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8 22:23:00 来源:精彩生活

1805年,时任吏部侍郎的刘墉,下旨后照样与同僚们诗酒应和,谈笑风生。酒已半酣方觉尽兴,随侍将他扶回寓所后,他不但没有就寝,反而严正衣冠,安然端坐。

下人以为大人醉酒糊涂,端解酒汤给他劝其歇息,刘墉闭目含笑,呼而不答,良久方发觉他已溘然长逝,时年85岁。嘉庆皇帝闻奏,想起刘墉的半师之谊,不胜嗟叹。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清廷念及刘氏家族世代为官,刘墉科举出身,为官清正廉洁,家无余财,也算廉吏,再加上在尚书房服侍多年,于皇子有教诲之功,特追赠其为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官宦世家,少年老成

刘墉,祖籍山东诸城,是清朝有名的才子,他不但在文学、史学上面造诣颇深,而且书画双绝,棋艺精湛。而他之所以能够双朝为官,屹立不倒,与他的父亲关系匪浅。

他的父亲刘统勋,是乾隆时军机处的第一人,因其为官敢于直谏,忠诚勤勉、德才兼备而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成为军机处第一人。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他擅长筑堤治水、河道疏通,半生为国奔波,不辞劳苦。乾隆称:“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而他才华横溢,书法疏阔清劲,有著作《刘文正公集》,流传后世。

而刘墉,作为刘统勋的长子,生活在书香官宦世家,自幼就接受优秀的教育,刘统勋的言传身教,让刘墉养成了敏而好学,沉稳持重的性格,曾被乾隆皇帝笑赞“颇类乃父”

刘墉极好学,长年伏案苦读,笔耕不辍,导致背部微屈,站立时挺不太直,年岁增长后更甚。嘉庆皇帝经常戏称刘墉为“刘驼子”,也是民间所传“宰相刘罗锅”的由来。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刘墉虽然好学多才,但刘统勋出于对儿子的保护和对自己官声的考虑,却没有让其早早参加科举。直至刘墉32岁时,已经成家立业,心性成熟,方才科考,果然中第。

乾隆出于爱才之心,选刘墉入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又任命他为广东乡试的正考官,希望他能够为国选士,一展才华。而刘墉果然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家风严正,两袖清风

刘墉入仕早期,基本都在学政这类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他不但客观公正的为国选才,而且对于各地各级科考的童生、秀才、举子等读书人的教育管理也非常严格。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对于一些下层学政官吏贪墨渎职等不正之风,他不但深恶痛绝,且铁面无私,进行严厉惩处。还上书皇帝提出多条建议,更好的对学政各级进行考核与管理。

乾隆对这个沉稳的青年人非常赞赏,不但批准了他的建议,还对他勤勉无私的工作态度给予极大的肯定,还特意做诗来赞扬他。为了更好的锻炼他,派他去冀宁做了道台。

道台于现代而言,相当于一市之长。而刘墉也没有辜负乾隆皇帝的信任,兢兢业业、清正廉洁,严惩贪恶、修路筑桥,兴修水利,他任道台期间,为冀宁做了很多实事。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当时的山东巡抚国泰在任期间贪污腐败,致辖地民不潦生,接到言官弹劾之后,乾隆皇帝派刘墉、和坤一道赴山东审理。

刘墉面对和坤对国泰的维护,刚正不阿,最终顶住压力,将国泰所犯之罪查明,对其明证典刑。行刑当天,百姓夹道欢庆,呼刘墉为“刘清天”

后因父亲刘统勋行事不羁,父子两人双双降职,但皇帝终究不忍心让如此能员干吏被黜落,不久后即为刘墉改判为降职。而刘墉也因父亲黜落,本人降职,而变得心态失衡。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他迫切的需要一个契机来实现自己重新回到自己的职场高光时刻,打败自己的政敌和坤,直至下属拿来了一页诗文,刘墉意识到,机会已经到了。文字冤狱,进阶利器

清朝最恐怖的,便是文字狱。而刘墉任江苏学政时,乾隆时期,实施“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有名叫阎大镛的监生,需要交纳粮款。

而阎大镛自诩读书人,觉得交纳粮款有辱斯文,且阎家着实清贫,阎大镛对于几次三翻上门来收粮款的差人都不假辞色,坚决不交钱。被捕后不但言行倨傲,且屡次逃跑。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刘墉面对这个难啃的骨头,也是头疼不已,阎大镛是监生,没办法对他用刑,也不能让他坐牢,面对这个难缠的读书人,刘墉颇为头疼!

