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6 16:4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五帝本纪的篇末,司马迁写道“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等,最终他阅览群书,踏遍神州大地,采访无数老人,发现五帝并非虚妄之说,于是他将材料加以整理,并“择其言尤雅者”,写成“五帝本纪”,作为全书的第一篇。

问题在于:既然五帝时代过于久远,那么应该难以留下记忆才对,为何史书上却有五帝记载?相信大家会认为“口传历史”,但古代文献用词规范、语意凝练,仅靠单纯的口传历史可能达不到这个程度,而考古给出另一个答案,即中国简牍文书出现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早,极有可能始于五帝时代。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五帝时代已有文字

关于中国文字,很多人存在误解,认为甲骨文之前无文字,但其实五帝时期(主要是在龙山时代)已有文字,比如以下三个案例:

首先,良渚时代文字

1985年,在江苏苏州澄湖遗址中,考古发现一件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陶器,上面四个不同字符排成一列,构成有序组合,每个刻符线条规整,个别刻符线条复杂,其中左二是“越”或“钺”,在甲骨文上有相关文字;左三应是“五”,甲骨文上也有相关字形。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2003年,在浙江嘉兴平湖林埭镇群丰村,考古专家发现庄桥坟遗址,距今超过5000年,其中在两件残破石钺上,刻有神秘字符,与上述一样,都是排成一条线,其中有3个是相同的。因此,有学者认为与澄湖良渚文字一样,也是“连字成句”了。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其次,山东骨刻文

关于山东大学教授刘凤君发现的骨刻文,距今大约为4600年—3300年,涵盖五帝到商代中期。由于骨刻文的相关报道已经很多,笔者就不再做更多介绍,但需要注意的是,前期骨块上文字较少,一般是1到5个字,少数10个左右,但越到后期(距今3700年—3300年)文字越多,晚期常常刻写20个字、甚至有刻100多字的,辞章已经出现。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第三,龙虬庄陶文与丁公陶文

龙虬庄陶文(下图)出土于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年代“不早于公元前2200年”,大约处于中国的尧舜时代。

与龙虬庄陶文同时代的是丁公陶文,距今4200年—4100年,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早期的东夷文化系统的文字”。

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认为“龙虬庄陶文与丁公陶文应有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与商甲骨文也有相似之处”。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除了上述三个案例,考古还发现很多文字遗存,证实了五帝时期中国已有文字。其实,甲骨文是一种成熟文字,决定了之前必然还有初熟文字、以及原始文字,逻辑上说应该涵盖五帝时期。

当然,五帝时期的文字,与后来的甲骨文,未必一脉相承,恰如荀子所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就是说当时文字众多,唯独仓颉所造之字传承了下来。因此,考古发现的双墩刻符(630个之多),可能因为没能传承下来而成了“死文字”,故而如今无法破译。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五帝或许已用简牍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可以确定商代日常主要使用简牍文书,笔者之前在《商朝“有册有典”:甲骨文重大发现,中国史书果然可信》一文中早有介绍,在此就不多说了。

但问题是,中国简牍文书始于何时呢,始于商代,还是更早的时期?

首先,文献记载夏朝已有典册,《吕氏春秋·先识览》记载“夏桀将亡,太史令终古执其图法而出奔于商”,可见最迟夏朝末年时已有典册。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其次,龙山时代的陶寺遗址,被普遍认为是尧都,出土过两个朱书文字(其中之一见上图),极为成熟,不仅证实五帝时代已有文字,同时还表明当时已用“软笔”书写。与陶寺遗址同时代的石峁遗址,也出土过使用软笔描绘的证据。

已有成熟文字、又有软笔,说明当时极有可能已经使用了简牍。著名历史学教授李学勤考证认为中国简牍应该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即大禹时代前后。

