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让“种子”精神代代赓续
——隆平好种子精神传承馆开馆侧记
◎本报记者 叶 青
“希望‘种子’精神代代赓续。”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郑重地把一束“超级稻”稻穗交到广州市黄埔军校纪念中学学生代表手中。5月30日,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位于广州黄埔区的隆平好种子精神传承馆正式开馆。
隆平好种子精神传承馆位于广东省重点农业农科产业园——隆平院士港,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亲自选址和题名的。走进传承馆,一颗6米高的“黄金稻米”艺术造型映入眼帘,种子外围的双螺旋形态,寓意着杂交水稻的原理。“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两个主题浮雕,生动再现了袁隆平生前的两个梦想。
袁隆平一生践行“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的“种子”精神。他培育杂交水稻是一个艰辛的历程,团队进行了无数次育种试验,均以失败告终。直到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野败”,袁隆平构想的“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才有了突破口。
“100次实验中,有一次成功就很好了。”袁定阳和广州市黄埔军校纪念中学学生分享道,“这启发我们做事一定要目标明确、敢于探索、仔细观察、永不放弃。”
袁隆平的“种子”精神,引领着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
“与袁老共事相处,我时刻受到‘种子’精神的感染与激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院长罗锡文回忆起袁隆平“飞机授粉”的创新故事。
“飞机授粉”在国际上有先例,但我国一直没使用。袁隆平是提出该想法的第一人。2012年4月,在海南三亚,袁隆平找来两架无人机试验,证明了四级风最有利于水稻赶粉。之后,在湖南的实验基地,袁隆平用飞机赶花粉代替人工赶花粉,测产产量比之前高出了13.4%。
“之后在插秧、授粉等方面,我们两个团队继续合作了七八年之久,取得良好的效果。”罗锡文说。
“袁老师生前只要不出差,几乎每天都要到科研试验田看看新品种、新方法、新技术在田间的效果。他经常告诫我们,‘种田无小事’,电脑里是种不出水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理事长柏连阳说,“三年来,我们以‘种子’精神逐梦前进,不断取得科研新突破。”
2023年10月,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团队在四川德昌率先突破水稻单产1200公斤,实现了袁老的未竟之愿;在黄埔区连续两年实现了“双季稻亩产3000斤”的超高产攻关目标;率先在贵州黔南州长顺县突破机收亩产1000公斤目标。
“不管经历多少风霜雨雪、严寒酷暑,还是艰难险阻,我们要直面成长中的种种困难,像种子一样努力向上生长,这就是‘种子’精神。希望青少年永继传承‘种子’精神。”袁定阳胸前的稻穗胸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主办方表示,传承馆将成为怀念隆平院士、传承“种子”精神、接力隆平梦想的文化新地标,也是黄埔区高质量推动“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新起点和新高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3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