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袁隆平院士墓前的大米,又刷屏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9-05 20:37:00 来源:缘之心

日前,一段“袁隆平墓前

有一碗来自非洲农民的大米”视频

吸引了许多网友关注

这碗大米见证了中非友谊

2008年,中方农业技术团队

带着杂交水稻种子踏入马达加斯加

他们决心“用杂交水稻

帮非洲孩子们解决温饱”问题

在袁隆平院士指导下

团队成功培育出

3种适合当地的高产杂交水稻种子

推动水稻产量

从每公顷平均2.5吨提升到了7.5吨自动播放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副主任李艳萍,是当时赴马达加斯加的中方农业技术团队中的一员。对她来说,马达加斯加是她的第二故乡。

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中国政府承诺,在3年时间内,为非洲援建10个有特色的农业示范中心。

2008年,李艳萍和湖南专家团队带着杂交水稻种子踏入了非洲最大的海岛国家——马达加斯加,李艳萍是团队中唯一的女性。16年来,她每年至少有11个月的时间在非洲,把杂交水稻的“中国经验”带到非洲大地。

水稻是马达加斯加的主要农作物。然而,受制于种子质量、种植技术、基础设施等多重因素,马达加斯加的稻米产量一直无法完全满足本国民众的口粮需求。

“马达加斯加的东海岸线,台风一吹,水稻就倒了。西海岸线是热带草原气候,干旱少雨,所以水稻抗涝的同时也要抗旱。”李艳萍说。

在马达加斯加,李艳萍看到当地瘦骨嶙峋的孩子。“我们会买饼干和糖分给孩子们吃,他们高兴地跑过来说‘谢谢’,那时我就希望用杂交水稻帮他们解决温饱问题。 ”

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导下,李艳萍和同事们10年内跑遍了马达加斯加所有的水稻种植区,成功培育出3种适合当地的高产杂交水稻种子,实现了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本土化。

李艳萍介绍:“马达加斯加是常规的稻品种,平均产量2.5吨每公顷,种上我们的杂交水稻品种,平均产量能达到7.5吨每公顷。”

2017年8月,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官员专程来到湖南长沙,送给袁隆平一份特殊的礼物——印有水稻图案的新版马达加斯加货币。

“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是袁隆平院士生前最大的心愿。

在他去世之后,2023年,马达加斯加原农业部官员菲利贝尔在李艳萍的陪同下,特地来到湖南长沙,在袁隆平院士的墓前献上了一碗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杂交水稻大米。

菲利贝尔说:“如果没有袁隆平教授,马达加斯加就不知道有杂交水稻品种。没有杂交水稻,马达加斯加就不能像中国一样发展。”

目前,已有20多个非洲国家引进种植中国的杂交水稻。中国杂交水稻在这些非洲国家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结出了累累硕果。

根据《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首个三年规划,中国已向非洲派出500多名农业专家,培训近9000人次农业人才。

