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赞三亚杂交水稻示范成果:能帮助更多国家
...粮食安全问题。”在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上,钱前作水稻高产基因挖掘及分子设计育种报告。记者 利声富 摄作为三亚“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高产技术集成...……更多
三亚“稻”喜!首次实现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
...国饭碗,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贡献三亚力量。测产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领衔。12月30日下午,2023年三亚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高产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第三季测产。记者 利声富 摄“开割……”12月30日下午,在三亚市热带农业...……更多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 科学家聚三亚共商南繁未来发展
...拿着手电和木棍驱赶老鼠、保护稻田的情景历历在目。”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如今有了明亮宽敞的实验楼、高端的实验设备,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为育种接班人,希望能够早日培育出兼具较高水平的丰产性、优质性、抗性...……更多
种业振兴新“稻路”上,三亚实现杂交水稻亩产4000斤
...破4000斤,刷新了我国热带地区杂交水稻种植的新纪录。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三亚通过探索一年三季水稻种植,协同攻关努力提高主粮的复种指数提高水稻产量,是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升级创新、栽培技术的又一次突破,为...……更多
农作物育种的“加速器”
...斤,总产量达2046.5公斤,实现了年亩产4000斤的新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认为,该项目的新突破离不开三亚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崖州区的气温是相当好的,杂交水稻生育期比较长,正好能种三季,目前取得了首次突...……更多
扎根琼岛沃土 攥紧中国种子
...是真正的南繁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事,做成事。”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数十年如一日,把科技创新写在大地上,推动国家种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科研人员共同的使命。琼岛沃壤无言,但这片热土上孕育的农业硕果...……更多
果然有种丨海南连续三年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
...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等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南繁基地进行2023年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高产攻关试验。早造选用新配组合展两优1126试验示范,晚造选用具有高产、抗倒等特点...……更多
果然有种·非凡南繁 | 第二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开幕
...亚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加速中国粮、油等作物的培育。”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说。1月5日,为期3天的第二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暨2022国际种业科技博览会在三亚举行。图为参展的菊花。记者 利声富 摄1月6日至7日,将进行...……更多
17位专家三亚“论稻”
...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中国办事处主任何中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首席科学家、研究员游艾青,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更多
种业创新如何助力粮食产能持续提升?——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观察
...先。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必须攥紧农业“芯片”。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说,良种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但在提升农产品产量、品质方面还有很大空间。超高产品种将促进单产提高,综合抗性更强的品种则有利...……更多
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在海南三亚开幕
...为种业振兴出谋划策。在17日上午进行的主旨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余欣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万建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更多
发挥资源优势助推生物育种产业化
...力量、推动种业创新的平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看来,选育良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中国育种科研事业发展中,南繁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水稻新品种培育过程中,海南是不可取代...……更多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三亚是天然的“育种场”■ 本报记者 黄媛艳在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基础上从头驯化一种全新的水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是探路者。他带领团队创制了世界首例重新设计与快速驯化...……更多
彩虹西瓜、南香丝禾……南繁上新!还有一项重要突破→
...科学院科学家研究30年的高端彩虹西瓜在三亚崖州上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海南分子科研育种基地高级工程师刘华招选用海南山兰稻与泰国香稻配置杂交选育的水稻在陵水试种喜获丰收、南京农业大学海南研究院培育的70多...……更多
扎根南繁四十载 培育水稻新品种
...本报记者 郭志华●人物档案钱前,水稻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一粒种子,孕育希望,造福人类。提起关于种子的故事,今年61岁的钱前眼神中闪烁光芒。“1983年7月,我从南开大学生物遗传...……更多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海南可以跑出育种“加速度”■ 本报记者 黄媛艳水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最熟悉的“伙伴”,躬耕稻田数十年,他心系种业发展。“我国水稻育种要在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智慧育...……更多
看!南繁上新
...科学院科学家研究30年的高端彩虹西瓜在三亚崖州上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海南分子科研育种基地高级工程师刘华招选用海南山兰稻与泰国香稻配置杂交选育的水稻在陵水试种喜获丰收、南京农业大学海南研究院培育的70多...……更多
打赢种业翻身仗离不开南繁精神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打赢种业翻身仗离不开南繁精神■ 本报记者 李梦楠 见习记者 余佳琪扎根南繁沃土,赓续育种精神。12月14日,在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暨赓续科学家精神、南繁精神座谈会上...……更多
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我们得以平视世界,袁隆平功不可没
搜狐科技《思想大爆炸-对话科学家》栏目第46期,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钱前。嘉宾简介:钱前,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更多
我国杂交水稻在70余国推广应用近百亿亩
