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一个战斗的印刷所,揭开了一场“对望”的序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2-25 14:31: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记者葛俊俊

从复兴中路走到黄陂南路,一处不起眼的小楼印入眼帘。这里是“永恒的灯塔”——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又新印刷所旧址史迹陈列展,是首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诞生地。

一个战斗的印刷所,揭开了一场“对望”的序幕

又新印刷所旧址。黄浦区供图

跨进又新印刷所旧址大门,两盏昏黄的射灯,照亮了《共产党宣言》,仿佛带领参观者穿越了时空的壁垒,体验历史的深邃。“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随着陈望道翻译稿中的首句出炉,一场由马克思、恩格斯与陈望道之间的“对望”由此揭开序幕。

一个战斗的印刷所,揭开了一场“对望”的序幕

陈望道所著《共产党宣言》。人民网记者 葛俊俊摄

时间追溯至一百年前,1920年7月,为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决定建立“一个战斗的印刷所”作为宣传阵地。陈独秀委托熟悉印刷出版工作的郑佩刚全权负责。此时,经共产国际批准,维经斯基等人来华,陈独秀与其商议,争取到共产国际2000元资助,作为印刷所开办费,用这笔费用在黄浦区复兴中路221弄(原辣斐德路成裕里)12号租到一幢新建好的石库门房子开办印刷所。

“印刷所名为‘又新’,取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跟随着讲解,记者不由地放慢了脚步,细细参观。

一个战斗的印刷所,揭开了一场“对望”的序幕

又新印刷所旧址展陈。人民网记者 葛俊俊摄

1920年春,陈望道受邀翻译《共产党宣言》。他回到浙江义乌老家,依据日文本与英文本《共产党宣言》,着手翻译任务。

一个战斗的印刷所,揭开了一场“对望”的序幕

讲解员讲解中。人民网记者 葛俊俊摄

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问世。中国读者第一次看到这部科学社会主义伟大历史文献的全貌。马克思、恩格斯在距此70多年前振聋发聩的声音通过一个个方块字终于在中国响起。

一个战斗的印刷所,揭开了一场“对望”的序幕

两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人民网记者 葛俊俊摄

1920年8月,又新印刷所承印《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初版1000册,封面上印有马克思半身坐像,水红底色。书名因排字工的疏忽被错印。9月,再印1000册,这次将封面底色换成了蓝色,书名更正为“共产党宣言”。

这本书的出版,为正在筹备建立中的中国共产党送来了“及时雨”。在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中,记者仿佛听到了那个时代的心跳,感受到了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尊重。

一个战斗的印刷所,揭开了一场“对望”的序幕

展厅悬挂着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人民网记者 葛俊俊摄

时光过隙,岁月如梭。2020年,为深入推进上海“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专项行动,由黄浦区委宣传部牵头,又新印刷所从辣斐德路成裕里移了128.9米至黄陂南路。2021年6月25日,还原了历史原貌的又新印刷所旧址完成修缮展陈工作,正式向公众试运营开放。

一个战斗的印刷所,揭开了一场“对望”的序幕

仿古手扳铁制印刷机。人民网记者 葛俊俊摄

“你可以尝试转动印刷机的扳手,感受那个年代,工人是如何一字一字排版,最终将《共产党宣言》印刷成册的。”在展厅内部,陈列了一部仿古手扳铁制印刷机。这款印刷机参照了十九世纪国外机器仿制而成。

一个战斗的印刷所,揭开了一场“对望”的序幕

真理之声互动体验项目。黄浦区供图

在展厅,记者看到了100本不同语种、不同年代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参观者还可以通过智能屏互动、原文摹写、音频收听、多语种朗读等项目来多维度感受旧址中发生的党史故事。

1921年2月,又新印刷所因承印《新青年》《正报》等进步刊物被迫关闭。但是,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持久不断照耀指引着人类追寻理想社会的脚步。

历经百年岁月的洗礼,这栋砖木结构的旧式里弄建筑旧址历久弥新、古朴庄重,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静静讲述了一段交织着印刷、技术、文化传承与时代变迁的动人篇章。这段历史如同烙印一般,深深镌刻在人们的心中。正如,展厅结语所书——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5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同日报,从“铅与火”走来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复兴日报社,井将资本经营的森日印刷所、丰冈印刷所合并,成立大同日报社,仍实行社厂合一的体制,1949年8月改为大同印刷局,属大同市委秘书处领导。1957年
2024-05-05 06:17:00
古代最初发明印刷术,竟然是因为学术造假?扒一扒印刷术的发明史
...啦!就因为蔡伦的这份努力,在那之后的纸,这才符合了印刷所需要的要求呢。不过呢,蔡伦造纸之后的那半个多世纪呀,大家压根儿就没寻思过要搞印刷术。在当时的人眼里,大家更习惯用手抄笔
2024-10-09 13:47:00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交通员冒雪将报社编辑部编好的创刊号版样送到云头峪村印刷所……狄元梅老人口中的婆婆,是大众日报创刊地印刷所的房东大娘刘茂菊。烽火硝烟中,为了给大众日报印刷工作提供方便,新婚不久
2024-02-03 09:43:00
月薪5000就能逛的欧洲免签国,它算一个
...是一九○四——○六年斯大林及其同志们所经营的‘地下印刷所’。到梯俾利斯观光的人们一定要瞻仰这革命的遗迹,‘来宾题词册’上写满了各种文字的赞辞。”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图/t
2023-09-14 21:33:00
实证日本妄图长期占领我国东北!侵华日军“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首次展出
...是日本昭和14年(1939年)由日本拓务省出版,日本杉田屋印刷所印刷。用100克凸版纸,红、黑、浅蓝三色胶版印刷,纵76厘米,横54厘米,保存完好。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帝
2024-09-18 13:53:00
让街区美丽抬眼可见,让居民幸福触手可及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向南约500米是成裕里,出版《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又新印刷所旧址;向北2公里是黄浦剧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首次播放处……140余处革命遗址
2023-08-13 05:04:00
观艺术展听音乐会逛公益集市 2024中国—欧洲中心欧洲主题文化交往季在成都高新区启动
...板画的兴趣,拿破仑看了之后,命令立即加以研究并成立印刷所。1826年,流亡在法国波尔多的80岁高龄西班牙宫廷画家戈雅,因为思乡自己动手创作了四幅石板画《波尔多牛》,拉开了画家
2024-11-27 16:34:00
省市县人社系统模范机关建设“三级联动”党建联建座谈会举行
...”。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活动人员参观了大众日报战时印刷所旧址展馆和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场景复原展馆;在大青山胜利突围党性教育基地,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并向胜利突围纪念碑敬献花篮,缅
2023-11-06 19:21:00
《谢六逸全集》发布|中央民族大学新传学院特聘院长张昆:全集是一个功德无量的文化工程
...践的平台,创建了复旦通讯社和复旦校刊,设立了复旦的印刷所,让学生在这些平台实习实践,把校内外的平台结合起来。在张昆看来,谢六逸的新闻教育思想还具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家国情怀
2024-11-09 14: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