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果然有种丨海南连续三年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1-06 19:50:00 来源:南海网

果然有种丨海南连续三年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

编者按: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经过60多年的发展,南繁,筑牢“中国饭碗”最坚实底座,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孵化器”和“加速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的重要讲话精神,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倾力打造海南第一档聚焦种业领域的融媒体特色专栏“果然有种”,积极探索媒体+种业品牌服务,讲好种子+果子的故事,展现海南种业、中国种业的新作为、新突破、新成果。海南省融媒体中心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1月6日消息(记者 利声富)11月6日,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南繁基地,经专家测产、验收,2023年晚造双季稻亩产3000斤试验示范现场实割测产验收,首次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南繁基地试验示范的超级稻吉丰优1002平均亩产607.56公斤。受今年水稻晚造生产期雨水多等因素影响,平均亩产突破600公斤实属不易。同一地点,在今年早造测产中,首次试种的新配组合展两优1126平均亩产903.35公斤。双季稻亩产达到1510.91公斤,标志着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023年“海南双季稻亩产3000斤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实现目标,为选出更多适合海南种植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这也是海南连续三年实现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

果然有种丨海南连续三年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

11月6日,2023年晚造双季稻亩产3000斤试验示范现场实割测产验收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南繁基地进行。记者 利声富 摄

稻穗金黄,籽粒饱满,青枝腊秆,熟色很好……走进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南繁基地,看着长势均衡的25亩杂交稻组合吉丰优1002,测产专家心里也有了底。

随后,专家考核组随机选取3丘田块进行实割测产。经过称重、测定水分、去除杂质等流程后,专家们换算出了标准含水量13.5%的数据。结果显示,2023年晚造双季稻亩产3000斤试验示范,首次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南繁基地试验的超级稻吉丰优1002平均亩产607.56公斤。

测产专家认为,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南繁基地试验的吉丰优1002生长旺盛,茎秆粗壮,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倒性强,综合性状良好。“尽管种植期三亚雨水较多,但从田间现场表现看,该品种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稻品种。”测产专家表示。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了“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经过两年的试验,海南连续两年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此举为海南筛选抗病虫能力强、超高产的杂交稻品种奠定基础的同时,对推进国际合作也有很好参考价值。

为筛选出更多适合海南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等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南繁基地进行2023年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高产攻关试验。早造选用新配组合展两优1126试验示范,晚造选用具有高产、抗倒等特点的吉丰优1002试验示范。

果然有种丨海南连续三年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

11月6日,2023年晚造双季稻亩产3000斤试验示范现场实割测产验收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南繁基地进行。记者 利声富 摄

据了解,25亩吉丰优1002试验示范应用集成的培育壮秧、幼苗移栽、宽窄行种植、控氮抗倒栽培、防衰壮籽栽培等调控技术。“鉴于晚稻季节暴风雨频发且高温高湿,病虫危害严重的特点,田间管理前期通过水旱交替促进根系生长,早施足施促蘖肥以保足够分蘖数。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暴风雨来临前后及时排水防涝。全生育期注意田间病虫害发生发展,特别风雨过后应及时打药预防病虫害暴发,采用人工定点精准施药与无人机施药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海南大学南繁研究院教授夏志辉说。

在同一试验示范点,连续两年达到目标产量,“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才算攻关成功。经过前两年的试验,海南连续两年在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实验基地等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筛选出超优千号等产量高、抗病虫能力强、广适性、超高产的杂交稻新组合。

