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科举考试中的奇闻轶事
...到90岁才去世,否则这功名算白考了。科举考试,讲的是八股取士,在撰写八股文的过程中也不乏胡诌之辈。明朝的一次考试,以《杀鸡》为题,有个考生提笔写道:“为雄鸡,为雌鸡,不雄不雌为阉鸡,姑勿论也,杀之而已矣...……更多
袁炜:明朝拍马屁大师的升迁之路
...还是想长生不老。袁炜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十岁开始专习八股文,读书过目则成诵。他的书法以楷书为主,被誉为“吴中第一楷”,并且擅长绘画,尤其善于画花鸟和山水,作品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袁炜参加科举也是顺风顺水...……更多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更多
刘凤诰:以才华和勇气征服乾隆帝
...法太过于偏激,可是在历史上确实有规定,五官不全者在科举考试中是不能够及第入仕的。今天这篇文章就和1789年乾隆皇帝选拔人才时的一件事情有关。在当时,乾隆皇帝看到了一个相貌极丑的人,一开始,他对这个人不喜爱...……更多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我们只所以说明清时代的科举毒害比较大是因为他们的八股取士,说是生搬硬套。其实换个角度想象,我们现在的高考也是如此。考几科,每科考什么,每题几分,也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八股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更多
关西师表与文人心志——说巩建丰(上)
...根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大木。真正的独木桥还要算古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考的科举考试,一次录取的进士大多数年份不到300人,平均一年就几十个人,相对于全国的考生,实在少得可怜。但要上进,绝大多数人还得从这个窄...……更多
...背后的“学”体认尚浅,“虽尝习程、朱之说,然仅以备科举之用耳,其中实无所得也”(《钝翁前后类稿》卷四十八)。顺治十五年,汪琬入京补户部福建司主事。在初至京师与周容的书信中,汪琬谈到,自中第以来,他便一...……更多
探讨大唐多少年来的传承与创新
...多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使得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举制度:唐朝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社会上的人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唐朝的科举制度,不仅选拔了大量的...……更多
运河重镇聊城孕育三大文化家族
...贡献。朱氏家族:书画润无声聊城高唐朱氏家族是著名的科举与文化望族之一,其成就出众。朱氏家族后世传承家学与家风,在科举、文学、艺术等领域颇有建树。朱氏家族以诗书传家,特别以诗歌创作闻名,世称“满门皆为诗人”。...……更多
宋朝重文轻武到什么程度?婚姻不讲究门当户对,只看学问成就
...人的才华要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在当时莫过于是去参加科举考试,很多寒门弟子为了改变自己的出身寒窗苦读十几年就为了榜上有名。那时候虽然不再看出身家境而选择看才华,说白了也都万变不离其宗。因为当时的宋朝重文...……更多
八股取士:被误解的人才选拔之道
...我们常常听到这么一种似乎很“主流”的说法,那就是“八股取士”这种人才选拔模式反而是埋没了人才,对那个年代的读书人来说,无疑是创造力的一次不可挽回的创伤。为什么这么说呢?表面上看似乎答案显而易见——八股...……更多
佛学盛行与“影”风气:南朝诗歌意象化的转变
...作产生了转变,从景物写实逐渐向意象化发展。一、南朝文人的“影”审美不断觉醒南朝永明诗人成为绘影的旗手。在南朝之前,诗歌的创作几乎看不到对“影”的痕迹。人们的目光主要被大自然的实体景物吸引,而“影”作为...……更多
才女李季兰:大唐盛世中的诗歌传奇
...向往外面的世界,因为道观文化浓厚,又是国教,时常有文人才子前来游览,遇上一个貌若天仙,既懂音律,又能赋诗的女子,实在难得,常常会一起吟诗作对,弹琴逗笑。文人中也难免有多情之人,李季兰豆蔻年华,亭亭玉立...……更多
清朝大兴“文字狱”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多文人便接受了现实,加入了与清政权合作的队伍,通过科举入仕,成为文化界的中坚力量。这些文人生活在清朝最为鼎盛的时期,所以作品也充满了对满清政权的歌颂,很少有描写社会黑暗现实的诗,大部分都是点缀太平盛世...……更多
从《断句》看苏麟:北宋文人的才情与仕途追求
... 纵观我们现在所学的苏轼、王安石等大有成就的诗人、文人,他们诗歌的形式就带有唐诗的感觉,在技巧上也脱离不开。如此,在这一时期,有一种“善学唐”的说法,甚至后来成为了一种艺术成就。如此,北宋诗人在创作时...……更多
又归何处去,尘路月苍苍
...随着众多书院的建设,再加上唐朝实行从隋朝沿袭下来的科举制度,身处岭南的桂林本地人,也因此第一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上升通道。其间,号称“桂州三才子”的三个人,就是其中的典范,曹唐、曹邺和赵观文。身为桂...……更多
