,最远到过浙江的绍兴,每次都会询问当地河工关于河务的详细情况。

在视察治水的过程中,清朝国内外政局也日渐趋于稳定,康熙帝便开始逐渐将重心转移到关心民生、考察吏治、任贤举能等方面。虽然南巡一路上也趁机饱览了秀丽的江山美景,但在这位以国事为重的明君心里,游历过程中体察到民间情况和百姓疾苦才是第一位的。当他发现自己亲眼所见的民生和奏折上所写的大相径庭时,他的心也随之越来越沉重。

康熙帝出行以简朴为主,不喜铺张,也少建行宫,几乎都是住在当地官员的府上。来到南京,都是住在江宁织造曹玺的家中。在途中也不忘国事,带着奏章随行,每日批阅。有时候奏章因路途遥远,直到三更半夜才送到,康熙帝也会立即起床将其批阅。

康熙帝一直担心自己的南巡会给当地百姓增添负担,便将置办南巡所需物品的差事交给专门的官员负责。官员购置时必须依照实价,决不允许出现强买扰民等现象。为了让百姓安心,康熙帝出行所带的随从不会超过300人,每经过一个地方都要张贴告示,避免官员迁移百姓。就连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驻跸在苏州府城内,当地官员百姓为他庆贺生日、进献珍宝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笼络江南

除了水患,清政府与江南地区的百姓和士子之间存在的矛盾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清朝入主中原时,曾为了让汉民臣服而采取了一系列“剃发易服”、“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高压政策。这些政策非但没有令汉民臣服,反而激起了江南百姓与士子长达二十多年的激烈反抗。甚至当这些反抗被清政府镇压后,民心也依然不肯归顺。

聊聊康熙帝的几次南巡

于是,康熙帝为了争取江南士子,缓解满汉之间的矛盾,便在南巡的途中祭拜禹陵、孔庙、明太祖陵,甚至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并允许当地百姓前来观礼。他还为明孝陵亲自题写了“治隆唐宋”的四字碑文,不仅显示了自己对汉文化的尊重,也昭示自己是儒家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康熙帝这样的做法取得了极佳的效果,颇受文人士子的称赞。

在第二次南巡途中,康熙帝先后蠲除江南全省一年的地丁钱粮、米麦等杂税,增加江南入学名额以及在府学中大、中、小各增5个名额。第五次南巡时,康熙帝下旨,凡擅长书法者,如果愿意到宫内任职抄写公文,可以参加考试,一经录取后他便亲自接见,并赐予《孝经》。康熙帝的一系列做法在收揽人心、笼络江南士子上起到了极大的成效。

