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科举制下的年龄特权:从宋太宗到乾隆的录取特例
隋朝时,隋文帝创立了科举制,这个制度对整个封建社会都有重大影响。科举制出现后,从之前看出身门第选官变成看才学选官。科举制的意义非常大,让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才学做官,这个制度一直到今天都在使用。不...……更多
聊聊科举制度的兴起对地方门阀制度的冲击
...起推敲。本文,纵横借着这个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来讲讲科举制度的兴起对地方门阀制度的冲击。关于《西游记》中刘洪杀陈光蕊的解读近几年《西游记》不断被暗黑化解读,各种解读方式层出不穷,其中关于刘洪杀害陈光蕊的...……更多
明朝科举设立南北榜,朱元璋为何要刻意打压南方的进士数量?
...代封建王朝,普通百姓想要跨越阶级改变命运就需要参加科举考试,这是隋唐以后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按理说如此重要的考试应该是绝对的公平才对,但在明朝时却出现了一种不公平的现象,那就是国家刻意打压南方进士...……更多
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科举考试是封建王朝时期,选拔人才,登科入仕的唯一途径,参与科举的学子们苦读多年,通过重重选拔,极为优秀得人才,才能够来到最后一轮殿试。可明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在殿试之时,出了一道奇怪的题目,拎了三筐...……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寒心,但对于这位老相而言,这还不是人生最大的起伏。科举才是。因为,在科举入仕以前,他只是一名乞丐。杜衍乃唐朝名相杜佑之后,本来出身名门。可是,就在他出生后不久,父亲暴病而亡,母亲在万般无奈下,只能改嫁...……更多
科举制下的寒门困境:唐朝科举真相揭秘
科举制起于隋而成型于唐,它的第一大作用是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寒门出贵子”成为现实,因而收获了一片赞誉声。可实际上,直到唐朝结束我们都没有看到“寒门出贵子”的盛大景象,真正的贫寒之家,靠科举出...……更多
为何古代考上秀才的书生,参加完科举后还是很贫穷?
...的是社会最底层人士一样,明明也是一个文化人,参加过科举考试,为何秀才会过的非常清贫。以至于被很多人看不起的,所以说,古代的秀才到底年收入是多少,为何生活如此拮据?虽然说古代的科举考试是穷苦百姓唯一出人...……更多
天才张居正、唐伯虎告诉我们,磨难对于天才有多重要
...,觉得唐伯虎说的这句话,有蹊跷。宴会“连中三元”是读书人最高的荣誉,单单是一个解元就是正常人想都不敢想的荣誉,虽然他唐伯虎考中了解元,但是会元的难度,那些读书人相当清楚,难如登天。而他唐伯虎竟敢放狠话...……更多
雍正年间科举考试泄题,雍正临时换考题让40多人名落孙山
...轼是个大文学家,雍正不仅然他做吏部尚书,还让他主持科举。雍正元年的科举主考官,正是朱轼。雍正登基,想迅速选拔自己的人才,所以匆匆准备科举,让大学士朱轼和礼部侍郎刘碧二人主持第一次科举,因为雍正元年是农...……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并非一句话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以科举制来说,以君权集中的角度来看,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科举制始于隋朝,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也是古...……更多
柳永四次科举三次落榜,第四次高中却被皇帝下旨去青楼填词
...决定的。2、四次考试三次落榜柳七第一次前往汴京参加科举的时候,他18岁,正是青春年少时。他在路过杭州的时候,被当地的繁华吸引,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初衷,留恋起当地的湖光潋滟、山色空蒙,以及莺歌蝶舞了。正是在这...……更多
王维与玉真公主:一段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
...,比如杜甫名气和才能比王维还要大。但是杜甫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却屡次考不中,当然王维是科举考试的状元,但是王维得状元的原因,说出来却有点让人不好意思。王维确实有才气王维有才,这一点毋庸置疑,从他的诗歌...……更多
汉代太学的兴起与勤工俭学
太学古代的落魄读书人多是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来当官,当官既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又能获得丰厚的俸禄来补贴家用。古代的最高学府名字叫做\"太学\",太学生是由太常选送的正式生。虽然政府免除了食宿费用,但是日...……更多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真的是风流才子吗?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元”,殿试的第一名称为“状元”。“连中三元”是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至高荣誉,可若想梦想成真,却是千难万难,在科举制存在的1300多年里,只有17人得到了这种荣誉。唐伯虎一向自视甚高,读书入仕不是他的目标,他的...……更多
