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冯道最传奇的一点在哪里呢
...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由薛居正主持。《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编修,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从《旧五代史》到《新五代史》冯道形象的变化至少可以看出冯道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具体差别在哪里呢?先看盖棺定...……更多
冯道:乱世中的文人智囊,十朝元老的人生传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身为五代十国名臣,冯道却被日后的欧阳修批判为“其可谓无廉耻者矣”。那么,如果以如今的眼光看来,冯道的功过又该如何评价呢?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冯道生于瀛州景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沧州...……更多
冯道真如欧阳修评价的“不知廉耻”吗
...都被人歌功颂德的,甚至被他人视为楷模。但是,自北宋欧阳修出版《新五代史》,将冯道列入《杂传》,此后冯道竟开始被人批判!尴尬的是,为冯道所作的少数申辩,皆因为资料零碎,散布各籍,不像「反面」意见都出于「...……更多
介绍《资治通鉴》的三种传统读法
...大名鼎鼎的冯道。在冯道去世的消息下面,司马光引用了欧阳修对冯道的批评。司马光和欧阳修之间有龃龉,所以《资治通鉴》很少引用欧阳修的文字,但在这里却全文引用了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对冯道的评论,说明冯道这...……更多
这个十朝元老是治世能臣还是奸臣,到底该怎么评价?
...封冯道为瀛王,谥号文懿。但是到了宋朝,评价就变了,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那么对于冯道这个十朝元老,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评价,或者说冯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更多
他历经五朝八姓十一君,欧阳修骂他“读书人气节都被他丧尽”
...世称“十朝元老”,而他自称“长乐老人”,后来北宋‧欧阳修写历史骂他,说:“中国读书人的气节都被他丧尽了。”冯道由后唐庄宗正式入朝起,历事五朝、八姓、十一君分别为︰“五朝”指后唐、后晋、契丹(灭后晋后定...……更多
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五代宰相,他的一生又经历了什么?
...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等十位皇帝,所以被欧阳修骂为“不知廉耻”,司马光也斥其为“奸臣之尤”,至今成世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更多
乱世中的\\\
...成风,就连帝王中也有三人是以假子的身份取得帝位的,欧阳修在《义儿传序》中说:“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除了上面讲到的周世宗柴荣,还有唐明宗和唐末帝。其中唐明宗李嗣源是李克...……更多
他历经十二帝拜九相,被称圣人,死后封王
...的道德准则,后世史学家出于忠君观念,对他非常不齿,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 这位奇人就是冯道。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宰相。冯道早年曾...……更多
送人使辽诗,为北宋边塞诗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景祐四年八月,知制诰谢绛为契丹生辰使,梅尧臣、欧阳修作诗相送,这时距离宋辽交聘建立已逾六十年。其中,北宋送人使辽诗,有32首传递出清晰的安边与治夷意识,属于北宋边塞诗的观照范畴。这些诗歌,包含了边疆...……更多
冯道:五代十国的不倒宰相,百姓的守护者
...世宗十位皇帝。也就是这么一个举棋不定的人物,被文人欧阳修骂成“不知廉耻”,司马光骂他“奸臣之尤”。然而,在百姓们看来,他却是个好官。毕竟他能站在百姓的角度看待问题,为了百姓们的生活,他甘愿背负骂名。而...……更多
宋英宗开启濮议之争,曹太后为何要让步?
...朝廷文官集团内部的政治分歧。这场政治分歧让将韩琦、欧阳修为首的两府大臣,以王珪为首的两制大臣,以及以司马光为首的台谏大臣都卷入其中,波及了整个宋朝朝野上下,演变成历时十八个月的政治斗争。它引发了宋朝朝...……更多
他是做官做到极致的“十朝元老”,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
...,谥号文懿。后世史学家出于忠君观念,对他非常不齿,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但他在事亲济民、提携贤良,在五代时期却有“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的声望,能历...……更多
儿皇帝、卖国,后晋皇帝石敬瑭的恶名由来是什么?
