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夺门之变”的当晚,手握重兵的于谦为何未反击
...普通人,撑起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脊梁。明朝大臣于谦,就是这样一位几乎被历史遗忘,却功在国家社稷的民族英雄。他一生正气凛然,两袖清风,甘于忠义而死,留下“赤帝子斩白蛇”的千古佳话。让我们回到15世纪的京城,细数...……更多
于谦手握重兵,完全能制止“夺门之变”,却为何坐以待毙
...复辟的明英宗朱祁镇在接受百官朝贺后,下诏将兵部尚书于谦等人当场逮捕,仅仅过了五天,这位功勋卓著的明朝“救时宰相”就被处死了。于谦虽然挽救了大明王朝,但在明英宗看来,他毕竟是景泰帝朱祁钰的亲信,加上他扶...……更多
夺门之变成功后,于谦为什么非死不可
...今天我们之所以会不断谈起夺门之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于谦的冤死,一个有功于社稷的臣子,一个清廉正直热血报国的读书人,因为权力斗争死在于莫须有的冤狱之下,令人唏嘘。对于于谦之死,《明史》《于谦传》是这样记...……更多
为何说“夺门之变”是改写明朝政治走向的一件大事
...变搞出如此大的动作,当时,身为明代宗心腹的兵部尚书于谦是否知晓,当晚,他又在干什么呢?对于政变当晚,于谦近乎缺位的行踪,《明史》中的《英宗纪》《景帝纪》《于谦传》中均无记载,难道于谦当晚真的失踪了?这...……更多
于谦辅佐四代皇帝,为国家鞠躬尽瘁,为何在最后遭到如此不
...一个意图扭转局势的请求引起了轩然大波。朱祁钰病危,于谦请求册立太子,然而,朱祁镇却以一句尖锐的质问回应:奸佞之臣,你有何功?这句话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于谦的心头。作为一代忠臣,他辅佐四代皇帝,为国...……更多
于谦入狱后说 找到这样东西可以证明我清白 英宗:清白也要杀
明朝名臣于谦之死,可以和宋朝抗金名将岳飞屈死风波亭并列为历史上两大冤案。于谦一生刚正廉洁,在土木之变后挺身而出,组织北京保卫战,挽救明王朝于摇摇欲坠之中。这样一个忠臣,却在夺门之变后,为徐有贞、石亨...……更多
于谦:忠诚与智慧的明朝守护者
...场。于是在王振唆使下,坚持发动对瓦剌的御驾亲征。 于谦以兵部尚书的身份,在朝堂上力陈时局,极力反对此次冒进的御驾亲征。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瓦剌军队骁勇善战,且蒙古军队骑射之术过人,明军主要依靠步兵与火炮...……更多
明朝忠臣于谦被冤杀的历史真相
...是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千古名句的于谦,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千古忠臣是故事。自小风高亮节于谦是明朝的一位大臣,出生于1398年,为官多年,一直是尽职尽责,敢于为民请命,一直保持着高尚的品质...……更多
于谦:明朝第一忠臣的光荣与冤屈
古往今来,对于忠诚的描写很多,而明朝第一忠臣于谦,绝对算得上真正意义上光明磊落的官员。在其被冤死后,锦衣卫对他的家产进行调查,却在抄家时发现于谦家里贫困潦倒,一穷二白,感动得当场落泪。当于谦的死讯传...……更多
“夺门之变”于谦为何不反抗,保护明代宗
...因为一来,景泰帝只是重病,并未去世,二来,兵部尚书于谦掌握一定的兵权,并且及时知道了夺门之变的消息,那么,于谦为什么不宣布勤王,维护景泰朝廷,而是坐视景泰朝廷的覆灭?这一切,要从明英宗第一次当皇帝的时...……更多
明代宗的“靠山”于谦,为何没有入内阁主政
...内部因素是明英宗的儿子年幼,加上刚刚升任兵部尚书的于谦的力挺。于谦当时的地位很独特,因为是他极力主战,成为出头鸟,所以大家在危急关头也愿意让这么个强硬派领头,带领明朝渡过难关,《明史·于谦传》中记载:...……更多
是什么导致于谦被杀,又为何说他的死决定了明朝气数将尽
...巨大,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了大明的气数将尽。这件事就是于谦被杀,于谦死了,一个一心为国,于危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忠臣死了。他的死对于整个官场来说,实在是一场“大地震”,此后的明朝虽然维持...……更多
英宗可以杀于谦,为何嘉靖杀不了海瑞
明英宗朱祁镇和嘉靖皇帝朱厚熜面临的政治环境和与于谦、海瑞的关系确实不同,这是导致他们对待这两位官员态度不同的重要原因。于谦在明英宗时期的确拥有很大的权力,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决策。他在土木堡之...……更多
于谦为何拥立朱祁镇的弟弟为帝
...最大的危机。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必然会气得吐血! 于谦拥立朱祁钰是形势所逼于谦最终被英宗处死,最大的罪状就是他拥立朱祁钰登基,所以英宗复辟之后,第一个就拿于谦开刀。站在帝王的角度,这样做并没有错,但是...……更多
明宪宗为何恢复叔叔明代宗帝号