于是他潜下心来翻阅县衙门里的案卷,想从中查看这个阎大镛是否有什么前科,突然发现前几年有一桩阎大镛涉及的案件,县令李棠曾经当堂烧毁一本书《俣俣集》

这是本什么样的书?需要李棠当堂烧毁呢?刘墉马上到当地全城搜寻,终于在阎大镛远亲处,找到了这本书的抄本。书中阎大镛的篇文章中,通篇都是对朝廷的嘲讽。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县令李棠最早接到阎大镛亲属的告发,说阎大镛满纸背逆之言。李棠为人仁厚,觉得阎大镛明显就是个酸儒,虽说言语偏激,但并没有谋反实据,仅仅将书烧了了事。

而此书到了刘墉的手中,刘墉仿佛看到了升官的机会。乾隆最重视的就是文字狱,此案一但告给乾隆,自己一定会再得皇帝的重视。这种机会于自己而言,太难得了。

刘墉将此书上呈乾隆皇帝,而且对书中内容添油加醋的报告出来,乾隆帝果然大怒,将阎大镛九族齐齐诛灭,而县令李棠也因居心不正,而被降职斩首。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用几百个无辜百姓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刘墉升任太原知府的调令,原来被书生们视为文学领袖的刘墉,竟然用文字狱来罗织罪名,换取自己青云直上。

相对比而言,他的手段比和坤可是狠多了!有才无德,碌碌无为

乾隆朝后期的刘墉,遇到了自己人生最大的政敌——和坤,两人对比,刘墉更倾向于理论型的人才,更善长于理论输出,实际行动上并不占优势。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而和坤则恰恰相反,他没有什么原则和理念,一切以实际为依据,不但能够为乾隆皇帝提供情绪价值,同时还能办好很多的实事儿,这二点是刘墉拍马也赶不上的。

于是,和坤成为乾隆末期的第一重臣,而刘墉渐渐被边缘化了,心灰意冷的他开始了消极怠工,再加和坤的特意针对,他受到了乾隆的多次申斥和处罚。

他作为上书房的总师傅,负责管理所有的上书房师傅,教授监管皇子们读书。一次乾隆皇帝无意中来到上书房,发现皇子们大部分都不在,先生更是不知所终。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问过在场的皇子,乾隆惊讶的得知,上书房的先生已有月余无人来上书房授课了,而作为总师傅的刘镛更是于年初起,便一面也没有在上书房露过,皇帝当然大怒。

而刘镛自己虽然清廉,但他的下属中经常会出现污腐的劣迹,他明知不妥,也不再干涉,曾经的“刘青天”已经彻底沦落成为了一名有才无德的大清昏官。

而当初他年青时做的最好的主考官工作,他也因为没有及时监查考官司们的工作标准,导致考官玩忽职守,阅卷潦草,有很多卷子出现了明显的违制和失误。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就连曾经对刘镛寄予厚望的乾隆皇帝,在一次朝会上,也公然痛心疾首的斥责:“镛,做事拖沓,昏惫懒散,若非无人可用,升职断然轮不到他!”

