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大清重臣刘统勋究竟有多牛?乾隆评价他为“真宰相”
...并最终官至从二品“四川布政使”;雍正二年,刘棨之子刘统勋继承祖、父衣钵,再次考取“进士”,正式踏入官场。刘统勋,也就是乾隆朝名臣刘墉的父亲,受电视剧影响,刘墉的名气似乎远胜于刘统勋;但实际上,刘墉之所...……更多
他是乾隆年间第一重臣,被皇帝称作“真宰相”
...间,而今天我们需要谈论的就是乾隆年间的第一第一重臣刘统勋。刘统勋出身于官宦世家,雍正二年(1724),26岁的刘统勋中进士,选为庶吉土,之后被授为编修,进人翰林院。乾隆六年(1741),刘统勋升任为左都御史,负责监督、...……更多
乾隆称他为“真宰相”,刘统勋到底有多牛?
...这里唉声叹气。这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暂代河务总督的刘统勋。因为上任河务总督办事不力,刘统勋暂代其职,他奉旨在黄河水退后督促修筑堤坝。可是没想到,一个月时间过去,堤坝却迟迟没有完工。负责此事的官吏说是修...……更多
他生前为国之重臣,死后被列入五阁臣
...几代都在朝廷为官。今天观景要说的主人公就是刘墉之父刘统勋。刘统勋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刘统勋(1698年—1773年),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从刘统勋祖父到刘统勋孙子这一代,刘氏一门五代...……更多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为何能深受乾隆重用?
...刘罗锅刘墉,其实在历史上刘墉不仅是大学士,连他老爹刘统勋也是大学士,父子二人皆是大学士,清朝是不设宰相的,清朝的内阁大学士几乎就等同于宰相,可以说刘墉和刘统勋父子二人是父子两代宰相。不过确切来说刘统勋...……更多
历史中真实的刘墉31岁才考上进士,没当过宰相
...是这样一个人物。说起刘墉,我们首先得说一下他的父亲刘统勋。刘统勋是山东诸城人,为政四十余年,官至宰相,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刘统勋于上朝途中猝死后,乾隆皇帝大为感慨难过。而刘墉就是刘统勋的长子,相信不少读...……更多
宰相刘罗锅真的驼背吗
...出生于山东诸城。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更多
真实历史上,乾隆与刘罗锅的关系怎么样?
...乾隆这种自大的心态,却因为一个人而改变,这个人就是刘统勋。乾隆曾经如此评价他:汉大学士之足资倚任者,张廷玉而后,有刘统勋……统勋练达端方,秉公持正,朝臣罕有其比。故凡谳大狱,督大工,悉命往莅事,无勿治...……更多
2022-12-19 20:17刘罗锅,乾隆,历史
清朝军机大臣的权力与责任:以张廷玉、刘统勋、于敏中为例
...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2、刘统勋刘统勋是山东诸城人,刘罗锅的父亲,雍正二年(1724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在雍正朝刘统勋的官职并不高,乾隆继位后,刘统勋是步步高升,最后一路做到“宰相...……更多
历史上真实的刘墉是个官二代,不敢正面与和珅硬刚
...见了清朝的雍正皇帝,被赐封为四川布政使。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也不负众望在家族势力的扶持下,成功当选为乾隆时期的大学士,甚至在其老年时还被皇帝冗拔为宰相。刘统勋 刘氏宗族经历了刘墉曾祖父到其父亲的这段时光...……更多
刘墉的父亲到底有多厉害,让他少奋斗了那么多年
...实并没有他的父亲有名,也没有那么厉害。因为他的父亲刘统勋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举人,并且被乾隆皇帝封为“五阁臣”之一。这个名额只有5个,能排上去的基本上都是在历史上留下烙印的人。进入清朝之...……更多
刘墉和他的父亲,谁的成就更大
...,宦海沉浮,几经起落,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刘统勋也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他是清朝政治家、首席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深得乾隆皇帝信赖,被乾隆帝称作“真宰相”的唯一一人。为政四十余年,清廉正直,...……更多
...开藩,做到江西按察使,再迁四川布政使。而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更是乾隆朝首席军机大臣,赐紫禁城骑马,妥妥的朝廷高官重臣。因此人家刘墉哪是什么贫苦寒门的代言人呐,人家是真材实料的贵族子弟。正因家世显赫,从小...……更多
清朝时期的‘文正’大臣,为国家兴衰贡献的忠臣良将
...文以载道,正以正人。“文正”二字,当之无愧。真宰相刘统勋:治水勤政报国功,出使西域绘地图立大功刘统勋生于雍正元年,其父刑部侍郎,祖父布政使,世代望族。雍正二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升任侍读学士。乾隆...……更多
清朝有8位大臣获得“文正”谥号,其中包括曾国藩,谁最名不副实
...大家熟知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李鸿藻和孙家鼐。在宋朝之后,“文正”这个谥号就成为在朝为官的文人的终极精神追求。因为司马光提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更多
...金时段播出大型历史电视剧《天下粮仓》,其中主要人物刘统勋乃宰相刘罗锅父亲也。历史上的刘统勋,政绩卓著,为官清廉,其声名影响远在其子之上。刘统勋(1698—1773年),字延清,山东诸城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此...……更多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刘墉
...皇帝一共出了11位进士,7位二品以上的高官。刘墉和父亲刘统勋在乾隆年间同朝为大学士。刘墉的侄子刘镮之在嘉庆年间做官做到尚书。刘统勋死后谥号“文正”、刘墉死后谥号“文清”,刘镮死后谥号“文恭”,这就是“一门...……更多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够双朝为官,屹立不倒,与他的父亲关系匪浅。他的父亲刘统勋,是乾隆时军机处的第一人,因其为官敢于直谏,忠诚勤勉、德才兼备而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成为军机处第一人。他擅长筑堤治水、河道疏通,半生为国奔波,不...……更多
