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司马迁记载所有民族的祖先都是黄帝,是对的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2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黄帝,是中国华夏民族的三大人文始祖之一,其他两位分别是炎帝和蚩尤。在历史上,许多民族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性或者血统高贵,都认为自己的祖先出自黄帝。而司马迁作为汉代的历史学家,也记载了许多民族是来源于黄帝的。那么这些记载到底可靠吗?

《史记》的第一篇是《五帝本纪》,该文讲述了夏朝之前华夏部落联盟的五位首领,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其中颛顼属于祝融这个集团,是楚国人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记载“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也就是认为颛顼就是黄帝的孙子。但是《山海经》却记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颛顼于此”,说明颛顼和少昊是一个部落的,属于东夷集团。

帝喾,是五帝之中的第三位,但是在《史记》中的内容很少,《五帝本纪》记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于颛顼为族子”。也就说是帝喾就是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由于《史记》中几乎没有记载帝喾的事迹,使得许多人怀疑司马迁是把搞错了,因此有学者提出帝喾就是东夷部族的首领帝俊或者帝舜。更有学者根据《天问》《国语》等文献考证出帝喾实际上就是商朝的祖先。

尧,是五帝末期的首领,《五帝本纪》记载:“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这样说来,尧自然也是黄帝后裔了。五帝之中的最后一位首领是舜,是黄帝的八世孙,也属于东夷集团。

我们总结一下就会发现,五帝都属于黄帝集团,好像黄帝已经建立了一个王朝。而黄帝是出自华夏集团的,但是黄帝之后的颛顼、帝喾、尧、舜竟然都是东夷集团的人物,这的确让人非常诧异。

夏朝呢,《五帝本纪》记载:“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说明也是黄帝的后裔。但是其他文献却又记载夏禹出自西羌,不是东夷集团,《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禹兴于西羌。”根据分子人类学的研究,华夏族的前身的确是古羌人,其父系基因主要是O2。因此,大禹实际上来源于炎帝这个支系,并非黄帝的支系。

关于商朝的来源,《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也就是说商朝是高辛氏帝喾的后裔,而司马迁记载帝喾又是黄帝之孙,那么商朝王族也就是黄帝后裔了。然而,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帝喾就是帝俊,也就是东夷集团首领,是被强行嫁接到黄帝这个支系的。现代分子人类学研究发现商朝后裔的宋国公族的父系基因为C-F8989。

宋国公族父系基因

西周的来源,《周本记》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也就是周人也是帝喾的后裔,那么商周岂不是同源了吗?然而根据西周姬姓贵族大墓的检测,西周王族的父系基因为N-1998,和C完全不是一个系统的。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中原之外的方国崛起,司马迁也记载这些方国就是黄帝的后裔。例如,在东南地区崛起了吴越两大国。关于吴国,司马迁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也就是吴国是西周王族后裔。目前,尚未有吴国公族的DNA检测数据,因此这里不再论述。

关于越国,司马迁记载为夏朝王族后裔的封国,“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不过根据23魔方基因的检测,认为越国公族的父系基因为O-F656,属于O1这个系统,这说明越国王族属于土著的百越民族,并非大禹的西羌集团。

还有许多先秦文献记载越国王族并非娰姓,而是芈姓,也就是和楚国同源,例如《国语·郑语》云:“芈姓夔、越”,《世本》说:“越,芈姓也,与楚同祖”,《墨子》记载:“昔者楚熊丽始封此睢山之间,越王繄亏出自有遽,始邦于越。”从分子人类学和文化上来说,楚国和越国王族同出一脉的可能性更大,而司马迁却将之改为了夏朝后裔。

不仅如此,司马迁还将匈奴人和夏朝攀上的关系,“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这一点的痕迹就非常明显了,因为夏朝和匈奴完全就是不同的民族。根据对匈奴时代蒙古高原墓葬的检测,发现匈奴贵族的父系基因主要是R和Q,其中一个单于墓被检测为R。在所有的82个样本中,只有一个是O系的,而且不是贵族。

