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湖南发现一种字符,将中国的文字推向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5 21:4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沿袭中,我国古代先民所创造出的文化,深深影响着周边的国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充当着中原王朝的小弟。

无论日本也好,韩国也罢,都曾是我们的附庸国,每到一定的时间,都得来进贡,顺带着学习一下先进的文化。

如果不来朝贡,那么就得承受宗主国的怒火,所以在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周边的小国只能俯耳听命。

湖南发现一种字符,将中国的文字推向万

当然,他们的听话也并不只是武力的威胁,还有先进的中原文化对他们的吸引,毕竟先进代表着文明,代表着强大。

先进的文化,文字是一种外在的表现,中华文化得以在古代傲视群雄,文字的传承功不可没。

我们的汉字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放眼整个世界,能比汉字更加悠久的几乎没有。

文字的出现是文明的一种体现,如果没有文字,那么人类就永远无法从野蛮中脱离开来,所以现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文字,只不过各国的文字形式有很大的差别。

差别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文字之下,所展现出的魅力,相比较西方的音节字符而言,东方的方块字无疑更加玄妙。

湖南发现一种字符,将中国的文字推向万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最古老的文字被定义为甲骨文,其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至商朝初期,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被誉为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只是在西方人的眼中从来不承认文字始创于东方,这就使得东西方文化围绕着文字的争论一直没有消停。

而湖南曾发现一种字符,其年代比甲骨文还要早6000多年,这则直接将中国的文字推向了万年之前。东西方文化之争

全球一体化的如今,东西方之间虽然远离了战火的硝烟,但是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竞争一直没有停息。

想想也是,大家都在地球上,谁肯承认比别人差,尤其是在比拼老祖宗的智慧上,我们中国人从来不肯认怂,尤其是在文化上,中华无间断的传承,又怎么会轻易让西方人比下去?

湖南发现一种字符,将中国的文字推向万

东西方文化之争的焦点则在于文字的起源,为了彰显自己的老祖宗,西方人自然也将神话传说给拉了出来,毕竟在他们看来,中国的甲骨文虽然有迹可循,但毕竟出现的时间并不算久远。

古埃及人认为托特神是文字的发明者,古希伯来人认为摩西才是文字的创造者,总之一句话,最早文字的出现不在中国。

对此,我们只需呵呵一笑,毕竟他们的言论,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如果要证明,必须得拿出实证来。

还别说,在上世纪初,西方考古学家还真在西亚哈拉夫遗址中找出了一些蛛丝马迹。

哈拉夫遗址距今已经有6000-7000年的历史,西方的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了一尊陶塑的女神像。

湖南发现一种字符,将中国的文字推向万

这女神像并没有太过独特的地方,而让西方人兴奋的是,在女神像的身上,有一个不太显眼的符号——“X”。

至于这个“X”是怎么来的,也许仅仅是无心之举,但西方的考古学家并不在意,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这就是文字。

这样一来,西方人就可以毫不羞涩地声称,西方的文字源头比东方要早,着实可以举杯邀明月,一切嗨起来。湖南发现的字符

西方国家在自嗨的时候,我们正处于军阀混战,对于他们的言论,自然没有余力去反驳,毕竟当时我国的考古之大业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系统,想要用事实来反驳他们的自以为是,也是有心无力。

等到上世纪末的时候,我国的考古事业已经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西方文字起源说,自然要找到切实的证据反驳。

湖南发现一种字符,将中国的文字推向万

既然西方人拿符号来说事,那么我们也能以符号来回击,而湖南彭头山遗址中发现的字符,就给予西方人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彭头山遗址属于新石器文化早期,位于湖南省澧县县城西北12公里处,是长江中游地区年代最早的文化。

彭头山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少量打磨石器和装饰品,其中有一个黑色燧石打磨成的圆棒状穿孔配饰制造工艺相当高,令考古学家们为之震撼。

根据考古学家的推定,彭头山遗址距今已有9500年-8100年,单单是这份久远的历史,就已经可以让西方人如鲠在喉。

湖南发现一种字符,将中国的文字推向万

除了历史悠久之外,遗址中还有两大收获:

其一是发现了稻作遗存,这就意味着当时的古人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的技术。

其二是在一件棒形坠饰上,发现了一个刻有极为工整、纤细、端正的字符,这字符绝非像西方国家发现的那个“X”字符般随意,好似是有意为之,应该代表着某种特殊的含义。彭头山遗址的悠久

这一字符的出现,则再次证实在彭头山遗址面前,哈拉夫遗址中的字符着实算不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字符。

按照年代来算,彭头山字符比贾湖刻符还要早,比锲形文字早了4000多年,比甲骨文更是早了6000年多,即便哈拉夫遗址中的符号是有意为之,那彭头山遗址中的字符也比其早了2000多年。

湖南发现一种字符,将中国的文字推向万

正如学者刘志一在《湖南彭头山刻符考证》中所言:

这一特殊字符的发现,可以说彭头山遗址出土了目前世界古文字史上的第一个字符。

虽然彭头山遗址测定的年代距今9000多年,但文字符号的出现还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草创时间,如果将这一阶段给加上,那么中国的文字史至少能推向万年之前。

为了证明这一字符并不是有意为之,学者们还在其他遗址中找到了相似的字符。

比如说在距今7000多年的湖北柳林溪遗址中的一件陶器上发现了相同的字符,再比如说在距今6000多年的江苏澄湖遗址中的一件耳罐中也发现了相同的字符。

湖南发现一种字符,将中国的文字推向万

而这一字符在后来的甲骨文中也曾出现过,至于说这一字符的意思,李孝定先生经过考证则认为其含义与甲骨文中的“五”字用法相同。

当然,至于远古先民创造这一字符是不是要表达这种意思,这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毕竟年代太过久远。

但无论这一字符代表的意思是什么,都可以断定其出现的年代绝对要早于西方,如果西方人要强行说文字起源于西方,只会被无情打脸,不如早点洗洗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5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诺石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会不会改写中国文字的起源
...置瓦形钮,碳十四检测伴生物的结论是公元前2300年,即中国五帝时代。2001年,在哈佛大学的学术研讨会上,希伯尔特指出“确信这是一枚刻有某些符号和文字的印章”。更重要的是,这
2024-06-25 15:24:00
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是什么,被写入历史教科书
...骨头上与鬼神沟通,因此甲骨文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可能已有成熟文字,只是文字可能书写在简牍上。总之,甲骨文绝非中国文字之始,亦未必是中国文字成熟之始。过去百年,中国考古发
2024-06-15 09:04:00
我国文字史近7300年吗
...一些不着边幅的绘画,还大言不惭表示:“甲骨文前没有中国文字”。并一度将我们的双墩刻符进行排斥,恨不得将其驱逐出世界文字史。说白了,这背后有着西方学者的小心思,他们不敢承认这些
2023-10-27 20:05:00
嘉兴考古发现特殊文字符号,比甲骨文还早1400多年,惊动考古
...字专家鉴定确认是良渚时期的原始文字。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文字历史博大精深,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尤其是在很多人眼里,都认为“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祖先,其实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
2024-02-24 07:30:00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传历史可能达不到这个程度,而考古给出另一个答案,即中国简牍文书出现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早,极有可能始于五帝时代。五帝时代已有文字关于中国文字,很多人存在误解,认为甲骨文之
2023-11-16 16:42:00
我国出土“远古文字”比甲骨文早一千多年,将改写历史
众所周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甲骨文,至于在甲骨文之前到底还有没有更为古老的文字呢?在21世纪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是没有的,因为在考古上,我国还没有出土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就
2023-07-06 10:33:00
山东出土远古文字,比甲骨文早1000年
要说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呢?不少人认为是甲骨文,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还是有很大争议的。因为文字在历史上都是慢慢发展的,而甲骨文是突然被大规模发现的,而且甲骨文已经是非常
2024-06-21 20:14:00
古文字在博物馆是怎么“活起来”的|文化中国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今年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推出AI文物微短剧《吴王夫差青铜剑》,以剑为第一人称展开叙事,将铭文内容和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娓娓道来,生动再
2024-07-16 09:45:00
...陶塑女神像,彰显了当时人们的艺术才华和宗教信仰。【湖南发现的字符】西方国家自鸣得意之际,我国正陷入军阀纷争,无力回应其言论。当时,我国考古事业尚未完善,无法用事实有力反驳其自
2024-06-18 15: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