...机依旧没有解除。为举国一心抗击瓦剌,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站了出来,说服想要弃国南迁的大臣们团结一致保卫国都,并力推监国郕王朱祁钰继皇帝位。于谦的建议得到群臣及皇太后孙氏的认可,当年九月初,朱祁钰成为明朝...……更多
为何世人皆知于谦是冤枉,明英宗朱祁镇还要背负骂名,将于谦杀害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明朝以后再无功臣于谦。论一个朝代的兴起,少不了贤明的君主与忠诚的大臣,另一个朝代的衰败,更少不了昏聩的君主和奸佞臣子。对于明朝的于谦来说,位列人臣,战战兢兢,临危受命...……更多
中国古代的英雄:于谦的忠诚与牺牲
...择自杀也不违背自己的良心。这个英雄就是明朝时的大臣于谦。于谦有着过人的胆识以及才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有一次,明朝皇帝明英宗要亲自带兵出征,不管别人怎么劝他都不听,要去攻打侵略者瓦剌也先,但他没想到自...……更多
揭秘明朝“夺门之变”:谁才是幕后黑手?
...鼎盛的时期,不可思议地玩出了“土木堡之变”。若没有于谦“补天”和朱祁钰支撑,大明真就变成第二个南宋了。如今的朱祁镇,正在南宫内,享受他的太上皇生活,而朱祁钰却悲痛欲绝。他只有朱见济这么一个儿子。一年前...……更多
揭秘于谦的传奇人生与明朝的变迁
于谦,一位明朝名臣,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永乐十九年,他登上进士榜,从此踏上了仕途之路。宣德元年,他在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中斥责朱高煦,赢得宣宗的赏识。他的政治生涯曲折坎坷,因言官职而受排挤,但他敢于为民...……更多
明朝最霸气大臣,皇帝被俘后放话:这个皇帝不要了
...皇弟朱祁钰留守京城,朝廷上一切军政大权全都交给大臣于谦专断,然后明英宗就浩浩荡荡的带着一大批军士北征瓦刺了,出发时意气风发,结果在半路上就遭遇了暴雨天,部队前行都成了问题,后勤补给更是跟不上了,而且在...……更多
明朝第一忠臣于谦:忠义之魂永存不朽
...撑起一片天,成就不世的大业?反思历史,我们会发现,于谦这个普通文官,仅仅用他66年如履薄冰的人生,便将“忠义”二字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没有名门背景,却有敢于直言的刚毅品质;他没有武将身手,却以一介文官之躯守...……更多
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后,为何会受到优待最后还被送回?
...,是大明君臣的骄傲自大、决策失误造成了自己的大败。于谦其次于谦等大臣拥立朱祁钰登基,迅速形成了新的领导层,没给瓦剌人趁虚而入的机会。明英宗朱祁镇兵败被俘后,瓦剌人打着送“英宗回京”的旗号妄图让明朝军队...……更多
吴瑾仗义执言:明朝权臣斗争与忠良的救赎
公元1458年,于谦被处死不过一年。看着龙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等待批阅,明英宗感叹道:“天下怎会乱到这般地步!”以勋戚身份随侍左右的恭顺侯吴瑾义趁机进谏说:“如果于谦还在,陛下就不用操心了。”明英宗听后悔恨...……更多
于谦:明朝的救国英雄,将“社稷为重君为轻”演绎到极致
...一言,有人主张南迁,这时有一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于谦。于谦的祖先在钱塘江做官,七岁时,有个和尚卜卦,说他将来可以做拯救时局的宰相。于谦为官后,一直敬仰文天祥的气节,为官清廉。他的第一个主张就是不要南...……更多
于谦作为文官从没带过兵打过仗,危难时刻凭什么守住大明半壁江山
...明的江山就会化为乌有。自古乱世出英雄,这次的主角是于谦,且看他是如何化解这场危机的。土木堡之变明朝的精锐军事力量和中央机构几乎被摧毁,群龙无首,人心惶惶,完全失去了政治和军事优势,不少大臣都主张南迁,...……更多
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明英宗朱祁镇的继位与宦官专权
...,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人心惶惶,有大臣提议南迁。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以英宗为质要求明军投降,于谦等大臣拥立郕王为帝...……更多
土木堡之战:明朝的危机与边将的艰难选择
...们,他们也在忠君和忠社稷之间纠结、犹豫。关键时刻,于谦挺身而出,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为由,毅然联合群臣奏请太后拥立郕王为新君,郕王朱祁钰连连推辞:“我有何才何德,敢当此请?”于谦道:“臣等诚忧国家,...……更多
明代宗朱祁钰:从监国到皇位的逆袭之路
...也十分犹豫,到底是该走还是不该走。此时,多亏了忠臣于谦,\"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如果当时迁都南京,必然是可以苟延残喘一些时日。不过,祖宗打下的江山基业,可...……更多
