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农民军崛起:南明抗清的中流砥柱
读过南明史的读者都知道,在崇祯皇帝死后,腐朽的大明王朝还能够苟延残喘十八年,并不是靠明军,也不是清军太无能,而是主要依靠了农民军的坚持抗清。李自成和张献忠虽然是明朝的掘墓人,但是在他们死后他们的部下...……更多
郑成功与李定国:南明抗清双璧的历史贡献与命运差异
...复台湾李定国和郑成功的起底是大致相同的,这两位都是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李定国自幼成为张献忠的义子,跟随着张献忠历经磨难,转战大江南北,后来归顺南明政权,可以算得上是南明王朝最后的倚重,因此被称为\"南...……更多
清朝无法招降的五位明军将领,其中一位差点活捉皇太极
...联合马世英、阮大钺等在南京拥戴福王朱由崧继位,是为南明弘光帝,局势也因此而暂时得以稳定。由于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刘泽清等江北四镇将领之间矛盾重重,且相互不配合,以致清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兵临扬州城下。面...……更多
孙可望的权力斗争与大西军在云南的抗清之路
...李自成和大西皇帝张献忠相继遇害。也就二三年的光景,南明的弘光帝和隆武帝也都相继被清军杀戮。此时的华夏大地,似乎上演了清军追杀南明永历朝廷的戏码。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大西军的残余势力在张献忠死后,辗转进入...……更多
李自成与吴三桂:明末农民起义的烽火与清朝入关的契机
...的义子,李定国在张献忠死后,也一直坚持抗清,并接受南明政权的招抚,极力想恢复明朝。李过在抗清斗争中,始终保持着英勇不屈的斗志。清军曾在一年之中“招抚”他六次,结果,李过不为所动,他率军多次击败清军,支...……更多
聊聊李定国抗清的故事
四月十五日,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杀,结束了近二十年的逃亡生涯。抗清的最后一面旗帜轰然倒塌。数日后,李定国得知此噩耗,带着未报的国仇家恨,追随大明而去。1662年,李定国所部只剩五六千兵马...……更多
李定国:南明最后的战神,成为了清朝的噩梦
...,尽管仅仅存在了18年,却依然掀起了不小的阵仗,史称南明,然而南明史,同样也是一部让人感到痛心的历史,越是接近成功,就越让人失望,培养出了一位明朝最后的战神,打得清军落花流水,顺治一度想和他平分天下,此...……更多
李定国:从贫困农家到反清起义领袖的崛起
...烈的反清斗争。因此聪明的李定国变率大西军决心归顺到南明朝廷,以此与南明朝廷联手共同抗击外来的清军。但是此时大西军事实首领,为张献忠的另一位义子,也就是孙可望。他自降身份,尊永历皇帝为主,自称秦王。通过...……更多
聊聊壮志难酬的南明蜀王刘文秀
...文秀,是明末农民军张献忠阵营中的一个重要将领,也是南明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在南明永历朝,他忠贞国家、识大体顾大局,却不为南明当权者所待见,最后落得个郁郁而终,尽管当权者孙可望、李定国都是他的义兄...……更多
茅麓山战役:南明最后的抵抗与清军的围剿
...西元1664年,此时距离清军入关已经整整二十年了。此时南明永历帝也已经被吴三桂处决。但是,南明在大陆上依旧有一支抗清的武装,而这支武装,其实并非正统明军,因为正统明军在清军入关以后大多投降了清廷,成为了清...……更多
明朝到底内斗到什么程度呢
其实看南明史比看宫斗剧要精彩的多,南明通过各种神操作成就了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的赫赫名声。那么明朝到底内斗到什么程度呢?这绝对超过一般人的认知。面对八旗劲旅,南明如果没有内斗的话,真有可能会出现南宋和大...……更多
他是汉人的荣耀,大明虽灭,可他仍在为国尽忠
...,清兵屡屡进攻中原,此时的明朝宗室逃到南方,建立了南明政权,在汉人江山倾覆之际,张献忠放下了十余年对明朝的仇恨,命令养子们以大局为重,联合南明抗击清朝。说起来,清军对李定国可谓是有着杀父之仇和民族仇恨...……更多
李定国:大明最后的名将与民族英雄
...军入关,崇祯帝自杀身亡,大明王朝遗臣退守南方,建立南明政权,又与清军展开激烈斗争,这时出现了一位大明最后的名将,他用兵如神,被世人称为“小诸葛”。崇祯三年,他被张献忠收养为义子,长大后,他有勇有谋,战...……更多
李嗣兴:背离父亲遗言的南明将领与归顺清朝
李定国是南明永历政权的抗清名将,他出身贫苦家庭,张献忠起义后,将李定国收为养子。李定国骁勇善战,深受养父张献忠器重,养父去世后,他就归顺了南明政权。李定国可以说是清军的克星,他曾逼得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更多
认义子:中国历史中的一种独特现象