匈奴墓葬父系基因统计图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将所有民族的祖先都和黄帝攀上关系呢?这个还得从战国时期说起。黄帝受到尊重,是从战国开始的,原因是田氏齐国王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在国内扶持黄老学派。后来黄老学派在国内大规模流行,黄帝的地位就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贵族为了显示正统,也就是提出自己的家族来源于黄帝。

汉朝建立初期,在全国确立主流地位的学派依然是黄老学派,包括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也是尊崇黄老之人,因此他们也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于黄帝。同时,汉武帝推行大一统的政策,对全国的文化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给“大一统”做思想上的服务,司马迁也就是将各大民族的祖先都记载为了黄帝。

此后,受到司马迁的影响,后世的史学家也往往将各种民族的祖先写为黄帝。西南地区有著名的巴国和蜀国,但是司马迁并未记载。直到魏晋南北朝的《华阳国志》才记载巴蜀的来源,不过《华阳国志》受到《史记》“万系一统”思想观的影响,也将巴国世袭和黄帝攀上了关系,其中写道“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但是《山海经》却记载“西南有巴国。太葜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关于蜀国,《华阳国志》记载“黄帝之子昌意取蜀山氏之女昌仆,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这个造假的痕迹非常明显。

历朝历代的皇族在组织编史的时候,都会让史学家将自己的家族和黄帝攀上关系,即使这个民族是刚刚入主中原不久的游牧民族也是如此,目的是为了彰显正统。例如《魏书》记载拓跋鲜卑的来源为:“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邑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这个记载已经和之前的各种文献冲突了,其他文献基本记载鲜卑是“东胡杂种”,是因为被匈奴击败而逃到鲜卑山(大兴安岭)的,这里竟然和黄帝也攀上了关系。而鲜卑的各种墓葬也证明了鲜卑的父系基因就是C,典型的东胡。

鲜卑迁徙

因此,二十四史中关于各族传说世袭的记载,只要和黄帝搭上关系的,基本都是为了正统而宣传的,不能信以为真。除了《史记》之外,还有《世本》《山海经》也记载了许多先秦世系,但是基本都和《史记》矛盾。从可靠性来看,《山海经》的世系更可靠,因为《山海经》保留了许多比较原始的资料。

