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对话潍水先贤|孔子女婿公冶长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鲁网1月16日讯(记者 杨宁)公冶长(前519—前470),又称公冶氏,字子长、子芝。春秋时鲁国人,今潍坊诸城近贤村人。公冶长幼年家贫,务农为主,自幼俭朴好学,攻读经书,锲而不舍,为人称道...……更多
此人是乞丐祖师爷,孔子都要找他借粮
...孔子在周游时所带的粮食已经吃完了,所以孔子就派弟子公冶长出去借粮食。但是公冶长出去了整整一天,却是空手而归。原来此地的百姓也是非常贫穷,每家的家中粮食仅仅能过糊口而已。 再加上已经连下了快两个月的雨,...……更多
对话潍水先贤|诗酒趁年华 有一种境界叫超然
...人杰地灵,先后孕育了上古明君舜帝,春秋七十二贤之一公冶长,宋代《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金石学家赵明诚,清代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四库全书》总阅窦光鼐等圣贤雅士,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革命志士路友于等先驱...……更多
孔子说的脏话成为了现代人的口头禅
...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上一段的引用段落其中的“朽木不可雕也”,真是经典流传的名句呀!很多老师或者家长们觉得自己的学生或者儿女不认真不努力学习时候,他们就会很自然...……更多
让孔子头痛的“坏学生”宰予,何以跻身“十哲”
...而他给人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在上课时间睡大觉。《论语·公冶长》载: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更多
深度解析孔子的学生颜回去世之谜
...连能言善辩的子贡也坦率地说不敢与颜回相比。《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他忠厚、内向,...……更多
温暖  出现在不经意间
...,看见一只鸟在树上叽叽咕咕。虽然都是鸟语,但如果让公冶长翻译翻译,焉知它们不是在同你打招呼?傍晚,院子里的桂花开了。从桂花树下经过,簌簌有声,好似在提醒我们不要只顾着低头赶路,偶尔也应该抬一抬头,留意...……更多
文化潍坊,穿越千年的相融共生
...叶总关情”背后的人文情怀。 安丘城顶山上矗立千年的公冶长书院,香火鼎盛,相传曾是孔子徒弟公冶长读书治学的地方,为历代文人墨客心之向往,两棵距今2500多年的雌雄银杏树,更是增加了浓浓的书香气息。潍坊不仅古韵...……更多
周公之后,鲁国的兴衰史
...子处事特别谨慎,每次做决定前都要反复思虑。《论语·公冶长》中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听了都忍不住举起俩手指头,说:“两次就可以了。”公元前562年,三桓分管三军(按周礼: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开...……更多
明代名臣邱橓,少年时刻苦求学殿试中进士
...勤学苦读,终得功名。邱广智供图邱橓四处求学,千佛阁、公冶长书院、石埠子西山、九仙山等地都留下了他读书的踪迹。他的人品学问受到诸城名士范绍的欣赏,把才貌双全的女儿许配给他。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修成正果,1550年,邱...……更多
南宋富春子的故事:能听懂鸟说话的奇人
...这可是一门古老的手艺,据说孔子座下七十二贤人之一的公冶长就能解百禽之语。据《新唐书》记载,唐朝著名军事家李靖也“精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为善用兵”。异人是个好人,他不仅把风角鸟占之术教给了孙守荣...……更多
爱潍坊的100个理由
...天轮。61.“千年夫妻银杏树”位于安丘市石埠子镇城顶山公冶长书院景区内,相传是孔子看望佳婿(公冶长)时携来树苗,亲手所植的名木,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摄影:于洪涛62.漫步在欢乐海海边,享受清爽的海风,可以...……更多
对话潍水先贤|千古名相 大贤晏子
...产,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丰碑。鲁网潍坊策划“对话潍水先贤”专栏,探访潍坊历史名人故事,弘扬优良传统,塑造城市形象,从明哲先贤中汲取向上发展的精神力量。以文化人、以文润城,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更多
...齐鲁”的研学活动。该校师生一同走进曲阜,学国学,拜先贤,访经典,奔赴一场穿越千年的儒学盛宴。首站,师生们参观了孔子博物馆。在博物馆各个展区,通过讲解和展品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和教育理念,感受儒家文化的...……更多
对话潍水先贤|“人中龙”孔融德政北海
...产,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丰碑。鲁网潍坊策划“对话潍水先贤”专栏,探访潍坊历史名人故事,弘扬优良传统,塑造城市形象,从明哲先贤中汲取向上发展的精神力量。以文化人、以文润城,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更多