截至去年底,中国已在非洲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了玉米密植、蔬菜栽培、木薯快速繁育等300多项先进农业技术,惠及100多万非洲小农户,助力非洲国家减贫发展事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5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长沙市唐人万寿园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墓前,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原秘书长拉库托松·菲利贝尔不远万里带来了一份承载着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人民真诚谢意的礼物——产自非洲的杂交水稻大
2023-10-07 01:51:00
西南大学非洲留学生:不敢相信我和袁爷爷是校友
...覆盖全球梦。5月22日,是袁隆平逝世4周年纪念日。来自马达加斯加的西南大学留学生梦蝶(MIARIMBOLA ANDRIANJATOVO MIRAY FIFALIANA)来到校内袁隆平雕像前送上鲜花
2025-05-22 09:37:00
非洲农技专家眼中的袁隆平:他让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塔那那利佛7月5日电 对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农业技术专家朗博阿萨拉玛来说,人生高光时刻来自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两次相遇。与袁老和杂交水稻技术之间的不解之缘
2023-07-05 22:51:00
中外青少年齐聚北京讲述中国故事
...组演讲题目为This is What China is Acutally Like(这就是中国)。马达加斯加留学生乔安安什么是中国
2023-08-03 11:26:00
中非共促农业合作 共享发展机遇
...学员分别来自布隆迪、多哥、刚果(金)、刚果(布)、马达加斯加、喀麦隆。农业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坚持“授人以渔”,通过实施农业援外培训项目、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出高级
2023-07-22 08:27:00
生长在非洲岛国上的中国杂交水稻
来源:新华网5月12日,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马希奇镇的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当地农民在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田内收割水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
2023-05-14 12:37:00
...,首届安江杂交水稻大会在湖南怀化召开。大会以“学习袁隆平 擦亮农耕名片 打造种业之都”为主题,来自水稻界院士专家,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知名企业代表参会。大会围绕水稻种质资源收集
2024-09-26 10:21:00
致敬袁隆平,豪掷百万做公益!玩家:有事儿逆水寒是真上啊!
...扶贫与粮食安全事业做贡献!10月25日,逆水寒联动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上线,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所带领成立的最后一所研究站
2024-10-24 21:09:00
稻花香里说丰年·金秋“驾”期 “美”在吉林|在黑土地上实现“禾下乘凉梦”
...分。12年前,九月丰家庭农场负责人肖建波在湖南见到了袁隆平院士。“袁院士说咱们北方的水土资源、昼夜温差等自然条件,能生产优质稻米,并且希望能开发一些好的大米品种。”就这样,肖
2023-09-24 12:2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合众和你在一起:风雨中守护每一份希望
在生活的起伏跌宕中,保险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近日,合众人寿江苏宿迁中支以一次迅速而贴心的理赔服务,再次展现了其在客户面临困境时的坚定守护
2025-10-09 22:19:00
万余名优秀学子“职”等您来!临沂大学毕业生双选会即将启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其峰10月9日,临沂大学面向社会发布“临沂大学2026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活动”邀请函,邀请各用人单位莅临选才
2025-10-09 21:39:00
深耕党史廿九载!蒙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王铭铎守好“红色家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蒙阴县,有一位深耕党史领域的“老黄牛”。他以笔为犁,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红色脉络;以心为灯
2025-10-09 21:39:00
听力下降后第一选择,90%的人搞错了!
45岁的张先生(化名),是一家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每天在会议室、客户现场来回穿梭,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某个周一早晨,他忽然觉得左耳像是被棉花塞住
2025-10-09 18:15:00
嫦娥之快,可越九天;天问之远,已巡星火。北斗之明,导航寰宇;神舟之捷,往返苍穹。人类探索的脚步,正以加速度迈向那浩瀚星海的深处
2025-10-09 18:51:00
青岛平度:“00后”截瘫女孩李子萱55小时自主登顶泰山 以生命韧性书写无障碍出行新篇章
鲁网10月9日讯(记者 潘亚妮 实习记者 刘悦)10月7日晚9时许,山东泰山南天门见证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突破:青岛平度00后女孩李子萱
2025-10-09 18:16:00
鲁医健康说|睡不好非小事,睡眠障碍易缠上这些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关系着大众的健康幸福,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2025-10-09 18:15:00
国庆我在岗|国庆“警”色浓 忠诚护平安
多彩贵州网讯国庆假期,当大多数人沉浸在与家人团聚、外出游玩的欢乐中时,黔东南公安广大民警辅警始终坚守岗位,用一件件暖心警事
2025-10-09 17:03:00
临沂圣陶高级中学魏冰玉老师、张晓双老师获评高新区“表现突出教师/班主任”荣誉
鲁网10月9日讯近日,临沂高新区教育体育工作办公室公布2025年表现突出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结果,临沂圣陶高级中学喜讯传来——魏冰玉老师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与突出的育人成效
2025-10-09 17:03:00
Ddrops滴卓思全球宝宝第一口营养纪录片重磅发布,以全球视野探寻宝宝营养的关键
近日,全球知名营养品品牌Ddrops滴卓思发布了《全球宝宝第一口营养》系列纪录片。该系列包含9部短片,深入全球9个国家
2025-10-09 17:04:00
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发生5.4级地震 初步研判:近几日原震区发生更大地震可能性不大
大皖新闻讯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9日13时17分在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0
2025-10-09 16:34:00
微光成炬!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里的这些暖心故事想讲给你听……
在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时间似乎总在两种节奏里流转:急诊、门诊通道的脚步急促而紧迫,病房里的话语却温柔又绵长。这里不仅有与病痛赛跑的紧张时刻
2025-10-09 16:32:00
一面锦旗映初心 一颗诚心育桃李——记莒南县西城小学张宏老师平凡而温暖的善举
鲁网10月9日讯近日,莒南县西城小学老师张宏用一次拾金不昧的平凡善举,生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她在外出途中捡到一部崭新手机后
2025-10-09 16:29:00
“日薪5000元,急招‘霸总爹’”等极具吸引力的短剧、群演招募信息在社交平台热传,吸引银发族及兼职人群。但《法治日报》调查显示
2025-10-09 16:13:00
东南网10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10月1日,《泉州与中国当代艺术》讲座在位于泉州鲤城区的小山丛竹书院举行。小山丛竹书院
2025-10-09 15: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