宋代四川首位状元苏易简38岁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一年(958年),苏易简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其父苏协是个读书人,还中过进士。不过那时候宋朝还没有建立,他算是后蜀的进士。宋朝建立后,苏协投靠了宋朝,担任其四川地方州县的官员。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下...……更多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大唐贞观年间,在一次科举考试选拔结束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站在端门的城楼之上,看着新进的士子们鱼贯而入,不禁欣喜感怀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作为帝王,自然希望天下英杰都能为己所用,为朝廷尽可能多招揽...……更多
以名士富绅知名的“锡翰林胡同”
...却乐善好施,时常出资赈灾济贫、赞助书院,又格外爱重读书人,沈阳多位举人、进士生计窘困时都曾得其接济。他得知少年锡钧追随名师,好学思进,欣然以女儿相许,又在北京谋得官缺并购置房产,保证女婿能在那里边做官...……更多
...年也正逢慈禧七十大寿,清廷上下仍积极筹备。这一年的科举,为了庆贺太后的七旬万寿,称为“恩正并科”。当然,人们绝对想不到的是,这次科举将是千年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次,这一科的会元,便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茶陵人...……更多
唐朝最负能量的诗人,写出人生最深沉的无奈,成为千古名言
...倾诉,“那些酒囊饭袋什么都不懂,凭借权势欺压我们这些读书人!”罗隐默然,他太明白这话中的苦涩滋味。在七次失败的打击下,罗横彻底丧失了对科场的信心。他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是不是自己的才华还不够突出,文章还...……更多
元结:文武双全真君子
...他撰文并书写四面表墓志铭。元结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境界,实乃后世之楷模、古今之典范。 ……更多
窥斑见豹“书院风”
...科举生员提供资金支持。吴攀桂、吴世奕注意到海南不少读书人本有资格外出赶考,却因为“第路重洋,行囊稍欠,未免踟蹰难前”。因而,创设宾兴不仅仅为了送别科举生员,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家的义务捐赠,为考生提供院乡...……更多
盛唐落魄诗人孟浩然,因为一首诗而断送锦绣前程
...之志孟浩然出生于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世家,他家祖上是读书人,略有一些田产。但是,古代的“书香世家”和“钟鼎之家”在社会地位上终究有别。书香门第意味着这家人有文化,出过知识分子,但极有可能是寒门;而钟鼎之...……更多
策论取士:苏轼的科举策略与执政者的期望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一起参加当年的科举考试,这对兄弟谁都没有想到,他们此行会对整个文坛造成怎样的轰动。科举考试对于古人而言,是类似于现在高考,又要比高考更加重要的考试,所谓“朝为田舍郎...……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重大挫折:辛卯科江南乡试案
...百年。也因此,清朝非常重视自隋朝以来,延续上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认为科举考试是能够吸纳到有用人才的最好办法。但是,让清朝没有想到的是,科举考试竟然在清朝出现了一次大问题,出现了震惊朝野的大案——辛卯科...……更多
八股取士:被误解的人才选拔之道
...士”这种人才选拔模式反而是埋没了人才,对那个年代的读书人来说,无疑是创造力的一次不可挽回的创伤。为什么这么说呢?表面上看似乎答案显而易见——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固定格式、固定内容,必须是代圣贤立言...……更多
清朝宗室子弟的官场生涯:升迁与限制的谜团
...三在正常情况下,所有的宗室子弟要想当官,就必须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在清朝初期,朝廷不允许宗室子弟参加科举考试。1697年,康熙皇帝下谕宗人府和礼部,第一次准许宗室参加科举考试,称“嗣后八旗宗室子弟,有能力...……更多
...范立彬 王春侠《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08日 14版)翻译科举是清代专为旗人设立的、与文科举并行的一种科举制度。翻译科举始于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乾隆时期是翻译科举的初创时期,嘉庆道光时,翻译科举各项制度趋于...……更多
武则天当皇帝后,大力改革什么制度
