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明清科举主要考四书五经,那么把四书五经全背上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连秀才都考不上呢?科举首先,你误解了科举的考试内容。你是不是觉得考试内容是类似给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个前半句,然后让你补充后...……更多
曾国藩连考6次不中,这期间他做了什么
...殿试4级。有条件人家的孩子从7、8岁就开始跟着老师学习四书五经,通过县试和府试后成为童生,这才有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童生通过院试成为秀才,虽然没啥收入,好歹也算是有学历的读书人了。秀才通过乡试成为举人,...……更多
洪秀全四次科举皆落榜,他为何连秀才也考不上
...中的长辈对他的期望很高。洪秀全七岁就进了私塾,通晓四书五经,和一切其他的书籍。科举之路道光七年,洪秀全十三岁,首次赴花县参加县试,取得了不错的名次,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自信。不过,这还仅仅只是读书人的第...……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丝万缕的关系。乡试中考查的内容多数是考察考生们对《四书五经》的了解。考试就是让答题者根据从这本书里选出的句子,自由发挥,写几篇文章。文章的内容要求解释考生对这句话的理解,顺便抒发自己对当下朝政、修身养...……更多
太平天国时期砸了许多天价文物,女状元傅善祥想保护却有心无力
...的农民家庭,他七八岁时,表现得相对聪明,还接触到了四书五经等古籍,所以被村里人看作神童,认为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在这种众人高捧的氛围下,洪秀全自然也觉得自己天赋异禀了,但实际明显不是如此,他三次出门...……更多
...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第三场三道,内容为传统的四书五经,但可以不限“代圣人立言”而是可以自抒胸臆,也不必用八股形式作文,题目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中立: 而不倚强哉矫义”、“...……更多
从华金寿日记看晚清主考官忙啥
...试题。清代乾隆二十三年之后,岁试考一道四书题、一道五经题和一首五言六韵诗,书题同考诸县必须相异,经题、诗题则同。本日五县四书题依次出自《孟子·离娄下》“公行子有子之丧”一章,五经题出自《诗经·鄘风》之...……更多
秀才是怎样炼成的
...年寒窗苦读的辛酸与不易,更要让其他士子折服于本人对四书五经的熟读及理解。可金圣叹偏不。拿到考题的那一刻,他也不管考场的规矩如何,拿起笔来就画了一个和尚和一把剃刀,随后交卷离场。对于这种明目张胆破坏规则...……更多
古代考生作弊绝招大盘点,连袜子上都写满了四书五经
...今天绝对的艺术珍品,即使你做小抄的技术再高,你能把四书五经全部搬在小抄上吗?古人能,及时你夹带小抄,能把小抄完美的夹在头发里吗?古人能,及时你夹带小抄,能把小抄写在肚皮上吗?这些古人都可以做到,由此可...……更多
古代科举考场上怎么夹带小抄?这个行为有多严重?
...设计的袖珍小书,上面用肉眼勉强可辨认的小字印刷着“四书五经”正文和注解。位于南京的中国科举博物馆展出过一本《五经全注》,长仅5厘米,宽4.3厘米,厚0.7厘米,书上字的大小与跳蚤不相上下,但每一个字又能清晰可...……更多
...四书》《五经》。会试采用的题目,不像往常只单纯考究四书五经,反而具有些许现代性,主要考察中外政治史论。 史论题目有“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更多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其实只要学会了这些,严格的来说对于做官没什么用,但是对于做人绝对有用。从本质上讲,学会了这些至少人品还行,这样的人做官至少是个好官。...……更多
关西师表与文人心志——说巩建丰(上)
...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七岁能诗,未十岁即文,从小诵读四书五经和《纲鉴捷录》等书,信奉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入学后更加勤奋自励,才学远高于同辈,21岁入泮(清代称考取秀才为入泮),补为增广生员。像许多士子一...……更多
牛金星:从明朝官吏到李自成军师,再到清朝知府
...是,牛金星并不这么想,他从小喜欢看书,但并不喜欢看四书五经,也不希望子承父业,去伺候王爷。他喜欢看的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天官、风角,孙、吴兵法”。这个不用多解释,既会看天象、风水,又懂兵法,人才啊。...……更多
朱元璋在官、民眼中为何有两副面孔
...举制度就是如此。朱元璋规定科举考试的内容都是四书、五经,考秀才、举人、进士都如是,只准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作题,应考者要按照其义理作文,而且要按道学家朱熹的注疏发挥,不能有自己的见解。朱元璋还特别颁布...……更多
他考秀才不中,看了半部经书造反,连累儿子挨了千刀
...,其内在原因在开始时就已经埋下了。洪秀权自幼就熟读四书五经,可考了三次却连个秀才也考不上。还大病了一场,病中迷糊状态时,却仿佛听到一个老人对他说:奉上天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而洪秀权对于考功名,...……更多
洪武之治时期,在文化与社会方面有哪些内容
...选者为进士,分一、二、三甲。考试的办法是,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解释要以朱熹的注为依据,文章的格式规定为八股文。进士不仅在发榜后即可任官,而且有做显官的希望,于是,监生的仕途逐渐被进士科排挤,致使国...……更多
在古代,八股文要写多少字?打分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是八股文的考试范围和文章内容,仅仅局限于儒家的四书五经,也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考生在写八股文的时候,不得擅自生发、独出新论,必须严...……更多
他连秀才都考不上,结果却成了科学总设计师
...》上,发表作品的中国人,震惊了中外整个科学界。在读四书五经的年代里,徐寿似乎显得格格不入,但正是他扛起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更是打造了近代中国的军工体系;他翻译出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提出的科技思想,创办...……更多
朱元璋把科举变成八股,他为何选择这种方式取材?
