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他不服老,不喜欢我们叫他袁老”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9-07 18:0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双季稻亩产突破1600公斤;耐盐碱水稻率先实现近海种植;低镉水稻品种丰产效果大面积显现……

两年多时间,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继承他的遗志,接续奋斗,交出一份份可喜的成绩单。如今,又到收获的季节,我们又想起了他。

今天(9月7日)是袁隆平院士诞辰93周年的日子。总台记者专访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体系科学家赵炳然,听他讲述杂交水稻创新团队以及他和袁老师34年的师生情谊。

“他不服老,不喜欢我们叫他袁老”

图片△袁隆平(中)、赵炳然(后排右三)和学生们。

01

一块儿下田,进行科研攻关,到海南进行南繁育种……

1987年,赵炳然大学毕业后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如今已在这里工作了36年。其中的34年时光,他都跟随着袁隆平。

“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袁隆平的这句话一直影响着赵炳然,现在的他也像袁老师一样,大把时间都在田里。

“他不服老,不喜欢我们叫他袁老”

图片△赵炳然(左)和农民一起下田。

近日,赵炳然团队主导培育的“臻两优8612”低镉水稻品种丰产效果大面积显现,稻谷镉含量平均值仅为每公斤0.0195毫克,远低于0.2毫克/公斤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赵炳然说,袁老师生前非常重视低镉水稻品种的攻关,这对于粮食安全和解决稻米镉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他不服老,不喜欢我们叫他袁老”

图片△“臻两优8612”低镉水稻

近年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还开展了耐盐碱水稻研究,选育适应盐碱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种。

2021年,耐盐碱水稻“叁优9号”在海南三亚进行了大规模试验,亩产达到329公斤,实现了袁隆平2019年提出的目标任务。2022年,耐盐碱水稻还实现了近海种植。

“他不服老,不喜欢我们叫他袁老”

02

每次有新突破,他会说“满意,但不满足”……

今年是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1987年,袁隆平提出从三系法到一系法的杂交水稻发展战略。在两系杂交水稻研究期间,团队曾遇到很多技术瓶颈。

赵炳然回忆,最大的困难是在1989年夏天,突然的低温导致本该表现不育的水稻可育了,研究也因此失败。当时,很多国际上的专家纷纷放弃了研究,但袁老师不服输,他三天三夜没睡觉,思考如何突破这个瓶颈。

经过苦心钻研和实践,袁隆平提出一系列战略战术和技术路线,终于取得成功,使得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流域得到大面积推广。后来,两系杂交水稻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系法、两系法成功以后,他又开始超级杂交稻的研究,提出要高冠层、矮穗层的形态。”赵炳然介绍,在袁隆平的指导下,团队培育出了第一、二期超级杂交水稻。

当团队去到国外,把超级杂交水稻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外国人时,他们惊呼“Waterfall rice”(这就是瀑布稻)!

“他不服老,不喜欢我们叫他袁老”

赵炳然回忆说:“每次有新突破,袁老师都会说‘很高兴,more than excited’,还会说,满意但不满足。”

后来,团队接连培育出第三、四期超级杂交水稻Y两优2号、 Y两优900。当袁隆平获得国内外各种奖励时,他会和学生们说,荣誉是属于祖国的,属于千千万万同行的。“奖励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我们更要谦虚,要‘夹住尾巴做人’。”

“他不服老,不喜欢我们叫他袁老”

△农民收割超级稻。

03

年过九旬的他,仍坚持亲自为水稻科研工作者颁奖,鼓励他们继续前行……

在赵炳然的印象中,袁老师很“倔”,90岁高龄时,他还在亲自写论文,研究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只要听说试验田哪里可能要达标,他都要去现场。“我们都叫他袁老师,他不服老,也不喜欢被称呼袁老。”

每每看到袁老师下田的身影,赵炳然和身边的人总是很感动。“他常常会说,‘我拼了老命也会实现的。’”

“他不服老,不喜欢我们叫他袁老”