...王”。二是李定国,他在张献忠死后领导一部分人马,与南明永历政权结成统一战线,转战于滇、黔、川、桂、湘、粤六省,自顺治4年至康熙元年坚持斗争达15年之久。最辉煌的战绩是“两厥名王”,在桂林逼得清朝定南王孔有...……更多
李定国:明末农民军领袖,大明王朝的最后战神
...。他选择了与明朝合作,共同对抗外敌。辗转西南与联明抗清:在清军的压迫下,李定国和孙可望带领张献忠的残部退到了贵州。他们在西南地区与明朝的残部进行了联合,共同抵抗清军的侵略。在这一过程中,李定国多次取得...……更多
孔四贞:清朝汉族公主的命运波折与传奇
...功赫赫,顺治三年,孔有德被封为平南大将军,负责攻打南明的永历政权。在顺治六年,孔有德又被封为定南王,驻军桂林,镇守广西,顺治九年,南明的抗清名将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以后,出兵八万攻打湖南,先取湖南黔阳...……更多
李定国的辉煌岁月:打破满清不可战胜的神话
满清剿灭南明费了很多时间和周折,一直到入关后的第十五个年头的1659年,郑成功还组织了十七万大军攻至南京,顺治帝据说都动了跑回关外龙兴之地的雄心。满清差点和南明和谈的变局,主要是南明永历朝廷一度遏制了清军...……更多
清军入关后,南明有3次机会反败为胜却都失败了
...,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有这样的人物存在,南明怎么会起义失败呢?李定国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长大后和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一起南征北战。相传李定国与清军作战九年,曾经是让清军闻风丧胆的存在。在清军入...……更多
闯王李自成战死之后,他的部队,由谁统领?是谁挑起了大梁
...余部由其四个义子孙可望及李定国等人,继续统领,坚持抗清斗争,其中,军事才能突出的李定国,一直坚持了十七年,后来,李定国不幸病死。而孙可望则投降了清军,当了可耻的叛徒,后来被清军借狩猎的机会,将其射死。...……更多
聊聊南明十八年中的对外政策
整个南明朝廷是从1644年崇祯上吊开始到1662年朱由榔被杀结束,总共经历了18年。这18年中,可以说是也是维持了一定程度的外交政策。当然了,南明的外交主要就是与日本、东南亚各国,及来到东亚的西欧殖民主义国家发生频...……更多
历史上早逝的十大名将及其英勇传奇
...络)第十位,李定国。李定国,字宁宇,张献忠的养子,南明时期抗清名将。李定国骁勇善战,善于用兵。桂林之战,李定国大败清军,清军定南王孔有德自尽身亡。之后李定国又在衡州设伏,击败了清军,阵斩清军的统帅亲王...……更多
他是大明王朝最后的军神,后人视他为民族的脊梁
...面对复杂的局势,张献忠临死前,交代李定国等人,归顺南明。至此之后,李定国便主动联系南明政权,将大西军改为了明军。顺治九年,已勤政的顺治帝派定南王孔有德和平西王吴三桂,各率两路大军,攻打南明。这场战役,...……更多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更多
张苍水:明朝最后的忠骨,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的报国之情。在公元1645年,也就是是顺治2年,清军朝着南明政权进攻,接连拿下了不少城池,宁波的文武官员也都在想着如何投敌,但在关键时刻,25岁的张苍水弃笔从戎,走上了家乡四处的招募义军,而因他在民众中有着良...……更多
李定国血战磨盘山,结局如何
...个义子继续高举大旗,抵抗清军,其中,李定国坚定联合南明政权抵抗清军,而张献忠义子中排行老大的孙可望,则想一家独大,然后自己称帝。孙可望的野心,遭到李定国的坚决反对,因此,孙可望对李定国非常憎恨,多次想...……更多
...团的模糊,及至回来才恶补了一下,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南明一朝最是猥琐,不知道是那江南的好风光长期滋养的缘故还是别的原因,反正当清人南下时,那旧朝的文臣武官,文人士子,不经抵抗就跪了一地,幸好还有个史可法...……更多
吴三桂的背叛与叛乱,对明朝、清朝和历史的影响
...在李自成残部和张献忠等势力,南边还有朱明后裔建立的南明政权。思前想后之下,多尔衮决定利用吴三桂的军队为大清效命,剿灭起义军,以达到他们互相消耗的目的。为此多尔衮多次赐予吴三桂金银财宝,还破格封他为“平...……更多
南明富豪丁魁楚,从财力堪比沈万三到一朝破落户
南明有两个富得流油的人,夸张一点说,财力堪比沈万三,但他们的命运都颇为相似,惨遭灭门。一是海盗出身发家的郑芝龙,郑芝龙这个曾经的东南亚海上霸主,在南明与大清的最终抉择中,他背叛了隆武帝,携家眷投清,...……更多
...练的川军,击溃侵犯保宁的谭弘。随后他兵分三路,攻占南明总兵王命臣占据的顺庆。并与清总兵惠应合作,击败邢十万、马超等部,收复潼川府、绵州等地。顺治六年,李国英率军攻克安县、彰明、曲山关、石泉县等地并击杀...……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