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姜太公家族受到打击,是从春秋时期“田氏代齐”开始的。
虽然说,到了春秋末期,周天子早已没有了权威,周礼的约束也已经名存实亡。“田氏代齐”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孤例,之前已经发生过很多。但是,田氏依然要为他的篡位,寻找理论根据。就是说,要从理论上证明,田氏是应该获得齐国的国君之位的。
田氏之所以要这样做,有两个考虑:一是证明他不是夺位,他代替姜氏成为齐国的新国君,是理所当然的。二是让别的人不能跟着他有样学样。不能说他田氏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国君之位,其他人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推翻他,获得国君之位。
田氏自己当然是没有这个能力找证据的。于是,他设置了一个稷下学宫的机构。这个机构,网罗了来自全国各地及列国的精英人才。这些精英人才在这个学宫,有一件事是他们的中心工作。这件事就是为田氏继位寻找理论根据。
要如何为田氏继位寻找理论根据呢?
稷下学宫的学者们非常聪明,他们明白,中国是祖先崇拜。所以,要从祖先那里找依据。于是,他们就找到了黄帝他们把黄帝塑造成整个中华民族的祖先。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把黄帝塑造成中华民族的祖先呢?因为黄帝的“黄”字,中间有个“田”字。也就是说,田氏其实是黄帝这个部落最核心的部位。黄帝成了中华民族的祖先,那么田氏就是祖先中的祖先。
稷下学宫的学者们,怎么样让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呢?
首先,黄帝本来是入侵者,炎帝才是当时的中原核心驻民,但在炎黄大战中,黄帝打败炎帝,成为一种符合正统的融合。再接着,黄帝部落(包括被征服的炎帝部落)打败九黎部落,一统天下。
此后的帝喾、颛顼、尧、舜、禹这五帝,都是黄帝的后代,后世的中华民族,也都成了黄帝的后代。
既然如此,田氏不就是从最正统的祖先那里传下来的吗?他获得国家,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炎帝部落姓“姜”。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成为正宗。但是到了西周初年的时候,姜氏得封齐国,这就相当于“窃取国柄”。现在田氏取代姜氏,自然就叫做“正本清源”,因而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如果历史上仅仅是田氏通过稷下学宫,确立了黄帝的正统地位,后世给改过来,却也罢了。但问题是,汉朝的时候,司马迁以及后来的汉儒们,又再一次强化黄帝的正统地位。他们从国家的“五德”之说,来证明汉朝替代秦朝的正确性。汉朝所代表的是“土德”,他们代替秦朝的“水德”,是合情合理的。而黄帝恰好也是“土德”。既然要确立汉朝的正统性,就必须要确立黄帝的正统性。黄帝的意义,又一次变得高高在上。
而倒霉的是,姜氏就再也没有建立过国家,也就没有机会,像田氏设立稷下学宫那样,也设置一个什么研究机构,来为自己正名。
直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出现。
许仲琳的《封神演义》,是一部神魔小说,但是,却也是为自己家族翻案的书。为什么说他是为自己家族翻案的书呢?
实际上,许仲琳的“许姓”,是从“姜姓”变过来的。当年,田氏代齐以后,姜氏的后裔流落各地,有些为了纪念自己的国家,改为姓“齐”。而有的则是为了避免被迫害,改成别的姓。“许姓”就是为了避免被迫害,改成别姓的。
也就是说,“许姓”实际上就是“姜姓”。
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通过西周替代商朝,是得到上天神仙帮助的,以此来证明西周建国是正当的,是理所当然的。
而西周之所以能够建国,是因为得到了“姜氏”的辅佐。没有“姜氏”,也就没有西周。而“姜氏”之所以辅佐西周,也是得到上天安排的。
不仅如此,许仲琳在写《封神演义》的时候,还把姜太公设计成那个“替天封神”的人(“封神”相当于得江山)。不仅如此,许仲琳还设置了一个关节,姜太公在封神的时候,把所有的人都封了神,包括那个认为他没用的前妻,他也对她进行了封神,唯独没有给自己“封神”。这种情况,与当年姜氏为田氏做了嫁衣,何其相似!
所以,许仲琳就是想通过这个细节告诉天下人,虽然姜氏最终没有被封神,但他是因为把神全部封给了别人才这样的。或者说,虽然姜氏没有获得江山,但姜氏是把江山让给了别人。因此,别人必须足够尊敬姜太公,以及姜太公的后裔。
这也就是“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来历吧。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神话史》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2 20:45:3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