...其实并不是这样,据记载,他是在公元1751年,因为他爹刘统勋的关系,直接参加会试。 那么刘统勋是正宗的汉人,他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面子,让儿子直接参加最后的一搏呢?这还要从刘统勋的也有说起,刘统勋的爷爷叫刘必...……更多
文正:唐代后文人官者的最高谥号
...顺五人。清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是八个人,也就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在这些人里在当时情况看是朝堂重臣和宠臣。抛开元朝不算。在所有谥号文正的人当中,最名副其实应该是宋...……更多
对话潍水先贤|浓墨宰相刘墉:遇事敢为 无所顾忌
...推贤黜佞;远离浮华,崇惇尚厚”64字家训。 刘阁老(刘统勋)有三宝,铡刀、铁锅、红灯笼。红灯笼原本普通,但是上面写有皇家御笔“清爱堂”。铡刀和铁锅是刘氏的家法。自七世刘棨传下家法,今后刘家门庭中若有不肖...……更多
...,很多的原型应该是另外一位重臣刘墉才对。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本身就是著名的干吏宰相,刘墉本人也深得乾隆皇帝的欣赏。而且刘墉和乾隆的年纪相仿,出生于公元1720年,只比乾隆小了9岁,比和珅大了30岁。乾隆对刘墉那是...……更多
...敌国的“贪官之王”。再来看看刘墉,他是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的长子,进士出身,在地方上呆过许多年,干过学政、知府、道台、按察使等职。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调入京城,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尚书房总师傅以及管理...……更多
宋朝皇室后裔在清朝高中状元,乾隆得知后却将其降为探花
...罗锅名叫刘墉,他是当时刑部尚书兼翰林院,学长院学士刘统勋的公子。刘墉比赵翼大八岁,当时还啥也不是。1951年,他才参加恩科考中个进士。刘墉见赵翼穿着长马褂,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就把他叫进饭店,要了酒菜和他...……更多
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官员多说了一句话,第11名成了状元
...如云,在众多汉臣中间,乾隆最喜欢、最敬佩的汉臣就是刘统勋。刘统勋为官清廉,大公无私,一生都在为国为民操劳,最后累死在去上朝的路上,乾隆赐他谥号为“文正”,堪称文官中最高的评价。刘统勋出生在书香门第,他...……更多
和珅真正的对手是谁,纪晓岚能对抗和珅吗
...,那你多多少少应该听过刘墉父亲的名字,没错,他就是刘统勋。这个刘统勋做过什么事情吗?竟然让皇帝如此信任?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自行检索一下。在乾隆38年也就是公元1773年的时候,刘统勋到紫禁城上早朝,可是在上早朝...……更多
刘墉为什么被称为浓墨宰相
...的祖父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刘墉于乾隆十六年(32岁)中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上加太子太保。乾隆十六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谥文清,人...……更多
历史上真实的刘墉并不是状元、宰相,也不清正廉洁
...四川布政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省长职位,而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曾经担任很多职位,比如内阁大学士,工部,刑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太子太傅等,用现在的话说更是高官了,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党校校长的角色了,而刘统...……更多
刘墉为什么会叫刘罗锅呢
...这么“不着调”吗?他跟乾隆的关系又如何呢?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是乾隆时期的大学士,而刘墉在官场上的起落,也跟其父官运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父辈被皇上信任,所以刘墉也因此借了很多光。后来,刘墉因为知县亏空...……更多
曹振镛:历经三朝不倒的清朝重臣
...正”的共有八人,以此是汤斌、朱珪、曹振镛、杜受田、刘统勋、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这些人或为帝师,或精通文学,大多都是实至名归,唯有曹振镛颇受非议。那么这个曹振镛是谁呢,他究竟做了什么,背负起了“大清...……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
晁错本就在太子府任职,深受汉景帝刘启信任,汉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很多国家律令都是有晁错来定。史料记载:“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2024-06-28 20:30:00
另一方面,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
2024-06-28 20:32:00
曹操当初能够削平诸侯,一统北方地区,除了手里的军队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有皇帝汉献帝。由于将汉献帝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曹操打着汉室的旗号征伐异己
2024-06-28 2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