朱祁钰:从危机中崛起的明君
...稳住了人心,朱祁钰立即开始部署京城防务。他果断起用于谦主管军事,全权负责训练和调配北京城内外的明军部队。于谦是老辣能干的一条好汉,但曾与宦官王振有过节。此人一上台,立刻大开杀戒。王振的党羽无不株连击毙...……更多
明朝这位功臣被杀后,心狠手辣的锦衣卫都为之落泪,太后也不吃饭
...候,他力挽狂澜,终于成功帮助明朝度过了危机,他就是于谦。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位功臣,最后却没能安享晚年,被皇帝下旨斩杀,在他死后,全国上下为之哀悼,刽子手自刎,锦衣卫落泪,就连皇太后也因为哀伤吃不下饭。于...……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静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六百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
2024-06-30 05:55:00
崇祯四年,卢象升各方面的表现政绩都很杰出,升任他为按察使,继续掌管军队。九月份的时候农民军在陕西,山西一带立足,开始往河南北部京师南部流窜
2024-06-29 21:43:00
天启二年的时候,卢象升考中了进士。刚开始的时候担任的是户部主事,后来官位开始得到逐步提升。万历后期便出现了老百姓吃不上饭流民被逼造反的事情
2024-06-29 21:43:00
卢象升如果生活在明朝洪武永乐时期,一定会有一番作为。可惜偏偏处在明朝末年,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老百姓吃不上饭,饿死的人比比皆是
2024-06-29 21:43:00
崇祯二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在这场战役当中,袁崇焕打退了皇太极满蒙铁骑的轮番进攻。可是始终没有逃脱政治的算计
2024-06-29 21:42:00
北方诸侯修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南方楚国为何也修长城
战国时期,北方的国家如秦,赵,燕都修建了长度不等的绵延城墙以防御北方匈奴对本国的人口和财富劫掠,这些城墙和关隘,路口,城塞一起组成了综合的防御体系
2024-06-29 21:47:00
聊聊晋国六卿故事
赵氏属于嬴姓,跟秦国国君来自同一个祖先。赵家发迹起源于跟随晋文公流亡的赵衰。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商朝。当初纣王手下有猛将名叫蜚廉
2024-06-29 21:47:00
孔子有三千弟子,你知道他还有十位嫡系吗
在古代春秋时期,很多平民百姓百姓没有知识文化,因为当是很多为人师者只愿意教那些家境殷实的。而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认为不论贫富贵贱
2024-06-29 21:45:00
“天雄军”为什么能够百战百胜?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严明军纪,这是优秀军队战无不胜的关键法宝。农民起义军势力最大的当属李自成高迎祥这一支势力
2024-06-29 21:44:00
崇祯九年的时候,内部农民军这边在朝廷的不断围剿之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反抗能力。这个时候外部又发生了问题,实际上攘外必先安内
2024-06-29 21:44:00
赵武灵王是怎样把赵国经营的如此强大的呢
秦国很少受到其它国家的攻击,甚至很少有国家想要消灭秦国,但是有一个国家却令秦国感到恐慌,这个国家就是赵国,这个王君就是赵武灵王
2024-06-29 21:46:00
崇祯十年的时候,北京城再次告急。五月份的时候自个的父亲去世,他十次上书请求回家报丧。没想到都被朝廷回绝,理由就是家事大于国事
2024-06-29 21:44:00
为何说 “田氏代齐”才是战国真正的开始
“田氏代齐”记载于《史记》。“田氏代齐”与三家分晋是春秋与战国分界点和最大政治事件。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几乎是同时到。“田氏代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篡位事件
2024-06-29 21:45:00
如果齐景公按照晏子所说去做,齐国可能就不会改姓了
在古代,作为一个贤能的政权的拥有者,往往既注意尚贤养贤,以获得贤能之士的大力扶助;更注重自我观照、自身端正。从而,慎处所居之位
2024-06-29 21:49:00
萧太后与韩德让之间不仅仅是事业还有爱情
萧太后和韩德让是真爱。萧太后为了和韩德让在一起独自“霸占”心爱的男人,居然赐死了韩德让的原配李氏,可以说啊,女人的嫉妒有时候真的挺可怕的
2024-06-29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