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韩愈碑志在宋代的传播和接受
...古文真正成为具有很强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的文体”。科举参考价值是衡量古文实用性的首要标准,而作为文学总集中最重要的一种,古文选本选录古文首先受到科举及教育的影响。其主张科举考试当以实用为主,延续旧制,...……更多
...三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来到长安,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是,由于当时的科举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陈子昂连续落榜。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吸引了众多的关注。他在长安的大街上,用高价买来...……更多
唐代诗人以汉喻唐的现象及其原因
...体现在了文学艺术方面。唐代官方对汉朝的推崇,对唐代文人创作的概念有很大的影响,使得他们也秉持着对汉代的激赏、承继于大汉的民族骄傲感进行文学创作。比如,王维的《使至塞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所...……更多
李邕与李白:诗歌创作的共同追求与互相欣赏
...幼博览群书,但是在重农抑商的时代背景下,他无法参加科举,入仕无门。而李邕是唐朝名臣,不仅自己年少成名,博学多才,而且还惜才爱士。唐玄宗开元十三年,二十四岁的李白从家乡蜀地出来游历,意欲干一番事业。因为...……更多
科举考试中的奇闻轶事
...到90岁才去世,否则这功名算白考了。科举考试,讲的是八股取士,在撰写八股文的过程中也不乏胡诌之辈。明朝的一次考试,以《杀鸡》为题,有个考生提笔写道:“为雄鸡,为雌鸡,不雄不雌为阉鸡,姑勿论也,杀之而已矣...……更多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更多
袁炜:明朝拍马屁大师的升迁之路
...还是想长生不老。袁炜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岁开始专习八股文,读书过目则成诵。他的书法以楷书为主,被誉为“吴中第一楷”,并且擅长绘画,尤其善于画花鸟和山水,作品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袁炜参加科举也是顺风顺水...……更多
刘凤诰:以才华和勇气征服乾隆帝
...法太过于偏激,可是在历史上确实有规定,五官不全者在科举考试中是不能够及第入仕的。今天这篇文章就和1789年乾隆皇帝选拔人才时的一件事情有关。在当时,乾隆皇帝看到了一个相貌极丑的人,一开始,他对这个人不喜爱...……更多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我们只所以说明清时代的科举毒害比较大是因为他们的八股取士,说是生搬硬套。其实换个角度想象,我们现在的高考也是如此。考几科,每科考什么,每题几分,也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八股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更多
唐宋中隐士人为何总是诗酒宴乐,蕴含何种诗酒文化
...,却并未因此而颓败,反而开始愈发的欣欣向荣。尤其是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这两个时代成为了培养文人的沃土。1.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中隐这个说法,其实是白居易在他的作品中所提出的。当人们在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更多
关西师表与文人心志——说巩建丰(上)
...根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大木。真正的独木桥还要算古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考的科举考试,一次录取的进士大多数年份不到300人,平均一年就几十个人,相对于全国的考生,实在少得可怜。但要上进,绝大多数人还得从这个窄...……更多
...背后的“学”体认尚浅,“虽尝习程、朱之说,然仅以备科举之用耳,其中实无所得也”(《钝翁前后类稿》卷四十八)。顺治十五年,汪琬入京补户部福建司主事。在初至京师与周容的书信中,汪琬谈到,自中第以来,他便一...……更多
探讨大唐多少年来的传承与创新
...多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使得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举制度:唐朝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社会上的人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唐朝的科举制度,不仅选拔了大量的...……更多
宋朝重文轻武到什么程度?婚姻不讲究门当户对,只看学问成就
...人的才华要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在当时莫过于是去参加科举考试,很多寒门弟子为了改变自己的出身寒窗苦读十几年就为了榜上有名。那时候虽然不再看出身家境而选择看才华,说白了也都万变不离其宗。因为当时的宋朝重文...……更多
