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正直的西汉名臣袁盎,因为晁错的死被打上了小人的标签
...一个被他怼的便是他哥哥的好朋友周勃。周勃乃汉初开国名臣,在平灭诸吕、迎立文帝的过程中,更是立下了赫赫功绩,在此时的西汉朝堂之上,绝对称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连刚刚即位的文帝都对他推崇倍至,每次退朝,...……更多
如何评价历史上真正的汉景帝刘启
...此残忍的刑罚,可见,汉景帝有多么的决绝和冷酷。一代名臣就这样殒命,对于战局几乎连丝毫的作用都没有起到,唯一只能证明的,恐怕就是汉景帝的冷漠无情。据《汉书》记载,校尉邓公在事后上疏言事:夫晁错患诸侯强大...……更多
被称为“无双国士”的袁盎,结局怎么样了?
...,遂与之修好,最终二人成为挚友。袁盎也被许多人称作小人,原因是晁错的死与他脱不了关系。晁错向汉景帝谏言削藩,不料却引起七国之乱,朝廷一时之间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于是袁盎献策,认为应当杀晁错做出退让,如...……更多
历史上以“清君侧”为名义的造反事件有哪些
...伐杨国忠为名义在范阳起兵。当时的唐玄宗身边确实是有小人的,宠幸杨贵妃,把国政交给杨国忠,杨国忠只知搜刮民财,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朝政腐败。最后身边的这此小人也不是被叛军所杀,而是在皇帝逃亡过程中发...……更多
揭秘中国历史上四位惨死的名臣
前言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无数名将、名臣数不胜数,他们有的忠心耿耿,有的驰骋沙场忠君报国,为自己的国家开疆拓土,立下不世战功。即便如此,虽然他们都是忠臣良将,但最终却落得一个非常悲惨的下场,本文盘点一...……更多
名臣周亚夫的结局可谓是十分悲惨。一代功臣周亚夫,导致他走向悲剧的应该是这两件事情,第一件是皇后的兄长封侯,还有一件是匈奴将军封侯。有人说周亚夫的政治觉悟太低,导致他虽然立有多项功劳,结果还是没能换得...……更多
为何称汉景帝回头浪子?为何采取仁慈统治政策?
...文人对他的美化,刘启其实是一个心胸比较狭窄的皇帝,名臣周亚夫的结局就是最好的证明。周亚夫因为曾经反对立刘启为太子而遭致刘启的嫉恨,刘启上台后,很快就找到借口,将这个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的周亚夫杀死...……更多
平定“七国之乱”之人,为何最后却被活活饿死
...。他仅用三个月平定七国之乱,拯救江山于倒悬,却被汉景帝害死。他的一生充满传奇,结局却让后人唏嘘不已。他就是周勃的儿子,汉文帝到汉景帝时期的名将周亚夫。周亚夫的一生可以分为4个阶段:继承父亲爵位、视察军...……更多
汉朝七国之乱和明朝靖难之役,为何结局不一样
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上《削藩策》,力主削藩。景帝召集群臣讨论。晁错曾任太子家令,在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把晁错当成可以倚重的智囊。景帝即位后,晁错更受宠信,景帝对他言听计从,故而朝堂之上多...……更多
七国之乱:汉文帝的深谋远虑与晁错的削藩政策
汉景帝即位的第三年,由于晁错大刀阔斧,力推削藩,激起了吴王刘濞等七国之乱,但是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仅用了三个多月就平定了。这主要还是得益于汉文帝的深谋远虑,提前布局,可以说,吴楚等七国之乱,早被汉文...……更多
话说西汉汉景帝在位时做了一件事,时至今日依然被史学界所诟病。那就是他杀害了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最大功臣周亚夫。汉景帝为何要诛杀这位功臣呢?有一种说法是,周亚夫的被杀,是因为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在吃肉的...……更多
汉景帝亲手打死吴国太子,埋下了七国之乱的祸根
汉景帝作为文景之治的开创者之一,可以说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但是汉景帝的脾气却令人不敢恭维,正是在这种怪异的脾气之下导致汉景帝做了一些荒唐事。这些荒唐事最后引发了祸乱的种子。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景帝在当皇...……更多
汉景帝厌恶梁王欲杀之,韩安国进言太后化解危机
雪泣悟主,臣节可亮。韩安国是西汉时期的名臣、将领,也是一位十分善辩的辩士,他自幼博览群书,成名较早,之后被汉景帝选为博士进入朝堂,先后侍奉过景武两帝,在七国之乱和抵抗匈奴中先后立下过赫赫战功。上图—...……更多
周亚夫是汉朝丞相,抗击匈奴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却将他活活饿死