...,了解石敬瑭必须参考两本书,北宋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和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无论是哪个版本的五代史,它都是由宋朝人撰写。出于某种需要,后代史学家在撰写前朝历史时,很难做到客观不失公允。 真正平心静气读过五代史...……更多
...年间起,北宋朝廷认为《旧唐书》芜杂不精,另命宋祁和欧阳修编撰唐书。这部唐书在1060年(宋仁宗嘉祐五年)写成,开始“布书于天下”,从此,署名刘昫所编的唐书遂不再流传。直至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经历了四百...……更多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他们是什么关系?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和司马光四人都是北宋仁宗至神宗时期的名臣,其中欧阳修与王安石、苏轼三人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中的人物,司马光则是著名史学家,著有《资治通鉴》,这些只是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在大宋...……更多
王安石为何视冯道为真儒家
...正因为他的数次变节,违反了「忠臣不事二君」的理念,欧阳修说他变节求生、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是怒斥他为「奸臣之尤」,甚至有人称他为「中国历史上最没有节操的人」。但此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有很多人觉得亡...……更多
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的崛起与割让燕云十六州
...就是一个大杂烩的民族,其中也包括了部分胡化的汉人。欧阳修考证说,石敬瑭应该是春秋卫国大夫石碏、汉景帝时丞相石奋的后人,标准的汉人血统。我认为,即便石敬瑭是胡人,但石家从高祖时期就已经入唐,并且认同了汉...……更多
苏轼人生中最大的错,就是争对错
...秀的眉山,是大宋第一饱学之士。他21岁及第入仕,拜入欧阳修门下,与欧阳修、富弼、韩琦、司马光、文彦博都成了好朋友。那个时候的宋仁宗,颇有点像后来的北大校长蔡元培。蔡元培时期,拥有不同观点的辜鸿铭、黄侃、...……更多
富弼和韩琦是战友,为何最终反目成仇?
...反对赵忠实的两制和台谏阵营,与支持濮议之争的韩琦、欧阳修打对台,陷入了不死不休的政治漩涡中。因此很多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们对此感到很不解,为什么曾经的亲密战友和宰相搭档,最终走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两人之...……更多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德政,为什么会遭到史家的质疑?
...年)纵囚归狱,这一仁慈举动,感动了《新唐书》的作者欧阳修、宋祁,在他们的笔下,唐太宗释放回家的死囚增加了100名,达到390人。唐太宗的仁慈还感动了《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中,死囚人数也是390人。...……更多
文豪欧阳修:两度陷入‘乱伦’谣言,坚韧不屈守正道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更多
...朝中的文官们纷纷表示不满,不断弹劾狄青,其中就包括欧阳修。作为文官之首,文彦博也不喜欢武将出身的狄青,他当着狄青的面,说“朝廷疑尔”。文彦博还不断在宋仁宗面前说狄青的坏话。宋仁宗说道:“狄青是忠臣。”...……更多
宋仁宗手下究竟有多少贤臣能士
...、举荐过的人才有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等,使仁宗朝堂贤才济济。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北宋仁宗时期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四岁父亲就去世,在母亲郑氏的辅导下,用荻秆...……更多
司马光心忧天下,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一大批儒家士大夫,纷纷站出来,以天下为己任,兼济苍生,在北宋政治舞台上,上演了波澜壮阔的改革与变法浪潮。司马光作为这一时期著名的...……更多
三国鼎立下的正统之争:曹魏、蜀汉究竟谁为正统?
...依然沿用了五德始终说,以曹魏为正统。到了北宋中期,欧阳修、司马光等人依然坚持曹魏为正统,但驳斥了“五德始终说”,他们认为应该以“功业”为正统的标准。所以欧阳修在《魏论》中写道,“魏之取汉,无异于汉之取...……更多
赵延寿:从后唐驸马到契丹王爷的传奇人生
五代时期,有一位人物的经历颇为传奇,他原本出生在官宦人家,后来沦为战俘,但却因祸得福,后来逐渐崛起,成为后唐的驸马爷,官至节度使,成为一方的重臣。然而,后来他又成为了契丹的王爷,还差点成为了皇帝。不...……更多
到底是谁抹黑了太原起兵时期的李渊和李世民?