有意思的是《山海经》记载黄帝的后裔是戎狄,如“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祭祀黄帝的记载是春秋末期,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其地点正好就是戎狄活动的地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30 0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夏朝之前的三皇五帝时发生了什么?三皇五帝究竟是历史,还是神话
...史看成神话,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五帝时期离司马迁所在的汉朝有两千多前的历史,就跟我们现在看汉朝一样,古人由于所处时代的限制,以及科学技术的限制,很多不能理解的事,都用
2024-12-01 09:39:00
许仲琳的《封神演义》
...位,后世给改过来,却也罢了。但问题是,汉朝的时候,司马迁以及后来的汉儒们,又再一次强化黄帝的正统地位。他们从国家的“五德”之说,来证明汉朝替代秦朝的正确性。汉朝所代表的是“土
2023-08-12 17:22:00
秦人为何祭炎帝、黄帝? 主要有以下几点
...创贸易流通等,他与民同乐,开创盛世祥和。黄帝,跟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他年少便有非凡的智慧,口齿伶俐,长大后能言善辩、见识广
2023-03-02 21:52:00
...是我们的死敌,可谓“胡汉不两立”。可是,当我们翻开司马迁写下的《史记·匈奴列传》,却发现了另外一种说法。其中写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意思就是匈奴的先祖叫
2024-04-29 22:22:00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真实身份是谁
...会读到“其神不死”之类的描述,好像有不死之身一样。司马迁读不懂《山海经》,但还是比较谦虚地说“余不敢言”。可是,今人明明水平有限读不懂,却哪来的自信,把自身看不懂、理解不了的
2024-09-29 13:55:00
蚩尤战败留下苗族,还留下了这些汉族姓氏
...密切关联的,黄帝轩辕氏,因为居住在姬水就以姬为姓,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这就说明从黄帝这一支发展而来的姓就有12个新姓,比如纪、荀、任等姓都
2023-04-23 10:14:00
“蚩尤”究竟是什么?为何黄帝要对他赶尽杀绝?说出来可能你不信
...经》。那么,还有哪些书籍记录了当时的事情呢?当然是司马迁的《史记》。炎黄对战蚩尤《史记》记载,黄帝之前由神农氏执掌天下。神农氏尝遍百草,身体始终健朗。再强健的老人,也终有老去
2024-11-11 11:20:00
“源”来如此丨5000多年前的华夏文明史从这里起笔
...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在《史记》的开篇,司马迁郑重地写下这么一段话。历史上,黄帝部族的活动代表着中国早期文明的初步跃进,而黄帝则是中华民族从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转折时
2024-04-09 07:40:00
为何司马迁第一个讲黄帝
...佐证“黄帝”曾经存在过,同时考古发现也可以说明为何司马迁第一个讲黄帝。考古发现巧合现象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按照史
2024-03-17 20: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戴用章:投笔从戎铸忠魂
从赣东乡村走出的热血青年,在国难当头之际以生命捍卫家国领空。他叫戴用章,一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空军英雄。其短暂而壮烈的一生
2025-09-12 07:10:00
跟着诗仙李白去体味安徽山水奇踪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安徽省美术馆获悉,“山水多奇踪——李白在安徽诗作书法展”9月10日在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开展,将持续至10月15日
2025-09-11 17:48:00
感受先辈足迹 红25军将士后代在郧西重温长征路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郧西融媒记者 胡颖妮 周潞)缅怀先辈丰功伟绩,汲取奋勇前行力量。9月9日,70余名红25军将士后代及党史军史专家学者来到郧西县
2025-09-11 19:17:00
晋版图书版本馆
9月11日,市民正在晋版图书版本馆参观。该馆位于太原市并州南路80号,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利用原山西美术印刷厂厂房一层改建而成
2025-09-11 21:46:00
山东万诚拍卖丨“琅琊典藏”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即将启幕
2025年9月28日上午10:00,山东万诚拍卖行将在新闻大厦四楼举行拍卖会,公开拍卖书法、绘画及钱币共计204项拍品
2025-09-11 10:51:00
山西河津一村竖碑“汉太史公司马迁故里” 韩城市文旅局:地方政府应正确引导群众
近日,山西省河津市西辛封村在村口立起“汉太史司马迁故里”的石碑,引发争议。近日,网友“达岸872”在网上发布文章“别让错位‘故里碑’侵蚀文化根基”一文
2025-09-11 07:59:00
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令宝玉神游了一回太虚幻境;黛玉的窗前飘出的是一缕“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据红迷们统计
2025-09-10 08:16:00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九月十日是教师节。那么古代有没有教师节呢,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
2025-09-10 15:27: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吴瑞:绝命家书立下以身许国铮铮誓言
“倭寇未灭,誓不生还”,1937年9月14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师下士吴瑞奉命调上海参战。当夜急行军途中,吴瑞分别给父亲
2025-09-10 15:27:00
六百年屯堡,一部行走的家国史诗
6月28日晚,安顺文化中心剧场内掌声如潮。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安顺首演现场,屯堡石墙与江南水乡在光影中流转,小人物的爱恨悲欢间
2025-09-10 15:58:00
【AI编辑部】“酒神”“酒圣”“酒仙”共赴酒博会,就在贵州这张桌子上
当万千佳酿在第十四届酒博会绽放醇香,一场跨越时空的“品酒盛会”也悄然启幕——我们特邀9位“史上最懂酒的大神”专程赴约,他们或是酿酒始祖
2025-09-10 19:05:00
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沙县这座闽中山城因“内迁”而成为福建的医疗避风港。这里的医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
2025-09-10 13:13:00
今天,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
2025-09-10 13:53:00
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来宁捐赠侵华日军发放的反动传单原件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图为印有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照片的美国《LIFE》杂志
2025-09-10 07:43:00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