...是她从政后的史书功绩是有证可依。最大的伟绩便是完满科举制,知人善任。武则天在位时期不但添加的检验测验科目,也添加了入选人数。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还不是很完善,贵族门第的概念还很深入人心,武则天继位之后一...……更多
中国封建时期的门阀世家与科举制度的兴起
...的发表意见,妄图以这样的方式来影响皇帝下发政策。而科举考试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就很好的抑制了门阀世家在朝廷之上为所欲为的现象。但直到唐朝时期,门阀世俗才有了逐渐消亡的趋势,最后更是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之...……更多
蒲松龄的科举之路:屡败屡战却终不悔
...过程中,蒲松龄还需要养家糊口,还需要继续考试。虽然科举考试对蒲松龄信心造成了很大打击,但是蒲松龄就是不服输,一年考不上就十年,十年考不上就二十年,甚至一直到考上为止。最后确实考上了,但是已经是四五十年...……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江阴市绮山北永安河畔消失近百年的“司马祠”
文/江苏江阴市潘明山数说江阴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很多,其中春秋时期有楚国贤相春申君、三让王位的延陵季子,宋朝有枢密使葛邲
2024-07-15 13:01:00
彭玉麟为何三次致信曾国藩,请求诛杀曾国荃为民除暴
曾国藩是清朝官场上的不倒翁,他深谙为官之道,老谋深算,严于律己,很多人都把他当作自己的人生导师。与兄长曾国藩相比,曾国荃在这方面就差得远了
2024-07-15 14:48:00
法国人和英国人的长相差异有多大
环游欧洲,我们会发现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他们独特的长相特点。法国人和英国人虽然同为欧洲国家,但他们的长相却存在显著的差异
2024-07-15 14:49:00
朱元璋惦记徐达7岁女儿,徐达为何哭着磕头说愿意
1373年,朱元璋深夜召见徐达进宫,以叙旧为名请吃酒。酒过三巡后,徐达面色微红,回想起二人并肩作战打天下那段岁月,也不免感慨万分
2024-07-15 14:53:00
难得贞妃年十四,犹如殉节保妻纲
斛律光收兵还晋阳,齐主高湛见了斛律光,抱头大哭。斛律光不知为着何事,仓猝不能劝谏。任城王高叡在旁,便进言道:“想陛下新却大寇
2024-07-15 14:53:00
百姓因感念召公的功绩,创造出一句成语是什么
姬奭,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奭,又称召公、召伯、召康公、召公奭,西周宗室大臣,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姬奭辅佐周武王灭商后
2024-07-15 14:54:00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之间爆发了甲午海战,最终清朝战败。这场战争的结局是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
2024-07-15 14:54:00
刘备去荆州投奔刘表,跟随他同去的武将仅有关羽、张飞、赵云、周仓、关平等寥寥数人,在投奔刘表之前,刘备曾想趁着曹操在官渡与袁绍相持不下的机会奇袭许昌营救天子刘协
2024-07-15 14:58:00
雍正微服私访,在民间品尝了一杯绝佳的好茶,为何回宫就杀了3人
在九子夺嫡中胜出的雍正,其能力属实不一般。登基为帝后,雍正一直在勤勤恳恳处理政务,在其治理下,大清朝国泰民安,一片盛世之景
2024-07-15 14:59:00
为什么说司马懿收辽东,为五胡乱华埋下祸根
三国时期,司马懿率军平定燕国,收复了多年割据在外的辽东。收复国土本是大功一件,这一战中司马懿的指挥也堪称绝顶,可关于司马懿此举的评价
2024-07-15 14:59:00
东营市实验中学开展暑期非遗研学活动
大众网记者 赵奕宁 通讯员 王延恒 东营报道非遗赋能东营,满绣续写华章。非遗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更是人类文明的结晶。7月13日下午
2024-07-15 15:05:00
端午节不能说快乐要说安康
一到端午节,很多人都说端午节要说端午安康,不能说端午快乐,理由是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跳江,是一个严肃、悲伤的节日,因此不能说快乐
2024-07-15 15:12:00
皇帝龙袍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在古装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皇帝、皇后等角色形象;而早期影视界中,无论啥朝代的皇帝一般都穿着亮黄色的龙袍。其实这是不对的
2024-07-15 15:13:00
理琪后人来烟台缅怀先烈,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大众网记者 孙忠涛 烟台报道7月13日上午,抗日英雄理琪的外孙齐志伟携家人不远千里,从辽宁丹东抵达山东烟台栖霞,怀着崇高的敬意
2024-07-15 15:46:00
1126年,完颜活女奋勇冲杀,10万宋军惨败,大将种师中阵亡沙场。虎父无犬子,活女的勇猛程度,不亚于其父金国第一名将完颜娄室
2024-07-15 15: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