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开栏语:潍坊道承齐鲁、襟连海带,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古州名郡,英杰辈出。历史名人灿若星辰,是潍坊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丰碑。鲁网潍坊策划“对话潍水先贤”专栏,探访潍坊历史名人故事,弘扬优良传统,塑造城市形象,从明哲先贤中汲取向上发展的精神力量。以文化人、以文润城,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鲁网1月16日讯(记者 杨宁)公冶长(前519—前470),又称公冶氏,字子长、子芝。春秋时鲁国人,今潍坊诸城近贤村人。
公冶长幼年家贫,务农为主,自幼俭朴好学,攻读经书,锲而不舍,为人称道。
公冶长年轻时拜孔子为师,勤奋攻读,呕心沥血,终于业成,博通六艺,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名列第二十位。
因遭诬陷而入狱,在狱中虽受囹圄之苦,仍然苦读经书。孔子认为他“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能忍辱负重,苦读不辍,可做表率,于是把自己的女儿许配与他,公冶长成了孔子的爱婿。
公冶长传播孔子儒学开书院先河。为治学授徒,归回故里,因家境贫寒,房屋破旧,便去距故里三十余里的城顶山(今潍坊安丘孟家旺村)东麓之阳,草创茅屋三间,栖身、读书、授徒、传艺。
作为儒学最早的传播者,公冶长一生继承孔子遗志,矢志治学,隐居布道,实践仁德教化,直到老死山中。大力推行孔子思想,桃李满园,成为著名文士。对诸城一带的儒学传播,有开创之功。
“公冶长传说”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引起人们无限遐想。民国时版的公冶氏祖谱与孔府档案记载相符,堪称珍贵,现珍藏于诸城市博物馆。
图片来源网络
跟随先贤足迹,到潍坊安丘传统古文化旅游名胜城顶山公冶长书院,邂逅千年银杏夫妻树。
相传,这两棵银杏树是当年孔子来此看望女儿时带来的,且与公冶长夫妇一同栽植,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名木。
两树比肩而立,形影不离,枝相交,根连理,如同夫妻,故称同心树,亦有“中华第一夫妻树”的美誉。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两棵古树千年朝夕相伴,历经风雨,矢志不渝,默默诠释着爱的永恒,成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见证。
每到秋冬时节,公冶长书院的古银杏全身金黄,犹如身披“金甲”,如画美景让人陶醉不已,壮观景致吸引游客拍照打卡。
孔子及儒家思想都是连接中日韩三国的精神纽带,到“东亚文化之都”潍坊开启访古之旅,聆听古人智慧、感受儒家文化魅力。
责任编辑:王玉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6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