△2017年,袁隆平在山东考察海水稻长势。

虽然工作繁忙,但袁隆平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性格。在赵炳然印象中,哪里有袁老师的身影,哪里就有欢声笑语。“单位文娱活动丰富,袁老师会召集同事下象棋,偶尔还会拉小提琴。在海南时,业余时间老师还会邀请我们去游泳。”

“他不服老,不喜欢我们叫他袁老”

2020年11月,第十一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公布,袁隆平为获奖者颁奖。作为获奖者之一,赵炳然既高兴又有些难过,他知道当时袁老师的身体状况已不如往昔,但袁隆平仍坚持亲自颁奖,希望鼓励水稻科研工作者继续前行。

“他不服老,不喜欢我们叫他袁老”

图片△袁隆平为赵炳然颁奖。

2020年12月20日,团队在海南基地开水稻高产攻关会,赵炳然回忆说,那时袁老师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但平时能走的时候他都拒绝搀扶。“那天会议室条件有限,是我们把他抬进去的。以前开会他总是直奔主题,三言两语就结束了,那天他一一讲述每个细节,部署每个示范点,我们参会的人都深受触动。”

04

“一粒种子藏世界,天命之年攀高峰。”

作为学生,能追随袁老师工作34年,赵炳然觉得自己很幸运。袁老师的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现在也是赵炳然愿为之奋斗一生的梦想。

“他不服老,不喜欢我们叫他袁老”

图片△袁隆平曾寄语赵炳然:一粒种子藏世界,天命之年攀高峰。

作为老师,袁隆平对待学生和后辈的态度也让赵炳然受益匪浅。在他眼中,袁老师非常谦虚、看重创新,对待年轻人都是鼓励的态度。“我还记得来到单位后,他说‘这个年轻人创新能力很强,人也踏实’,愿意主动收我做学生。”

“他不服老,不喜欢我们叫他袁老”

图片△赵炳然带着学生韶也向袁隆平请教

如今,带领团队和学生的赵炳然也在延续袁老师的理念。当高档优质香型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韶香100”培育成功时,赵炳然为鼓励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生韶也,特意用他的名字中的“韶”来命名。“我们需要鼓励更多年轻人投入杂交水稻科研工作。”

“他不服老,不喜欢我们叫他袁老”

每当遇到选择和困难,赵炳然总会忍不住想,如果袁老师在,他会怎么做。

如今,袁隆平已离开两年多,赵炳然最想跟老师说的还是报喜,“按照他的交代,继续攀登高峰,不断创新,为推动杂交水稻和产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作更多贡献。”

捷报频传

就是最好的纪念!