今年,是海南第三年进行“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试验。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南繁基地,取得新配组合展两优1126早造试验实现亩产903.35公斤,晚造超级稻吉丰优1002品种平均607.56公斤的成绩,也实现2023年海南“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目标。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林鸿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6 2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3年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高产攻关实验首个示范点早造测产 亩产突破900公斤
本文转自:人民网-海南频道5月15日,2023年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高产攻关实验迎来早造测产。测产现场,机械在田间来回穿梭
2023-05-16 14:31:00
种业振兴新“稻路”上,三亚实现杂交水稻亩产4000斤
...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海南热带资源丰富,是闻名全国的南繁热土,许多优质稻种均经过海南阳光的沐浴,南繁的加代后从海南走向全国,乃至国外。一粒稻,一颗
2024-03-21 00:29:00
种业振兴海南新“稻路”
本文转自:南国都市报深度观察种业振兴海南新“稻路”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种植的“海南好米”品种。记者 利声富 摄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
2024-03-20 09:40:00
“海南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开始测产验收
6月18日消息近日,位于临高县的“海南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开始收割称重,2023年早造临高县示范点测产验收湘两优900
2023-06-18 19:37:00
“他不服老,不喜欢我们叫他袁老”
...排右三)和学生们。 01一块儿下田,进行科研攻关,到海南进行南繁育种……1987年,赵炳然大学毕业后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如今已在这里工作了36年。其中的34年时光,他
2023-09-07 18:06:00
我国杂交水稻在70余国推广应用近百亿亩
...、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分别介绍了杂交水稻50年成就与展望。“50年来,杂交水稻历经三次理论创新突破,五轮高产
2023-10-12 21:49:00
扎根琼岛沃土 攥紧中国种子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暨赓续科学家精神、南繁精神座谈会与会科学家谈思考、讲进展、聊规划扎根琼岛沃土 攥紧中国种子■ 见习记者 余佳琪 本报记者 黄媛艳 陈
2023-12-15 07:27:00
春早育种忙
本文转自:萍乡日报彭君 王凡真3月以来,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南滨农场,江西省萍乡市农科中心的水稻科研团队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南繁工作。团队里的科研人员顶着烈日,忙碌于田间地头,进行材
2024-03-22 09:25:00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 科学家聚三亚共商南繁未来发展
...三亚12月14日电 (张月和)北方正值隆冬时节,位于热带的海南三亚又迎来一年南繁季。12月14日,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暨赓续科学家精神、南繁精神座谈会在三亚崖州湾科技
2023-12-14 21:3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旗开得胜!U17女足世界杯中国队首战5∶0大胜挪威队
北京时间10月18日晚,2025年国际足联17岁以下女足世界杯小组赛C组首轮较量在中国队和挪威队之间展开。陈睿琳直接任意球破门首开记录
2025-10-19 06:15:00
“入住时每户都交了10800元,开发商说是用来通天然气和统一安装壁挂锅炉采暖。如今不仅壁挂锅炉没见到,连天然气管道都还没影
2025-10-18 08:11:00
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河北斐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小宏:聚集高端人才,打造创新“强引擎”
河北斐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小宏聚集高端人才,打造创新“强引擎”10月13日,梁小宏(左二)在实验室与同事们探讨产品研发计划
2025-10-18 08:33:00
10月17日,河北正定。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机器人堪称最强打工人,热舞后倒头就睡,原来它们也知道累,这躺平姿势真标准。
2025-10-18 08:35:00
什么样的中国文化符号,能既跨越山海影响全球,又穿透千年适配现代,更在科技浪潮中成为人类共同的智慧资源?答案藏在福建建阳考亭书院的黛瓦粉墙间
2025-10-18 08:48:00
【亮点】注入强劲政策动能●我市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数据流通、应用创新、发展环境等五大方面推出16条务实举措●单项最高奖补额度高达3000万元●提供“资金+政策+场景”三重保障
2025-10-18 08:59:00
作家评论家齐聚厦门 共话两岸文学发展
张晓风展示牛骨。(主办方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昨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文学笔会暨文学名家厦门采风活动举办
2025-10-18 08:59:00
枣庄市女企业家商会慰问枣庄高新公安民辅警
鲁网10月17日讯10月17日,一份满载温情的“甜蜜馈赠”送达枣庄高新区公安分局张范派出所民辅警手中。枣庄市女企业家商会委托滕州市柴胡店镇刘村工作人员
2025-10-18 09:02:00
青春华章丨国际食品展区闪耀全国糖酒会:汇五洲佳品,拉满“国际范”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甜甜“这是一场舌尖上的‘环球博览会’!”10月16日—18日,第113届全国糖酒会在河西集团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2025-10-18 09:22:00
南报网讯(记者何洁)近日,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正在热播,这部剧以吴石、朱枫等烈士为原型,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谍战史诗
2025-10-18 09:22:00
蚌埠市区一地将短时停气
大皖新闻讯 记者10月18日从蚌埠新奥燃气发布的停气通知获悉,因管道碰接,当地计划2025年10月20日14时10分-16时30分期间停气。停气范围:学翰府邸6号楼及周边商户大皖
2025-10-18 10:01:00
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应用交流活动召开河北招投标数智化两项重要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贡宪云)10月17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应用交流活动在石家庄(正定)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2025-10-18 10:03:00
滨州中医医院开展肿瘤患者腰椎病理性骨折伴脊髓损伤微创术式治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近日,滨州市中医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椎间盘突出治疗中心成功为一例霍奇金淋巴瘤腰椎转移瘤病理性骨折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
2025-10-18 10:56:00
东营颐养院里的“隐形守护神”,是这些养老“黑科技”
在东营的颐养院里,一场静悄悄的“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传统的养老模式。这些看似寻常的房间内,科技以最温柔的方式融入老人们的日常生活
2025-10-18 10:59:00
东南网10月18日(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陈欢欢)5000米级潜航机器人、AI赋能“空天地海”监测网……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
2025-10-18 1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