为何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

已有文字、又有简牍(陶文也能传承,但简牍更便捷、成本更低),无疑就更能传承上古记忆,但以简牍出现时间来看,显然就在尧舜禹时代前后。或许正因如此,五帝时代的一些帝王事迹就被简牍记录了下来,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最终被后人总结为“五帝”,于是司马迁将之列为第一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6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王朝家天下的模式,是从大禹开始的吗?
...的模式。但是,家天下果真是从大禹才开始的吗?读过《史记》,尤其是研究了三皇五帝的关系表之后,我对此有些怀疑,好像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三皇五帝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三皇五帝”。
2023-05-10 10:46:00
夏朝之前的三皇五帝时发生了什么?三皇五帝究竟是历史,还是神话
...神话故事再美丽,它也不是历史,华夏历史的记载是从《史记》中的《五帝本纪》开始的。一般来说,三皇是神话,五帝是历史。所谓的三皇指的是远古时期(公元前2599年之前)华夏的三个杰
2024-12-01 09:39:00
...黄不仅同一时代,而且两人还是兄弟,父亲都是少典。《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
2024-06-28 20:19:00
为何司马迁第一个讲黄帝
...也可以说明为何司马迁第一个讲黄帝。考古发现巧合现象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按照史记推算,黄帝大概在距今4700年左右
2024-03-17 20:41:00
关于古涿鹿地理位置之辨析
...问题。笔者将其地望视为今河北涿鹿,理由如下:一、《史记》所载之“涿鹿”在古上谷郡《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太史公曰:“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以西汉首都长
2024-04-01 09:24:00
司马迁眼中的尧舜禹时代
...尧舜再生”那一定是无上的赞誉。《从封建到大一统:〈史记〉中的历史中国》 韩昇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随着中国历史发展,皇权不断地提高,“尧舜”这一称呼也逐渐流于形式,成
2023-08-18 15:10:00
...许多民族是来源于黄帝的。那么这些记载到底可靠吗?《史记》的第一篇是《五帝本纪》,该文讲述了夏朝之前华夏部落联盟的五位首领,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其中颛顼属于祝融这个
2024-04-29 21:21:00
为什么昌意不被包括在五帝之中
...史原因。一、五帝的概念与组成五帝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史记》等古代文献中,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位传说中的帝王。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被认为是道德的
2024-10-16 19:59:00
周人为何知道尧舜禹夏,一起来看看
谈及中国上古历史,司马迁曾说“学者多称五帝,尚矣”,就是太过久远难以追溯了,最终经过一番艰苦考证,才确信五帝并非虚妄之说。既然过于久远,那么应该难以留下记忆,或者记忆与事实相差较
2024-09-29 13: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巧设诈降计 杀敌显神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齐世铭故居。(资料图片) 如今,在杏花岭区东山腹地有个风景优美的村庄叫窑庄村。抗日战争时期,东山地区抗日游击队队长齐世铭的故居就在这里
2025-08-26 07:49:00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二)“我自从‘九一八’东北事变、‘一二八’上海抗战之后,悲愤交集……仓卒离家
2025-08-26 08:00:00
山河历劫难 燕赵赤子心——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编者按 在抗日战争中,燕赵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
2025-08-25 08:21:00
8台抗战时期缝纫机亮相永清 再现烽火抗战岁月
河北新闻网讯(刘杰、庞趁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近日,位于永清高新区的缝制工具博物馆举办专题展
2025-08-25 11:23:00
主创:王信 王瑜 杨梦云 杨云飞 蔡城池一审:余从源二审:姚腾 余旭三审:唐全寿
2025-08-25 11:29:00
齐风载典,那些定义齐文化精神的传世著作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齐文化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智慧光芒。这片诞生了姜太公、管仲、晏婴等贤才的土地,不仅孕育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2025-08-25 15:25:00
长图|御外敌,建功业!99岁老兵参与见证世纪变迁
百岁烽火心,一世报国情从远征军战士到新中国建设者,樊超群用一生诠释忠诚与信仰跨越硝烟与时代他始终屹立,始终坚守始终与民族生命同频共振滑动屏幕跟随这位99岁抗战老兵的人生记忆向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英雄致敬
2025-08-25 15:34: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韩家集歼灭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4 19:54:00
一唱一叹皆是爱!《大唐贵妃》演绎千年缠绵。
2025-08-23 08:58:00
贤哲言行铸成语!齐文化中流淌的千年智慧
从稷下学宫的思想交锋到朝堂上的治世箴言,从战场谋略到市井百态,每个成语背后都是一段鲜活故事。或讲处世之道,或述为政之德
2025-08-23 09:27: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带你回望解放长春那段历史
备受瞩目的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已经拉开帷幕,在展览现场,“热烈庆祝长春解放”几个大字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目光,也将人的思绪拉回了20世纪40年代
2025-08-23 11:05:00
我们的抗战|铁血村庄:守家即守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岳致呈 刘志坤 邱明80多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齐鲁大地上的一个个村落,以血肉之躯筑起全民抗战的铜墙铁壁
2025-08-23 11:14:00
...近日,中国电影《东极岛》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上映,引发了海外观众的热议。这部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生动再现了1942年东极岛渔民勇救英军战俘的感人故事
2025-08-23 12:0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杨洋,你把掌天瓶落吉林了
热播剧《凡人修仙传》里,杨洋扮演的韩立靠着神秘的掌天瓶一路逆袭,可谁能想到,这只让修仙者趋之若鹜的神器,竟悄悄把“同款”落在了吉林
2025-08-23 13:11:00
父辈的抗战丨百岁老兵邓传丙用一生书写家国情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韩学平“为啥要参军?为了保卫家国!为亲人报仇!”已到期颐之年的邓传丙,忘记了很多往事
2025-08-23 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