...夫为中尉。负责掌管京城的兵权,并且在驾崩之前嘱咐汉景帝关键时刻可以重用周亚夫。皇帝的临终遗言,分量是很重的。汉景帝牢记父亲的嘱咐,提拔周亚夫做了车骑将军。汉景帝的做法是正确的。再后来因为汉景帝采纳晁错...……更多
...为什么刘邦那些出身“屌丝”的沛县老乡个个能成为一代名臣,难道他们都天赋异禀?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所谓时势造英雄,在一定时代条件下,如果你自身态度端正、学习能力没问题,再加上跟对上级、站对队伍,成就一番...……更多
平定七国之乱的汉朝名将是谁,为何最终被饿死
...是其中一位,他曾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一展身手,深得景帝赏识。周亚夫是汉朝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刚开始的时候只当了一个郡守。当时在他管理的地方有一个很有名的看相老妇人,这个人叫做许负。他便邀请此人去他府上...……更多
浅谈七国之乱时,淮南王刘安为何不反的原因
汉景帝应对七国之乱的时候,淮南王本来是想反叛的,只不过淮南王是一个书生,他根本就不懂打仗。在他要出兵配合吴楚七国叛乱的时候。他被中央派来到地方任职的宰相给坑了,最终宰相把他手里的兵权给骗了过去。淮南...……更多
汉景帝刘启轻信奸佞屠戮忠良,他是昏君吗?
...,这是他人生中的辉煌篇章,历史为他打上了西汉战神的标签。当然了,志得意满的他不知道,他此时的巅峰就是他来日的末路。(周亚夫画像) 而对皇帝本人来说,他也可以彻底松一口气,因为从惠帝刘盈时期就非常严重的...……更多
引发吴楚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议,但汉文帝未采纳。二、朝廷削藩。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刘启继位,晁错继续向汉景帝提出削藩,为此晁错特意写《削藩策》献给汉景帝。《削藩策》: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更多
汉景帝睚眦必报的性格,为汉朝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张相如有什么品质?打仗很厉害,但不善言辞,另一位名臣张释之就曾以张相如举例,说他是“言事曾不能出口”。被张相如指导培养的刘启,哪里容得下让别人在自己面前张狂?端起棋盘就去砸刘贤。一打,就出事故了,刘...……更多
汉景帝时,七国之乱被平定后,七个诸侯王什么下场?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朝廷权力。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更多
清静恭俭:汉景帝的政治智慧与儒家治理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是汉文帝长子,母亲窦姬(窦太后)。在位16年,卒于景帝后三年(公元前141年),谥号“孝景皇帝”。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多
...帝耳朵里,文帝召见并提拔直不疑为太中大夫,同朝中的小人急眼了,便摇舌鼓唇,说直不疑跟自家嫂子乱伦通奸!面对这种恶毒的诬蔑造谣,直不疑只轻轻说一声“我乃无兄”,并不去据理力争,痛击造谣者,来洗清自己的“...……更多
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为何要发动“七国之乱”?
...受器重的贾谊也曾建议削藩,但汉文帝并未理会。直到汉景帝刘启即位后,面对诸侯坐大的局面,他决定采用老师晁错的建议,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刘启先将犯错的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以及赵王的封地削减,等到百官议论削减...……更多
刘濞的崛起与七国之乱的爆发
...本想着再积累一些实力,然后起兵造反。但是他没想到汉景帝已经开始削藩准备,于是刘濞依已然没有了退路。况且刘濞自己也知道汉景帝对他的行为是很不满意的,所以这也让刘濞不得不反。汉景帝当时按照自己手下的大臣建...……更多
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最后为何会绝食而死
...没想过要造反。 这也算是一个奇迹了。就这样,到了汉景帝时代之后,周亚夫再次升迁,升任为车骑将军。按照汉景帝时期的官制,车骑将军在军方内部,大概相当于是三把手。而且,周亚夫做三把手的时候,一把手和二把手...……更多
西汉名将周亚夫,为何落得吐血而亡的结局
...军事家,因刚正不阿、尽职尽责受到文帝的器重和信任。景帝即位以后,周亚夫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授丞相之职,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谏臣,景帝却想置他于死地,后来周亚夫绝食吐血而亡,那么一代名将周亚夫...……更多
匈奴屡次侵犯汉朝边界,为何晁错却劝阻汉景帝出兵?