...四喜致辞,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阿杰伊·科利发来贺信;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2位院士,各省农业科学院、高校以及种业龙头企业代表共同回顾杂交水稻技术研发创新过程,总结50年来中国杂交水稻的重要理论与技术成果,展...……更多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发挥好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龙头支柱作用■ 本报记者 李梦楠 见习记者 余佳琪农稳社稷,种安天下。12月14日,在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暨赓续科学家精神、南繁精神座谈会上,...……更多
种业振兴海南新“稻路”
...本文转自:南国都市报深度观察种业振兴海南新“稻路”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种植的“海南好米”品种。记者 利声富 摄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海南热带资源丰富,是...……更多
果然有种丨海南盐碱地接连闻稻花香 为全国耐盐水稻推广奠定基础
...地耐盐水稻新品种“菁两优326”测产现场,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种子总站、崖州湾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广东海洋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随机抽取地块...……更多
...三亚现已聚集中种集团等1200余家涉南繁产业企业,吸引中国科学院等24家顶尖科研机构和中国农业大学等6家重点涉农高校入驻。下一步,将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建立健全“引进+培养+服务”人才聚合机制,大力引育...……更多
看三亚再生稻如何“再生金”
...领域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商再生稻产业发展。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等2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各抒己见,围绕我国各地再生稻品种、栽培技术经验等方面展开交流研讨,同...……更多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分子设计育种让水稻高产又优质■ 本报记者 徐慧玲决定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通过科学育种满足特殊群体在营养摄...……更多
一粒种子做成一个产业
...科技从事种业生产的一个标杆。回忆起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满怀深情地说:“我之所以能够比较圆满地完成学业,一靠父亲开展杂交水稻制种,二靠母亲辛勤养猪。”“我至今还记...……更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钱前:“创新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作者:本报记者 杨桐彤《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21日 07版)【创新者说】 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粮食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与创新。就拿水稻来说,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近...……更多
三亚市举行再生稻种植产业发展咨询会
...。在2月27日举行的三亚市再生稻种植产业发展咨询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企业代表围绕我国种植再生稻品种、栽培技术经验等方面展开交流研讨。同时,就三亚再生稻品种...……更多
从一粒种子到满仓好粮
...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揭牌。基地负责人戴扬介绍:“我们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100余家科研院所和种业公司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20余家南繁单位搬进专家服务基地。一支汇聚300多人的南繁科研育种团队,围...……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时隔二十几年,人类探测器再次飞掠木卫三!拍下惊人照片
木卫三,又名为盖尼米德(Ganymede),是木星众多卫星中最大的一颗卫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半径约2634千米
2024-05-27 15:24:00
2016年,豺狼座恒星突然消失,外星文明在建造戴森球?
导语古代社会的人们将星象视为吉凶预兆,在参与一些重大的政治决策之前,天子都会凭借专家们预测天象,判断自己的做法是否会有利
2024-05-27 15:25:00
在59亿公里外的冥王星上,太阳已经变成了星星,那里还有白天吗?
冥王星的公转轨道位于海王星之外,它曾经被认为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但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这颗星球不太符合行星的标准
2024-05-27 15:25:00
银河系中心隐藏着什么秘密?科学家发现,那里有一道神秘的屏障
从恒星密度这方面来讲,太阳系所在的区域最多只能算是银河系的“郊区”,这是因为银河系中的恒星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具体表现为
2024-05-27 15:26:00
300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月球和火星上都有人,AI进入方方面面
导语拯救300年后飞船上的他一天劳累后,家人的柔情能带来他的心灵片刻片刻安宁,这也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触摸不可及的梦想。但是在三个世纪前
2024-05-27 15:26:00
旅行者1号携带人类信息飞行211亿公里,遇见外星人仍需七万年
人类史上最远的太空探测器即将进入宇宙深处,地球的信息30年后才会交到外星人手里,若外星人有意交流,得在七万年后。这次飞向宇宙深处的探测器被人类称为旅行者1号
2024-05-27 15:27:00
每26秒震动一次,已持续60多年,“地球心跳”之谜至今无解
想要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当然就是从地球表面钻孔,钻到地球深处去实地勘测,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2024-05-27 15:28:00
地球上能看到满天繁星,太空照片里为什么没有星星?
导语当我们地球人亲眼目睹过满天的繁星,然后看见太空中的照片满天星空却没有星星时,心中的疑问是否也曾出现过?其实,太空的照片往往不会展现出从地球上看到的满天繁星
2024-05-27 15:28:00
月球是空的?阿波罗登月放置的月震仪,显示月球内部存在空腔
导语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自诞生以来就一直默默无闻地“照顾着”我们,但其异常之处也随之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心。自人类登上月球后
2024-05-27 15:29:00
亮度相当于700万亿颗太阳,宇宙中最亮的黑洞,究竟有多可怕?
导语在天文学中,人类能不能直接看到某颗星星,就取决于这颗星星的视星等,视星等越小,这颗星星越亮,所以只有视星等小于6的星星
2024-05-27 15:30:00
金星和地球相似度最高,同样位于宜居带,为啥却成了生命地狱?
导语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可以生物生存的行星,这个“宜居带”位于离太阳不是太近,也不是太远的位置,太阳系中有两颗行星也正好位于这个带子上
2024-05-27 15:31:00
宇宙万物都是假的吗?人类看到的星空,其实都是“幻象”
当我们看到某一个物体时,其实是我们的眼睛感受到了来自这个物体的光线,由于光的速度是有限的(大约为每秒30万公里),因此我们看到的任何一个物体
2024-05-27 15:32:00
本文转自:法治网在一起寻人救助警情处置中,面对毫无征兆的一刀,他用血肉之躯把群众护在身后。事件妥善处理完后,被刺伤的他才来到医院处理伤口
2024-05-27 15:36:00
银河系有几千亿颗恒星,太阳在其中飞驰,为何没有“撞车”?
当我们在地球上感受岁月静好的时候,地球其实一直在载着我们在围绕着太阳公转,其速度大约为每秒30公里,太阳也不是固定不动的
2024-05-27 15:42:00
既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为什么科学家却相信,宇宙中充斥着暗物质?
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中很可能充斥着一种被称为“暗物质”的神秘物质,以至于在可观测宇宙中,它们的总质量是普通物质(即我们可以直接探测到的物质)的5倍有余
2024-05-27 15: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