情暖冬日,让爱飞扬:第十三所“歌尔成长驿站”揭牌成立
...,自古以来就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千年古树守护的公冶长书院曾为无数贫寒学子传道授业,完成平步青云的理想;有“天下无二坊”之称的庵上石坊凝聚着前辈艺人的心血,至今仍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本次“歌尔·一...……更多
第三届“东方文明·高峰对话”在成都举办
...力推动孟子智慧的海内外传播,通过兼容并举开展与西方先贤智慧的文明交流互鉴对话活动,持续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桥梁,与海内外各界人士交流思想,增进友谊,传播理念,以期让全球更多人了解东方文化。谈及东西方...……更多
菱角乡块所小学用先贤精神推动乡村教育发展
...温暖工程慈善基金会出资24000余元在校内敬立孔子像,让先贤的光辉思想在块所这个崇文重教的小山村进一步发扬光大。追慕圣人,学习先贤,目的是为了启迪和教育后人,薪火相传,让文明升华。依托孔子像,学校全面进行传...……更多
1974品读孔子:戏说之序言
...正伟大的孔子加以区别。除此之外,别无所求,只要罩在先贤的光环之下活着就好;若能因此也能像先贤那样,让人生不只有无限憧憬,还有回望时被远远甩在身后的细枝末节,已甚是欣慰了!【作者简介】钉钉,又名野子,本...……更多
东营职业学院3个诵读作品荣获 “第三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全国金奖
...、对话、朗诵、演唱、动漫等形式,用10种语言对话圣哲先贤,交织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韵律,奏响和合大同的华美篇章。 国内成人组学生《千古太史公》(中英双语)国内成人组学生《邂逅孔子》(中英双语)国内成人组教...……更多
文明观礼 趣味研学——中建八局二公司安装公司组织开展第七届“温暖八二 爱在安装”欢度六一亲子活动
...三岁孩童,还是十一二岁的中小学生,大家屏气凝神,与先贤开展了一场跨时空对话,这场礼仪为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加深了他们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和体会,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一颗文化传承的种子。观礼学礼,在思想中感受...……更多
为何说孔子与老子的三次会面,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子问:“求道需求之于自己的内心。”孔子说:“我遍习先贤典籍,礼仪制度,但都没有达到‘道’的境界。”老子说:“你的情形我很理解,求道的人往往受困于世俗的羁绊。‘道’的玄妙就在于人们无法像获得功名、财富一...……更多
于丹谈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尊重差异,消除成见,增进共识
...。中外文化的共通性,不仅仅体现在孔子和苏格拉底两位先贤的思想上。中国的春节在世界不同国家庆祝,故宫和卢浮宫都从皇家宫殿转型成为世界著名博物馆,茶和咖啡在每个人生活里都可兼收并蓄,孙悟空与印度神猴哈奴曼...……更多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潍坊印记
...大潮,那些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依然在散发光芒,像晏子公冶长的传说、李成张择端的画作、苏东坡李清照的诗词、郑板桥的竹枝词、毛公鼎的铭文、刘墉的书法等等,这些当代人可以观赏、吟诵、展览的文化形象和文化符号,...……更多
...时代,在扣人心弦的剧情中回顾了历史,在孔子、老子等先贤的智慧中,经历了一场传统文化洗礼。整场戏剧以小见大,再次展现了中华文明流传至今的优越性。“候车大厅”剧场讲述了候车大厅中各个寄存物件的背后故事,由...……更多
宰我:儒学中的异端,挑战传统孝道与智慧观念
...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篇》)孔子过去对人的态度是“听其言而信其行”,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有其言必有其行;但是从宰我开始,孔子对人的态度改变为“听其言而观其行”,因为他发现...……更多
潍坊:美育浸润乡村
...名木》系列作品是同学们为家乡的名树古木留影的画作,公冶长书院的千年银杏树,张家溜村的千年流苏树,学校操场上的老柳树,学生用画笔描绘了家乡的众多树木,细细感受家乡的另一种美。《泉韵·虫趣》作品,画作灵感...……更多
春秋先贤老子竟不是自然死亡,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归无”)。但是这么一个伟大的先贤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他仙逝在哪里?他是自然死亡还是被人阴谋杀害? 春秋末年自然灾害多且繁,可是没想到却是这样多,龙卷风,地震,日食同一天发生了。在这...……更多