而刘墉做的最后一件有益于国的事情,便是乾隆皇帝薨逝后,嘉庆皇帝委任刘镛查处和坤谋逆贪腐等九十余条大罪,并奉旨查抄和坤的家产,搬到半生政敌,他志得意满。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嘉庆皇帝登基后,急需培养自己的亲信。而刘墉是自己上书房的师傅,还与和珅不睦长期被边缘化。于是暮年的刘墉再次被重用,而此时的刘墉终究年迈,已经无力做出政绩了。最后:

刘墉作为封建官吏,其身上有着当场官场特有的局限性。也许他的初心也想做一名为国造福,清正廉洁的好官,他也为此而进行过努力,至死两袖清风,家无余财。

但是,他不幸的生于乾隆执政的晚期,此时的皇帝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对于他的说教并不感兴趣,反而喜欢和坤这样懂情趣,会实干,没有原则的贪官。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行为比和珅更可恨

而他的性格一击即溃,没有所谓的人生原则,官场的不得意,让他顺势颓废下去,碌碌无为的度过了下半生。如果没有嘉庆帝为搬倒和坤而重用,也许他会一直混到终点。

虽然清廷给予他很高的褒奖,实际上,他为了自己升官进阶,大兴文字狱,不受重用后又庸碌的混日子,他为官司的半下生并不如和坤做的实事儿多。

所谓好官,不是看你有多高的才华,著过多少书,而是你真正为百姓作了什么实事儿!有才无德是下品,用在他身上恰如其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9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名臣刘墉配称“好官”吗?或许他的行为比和珅还可恨
...的好官,又真是一名好官吗?以清朝乾隆年间的知名大臣刘墉为例,其所作所为就很难配得上“好官”之名。与和珅相比,除贪污一项不如对方外,本身也好不到哪里去。一柱楼惨案《宰相刘罗锅》
2022-12-18 17:53:00
清朝名臣刘墉的行为其实比和珅更可恨
...清朝有这样一位官员,他是人人心中好官的代表,他就是刘墉。但他真的和人们所看到的一样是一位好官吗?这恐怕也不是,因为在历史中,他做的一些事比历史上有名的贪官和珅更为可恨。刘墉是
2023-07-12 06:43:00
清代名臣刘墉,果真配称“好官”?其实,他比贪官和珅还可恨
《宰相刘罗锅》这部剧让刘墉的大名广为人知,但真实故事其实比电视剧里的情节还更带点儿讽刺意味。你猜怎么着,电视剧里那个总和和珅斗智斗勇、嬉皮笑脸的刘墉,他既不是宰相,也没驼背。他能
2024-11-05 10:49:00
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又死多少人?刘墉如何回答
...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刘罗锅是他的外号,他的真名叫刘墉。刘墉是大清朝非常著名的能臣,有才干、有气节、有品德,说一句流芳百世也不为过。当时的皇帝乾隆也很欣赏他,把他当做自己的心
2024-06-20 21:29:00
刘墉:一个机智的官员,看他如何用智慧化解危机
...朝野的和坤是不是没人敢和他对着干呢?NO,宰相刘罗锅刘墉想必大家不陌生吧。刘墉出生于山东诸城,家族是名门望族,父亲刘统勋是乾隆朝的一代名臣,而且刘统勋的官职比刘墉大得多。出生
2023-10-25 08:23:00
刘墉和他的父亲,谁的成就更大
刘墉就是刘罗锅,是乾隆朝的名臣,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他一生为官五十余载,宦海沉浮,几经起落,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刘统勋也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他是清朝
2023-03-07 20:57:00
乾隆时期的大学士刘墉是什么样的人
...做到这两点的人,历史上有一个,就是乾隆时期的大学士刘墉。康乾盛世时期的皇帝和大臣都很长寿,康熙在皇帝位就达到了61年,乾隆当了60年皇上,而且还是因为不敢超过康熙的原因,否则
2022-12-28 12:01:00
刘墉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的刘墉出生于山东诸城。刘家从其曾祖父刘必显开始,每代都有人高中科举,并在朝为官,被历任皇帝所倚重,至刘墉这一代时,已是4代进士了。刘必显是顺治九年的进士,一度官至户部员外郎
2023-06-02 10:18:00
刘墉下棋胜了乾隆,乾隆怒斥:不怕我砍了你?刘塘的回答堪称经典
...,便被帝王褫夺了生命。例如在清朝时期声名显赫的重臣刘墉,于某日与乾隆皇帝对弈之时,由于不慎取胜,险些掉了脑袋。幸得刘墉极为聪慧,其以一言,精妙地回应了此问题。【一代能臣刘罗锅
2024-08-08 10: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