...,荡漾在汉朝边界。汉朝士兵快马加鞭,向宫中报信。汉景帝听后,勃然大怒,召集众将军商议。在这种情况下,汉朝将军们都会生气,自己的族人被匈奴士兵斩杀,抢走牲畜,抢走女人。强盗般的行动,让汉人无法容忍,众将...……更多
汉景帝非要周亚夫死,是周亚夫的犟脾气害了自己
...想明白,他是大汉功勋卓著的将军,曾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何非要他的命?其实,是周亚夫不肯低头的犟脾气害了他。名将之风,细柳营成军中典范周亚夫之父周勃是汉代开国功臣,在名将如云的刘邦时期,周勃并不算很出...……更多
一代明君汉景帝,与父亲共同开创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的嫡长子,西汉的第六位皇帝。因为是嫡长子,再加上汉文帝膝下子嗣薄弱,所以在他继承皇位的道路中,并没有经过什么曲折。在他在位期间,为了加强皇权,将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因此他推行了...……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专访《考古者说》导演张兵:将镜头对准低调的“考古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文璇中国考古诞生百年来,重大考古发现璨若星河,“考古人”的生活却鲜有人知。近日,纪录片《考古者说》热播
2025-02-25 17:16:00
一个战斗的印刷所,揭开了一场“对望”的序幕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人民网记者葛俊俊从复兴中路走到黄陂南路,一处不起眼的小楼印入眼帘。这里是“永恒的灯塔”——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又新印刷所旧址史迹陈列展
2025-02-25 14:31:00
编者按齐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这些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2025-02-25 15:21:00
走进新开放的金代皇陵 寻找远去的历史
金代皇陵俯瞰图 金代皇陵地处房山区云峰山◎申哥日前,房山区区长底志欣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今年房山区琉璃河遗址“申遗”工作将全面启动
2025-02-25 12:15:00
踏入春日东太行,邂逅漫山春雪,峰峦藏秀,入目皆是诗意风光。摄制|殷雪迪、王文静、李树峰
2025-02-25 09:00:00
“听到我要练书法,女儿买了五斤墨水。我一开始就在废报纸上练习,在三个月内,写了两百多斤的废报纸……”在湖南隆回滩头镇,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
2025-02-25 09:08:00
黄葛树丨陈利民:饮茶话水
饮茶话水文/陈利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老子的名言。水是生命之源。远古人类大都逐水草而居,水是人类发展进化的物质基础
2025-02-25 06:52:00
真实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得有多惨烈?可别被西方电影给洗脑了
在西方拍的很多关于苏联二战的电影里面,都会将斯大林格勒描述成是一个苏军靠堆人来取得胜利的,甚至还拍出了像《兵临城下》这样一个小丑电影
2025-02-24 23:09:00
一墨一纸 拓古传今 中国古老的传拓技艺在齐河传承绽放
大众网记者 秦雅琨 通讯员 张欣欣 德州报道2月21日,大众网记者来到齐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正的工作室
2025-02-24 20:22:00
长江美史明人杰 宝塔桥怀古畅今
“长江美史明人杰,宝塔桥怀古畅今。”2月23日下午,应南京市鼓楼区宝塔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冯磊邀请,南京市10多名活跃知名作家
2025-02-24 20:23:00
封建史上,唯一一个以军礼下葬的女子:平阳公主,娘子关因其得名
中国古代的历史,可以说是男人的故事,出色的女性往往被称为"巾帼不让须眉"。而中国历史上,最符合这个称呼的是李渊的女儿、李世民的姐姐——平阳昭公主
2025-02-24 21:43:00
老话常说:“三代不祭祖上,祭祖便断后”,这背后到底有啥讲究?
在大家的印象里面,农村地区可能是将这些传统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因为城市在不断的发展,时代非常开放,有些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当中就被摒弃了
2025-02-24 21:57:00
神秘的三星堆考古工作为何突然停止挖掘?考古人员:你看挖出了啥
考古对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人们追寻历史、传承文化最直接的方式。而在考古历史上,三星堆遗址无疑是最伟大的发现之一,那里发掘的文明填补了许多历史的空白
2025-02-24 22:07:00
同是赌王不同命,一个儿孙满堂安然离世,一个却被砍手脚孤独而终
何鸿燊在澳门奋斗了大半生,成就赌王威名的同时,还娶了4房太太,极尽风流。据统计,他巅峰时期的控制资产高达5000亿港元
2025-02-24 22:35:00
迎风筝会,潍坊民间手艺人自学葫芦烙画技艺制作“潍坊风筝葫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65岁的丁法志是潍坊市临朐县冶源街道的一名普通市民,在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来临之前,丁法志用自学的葫芦烙画技艺雕刻了一只满是潍坊风筝元素的葫芦
2025-02-24 22: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