白居易如何在官场沉浮仍坚守本心的
...身学问。 因生性正直,仕途不顺成年之后,白居易参加科举考试被朝廷录用,多次遭到皇帝的提拔。在担任左拾遗的时候,白居易知道自己之所以能被屡次提职,都是来源于皇帝喜爱文学,因此他想要成为一名言官来报导皇帝...……更多
他的相貌让人嫉妒到发狂,还是一位才子,却一心向佛
...ab5be57f4df1c6bedf3ae2da053ee58b7336.jpeg\"/>同时,王维没有文人的恃才傲物,而是性格温柔,待人如沐春风,使得许多人都愿意和他交往。王维在15岁时,就到长安去闯天下,因为名气大,所以就成为长安权贵之家的座上客,...……更多
2022-12-15 20:03才子,相貌,一心,还是
韦应物与《滁州西涧》:一首诗的传奇与解读
...宋徽宗考试的题目。宋徽宗以绘画为爱好,甚至将其纳入科举考试科目。有一次,他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要求考生画出诗句的意境。大多数考生在江河湖泊之上画出了孤舟,但徽宗却对一幅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在那扁舟...……更多
四大发明的传播:宋朝科技领先全球的影响力
...物,必将对他的皇位构成巨大威胁。因此,他大幅改革了科举制度,使得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条途径进入仕途。赵匡胤的这一舍车保帅之计,使得北宋时期文人辈出,成为朝野上下的主导力量。这些文人大多出身贫寒,但凭借着...……更多
苏轼鼓励晚辈考试,告诉他中举之后有什么好事
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后,这种选拔人才的举措越来越得到重视。科举制从唐朝开始发展,宋朝得到规范,明清时期达到极盛顶峰。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将它当作步入仕途的不二法门。科考对于每个学子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赴...……更多
身为翰林待诏的李白有没有可能入将为相呢
...位虽然地位较低,但能够直接接触到皇帝,对于有抱负的文人来说,是一个提升自己政治地位的绝佳机会。李白在唐玄宗时期被任命为翰林待诏,这无疑是对他文学才华的肯定,也为他进一步实现政治抱负提供了平台。然而,要...……更多
他九次科举60岁才考中进士,66岁抱憾病卒
...性格。虽然不像唐代那样有“行卷”的不良风气,但明代科举考场上的舞弊之风十分厉害。归有光肯定知道这方面的内幕,但他绝不从旁门左道跻身仕途。当年乡试中举时的宗师张文毅对他十分欣赏,多次表示在科考上要助他一...……更多
帝王和诗人两个身份有冲突吗
...》、《观沧海》、《短歌行》等。曹操的文学成就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的全盛时期。他的诗歌豪迈奔放,梗概多气,既古直苍凉,又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曹操一生征战,志在统一神州,他的文学才华和军事才能形成了有机...……更多
蒲松龄的科举之路:屡败屡战却终不悔
...风格考官不喜欢。咱们假设一下考官一直喜欢规规矩矩的八股文,满篇都是对太平盛世的歌颂,突然一天看到一篇满是描写社会黑暗的文章,这考官绝对接受不了。蒲松龄终其一生,可以说是四处碰壁,穷困潦倒,但始终难坠青...……更多
李白墓前被人信手涂鸦,明朝文人说了一句什么话成为永恒经典
...管是在龙山之时,还是在青山之后,李白墓都成为了古代文人的圣地,前往拜祭李白的人络绎不绝,都希望能够祭奠这位伟大的诗人。因为李白的特殊身份,拜祭的方式除了民间的普通方式之外,更增加了一种独特的活动。那就...……更多
韩愈为维护李白写下流传千古的骂诗
...穷困潦倒中度过。然而,就在李杜相继陨落后不久,中唐文人们开始了全新的认识。白居易和元稹推动了“新乐府运动”,认为杜甫的诗歌主张才是正途。因此,杜诗的地位直线上升,一时风头无二。这也奠定了杜甫作为诗圣的...……更多
杜诏与《中晚唐诗叩弹集》:清代文学的璀璨明珠
...,直接证据显示,有一次碧山吟社的聚会中,杜诏与其他文人欢聚一堂,人数多达21人,场面热烈。这次聚会体现了碧山吟社的盛况,也证明了杜诏在无锡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总体而言,杜诏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人际...……更多
诗路萧山:渔浦扬帆
...难以与鲜活而富足的当下对比。延祐以后,元朝正式恢复科举制度,经济欣欣向荣,文学作品竟又隐隐显出“盛唐之风”来。时人所称“沈八句”的沈梦麟便是个中翘楚,他的《早发钱塘抵渔浦》中写:“户外有霜鸡既鸣,官船...……更多
古诗中的增城千年史
...,他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他不仅是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也是宋代广东唯一的探花,官至龙图阁侍制,吏部侍郎。在任时不畏强势,曾弹劾权臣史嵩之等,性高洁,不随俗,宋理宗曾谓“南人无党”。 ...……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萧太后的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价值34亿的寿衣真的无人敢碰?
