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北宋朝廷补给困难,想出一个什么怪招解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1 19:4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历史背景

宋夏战争,一打就是百余年,面对这个盘踞卧榻之侧的强藩,北宋朝廷在很长一段时期,都为此颇为头疼。

北宋朝廷补给困难,想出一个什么怪招解决

西夏军的战斗力不弱,但北宋军的战斗力也很强,至少不怕这位窥视中原的强邻。但问题是,宋夏战争迁延的时日太久,两国军队长期在边境对垒,谁都没有一击必胜的把握,也没有低头认怂的想法。

数十万大军常年备战边疆,互相观望,激烈交战的次数不多,将士们的口粮却一顿也不能少。

01

引兵就粮

宋夏战争是一场消耗战,是两国进行的一场耐力角逐,反而更像是一场“文斗”,比拼的是谁的国力更雄厚。

一、三种运粮方式

宋夏边境的战争形势逐渐趋于平稳以后,北宋朝廷的注意力逐渐从战局上转移开,落在了不知道还要延续多久的后勤补给问题上。

北宋朝廷补给困难,想出一个什么怪招解决

为了解决边境军队的粮草,北宋朝廷采取了不少措施,其中包括两种比较传统的方式,即运粮到边、沿边屯田,以及入中和籴。

二、引兵就粮

但三种补给方式,其实大同小异,无非是将粮食从产地运送到边境的兵营,来满足边境守军对粮食的需求。其中沿边屯田,也可以理解为将产粮地“送”到守军附近。总之,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以军队所在位置为中心,将粮食汇聚过去,从而满足军需。

但这三种补给方式,都有不小的弊端。以运粮到边为例,在运输能力不足的古代,运输粮食到偏远的边境,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往往运送十担粮食,运送人员在途中就要消耗不少粮食,这才会出现以商人代运的入中制度。

北宋朝廷补给困难,想出一个什么怪招解决

即便是入中制度可以省下一些长期雇佣的费用,但每次运送的费用总要给足吧?否则路途遥远且艰险,商人逐利也要有足够的利益驱动才行。由于宋夏战争对峙期长,这种长途补给已经成为惯例,日久天长之下,对北宋朝廷而言,逐渐形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三、节省经费

即便是相对节省开支的沿边屯田,也会在歉收时作用大减,如何才能弥补这三种补给方式的缺点,是维持宋夏战争长期补给问题的关键。

北宋朝廷采取的补充办法是,打破运粮到军营的固有思维,让边境军营的将士们走出军营,自己到产粮地去领取补给。

这样一来,将士们去往产粮地的途中消耗,与将士军需口粮重叠,相当于缩减了大量运输人员的消耗问题。同时,也将入中制度下需要支付给商人的费用节省下来,以此来缩减运粮的经济负担。

北宋朝廷补给困难,想出一个什么怪招解决

这就是宋夏战争长期对峙时期,北宋朝廷为“省馈运之烦”,想出来“引兵就粮”的怪招。那么,这样的策略如何出现,如何实施,最终效果如何呢?

02

就粮兵

“就粮兵”这个称谓,早在西北战场开始“引兵就粮”之前,其实就已经出现了。

一、京城禁军

北宋建国之初,禁兵皆屯驻开封。后来,禁军出屯外地以后,为了解决粮草供应问题,而选择了“将禁兵移驻粮草丰足的地区”。

二、地方禁军

此后,北宋各地府、州、军也开始设置禁兵,归地方管辖,虽然名为“禁兵”,但实际上就是地方军。

北宋朝廷补给困难,想出一个什么怪招解决

这两种禁军,都被称为“就粮兵”,只不过前者属于京城禁军移屯,而后者属于依托“就粮兵”之名,组建了地方常驻禁军。

宋夏战争中的“就粮兵”,与这两者皆不同,属于边境驻军暂时移屯粮食产地,返回时负责押送运输粮草,缓解边境军队的补给压力。

03

凤翔府

北宋朝廷在西夏崛起以后,沿边境线设立六个安抚史路,相当于六个各自为政的战区。

一、六个安抚史路

随着灵州之战失利,灵州陷落,秦州不再是宋军的防守重心,引兵就粮率先在此地开展。此后,凤州守军也加入了引兵就粮的行列,秦凤二州守军就食凤翔府,成为后续拉开宋军全面引兵就粮序幕的开端。

“徙凤州驻泊兵马屯凤翔”

“秦州防秋兵分隶仪州、凤翔府以就储廪”

凤翔府是一处重要的粮食集散地,在引兵就粮开始之前,许多边疆守军的军粮,均是从此地运输出去。凤翔府粮食储备充足,距离秦凤路又近,是绝佳的就粮之地。事实也证明,秦凤二州守军就粮凤翔府,是一个正确的决定,缓解了很大的补给压力。

北宋朝廷补给困难,想出一个什么怪招解决

在秦凤路成功就粮以后,其余沿边五路纷纷效仿,选择就近的粮食集散地,开始引兵就粮。

二、两层防线

引兵就粮取得一定成绩以后,令真宗皇帝意识到这一步走对了,便决定继续扩大“战果”,在宋夏局势缓和时期,将边疆守军的防线后移,向各路的就粮地防线收缩,进一步缩减补给带来的经济压力。

此次边疆守军防线收缩,可谓是进退有度,共设置了两条层次防线,一深一浅,可以根据当时的战争局势来选择驻兵位置。北宋朝廷此举,极大地缓解了补给问题带来的经济压力,减少了开支。

三、边将不满

但引兵就粮之举,却遭到不少边将的反对,或者因为担心引兵就粮导致边疆守备力量削弱,给西夏军奇袭的机会;或者因为不愿率兵后撤,搞引兵就粮这样的辛苦举动;亦或者单纯对朝廷的安排不满,在发泄情绪等等