渐渐地满汉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疏解,有些汉臣甚至还跻身于清政府集团的政权核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18: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是谁挖开黄河, 淹死20万人, 造成淮河无法入海
...以看出: 1851年的时候,黄河和淮河同时了发生大洪水,洪泽湖南端的蒋坝附近出现了大堤决口。爆发的洪水在三江营入江,开始形成入江水道的雏形。到了1855年,黄河在河南的兰阳
2023-07-16 19:32:00
浅谈潘季驯治水始末
...。他首先把重点放在修筑淮安高家堰堤坝上。高家堰原名洪泽湖大堤,明朝时为江苏淮阴高堰村附近的一处淮河堤防。以往黄河泛滥,河堤决口,由于黄强淮弱,黄河水经泗水倒灌入淮河,致使淮河
2024-05-23 10:29:00
千年灌区 润泽江淮
... 》( 2023年12月27日 第 09 版)这是2023年11月拍摄的照片。洪泽湖湖水经过周桥渠首流向周桥灌区周桥总干渠
2023-12-27 03:46:00
朱元璋为什么被称为大明皇帝?
...陵。2011年春,江苏省盱眙县数月不见下雨,县城近郊的洪泽湖由于水位下降严重,西岸竟露出了一些圆形石拱,拱下有汉白玉雕砌的横梁,还能看到甬道顶端的模样。这就是朱元璋为其先祖修
2023-08-07 19:53:00
数字赋能古老灌区 “智慧大脑”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保障
...。 洪泽古灌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99年。明代大修洪泽湖大堤,拦蓄淮河水形成洪泽湖,成为灌区的水源至今。灌区挡水工程洪泽湖大堤是在用的古代最长堤坝,全长67.25公里。
2023-11-28 11:32:00
...漕运总督、河道总督驻节之地,古代的漕运咽喉,也因为洪泽湖大堤,成为了大运河沿用时间最长的一段河道。特殊的地理位置给淮安带来的不仅仅是“枢纽”“咽喉”的重要地位,更是汹涌的巨浪
2025-01-20 17:55:00
江苏文脉 | 明清江淮水灾频发,古人如何预防?
...水情和水位的变化,更好地控制闸坝的启闭,清代开始在洪泽湖上设立“水志”。康熙年间,洪泽湖已有比较成熟的水位站,自此以后洪泽湖水位每年均有详细记录。在汛期水情的传递方面,明代出
2023-07-13 19:11:00
幸福满淮 安心消费 淮味千年 滋味洪泽首届洪泽湖羊肉美食节隆重开幕
淮扬美食、博大精深,洪泽湖鲜、远近闻名。除了湖鲜,尤为突出的还有洪泽黄集羊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民间以“三伏天吃羊肉,健康又长寿”的说法。为积极发挥淮安“世界美食之都”“江苏省
2023-07-24 11:26:00
“蟹逅洪泽湖·弄潮新时代”全国游泳 邀请赛暨千人品蟹宴在洪泽举办
... 龚建军 丁 凤融媒体记者 孙 东本报讯 近日,2023“蟹逅洪泽湖·弄潮新时代”全国游泳邀请赛暨千人品蟹宴在洪泽湖渔人湾举行,来自全国8个省(直辖市)的39支代表队畅游洪泽
2023-10-20 00: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谷草藏英雄 谱写鱼水情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立岗(右)回太原看望父老乡亲。(图片由王立岗儿子王洪提供)翻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画卷,一个发生在太行山麓的动人故事跃然眼前
2025-08-21 07:20:00
我们的抗战|军民情深:一碗饺子的牵挂与八十年的守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郭辰昊 徐宁 于洋 王琳“我村人民年年莫忘,今天来送饺子给你们拜年。”在山东临沂朱村,每逢大年初一
2025-08-21 10:21:00
宋韵留香 四时风雅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 一缕青烟自香炉袅袅升起,茶汤在盏中泛起云纹……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化之昌盛
2025-08-21 10:47:00
丰乐剧场墙缝里藏了六把刀
如果你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一定会被一楼一个展柜里保存非常完整的沙俄哥萨克军刀吸引,展柜里的军刀闪着寒光,刀上的花纹清晰可见
2025-08-21 10:55:00
【灵山夜话】张恨水笔下的上饶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他一生创作超千万字,既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
2025-08-21 11:50:00
大皖新闻讯 大皖新闻记者近日获悉,庐江县将上马冶父山区域登山步道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为这座蕴藏千年剑魂的文化名山织就一道防火安全网
2025-08-21 13:56:00
福州铁骑开辟4分钟生命通道。被救者:给他写了封感谢信,但还不知道姓名。
2025-08-21 18:20:00
抗战中的太原:一场诱敌深入的伏击战
东蒲村伏击日寇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阳光炽白地铺在东蒲村的田野上,微风吹过,卷起细碎的尘烟,与田垄间零星绽放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形成鲜明对比
2025-08-20 08:09:00
36幅墙绘讲述婚俗故事,聊城这个小村庄让传统古礼“活”了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中熠熠生辉。“终身大事”这一称谓,真切传递出国人对待婚姻的庄重与敬畏
2025-08-20 11:39: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
2025-08-20 12:50:00
百年铜柱 千里边陲:吴大澂晚清勘界固防的爱国史诗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馆一楼《吴大澂固防》展区内,一件特殊的展品静静诉说着100多年前的边疆风云。这座高大的铜柱复制品,虽不及原物历史悠久
2025-08-20 15:01:00
千年一滴青州醉,此酒曾入东坡杯
大众网记者 杨晓玲 潍坊报道这场时间与匠心的千年对酌,是历史与风土的无声契约。青州大地,仰天山下,狮子峪内,一滴酒藏着半部华夏酿酒史
2025-08-20 16:02:00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潍坊籍军旅作家丁一鹤撰写的《尽美中国--王尽美传》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并赠送给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教材。视频是作者讲述了撰写王
2025-08-20 16:03: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人民军工摇篮”——黄崖洞兵工厂背后的故事
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作为“人民军工摇篮”,拥有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禀赋:1939年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兵工厂在这里诞生
2025-08-20 17: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