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勾勒中华文明绚烂图景
石峁遗址皇城台出土石雕。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在石峁遗址皇城台东护墙北段的弃置堆积中,出土了大型陶鹰20多件,数量多,体量大,造型生动,在国内新石器时代动物陶塑中十分罕见。陶鹰非实用器,可能与曾在皇城台...……更多
...及卢克索孟图神庙逐渐褪去神秘面纱,向公众呈现出清晰图景。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在传承和创新中,历经岁月淘洗的文化瑰宝焕彩出新,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重视文明传承与创新,是践行...……更多
殷墟博物馆新馆:穿越三千年,寻根“大邑商”
...物背后的社会变迁“密码”,展现出一幅辉煌的商代历史图景。 殷墟遗址先后发现有宫殿区,内含宫殿、宗庙、祭坛等50余座建筑基址,形制恢宏、布局严整,成为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的典范,显现殷商宫殿昔日的辉煌,其中...……更多
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近3000件套文物首次亮相
...000年。殷墟的发现和确定,是探索商文化、夏文化及上溯中华文明起源的原点和基石。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区、高度发达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分工明确的手工业体系……这些系统展现了商代社会文化面...……更多
考古没发现夏朝,会影响到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吗
...草,那就是继续鼓吹“夏朝不存在”。夏朝如果不存在,中华文明历史就只有“3000年”了,而不是“5000年”或“4000年”了。这真的可以打击了中华文明的地位,以及中华文明的自豪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一、疑古派自身存在...……更多
呈现殷墟考古研究成果的殷墟博物馆即将开业了
...表力作,是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文明殿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实践案例。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专门成立殷墟博物馆知识文本编制专家小组,多次开展实...……更多
“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香港展出
...形成了超越自然地理单元和文化屏障的强力冲击波,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华文明从万邦林立的“古国时代”进入“王国时代”,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一体的王朝”。乳钉纹青铜爵 天命玄鸟 商邑翼翼“...……更多
数千件珍贵文物首次亮相!殷墟博物馆新馆今天正式对公众开放
...国青铜文明的顶峰,同样也见证了生生不息、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传承至今。 殷墟博物馆新馆占地262.5亩,建筑规模5.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庞...……更多
殷墟博物馆新馆2月26日开馆,近3000件文物首次亮相
...用工作的一个新起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殷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被...……更多
​品读殷商文化 感受多彩安阳
...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中国煤矿文工团副团长、《众里寻他》总导演何利山聊起该剧的创作侃侃而谈,“《众里寻他》以甲骨文这一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为切入...……更多
商代人的“搓澡巾”、小王子的“请假条”……殷墟博物馆开馆
...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中,殷墟成为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的一把关键“钥匙”。2月26日起,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此:与殷墟宗庙宫殿遗址隔洹水相望,气势...……更多
...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与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原点和基石,是中华文明连续不断、多元一体的重要实证,也是世界文明史中重要一环。殷墟及甲骨文的重大发现把中国信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同时...……更多
学习绘文丨殷墟国宝!新知识点了解一下
在诸多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关键遗址中,殷墟,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更多
...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与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原点和基石,是中华文明连续不断、多元一体的重要实证,也是世界文明史中重要一环。殷墟及甲骨文的重大发现把中国信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同时...……更多
嘉兴考古发现特殊文字符号,比甲骨文还早1400多年,惊动考古
...一些原始文字,丰富了文字起源的资料,对相关专家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浙江庄桥坟遗址是位于嘉兴平湖市林埭镇东南约2公里处的群丰村6组。当时,相关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处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更多
中建一局建设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正式开馆
...。殷墟遗址博物馆展厅一角 一片甲骨惊天下 一尊宝鼎镇中华殷墟遗址博物馆是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工程,2021年被纳入《国家“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由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新馆以《诗...……更多
透过地名重新认识中国
...和文化根脉,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中华文明历史变迁的图景,让观众沉浸在绚烂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张缘老师表示,草木山川、文化传统、历史变迁是十分常见的中国地名命名依据。例如,河南省、洛阳市、河曲县...……更多
我国历史惊现1500年空白期,无任何史料记载,中间到底发生了
...一个历史从未出现过断层的国家。但是最近有学者指出,中华文化历史根本没有五千年,还出现了1500年的空白期,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疑点重重--空白初现国际上认为,一段历史想要被承认,那要有准确的纪年,或者有充足的...……更多
古文字: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
