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6 16:4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五帝本纪的篇末,司马迁写道“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等,最终他阅览群书,踏遍神州大地,采访无数老人,发现五帝并非虚妄之说,于是他将材料加以整理,并“择其言尤雅者”,写成“五帝本纪”,作为全书的第一篇。

问题在于:既然五帝时代过于久远,那么应该难以留下记忆才对,为何史书上却有五帝记载?相信大家会认为“口传历史”,但古代文献用词规范、语意凝练,仅靠单纯的口传历史可能达不到这个程度,而考古给出另一个答案,即中国简牍文书出现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早,极有可能始于五帝时代。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五帝时代已有文字

关于中国文字,很多人存在误解,认为甲骨文之前无文字,但其实五帝时期(主要是在龙山时代)已有文字,比如以下三个案例:

首先,良渚时代文字

1985年,在江苏苏州澄湖遗址中,考古发现一件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陶器,上面四个不同字符排成一列,构成有序组合,每个刻符线条规整,个别刻符线条复杂,其中左二是“越”或“钺”,在甲骨文上有相关文字;左三应是“五”,甲骨文上也有相关字形。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2003年,在浙江嘉兴平湖林埭镇群丰村,考古专家发现庄桥坟遗址,距今超过5000年,其中在两件残破石钺上,刻有神秘字符,与上述一样,都是排成一条线,其中有3个是相同的。因此,有学者认为与澄湖良渚文字一样,也是“连字成句”了。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其次,山东骨刻文

关于山东大学教授刘凤君发现的骨刻文,距今大约为4600年—3300年,涵盖五帝到商代中期。由于骨刻文的相关报道已经很多,笔者就不再做更多介绍,但需要注意的是,前期骨块上文字较少,一般是1到5个字,少数10个左右,但越到后期(距今3700年—3300年)文字越多,晚期常常刻写20个字、甚至有刻100多字的,辞章已经出现。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第三,龙虬庄陶文与丁公陶文

龙虬庄陶文(下图)出土于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年代“不早于公元前2200年”,大约处于中国的尧舜时代。

与龙虬庄陶文同时代的是丁公陶文,距今4200年—4100年,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早期的东夷文化系统的文字”。

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认为“龙虬庄陶文与丁公陶文应有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与商甲骨文也有相似之处”。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除了上述三个案例,考古还发现很多文字遗存,证实了五帝时期中国已有文字。其实,甲骨文是一种成熟文字,决定了之前必然还有初熟文字、以及原始文字,逻辑上说应该涵盖五帝时期。

当然,五帝时期的文字,与后来的甲骨文,未必一脉相承,恰如荀子所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就是说当时文字众多,唯独仓颉所造之字传承了下来。因此,考古发现的双墩刻符(630个之多),可能因为没能传承下来而成了“死文字”,故而如今无法破译。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五帝或许已用简牍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可以确定商代日常主要使用简牍文书,笔者之前在《商朝“有册有典”:甲骨文重大发现,中国史书果然可信》一文中早有介绍,在此就不多说了。

但问题是,中国简牍文书始于何时呢,始于商代,还是更早的时期?

首先,文献记载夏朝已有典册,《吕氏春秋·先识览》记载“夏桀将亡,太史令终古执其图法而出奔于商”,可见最迟夏朝末年时已有典册。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其次,龙山时代的陶寺遗址,被普遍认为是尧都,出土过两个朱书文字(其中之一见上图),极为成熟,不仅证实五帝时代已有文字,同时还表明当时已用“软笔”书写。与陶寺遗址同时代的石峁遗址,也出土过使用软笔描绘的证据。

已有成熟文字、又有软笔,说明当时极有可能已经使用了简牍。著名历史学教授李学勤考证认为中国简牍应该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即大禹时代前后。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已有文字、又有简牍(陶文也能传承,但简牍更便捷、成本更低),无疑就更能传承上古记忆,但以简牍出现时间来看,显然就在尧舜禹时代前后。或许正因如此,五帝时代的一些帝王事迹就被简牍记录了下来,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最终被后人总结为“五帝”,于是司马迁将之列为第一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6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王朝家天下的模式,是从大禹开始的吗?
...的模式。但是,家天下果真是从大禹才开始的吗?读过《史记》,尤其是研究了三皇五帝的关系表之后,我对此有些怀疑,好像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三皇五帝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三皇五帝”。
2023-05-10 10:46:00
夏朝之前的三皇五帝时发生了什么?三皇五帝究竟是历史,还是神话
...神话故事再美丽,它也不是历史,华夏历史的记载是从《史记》中的《五帝本纪》开始的。一般来说,三皇是神话,五帝是历史。所谓的三皇指的是远古时期(公元前2599年之前)华夏的三个杰
2024-12-01 09:39:00
...黄不仅同一时代,而且两人还是兄弟,父亲都是少典。《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
2024-06-28 20:19:00
为何司马迁第一个讲黄帝
...也可以说明为何司马迁第一个讲黄帝。考古发现巧合现象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按照史记推算,黄帝大概在距今4700年左右
2024-03-17 20:41:00
关于古涿鹿地理位置之辨析
...问题。笔者将其地望视为今河北涿鹿,理由如下:一、《史记》所载之“涿鹿”在古上谷郡《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太史公曰:“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以西汉首都长
2024-04-01 09:24:00
司马迁眼中的尧舜禹时代
...尧舜再生”那一定是无上的赞誉。《从封建到大一统:〈史记〉中的历史中国》 韩昇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随着中国历史发展,皇权不断地提高,“尧舜”这一称呼也逐渐流于形式,成
2023-08-18 15:10:00
...许多民族是来源于黄帝的。那么这些记载到底可靠吗?《史记》的第一篇是《五帝本纪》,该文讲述了夏朝之前华夏部落联盟的五位首领,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其中颛顼属于祝融这个
2024-04-29 21:21:00
为什么昌意不被包括在五帝之中
...史原因。一、五帝的概念与组成五帝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史记》等古代文献中,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位传说中的帝王。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被认为是道德的
2024-10-16 19:59:00
周人为何知道尧舜禹夏,一起来看看
谈及中国上古历史,司马迁曾说“学者多称五帝,尚矣”,就是太过久远难以追溯了,最终经过一番艰苦考证,才确信五帝并非虚妄之说。既然过于久远,那么应该难以留下记忆,或者记忆与事实相差较
2024-09-29 13: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