...已而许之,曰:\"吾爱汝,岂忍告汝邪?\" 《新唐书》是欧阳修写的。也不知道欧阳修从哪儿找的资料,把李世民跟李渊都写成猥琐之徒。李世民年纪轻轻,只有十九岁,却心机深沉,瞻前顾后,不敢主动劝李渊起兵,而是找到...……更多
历史上的天团唐宋八大家,横跨了两个朝代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合称。始于明代初期,朱右选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文章为《八先生文集》,起用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编写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更多
...:“你能做范滂,我怎么就不能做严格教子的范母呢?”欧阳修四岁丧父,他的母亲郑氏守节不嫁,亲自教导欧阳修读书学习,由于家中贫困,买不起笔墨纸砚,母亲就叫欧阳修拿芦荻在沙地上练习写字,后来欧阳修不负母望,...……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 | 安顺武庙:传承600余年的石柱殿堂
安顺武庙简介安顺武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历史上曾多次被毁、重建。现存大殿、观音阁为清朝中早期建筑,其他建筑均为后期修复或重建
2024-06-25 23:16:00
寻幽探古辽阳城(行天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杨慧宏 鞠立新《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26日 第 12 版)辽阳白塔和广佑寺
2024-06-26 03:57:00
数有战功,看来有关羽张飞在就是好,容易立功。先是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这里的平原令就是平原县的县令,而平原相就是平原国相
2024-06-25 18:07:00
当时到处都是黄巾和反贼,官府也到处都在募兵,所以在路上遇到去丹杨募兵的都尉毋丘毅,便一起同行。走到下邳的时候遇到了反贼
2024-06-25 18:07:00
刘备自小有大志,此时便带着他那群小弟,跟随校尉邹靖去讨贼。可是他第一次上战场就差点战死了,受伤后装死躺在那里,等贼人都走了
2024-06-25 18:06:00
陈胜吴广起义时,范增已经70岁,项梁率8000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时,范增主动投军。当范增、项梁、刘邦等相会于薛地时,陈胜已经被杀
2024-06-25 18:11:00
当时刘备自己只有一千多兵,外加上一些杂胡骑和饥民有几千人,但那些都是乌合之众,上战场不顶用。所以当陶谦说要给刘备四千丹杨兵的时候
2024-06-25 18:07:00
并且自小没爹,只能与母亲贩履织席为生。虽然家庭条件不富裕,但他母亲还是送他去跟卢植学习,那年他十五岁。不过刘备不爱读书
2024-06-25 18:08:00
少年时的甄宓就显露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灵慧之气。其他孩子在院中玩耍的时候,她却泡在书堆里,手不释卷,小小年纪已经是一身书卷气
2024-06-25 18:09:00
也就是在此时,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听完吓得筷子掉到地上。汉代时对刺史称为使君
2024-06-25 18:07:00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不知,当日的她是怀着怎样凄绝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一生所爱敌不过别有用心之人的几句谗言
2024-06-25 18:10:00
公元前206年,陕西临潼鸿门,历史上最惊险的饭局——鸿门宴上,之后范增召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刘邦逃脱之后,范增长叹一声
2024-06-25 18:11:00
甚至认为乡党名族出身的正妻任氏性急善妒,不听劝阻将她休弃。自此以后,甄宓成为曹丕名正言顺的正室夫人,一时之间风光无两。她也曾心中窃喜
2024-06-25 18:09:00
当时,项羽与刘邦是楚怀王手下的两大军事集团,楚怀王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实则是想挑起两大集团的争斗。一旦杀死刘邦,项羽将彻底的真正的一家独大
2024-06-25 18:12:00
楚怀王曾有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攻入关中,打下咸阳之后。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刘邦军不准楚军入关,楚将英布等以武力破关直入
2024-06-25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