...、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篆、隶书等的绵延发展,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文字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起源发展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基本同步,蕴含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揭示汉字的起源、发展及...……更多
湖南发现一种字符,将中国的文字推向万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沿袭中,我国古代先民所创造出的文化,深深影响着周边的国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充当着中原王朝的小弟。无论日本也好,韩国也罢,都曾是我们的附庸国,每到一定的时间,都得来进...……更多
百家党媒看安阳丨走进殷墟,对话三千年前商代文明
...,今天来到这里,看到各种形状和内容的甲骨,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心中很骄傲很自豪。我觉得安阳殷墟是一个非常值得参观和学习的地方。”大河财立方记者朱娟娟说。采风团记者跟随讲解员来到碑林,这里有精选...……更多
...原始崇拜等领域的研究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为中华文明起源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史前人类文明的优秀代表,为同时期东亚地区的文化高峰,与西亚两河流域的同期文化相映生辉,在史前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评...……更多
为何司马迁第一个讲黄帝
...,其实就是否定夏朝。当然,即便谈及中国历史,也是将中华文明描述成偏居东亚一隅的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文明,有或没有,对人类历史没有什么影响,这是西方中心主义笔法,暂且不谈。西方否定夏朝的理由,其中之一是认为...……更多
焦点访谈: 根脉 伟大文明 绵延不断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包括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从今天起,《焦点访...……更多
“源”来如此丨3000多年前的“新闻”长啥样
编者按:最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河南作为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起源地,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大河网开设融媒专栏《“源”来如此》,沉浸式解读中华文明的起源。让我们一起跟随“探源人”的讲述,从河...……更多
...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与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原点和基石,是中华文明连续不断、多元一体的重要实证,也是世界文明史中重要一环。殷墟及甲骨文的重大发现把中国信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同时...……更多
...考古最新发现等多个方面,勾勒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图景,阐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深远意义。2002年,国家启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更多
...渠总设计师杨贵先进事迹等,教育引导青年学子深切感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进取,勇往直前,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黄明海寄语广大青年学子,...……更多
...化的交流互鉴与革新,并为后世王朝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华文明不可磨灭的深刻烙印。来源:央视新闻 ……更多
...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商汤和伊尹的英勇与智慧,更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随着考古的深入和科技的进步,相信未来我们会揭开更多关于夏商文明的神秘面纱。 ……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在方国珍和朱元璋对决以前,我觉得方国珍细心的分析了一下自个的战斗整体实力,那时候的朱元璋我觉得战斗能力很强,而方国珍和朱元璋对比并沒有多少的优点
2024-06-26 16:48:00
朱元璋尽管是农户出生,但整治國家的方式也有帝王之术把握的驾轻就熟,只有靠部队牟取天地的君王,常有1个特性,方式强大。朱元璋方式极为强大
2024-06-26 16:51:00
在之前人们國家的封建社会時期里,朱元璋那位草根皇上但是很少有的,在元末明初時期,因为國家太过腐烂了,因此就引来老百姓有许多的埋怨
2024-06-26 16:52:00
“名嘴”海瑞,一骂成名。好一派洋洋洒洒之言,把朕骂了个狗血淋头!我看罢此疏,暴跳如雷———他这是儿子在骂老子,还是老子在骂儿子?一派强词夺理
2024-06-26 16:53:00
崇祯初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战乱遍及全国。洪承畴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战功不断,曾经设计伏击李自成。李自成全军覆没,只率领十八个部下骑马逃走
2024-06-26 16:56:00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
2024-06-26 16:57:00
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了三藩的叛乱,趁着告捷余威,康熙又把注意力转向台湾。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
2024-06-26 16:57:00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洪承畴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斯时
2024-06-26 16:57:00
从16世纪开始,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殖民者相继来到东方,抢占殖民地,开始了对中国的掠夺和侵
2024-06-26 16:58:00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在进攻宁远时受了重伤,回到沈阳就死了。其子四贝勒皇太极即位后金大汗,就是太宗。1627年,皇太极亲自率领人马
2024-06-26 17:01:00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
2024-06-26 17:01:00
明朝是一个极度集权的朝代。朱元璋设计的帝国运行模式是一整套僵化的文官制度。这个制度中,文官和儒教处于主导地位,而武将则处于从属地位
2024-06-26 17:02:00
戚继光时代的明朝政府军,多年不事征战,加上待遇又低,武将看不到前途,士卒更看不到希望,空有一支二百万人左右的庞大军,队
2024-06-26 17:02:00
鸳鸯阵,中国古代阵法之一。火器广泛运用于战场后,武器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显著提高,大而密集的战斗队形难以适应作战需要。明代军事将领戚继光
2024-06-26 17:03:00
名人语录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戚少保年谱耆编·练兵议》戚继光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他不仅为保卫祖国海疆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4-06-26 1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