萧太后的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价值34亿的寿衣真的无人敢碰?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辽国萧太后,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
2025-02-23 18:21:00
课本上这幅著名插图的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爱恨情仇!
看到上面这幅画你是不是觉得非常眼熟!没错,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在课本上经常看到它。它叫《安东尼·洛朗·拉瓦锡夫妇》,后收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2025-02-23 18:38:00
山东根据地的两位创始人,在解放后,都享受什么军衔?
在八年抗战的残酷年代,八路军这支抗日力量先锋,不仅在晋察冀地区建立了规模最大的敌后根据地,而且在山东地界也建立了占地广阔的敌后根据地
2025-02-23 18:50:00
复旦张维为与国防大学马骏,不同的历史观VS不同的唯物创造史观
女人裹小脚,男人留长辫;死罪砍头,重罪凌迟;一人犯罪,株连九族;天下杀伐、天道轮回、朝代更替;一朝天子一朝臣,君欲臣死
2025-02-23 18:53:00
杨玉环被专家恢复了容貌后,居然和扮演过她的人十分相似
古代四大美女,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吧。她们分别是:西施、貂蝉、杨玉环,王昭君。“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两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她们四个人的
2025-02-23 18:54:00
老农捡了块金片,拒绝文物贩子10万收购,主动上交国家,现成国宝
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贾谊《新书·先醒》唐朝建国289年,共出现了21位皇帝,其中有18座陵寝建在陕西
2025-02-23 19:01:00
钟会死后不久,63岁姜维随即被杀身亡,刘禅:他一生痴迷复兴汉室
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诸葛亮麾下的蜀汉军队可谓是星光熠熠、名将如云。而素有“天水麒麟儿”之称的姜维,又是其中特别突出的一个
2025-02-23 19:05:00
外国弃婴被中国夫妇收养,一辈子为中国奔波,就一句:报效祖国
人的情感是不会受到国家限制的,人不会因为自己出生于哪个国家就只会对自己国家的事和人有感情。只要受到他人的真诚的对待,那么他也会心生感恩
2025-02-23 19:07:00
叙利亚军官遭斩首示众,母亲接到电话失声痛哭,叛军开心嘲笑
众所周知,在土耳其加入叙利亚战场后,阿萨德政府统一叙利亚的步伐又变得缓慢了起来,因为土耳其是支援的叛军。不过在该国干涉进来后
2025-02-23 19:12:00
英女王罕见穿碎花白纱裙,在漂亮能干的撒切尔夫人面前,她也怕输
对于英国女王来说,绝对是优雅了一辈子的女性,就像人们说的那样:女王是自带光环的人物,走到哪里都不输气场。这是事实,一个从小生活在王室
2025-02-23 19:23:00
鬼谷子:多少人败在老实善良而被他人算计?用这1招,不再受欺负
这个花花万物的世界,就是由各型各色的人们所组成的,有的人工于心计,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人小心翼翼,每天都害怕被别人伤害
2025-02-23 19:27:00
盛行一时的“大明宝钞”,是如何从兴盛走向灭亡的?
货币是商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根本,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从以物易物到用货币购买自己所喜欢的商品,中国古代的货币系统经过了千百年的沉淀
2025-02-23 19:38:00
黑道杀手林来福,一生专杀黑老大,枪决前提一要求:和女友完婚!
相信大家在小的时候都看过很多香港的影视剧,在香港影视剧里面,黑社会都有着不同的帮派,这些帮派还经常发生争执。而那些管理黑帮的老大
2025-02-23 19:49:00
礼尚往来的禁忌,4种东西不可乱送,指的是哪4种?中华礼仪文化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千古不变的规律,礼物是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为了表达心意和诚信
2025-02-23 19:51:00
都市快报讯 1076年,68岁的赵抃(biàn)自觉年事已高,萌生了隐退山林之意,上书宋神宗说自己想告老还乡。看到奏折
2025-02-23 20: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