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终身不失其正”的刘统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7 02:4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陈乃举

央视综合频道曾在黄金时段播出大型历史电视剧《天下粮仓》,其中主要人物刘统勋乃宰相刘罗锅父亲也。历史上的刘统勋,政绩卓著,为官清廉,其声名影响远在其子之上。

刘统勋(1698—1773年),字延清,山东诸城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此后步入仕途,官至宰相。

刘统勋为官清正廉洁,始终自奉节俭。他在中央最高机构任要职的时间比较长,但从不趾高气扬,即使做了大学士,也“自奉极俭,所服朝珠无值十金以上者,故绠断即弃之,不更拾取”。他外出公干,也极为注意节约,从不铺张。乾隆二十六年(1761),黄河开封段决口,刘统勋以大学士的身份奉旨前去现场办公,“所挈只二奴”,用驿马不过六七匹。这在当时极为罕见,同其他官员外出兴师动众,花费大量银两反差鲜明。当时有人感叹:“使皆如公挈二奴,用马六七,又事事不过令甲,则民生吏治困坏,岂至此哉?”可见,清官廉吏的作用不可小觑。

刘统勋不仅自奉节俭,而且还拒贿有方。一次,一位老友的儿子出任湖北巡抚,为寻求刘统勋的关照,特派人登门馈送黄金千两。面对世交故友送来的黄金,刘统勋心里十分清楚:这是有求于我。他本可以一口回绝,但考虑到老朋友的面子,于是唤其仆人严肃地说:“汝主以世谊通问候,其名甚正。然余承乏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窦者可也。”仆人听后,深为感动,代主人表示谢意,携金而回。

还有一次,一位带厚礼者深夜来访。门人禀告后,刘统勋深知来人用意,拒不会客。第二天一早,刘统勋来到政事堂,叫人唤昨夜来访者入见,并以责怪的口气对他说:“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虽老夫过失,亦可箴规也。”来人听罢,支支吾吾,“嗫嚅而退”。

刘统勋在重金贿赂面前,既坚持原则,不失其正,又讲究拒贿的方法艺术,不失礼节,颇“有古大臣风”。

刘统勋为官尽职尽责,对那些贪赃枉法者决不手软。乾隆二十六年,刘统勋以大学士身份查勘河南河工,发现杨桥工程久拖未完,问其原因,河吏皆以秫秸收不上来为由搪塞。刘统勋微服私访,见送秫秸的数百辆牛车都露宿河岸,人和牛饥疲不堪,老少相对哭泣。经过询问,才了解到这些乡民奉县里的通告才送秫秸至此,而收料的官员每车索钱数缗,不给钱不收秫秸。这些穷苦人没有钱给呀,所以滞留10多天了,带的干粮都吃光了,想逃回家也不敢,因此大家伙才哭泣。刘统勋半信半疑,对他们说他也是送料的,与收料的熟悉,愿意替大家伙“代缴之”。于是拉一车秫秸往料厂送,收料的官员见其面目光泽,衣服整洁,揣度送料人是乡间有钱人,便加倍索钱。刘统勋与之争辩几句,收料的官员大怒,叫手下的人鞭笞他,并扣留了牛车。“公急驰回馆,立命材官持令箭缚某委员至。一面召河帅议事。某至略诘数语,即命牵出斩之。河帅亟长为缓颊,良久乃命释回,以重杖杖之数十,荷以大校,枷号河干,诸厂委员悉震慑失次。而乡民输料者随到随收,无敢稍留难矣。”这则《刘文正督河工之风厉》的逸事(《清朝野史大观·卷6》),生动地表现了刘统勋惩处贪赃枉法之徒的斗争艺术和毫不留情的态度。

不仅如此,刘统勋在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时,对那些贪赃枉法的权贵也毫不宽容。当时广东粮驿道明福、云贵总督恒文、云南巡抚郭一裕、山西布政使蒋洲、江西巡抚阿思哈等贪污受贿案,都是刘统勋亲自审查处理的。刘统勋“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不愧乾隆朝的股肱之臣。

乾隆三十八年(1773)十一月的一天,刘统勋于黎明上朝时,“至东华门外,舆微侧,启帷则已瞑”。一个大学士死在上班的途中,使得乾隆皇帝大为震惊。于是,乾隆“亲奠其宅”,入室之后,“见其俭素,为之恸”。回朝之后,乾隆对诸臣说:“朕失一股肱!”“统勋乃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遂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7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清重臣刘统勋究竟有多牛?乾隆评价他为“真宰相”
...并最终官至从二品“四川布政使”;雍正二年,刘棨之子刘统勋继承祖、父衣钵,再次考取“进士”,正式踏入官场。刘统勋,也就是乾隆朝名臣刘墉的父亲,受电视剧影响,刘墉的名气似乎远胜于
2023-05-19 09:40:00
乾隆在位六十年,为何称刘统勋为真宰相,乾隆:只因他终身不失正
来源:极目新闻乾隆三十八年,74岁的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坐着官轿去往宫中参加朝会,当刘统勋的官轿行至东华门外一个坑洼之处时,官轿突然倾斜,失去了平衡,刘统勋身边的侍从见状,赶紧指挥
2023-09-02 09:56:00
刘统勋位列清朝的“五阁臣”,他在皇帝心中占据何等地位呢?
...墉于清朝的官职、名声、地位和影响几乎全都仰仗于其父刘统勋。因为刘统勋,刘墉未参加县试、府试、乡试,直接以“蒙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了当年的会试和殿试,获得了进士出身;因为刘统勋
2023-06-10 11:26:00
乾隆帝曾将刘统勋抄家,全家打入监牢
...领班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刑部事务的刘统勋像往常一样乘轿上朝,当行至紫禁城东华门外时,人们发现“舆微侧,启帷则已瞑”。乾隆帝闻讯,急派“福隆安赍药驰视,已无及”
2023-08-28 16:17:00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为何能深受乾隆重用?
...刘罗锅刘墉,其实在历史上刘墉不仅是大学士,连他老爹刘统勋也是大学士,父子二人皆是大学士,清朝是不设宰相的,清朝的内阁大学士几乎就等同于宰相,可以说刘墉和刘统勋父子二人是父子两
2023-03-09 20:13:00
他生前为国之重臣,死后被列入五阁臣
...几代都在朝廷为官。今天观景要说的主人公就是刘墉之父刘统勋。刘统勋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刘统勋(1698年—1773年),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从刘统勋
2023-04-18 07:53:00
清朝军机大臣的权力与责任:以张廷玉、刘统勋、于敏中为例
...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2、刘统勋刘统勋是山东诸城人,刘罗锅的父亲,雍正二年(1724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在雍正朝刘统勋的官职并不高,乾隆继位后,刘统
2023-11-15 08:16:00
乾隆执政时的8位领班军机大臣,为何只有三人得以善终
...过任内他也没管过什么事,次年就去世了,终年75岁。5、刘统勋(1771年4月-1773年11月)刘统勋是山东诸城人,刘罗锅的父亲,雍正二年(1724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在雍
2022-12-25 16:22:00
刘墉和他的父亲,谁的成就更大
...,宦海沉浮,几经起落,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刘统勋也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他是清朝政治家、首席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深得乾隆皇帝信赖,被乾隆帝称作“真宰相”的唯一一人
2023-03-07 20: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