运河重镇聊城孕育三大文化家族
...贡献。朱氏家族:书画润无声聊城高唐朱氏家族是著名的科举与文化望族之一,其成就出众。朱氏家族后世传承家学与家风,在科举、文学、艺术等领域颇有建树。朱氏家族以诗书传家,特别以诗歌创作闻名,世称“满门皆为诗人”。...……更多
佛学盛行与“影”风气:南朝诗歌意象化的转变
...作产生了转变,从景物写实逐渐向意象化发展。一、南朝文人的“影”审美不断觉醒南朝永明诗人成为绘影的旗手。在南朝之前,诗歌的创作几乎看不到对“影”的痕迹。人们的目光主要被大自然的实体景物吸引,而“影”作为...……更多
八股取士:被误解的人才选拔之道
...我们常常听到这么一种似乎很“主流”的说法,那就是“八股取士”这种人才选拔模式反而是埋没了人才,对那个年代的读书人来说,无疑是创造力的一次不可挽回的创伤。为什么这么说呢?表面上看似乎答案显而易见——八股...……更多
才女李季兰:大唐盛世中的诗歌传奇
...向往外面的世界,因为道观文化浓厚,又是国教,时常有文人才子前来游览,遇上一个貌若天仙,既懂音律,又能赋诗的女子,实在难得,常常会一起吟诗作对,弹琴逗笑。文人中也难免有多情之人,李季兰豆蔻年华,亭亭玉立...……更多
清朝大兴“文字狱”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多文人便接受了现实,加入了与清政权合作的队伍,通过科举入仕,成为文化界的中坚力量。这些文人生活在清朝最为鼎盛的时期,所以作品也充满了对满清政权的歌颂,很少有描写社会黑暗现实的诗,大部分都是点缀太平盛世...……更多
从《断句》看苏麟:北宋文人的才情与仕途追求
... 纵观我们现在所学的苏轼、王安石等大有成就的诗人、文人,他们诗歌的形式就带有唐诗的感觉,在技巧上也脱离不开。如此,在这一时期,有一种“善学唐”的说法,甚至后来成为了一种艺术成就。如此,北宋诗人在创作时...……更多
白居易如何在官场沉浮仍坚守本心的
...身学问。 因生性正直,仕途不顺成年之后,白居易参加科举考试被朝廷录用,多次遭到皇帝的提拔。在担任左拾遗的时候,白居易知道自己之所以能被屡次提职,都是来源于皇帝喜爱文学,因此他想要成为一名言官来报导皇帝...……更多
又归何处去,尘路月苍苍
...随着众多书院的建设,再加上唐朝实行从隋朝沿袭下来的科举制度,身处岭南的桂林本地人,也因此第一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上升通道。其间,号称“桂州三才子”的三个人,就是其中的典范,曹唐、曹邺和赵观文。身为桂...……更多
他的相貌让人嫉妒到发狂,还是一位才子,却一心向佛
...ab5be57f4df1c6bedf3ae2da053ee58b7336.jpeg\"/>同时,王维没有文人的恃才傲物,而是性格温柔,待人如沐春风,使得许多人都愿意和他交往。王维在15岁时,就到长安去闯天下,因为名气大,所以就成为长安权贵之家的座上客,...……更多
2022-12-15 20:03才子,相貌,一心,还是
四大发明的传播:宋朝科技领先全球的影响力
...物,必将对他的皇位构成巨大威胁。因此,他大幅改革了科举制度,使得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条途径进入仕途。赵匡胤的这一舍车保帅之计,使得北宋时期文人辈出,成为朝野上下的主导力量。这些文人大多出身贫寒,但凭借着...……更多
韦应物与《滁州西涧》:一首诗的传奇与解读
...宋徽宗考试的题目。宋徽宗以绘画为爱好,甚至将其纳入科举考试科目。有一次,他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要求考生画出诗句的意境。大多数考生在江河湖泊之上画出了孤舟,但徽宗却对一幅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在那扁舟...……更多
身为翰林待诏的李白有没有可能入将为相呢
...位虽然地位较低,但能够直接接触到皇帝,对于有抱负的文人来说,是一个提升自己政治地位的绝佳机会。李白在唐玄宗时期被任命为翰林待诏,这无疑是对他文学才华的肯定,也为他进一步实现政治抱负提供了平台。然而,要...……更多
帝王和诗人两个身份有冲突吗
...》、《观沧海》、《短歌行》等。曹操的文学成就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的全盛时期。他的诗歌豪迈奔放,梗概多气,既古直苍凉,又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曹操一生征战,志在统一神州,他的文学才华和军事才能形成了有机...……更多
苏轼鼓励晚辈考试,告诉他中举之后有什么好事
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后,这种选拔人才的举措越来越得到重视。科举制从唐朝开始发展,宋朝得到规范,明清时期达到极盛顶峰。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将它当作步入仕途的不二法门。科考对于每个学子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赴...……更多
他九次科举60岁才考中进士,66岁抱憾病卒
...性格。虽然不像唐代那样有“行卷”的不良风气,但明代科举考场上的舞弊之风十分厉害。归有光肯定知道这方面的内幕,但他绝不从旁门左道跻身仕途。当年乡试中举时的宗师张文毅对他十分欣赏,多次表示在科考上要助他一...……更多
从科考到贬谪:王昌龄的跌宕人生与交友传奇