北宋朝廷补给困难,想出一个什么怪招解决

但不论出于何种原因,边将出现大量反对引兵就粮的情况,成为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这些将领有的提出异议,有的质疑举措的正确性,更有甚至以边防任重,拒不执行引兵就粮的命令,让北宋朝廷颇为尴尬。

不过,边将们还是低估了真宗皇帝的决心,面对边将们的反对,真宗皇帝坚决执行引兵就粮,一些态度恶劣的边将,还因此受到了惩处。

从这以后,宋夏战争局势紧张时,北宋朝廷就大量增兵边地,局势缓和时,北宋朝廷就采取边兵内收、引兵就粮的策略,与西夏长期消耗。

04

弊端

引兵就粮,固然是北宋时期的一个重要策略,得以减轻边境大军的补给经济压力。但凡事皆有利弊,引兵就粮同样如此,虽然西北就粮制度不断完善,但背后的弊端也随之浮现出来,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其一,边防军队撤回产粮地就粮时,势必就会造成边防力量的不足,就粮军所肩负的边防任务,只能由其他防区的军队协助完成。若是偶尔为之,或许不会出现大问题,但长期如此的情况下,就会形成规律,容易被敌人间谍侦察,利用军队就粮时进行奇袭;

其二,军队撤回就粮时,一旦边疆发生警情,必然要马不停蹄地往回赶。但警情的大小不可预料,或者只是一次短暂的袭扰,也可能是大举进攻之前的一次试探性进攻。所以,只要是敌人发起进攻,无论规模大小,为了确保防线不失,就粮军就只能立刻返程。

知秦州张方平,就曾因此闹过一次大乌龙,搞得人心惶惶。彼时,西夏与羌戎部族大动干戈,兵马频繁调动,张方平生畏,急调下番兵赴边协防。

何谓下番兵呢?其实就是指回撤就粮期间的边军,采取“期有警则召之”的策略,以确保边防无恙。

结果张方平神经过于紧绷,在西夏兵马并未大举进攻的情况下,就过于警觉的调下番兵赴边,令北宋满朝文武顿时紧张起来。

张方平此时却仍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竟然还声称要发京畿兵赴边,令神宗也感到慌乱不安。幸亏此时枢密使张昇及时稳住了阵脚,苦劝神宗,边境敌情尚不明朗,边人声称贼寇欲大举进攻并无实证。京畿兵不能轻发,否则边境无事,也会令关中地区人心惶惶。

神宗这才决定暂时不发京畿兵赴边,静观其变,但也时刻关注边关消息,命京畿兵备战。数日后,张方平便传来消息,西夏已经引兵西去,朝野上下,这才如释重负。

可见,引兵就粮的弊端十分明显,按照司马光的说法,“一路有警,三路皆从”,若警情不实,亦要劳碌奔波,甚至大动干戈,导致军民皆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2 0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朝往往会采取屯田的模式来解决粮食问题。屯田可以减轻补给的困难,大大减少补给的成本,对于稳定边疆的治理有重要的作用。蒙古崛起之初并不了解屯田的重要性,但与汉人长期接触后也逐渐接
2024-04-29 17:28:00
“夔东十三家”是如何灭亡的?
...员管理。此外,派兵劫掠清朝的官船、粮船,从外界取得补给,充当士兵的饷银。清朝忙于对付永历朝廷,在西南与李定国厮杀,对“夔东十三家”无暇顾及,刘体纯迎来一段安宁的岁月,得以休养
2023-08-22 06:26:00
于谦为什么反对迁都,坚持在北京组织抵抗?
...临北京城下,战争形势非常不容乐观。在缺少军队和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很多大臣提出南迁南京,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由于土木堡之变的损失惨重,明军对突然到来的瓦剌大军并没有准备。反观瓦剌
2023-05-15 21:55:00
老十四为何不趁机起兵,推翻雍正
...如果起兵造反,根本毫无胜算。无论是人心、战力、后勤补给都一点机会也没有。一、不得人心这人心包括军心和民心。军心方面,胤禵作为大将军王,虽然手握兵权,但他出兵的目的是平定西北叛
2023-11-03 19:44:00
多线作战,修通补给“生命线”
...军报我第13批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分队——多线作战,修通补给“生命线”■李 辉“此次来到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就是要代表联南苏团对你们说一声谢谢。虽然任务困难重重,但你们从未退缩,及
2023-06-26 04:35:00
亮马河水将补给农展馆后湖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亮马河水将补给农展馆后湖农展馆后湖。本报讯(记者 朱松梅 通讯员董文辉)记者从朝阳区获悉,随着农展馆后湖补水工程完工,每天将有3000立方米亮
2023-01-29 04:26:00
一纸补给舰合同背后的造舰考量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一纸补给舰合同背后的造舰考量■王笑梦①②③ ④今年3月,由英国和西班牙相关公司组成的一个团队,中标了英国皇家海军价值16亿英镑的FSS干货补给舰项目。按照合同
2023-10-27 06:05:00
汉武帝铁骑远征大漠,依靠什么补给军队
...帝以他的睿智和创新精神,找到了一个极为独特的方法来补给他的军队,展现了大汉帝国的雄风。在远征大漠的行军途中,汉武帝的军队面临着严峻的供给问题。大漠地区干旱贫瘠,资源匮乏,很难
2024-05-19 10:0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山东省惠民县——零工人员有了“补给站”“老李,进来歇歇脚呗!”打完上一个零工,回到社区“零工之家”,听到熟人的招呼声,李建波拐进屋,接一杯热水,“咕嘟咕嘟”下了
2023-02-21 04: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