致敬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7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科研“后浪”站C位丨种子的秘密
...里记录水稻生长数据。新华社记者 周勉 摄少年时代就把袁隆平当成榜样的韶也,大学坚定选择了生物科学专业。毕业后,他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为一名实验员。2013年,为破解“
2024-05-03 08:47:00
“杂交水稻发源地”问“稻”:科研人赓续创新精神
...神中新社记者 邓霞 徐志雄今年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攻克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难关50周年。恰逢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中新社记者走进“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重访袁
2023-10-16 16:26:00
郭名奇和袁隆平的师生情缘
...1981年获得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奖人从右至左为袁隆平、周坤炉、李必湖、郭名奇、黎垣庆、尹华奇。郭名奇(左一)2006年获袁隆平农业科技奖。 □ 陈俊文郭名奇是袁隆平
2023-01-28 01:15:00
让“种子”精神代代赓续
...点农业农科产业园——隆平院士港,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亲自选址和题名的。走进传承馆,一颗6米高的“黄金稻米”艺术造型映入眼帘,种子外围的双螺旋形态,寓意着杂交水稻的原理。“
2024-06-03 02:36:00
最好的缅怀,是精神传承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纪念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缅怀,是精神传承【科技观察家】◎俞慧友三年前的今天,袁隆平院士在世人的深切惋惜中与世长辞。此后每年的5月22日,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自发缅怀
2024-05-23 02:36:00
...,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唐人万寿园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墓前,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原秘书长拉库托松·菲利贝尔不远万里带来了一份承载着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人民真诚谢意的礼物——产自非
2023-10-07 01:51:00
风吹稻浪 禾下乘凉
本文转自:九江日报风吹稻浪 禾下乘凉——缅怀袁隆平院士逝世三周年本报记者 陈沽玥因为一颗巨星的陨落,5月22日注定要被人铭记。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
2024-05-23 07:47:00
...农校,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生活和工作了数十年的地方。如今这里依然完好地保留了当年杂交水稻科研教学工作时的教室、教案、试验台,以及袁隆平先生
2023-10-16 13:44:00
日前,一段“袁隆平墓前有一碗来自非洲农民的大米”视频吸引了许多网友关注这碗大米见证了中非友谊2008年,中方农业技术团队带着杂交水稻种子踏入马达加斯加他们决心“用杂交水稻帮非洲孩
2024-09-05 20:3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这些事项要注意,十堰中燃开展11月份入户燃气安检工作
守护万家烟火气,安全用气是第一!为切实保障广大市民家庭用气安全,十堰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将对用户燃气进行安检工作,计划安检时间内
2025-11-04 18:06:00
国泰航空长沙往返香港直航航班正式启航
国泰集团行政总裁林绍波(左八)、国泰顾客及商务总裁刘凯诗(右七)与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崔武松(右八)、湖南省人民政府港澳办副主任
2025-11-04 18:08:00
上饶市广丰农商银行携手洋口镇中心社区共筑温情重阳
10月29日,广丰农商银行联合洋口镇中心社区,以“重阳暖乡,金融惠民”为主题,开展了一场温馨而贴心的公益服务活动,为本地老年人及退役军人送上节日的问候与实在的关怀
2025-11-04 18:10:00
上饶市广丰农商银行举办第四届职工趣味运动会
为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营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氛围,广丰农商银行于10月30日上午在广丰区城东全民健身中心举行第四届职工趣味运动会
2025-11-04 18:10:00
中新经纬11月4日电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消息,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5部门发布《关于开展银发医养行动的通知》(简称《通知》)
2025-11-04 18:11:00
河北安国市一村遭遇“搬迁困局”:旧房断水断电,新房已延期五年
海报新闻发布:“本来说是2020年12月份就能入住新房,结果到现在也没能入住。”近日,河北保定安国市西城镇南流罗村多名村民向海报新闻记者反映
2025-11-04 18:15:00
第七届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在榕开幕
第七届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在福州开幕。福州新闻网11月4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张旭 严鑫/文 叶义斌/摄)11月4日,第七届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在榕开幕
2025-11-04 18:18:00
河北新闻网讯(侯淼、申卫霞)金秋时节,行唐县东安太庄村的红薯田迎来丰收。近日,薯你好农业公司负责人钱利伟算了笔账:“行唐县‘乡村新型农民夜校’(以下简称“村校”)帮我们对接技术与市场
2025-11-04 18:24:00
陕西登记社会组织30290家 五年来清理低效、无效社会组织2549家
11月4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民政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戈养年出席并介绍陕西省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情况
2025-11-04 18:41:00
河南斩获2席!国家级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公示
大河网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布第二批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入围揭榜单位名单,共有86家单位入选
2025-11-04 18:45:00
“政”解丨来了!新乡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规划公布→
大河网讯 建成5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年均培育100家以上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电商年进出口额突破100亿元……近日,省政府印发《中国(新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2025-11-04 18:45:00
老有福|2025海峡两岸老龄产业博览会12月在榕启幕
福州新闻网11月4日讯(记者 潘温祥 文/摄)4日下午,2025海峡两岸老龄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福建省省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举行
2025-11-04 18:51:00
11月4日从杏花岭区获悉,为切实规范农村地区小餐饮经营行为,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水平,营造整洁、安全、文明的消费环境
2025-11-04 19:05:00
11月4日,市民周恬搭乘东航航班去外地,她办完值机手续后发现,拿到的登机牌上增添了永祚寺双塔、太原古县城、山西博物院等景点标识
2025-11-04 19:05:00
“晋韵晋美,大河奔腾”第五届中国沿黄九省省会城市画院联盟黄河主题优秀美术作品联展,11月4日在太原美术馆开展,170余幅围绕黄河主题创作的精品力作
2025-11-04 19: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