...立之年的王昌龄告别了军旅生活,由边塞返回就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补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他又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榜上有名。校书郎的官秩是九品下阶或上阶,是朝廷里最基层的官位。博学鸿词科是...……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哪位奸雄差点让历史跳过三国直接进入西晋轨道
公元188年八月,汉灵帝经过多年的卖官鬻爵,又得了曹嵩一亿钱的保护费,他的财政状况大大好转,于是一咬牙掏出自己的小金库
2024-07-14 16:31:00
史上最悲壮农民起义是哪个,数年内百万义军被屠杀
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爆发。本来,太平道的教主张角已经智珠在握,因为当时他的大弟子马元义已与宫中大太监中常侍封谞和徐奉等秘密取得联络
2024-07-14 16:33:00
曹操执法为何无视纲纪还草菅人命
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23岁的宦官子弟曹操终于入仕,担任洛阳北部尉,汉代的县一般都有主管捕盗与军事的县尉,大县有左
2024-07-14 16:36:00
曹操到处拉关系想当个洛阳县令,为何司马懿他爹大笑
隐秘的三国(4)曹操少时就有一副泼天大胆,这副大胆在乱世中最能发挥作用。当然,在乱世到来之前,这也是一个惹事儿的定时炸弹
2024-07-14 16:37:00
秦始皇这么努力,为什么让秦朝只存在了短短十四年
秦始皇没想到的是,自己寄予厚望的皇长子扶苏,并没有成为一个杀伐决断的法家传承人,反而成为了一个儒家信徒。我们读历史,总有一个错觉
2024-07-14 16:39:00
聊聊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与最壮烈的移民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遣大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伐匈奴。与白起、李牧两位武安君白手起家不同,蒙恬出身于秦国名将世家
2024-07-14 16:43:00
中国历代统治者几千年来做的事,加起来也没他一人多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大秦皇朝建立。无论六国的遗民如何的不舍,历史的大趋势不可阻挡,天下必须“定于一”(《孟子·梁惠文上》)
2024-07-14 16:45:00
秦朝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为何在历史上神秘消失了
酷烈血时代(50)肥累之战,秦国十万大军为赵将李牧所灭,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秦王嬴政审时度势,遂暂停了对赵国的用兵。况且
2024-07-14 16:48:00
秦国给了赵国多少翻身的机会,可惜赵国一点不懂珍惜
战国末年有一段时间,其实是六国翻盘的好机会,当时秦军被信陵君逼回函谷关内,之后几年秦国内部也出了不少乱子,只可惜六国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2024-07-14 16:49:00
秦统一天下的最大推手不是秦人更不是秦王,是谁呢
长平、邯郸之战后的赵孝成王,活得很累,很辛苦。风雨飘摇的赵国,再也没有能力与秦国抗衡了,自保,他也只能自保而已。邯郸一战
2024-07-14 16:49:00
长平邯郸两战赵国都差点亡国,为何还能称霸
酷烈血时代(46)很多人在我发前面文章的时候私信给我,说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期间赵国跟秦国拼的那么厉害,为何不调集北方李牧十余万边兵南下救援呢
2024-07-14 16:51:00
中国第一侠将是谁,一战收复关东千里之地
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王却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
2024-07-14 16:53:00
魏国人才这么多,连一个看门大爷都堪称国士,却为何全弃而不用
酷烈血时代(40)战国四大公子之中,信陵君名气最大,门客最多,能力最强,威望最大,但魏王就是不用他,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子
2024-07-14 16:57:00
谁是中国男人白月光,女人朱砂痣
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这位信陵君,是很多人的偶像,他是一位无双贵公子,也是一位名将,一位兵形势家。在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中
2024-07-14 16:58:00
秦昭襄王为何要自毁长城,搞死自己的名将白起与名相范雎
邯郸之战,大秦名将武安君白起称病不出,丞相范雎亲自上门去请都未能成功,于是回去就跟秦昭襄王告状说:“武安君假称有病,不肯为将
2024-07-14 16: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