...告终,这就是玉振。以此为象征来表明孔子思想乃集古圣先贤之大成,以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典故,便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我在心中不禁又默默地念了几遍,感慨孔子之贤...……更多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在第三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中获3金1银
...、吟诵、对话、朗诵、演唱等形式,用10种语言对话圣哲先贤,谱写出传统与现代的和谐韵律。 ……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吉林机器制造局旧址:“老厂新生” 焕发活力本报记者 裴雨虹吉林市,一个名字里藏着故事的地方。1673年
2024-06-25 02:36:00
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重推】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环县道情皮影 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中国皮影之乡”环县风光 资料图王杰文魏力群是中国皮影艺术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
2024-06-25 06:36:00
福州永德会馆:见证“无永不开市”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王春泉 张丽婷永德会馆正面图会馆是中国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各城市设立的联络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舍供同乡
2024-06-25 07:16:00
鳌峰书院:清代城郊型书院园林建置的起点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杨陈宸 杨静鳌峰书院现存的假山与亭在福建诸多书院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四大书院”之首的鳌峰书院,鳌峰书院是由理学大家张伯行创建的集教
2024-06-25 07:16:00
《近世社会的形成》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近世社会的形成》王章伟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宋代是中国近世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从“士族”与“民间信仰”两大范畴分析其中的巨大变化
2024-06-25 07:22:00
明成祖朱棣有哪些轶事典故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2024-06-24 21:53:00
陈友谅为何会与朱元璋在水上进行决战
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2024-06-24 21:55:00
朱元璋的子孙真的吃垮了大明江山吗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宋、元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以史为鉴,太祖制定了一套封藩制度,并从洪武三年开始
2024-06-24 21:55:00
诸葛亮并没有杀马谡,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记载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精彩故事,以至于至今的民间戏曲,和人们的口口相传都认为诸葛亮真的斩了马谡
2024-06-24 21:56:00
明朝阉党焦芳,为何最后竟能善终
焦芳,字孟阳,河南泌阳县人(今属河南驻马店),明朝阁臣、阉党。明朝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2024-06-24 21:57:00
简介明朝开国名将邓愈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1:57:00
历史上徐寿辉是什么人
公元1364年,惊天动地的鄱阳湖大战最终落下帷幕,仿佛是三国演义的再现,铁索连环和火烧赤壁终归扭转了战局,陈友谅这个罕见的强人终于倒下
2024-06-24 22:00:00
简介明朝著名宦官王振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1:00
嘉靖的3个皇后为何结局一个比一个惨
嘉靖从小就很聪明,父亲教他读书,几次下来他就会背诵了,后来稍微长大一点,父亲便让他学习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他对各种礼仪和规范流程十分熟悉
2024-06-24 22:02:00
简介明初重臣杨士奇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