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6 11:0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对于战国七雄的韩国细节,我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常在语文书中出现过的法家思想巨匠——韩非子,是出身韩国的贵族。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还有就是那个流传千古的故事——赵氏孤儿。

但那还是春秋时的事。

在晋国,权臣屠岸贾为铲除政敌,将名门赵氏三百余人灭族,仅留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在这个重大事件中,诞生了程婴、公孙杵臼和韩厥等以忠义而闻名的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而这个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韩厥,正是韩氏一族的成员。

而整个韩氏,更因为忠义耿直而闻名于天下。而得以复兴的赵氏因为存赵之恩,更与韩氏结成牢固的政治同盟。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因为韩厥的影响,因为韩氏家族的道义声望,才在百年之后,有了韩赵魏三家结盟,联手铲除了势力最强的智氏,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这里面,韩氏的凝聚力是很强的。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为天下人所称颂的忠烈耿直家族,在建国之后,竟把阴谋权术奉为至宝,为保存自己,经常把祸水引向别人,干了多少暗戳戳的事情。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第一,长平之战。

著名的长平之战,是中国上古时代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赵国被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余万。赵国一下子被秦国打断了脊梁,而秦统一中国几无悬念。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可是,战争的最初发端,其实本没有赵国什么事,是谁把它拖进了这场恶梦呢?

是韩国,是那个曾经有存赵之恩、三家聚盟灭智的忠义兄弟。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起初是秦国攻打韩国,招架不住的它,想出一条毒计:一方面将上党土地献给秦国,一方面暗地授议上党降赵,挑起秦赵战事,无暇顾韩,韩国得以苟活。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于是,年轻气盛的赵王,就这样被拖进阴谋的泥沼,40万赵国壮年因此送命。

可引祸于赵国的结果又怎样呢?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仅过了几年,秦国消耗的实力就迅速恢复,上党之地还是失去了。

第二,水工疲秦。

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由秦国历时十年、耗费巨资修成,它沟通了泾水和洛水,使得干旱缺水的关中平原一跃成为四万顷肥沃良田。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它可以解决秦国三分之—人口的粮食,或者解决一支60万大军作战的口粮,为秦国兼并六国提供了充足稳定的粮草供应。

但这一项宏伟的工程,其实也是韩国使出的“疲秦”之计。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它派出韩国间谍郑国,入秦游说兴修这个当时的“超级工程”。在郑国的间谍身份败露时,这个热爱水利的工程师,不无矛盾地说:“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代之功。”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结果是很明显的:

这个看似”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疲秦之策,在短时间内确实拖延了攻韩的进度。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一个不折不扣、弄巧成拙的强秦之策。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第三,韩非质秦。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才气惊人,他是儒家大学者荀子的学生,是秦相李斯的同窗,但也是韩王的亲叔叔。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秦始皇推崇法家,非常欣赏韩非和他的文章,要求他入秦。

为了祖国的安危,韩非无法推辞,而韩王依然使出了名为人质,实为韩间的计策,让韩非去离间秦国君臣,阻止秦王先灭韩。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结果呢,一代思想巨匠死于狱中。而韩国第一个,被秦国所灭。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为什么韩国人的国民秉性,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看了历史纪录片《风云战国之权术的代价》才明白:原来,这是韩国申不害变法的后果。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人口土地最少,地理位置又居天下之中,四面受敌,生存空间极为有限。在变法浪潮中,它又算是比较晚的,差不多和商鞅变法同期。

韩王启用申不害变法,申不害是法家“术”派的代表,推行法治、术治。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他的变法,给韩国两个比较极端的影响:

一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罚没贵族,充实国家,兼用阴阳之术,管理官员;韩国的吏治整肃一时强盛,而获“劲韩”之名,各大战国不敢侵犯。变法的效果是明显的。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二是术治从上到下的盛行,改变了国民的秉性。以前的忠义耿直不再,人人自危的权术阴谋横行。从庙堂到官场到民间,到处弥漫着尔虞我诈的权术。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没有人再去认可“以国家兴亡为己任而敢于牺牲”的高尚想法,也没有人去愿意熬练国家真正的实力,有的只是阴谋与自保,有的只是卑鄙手段,有的只是精明能事。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一门心思暗戳戳地算计别人,这样的国家气质,加上又是一个实力薄弱的小国,焉能不第一个亡呢?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替韩非诞生于这样一个国家,而深深感受到历史的一种戏弄和无奈。

欢迎关注@B计划老妈,孩子成长路漫漫,在这不可逆的十八年里,努力扶君上马,送君一程,但内心始终有B计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6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水浒中最虚伪的人是谁?不是宋江吴用,他看似忠义实乃是真小人
...孔孟之道自春秋战国时期问世以来,便受到百姓的认可,忠义仁厚在字里行间表露。《论语·宪问》中写道:“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人之为君子,万事坦荡
2024-08-06 18:03:00
三国时期最忠义谋士,与曹操反目,死心塌地跟着吕布
...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他是一个忠义之士,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物。但你知道吗?陈宫其实最开始并不是跟随吕布的,而是曹操的。他曾经救过曹操一命,还与曹操结为兄
2023-06-30 13:54:00
宦官黄皓专权乱政,为何诸葛亮不杀了他?
...这个曾经三足鼎立的的政权因为后主刘禅宠信宦官、乱弄权术,终于迎来了它的末日。因为刘禅的宠幸,宦官黄皓走上了朝堂,掌握了国家政权。黄皓的存在,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蜀汉国家政
2023-03-07 19:10:00
《渔樵问对》:无法超越的千古奇文,揭示了整个世界的终极奥义
...纳谏。他不计前嫌任用魏征“君子”,并且招揽房玄龄等忠义之士。采取了以农为本、休养生息等措施,最终取得了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与唐朝相反,在晚晴时期,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一心只想着
2024-08-30 11:43:00
商鞅与申不害同属法家,为何变法天差地别?
...民。而申不害变法更偏重于用“术”。所谓术,就是权谋权术,以君主为中心,告诉君王如何掌控局面,驾驭臣工。这就充满了变数,既然以君王为变法中心,那与君王的本身能力、素养关系很大。
2023-07-08 15:20:00
战国七雄中的六国是怎么灭亡的
...的法却更偏向于术治,这就给整个国家蒙上了一层在阴谋权术中谋取前途的阴影,整个朝堂之上也都笼罩着一层阴谋权术的谜团,让整个国内的大臣和君主都将经历放在了权术之上。这就让韩国的朝
2023-05-14 15:41:00
司马迁笔下的五大刺客之一,为报恩自挖双目毁掉面容
...自己结识聂政的缘由讲了出来;我和侠累有仇,知道你是忠义的,想请你杀掉侠累。聂政以母亲为由推掉此事、严仲子留下黄金后便离开。过了几年,聂母去世,聂政在守孝三年后便去韩国找严仲子
2023-05-06 11:27:00
战国七雄变法之争:为何秦国的“商鞅变法”能一枝独秀?
...以与秦国的“商鞅变法”相比,“申不害变法”过于强调权术,而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因此当申不害与韩昭侯去世后,韩国“申不害变法”的成果很多都付之东流,韩国也没有真正强大起来。
2024-02-14 18:26:00
《三国演义》的主要精髓是谋略吗
...而且表现了对理想道德的不懈追求。在这里,他打起了“忠义”的旗号,把它作为臧否人物、评判是非的主要道德标准。 通观全书,有许多讴歌理想道德的动人故事。为了忠于“桃园之义”,关
2023-10-12 16: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