...的偏离在嘉靖以前就已出现,早在永乐时期,就已修成《四书五经大全》,从科举考试内容上即对应试士人开始了限制。到了明朝中后期,科举取士的标准已被量化为独重程、朱理学的八股文写作,惟此一途才是科举之荣和仕进...……更多
明代的文官试职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有利基础。当时明代的科举考试抽取的内容范围被要求从四书五经范围内抽选,考试的文体模式也变成了八股文,科举考试最终也变成了八股取士。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进行答题,不能够发挥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考试变成...……更多
古代科举有多难?如此高难度的考试谁考谁疯
...平,选出合适的人才来担任要职。但其考试的科目却是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当中出题,从头至尾只考一门,这要求考生对于相关书籍和理念的解释要烂熟于心,甚至倒背如流才能在考试当中有好的成绩。不光要明了原文中的意...……更多
和珅:世人皆知他贪财,却不晓得他有多厉害
...卖殿试考题,并不是他看到了题,而是他了解皇帝,熟读四书五经。”之前的殿试与如今的考试不同,并不是提前出好的,是皇帝临时起意,和珅也无法知道题目。但是其凭借着自己对于乾隆皇帝以及四书五经的了解,在殿试之...……更多
看看古人在考场上的作弊和反作弊
...了文采,更是禁锢了思想,筛选出一批只会摇头晃脑引用四书五经的酸儒,这样的所谓“人才”,对国家到底有何用处?尽管清廷最后也尝试对科举题目做了一些改革,出了一些更贴近时政的题,但为时已晚。一项考试,如果不...……更多
金圣叹:明末清初的狂士才子,痛骂娘舅哭庙喊冤
...且是个神童,在那个以八股取士的时代,别的孩子都在读四书五经,金圣叹俨然是个“坏学生”,他性格顽劣,博览群书,尤其对于小说、戏曲等作品,更是有独特的兴趣。第一次参加院试,题目是“西子来矣”,意思是西施曲...……更多
洪秀全的人生起伏:从科举失利到太平天国领袖
...越的环境下,洪秀全读书努力,思维敏捷。他早早就熟读了四书五经,对古文和诗词也有较深造诣。村里的人都认为,他未来必定高中状元,大展宏图。16岁那年,洪秀全积极准备县试,想实现科举出仕报效国家的梦想。父亲也殷切期盼儿...……更多
从科举落榜到历史巨擘:黄巢、洪秀全、袁世凯的非凡之路
...笔的存在。洪秀全出身在一个耕读家庭,年纪轻轻便熟读四书五经,十五岁便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过了县试,村中的乡亲父老都十分看好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够登科及第,不过之后洪秀全参加府试,连考三次,却都名落孙山,此...……更多
李时珍三次乡试都落选,最终子承父业成为名医
...他把李时珍爱读的医书都没收了,只让他学习“四书”“五经”,还有八股文集。 明世宗嘉靖十年,李时珍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黄州应考,只有十四岁的李时珍在这次考试中考取了秀才。这让父亲深感欣慰,希望儿子可以继续...……更多
...。学校教授的内容以及科举试题,必须出自朝廷修订的“四书五经”(永乐朝正式汇编出版了《四书五经大全》)。考生对四书五经里字句的解读,不能超出朝廷规定的范围。这种思想的束缚达到了什么效果,举三个例子。明朝...……更多
《聊斋志异》中的叶生故事
...。而蒲松龄所生长的山东,又是文风鼎盛之地,儒家典籍四书五经,也仿佛成了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唯一可以绵延不辍的、恒久不变的命脉。即使人间清醒如蒲松龄,也无法跳脱出现实名位和社会评判。 这就是蒲松龄性格中矛...……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先敬罗衣后敬人,从古至今人们都习惯以貌取人,即使是孔子这样的人物依旧无法避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吾以言取人
2024-06-29 09:47:00
家国亲情六百年|梦回大明:贵州屯堡穿越600年的乡愁
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600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唱着地戏的安顺屯堡人带着乡愁
2024-06-29 02:4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梅 洁《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9日 第 08 版)白浪街,是一条古老的街。我早听说过这条位于湖北
2024-06-29 06:15:00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