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我们得以平视世界,袁隆平功不可没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1-02 23:02:00 来源:搜狐科技

搜狐科技《思想大爆炸-对话科学家》栏目第46期,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钱前。

嘉宾简介:

钱前,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水稻种质资源研究,善于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发掘育种中需要的种质和基因资源,培育出“嘉禾优7245”等一批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他的“小薇”微型水稻,已两次登上太空,为未来建设太空水稻工厂提供资源储备。

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我们得以平视世界,袁隆平功不可没

划重点:

1.我们得以平视世界,袁隆平功不可没。

2.粮食安全是我们国家农业的首要任务,一粒种子中包含很多科技内涵。

3.“小薇”的株高比较矮,和传统水稻相比,它的身形更适合在空间站种植,它的谷草比也相对较高。

4.通过海量的杂交来寻找最佳组合,成功几率通常在十万分之一或一百万分之一,这种小几率的事件需要长时间的坚守。

5.作为一名水稻人,要不断扩展知识面,吃苦耐劳,持续坚守,学会团队合作,但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创新。

6.种质创新就是育种的灵魂,当下种业发展关键在于进一步提升种源创新效率,将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推动育种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周锦童

编辑|杨锦

“最后我要感谢袁先生。”这是钱前在腾讯科学WE大会上的结束语,他口中的“袁先生”恐怕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熟知,那就是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钱前曾说:“我们得以平视世界,袁隆平功不可没。”的确,在国际上普遍认为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的时候,袁隆平院士以“三系配套法”让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了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他的种子在地里生根发芽,他的精神也悄悄地在钱前心里“生根发芽”……

于是从南开大学毕业后,钱前义无反顾地来到了中国水稻研究所工作,这里的工作异常辛苦,水稻田才更像是他的实验室,从收谷到数稻穗,再到实验室探寻水稻特殊基因再到指导育种,钱前付出了很多心血。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钱前从具有理想株型特征的水稻材料“少蘖粳”中,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定位了核心基因IPA1,揭示了水稻调控分蘖的分子机制,实现了科学指导水稻增量。

此外,他还曾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项奖项,当然被谈及最多的还是问天实验舱带上天的“太空快递”——钱前团队培育的矮秆水稻品种“小薇”。

会前采访时钱前也谈到了小薇的特别之处,他表示,“小薇”的株高比较矮,大概10-20公分,和传统水稻相比,它的身形更适合在空间站种植,此外它的谷草比也相对较高。

“小薇”只是一个起点,“我希望‘小薇’作为先行者,能够在太空生根发芽,逐渐实现全生命周期,水稻是粮食作物里最核心的部分,繁殖系数也最高,希望未来人类向太空移民的时候能够有饭吃,而且水稻种质资源也成就了我国杂交水稻。”钱前如是说。

粮食安全是我们国家农业的首要任务,一粒种子中包含很多科技内涵,但想破解水稻基因的密码却并不简单,水稻有将近4万个基因,杂交就意味着4万基因和4万基因的重组。

“我们要通过海量的杂交来寻找最佳组合,成功几率通常在十万分之一或一百万分之一,这种小几率的事件需要长时间的坚守,坚守就是‘汗水+机遇’,幸运的人能成功,但不幸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成功,所以要通过新技术来实现精准育种。”钱前如是说。

在会前的采访中他也曾表示:“我觉得学农是非常苦的,甚至我儿子都觉得学农不好,我孙子现在两岁,我希望等到他那个时候,可以实现工厂自动化,农业机械化、智能化。”

的确,从上世纪中期兴起的绿色革命至今,农业科技创新的浪潮此起彼伏,从矮化育种到杂交水稻再到超级稻育种,水稻种子不断升级,水稻产量也在不断提高,而这其中最离不开的就是“创新”。

“科学就是要创新,袁先生这一辈子都在鼓励我们创新。”钱前如是说。除了“创新”之外,作为一名“水稻人”还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对此,钱前对搜狐科技表示:“首先就是要拓展知识面,没有知识积累很难创新;然后要吃苦耐劳,也许实现精准育种就没有这么辛苦,但素质一定要在;再一个就是要坚守,白天下地,晚上回实验室,要坚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最后就是要学会团队合作,成功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和集体的汗水。”

种质资源被誉为推动农业发展的“芯片”,在演讲中,钱前带观众回顾了我国水稻育种历经的三次技术飞跃,同时也分享了创造性引领水稻单产提升的科学突破。

其中,袁隆平院士团队发现天然雄性不育的水稻种质“野败”,一批科学家集智攻关,成功攻克杂交水稻制种和杂种优势利用难题,显著提高了稻米产量,引领了“第二次绿色革命”,为解决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在谈及未来种业发展方向时,他则表示:“种质创新就是育种的灵魂,当下种业发展关键在于进一步提升种源创新效率,将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推动育种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我国种质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育种创新优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3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建院30年,这里为何能成为科技大师荟萃之地?
...准成立中国工程院。当年6月3日,中国工程院成立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同时举行,大会选举朱光亚为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也是在这次大会上,除了产生中国工程院的
2024-06-03 22:15:00
纪念土壤学家侯光炯院士诞辰120周年 西南大学上演《大地之子》
...观众被他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在西南大学已故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前夜,西南大学档案馆以一场根据侯光炯真实事迹创作的情景剧《大地之子》,
2025-05-08 21:21:00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获得中国科技界崇高荣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现为武汉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图源:中国科技网作为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一直致力于
2024-06-24 11:57:00
扎根琼岛沃土 攥紧中国种子
...是真正的南繁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事,做成事。”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数十年如一日,把科技创新写在大地上,推动国家种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科研人员共同的使命。琼岛沃壤无言,
2023-12-15 07:27:00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世人皆知,杨振宁的成就是什么?
...主,另一位是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可以说袁隆平这杨振宁这两位老先生都对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不少人喜欢将这两位科学家进行比较,有人说袁老是杂交水稻之父,是我国杂交水
2023-02-06 09:00:00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 科学家聚三亚共商南繁未来发展
...拿着手电和木棍驱赶老鼠、保护稻田的情景历历在目。”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如今有了明亮宽敞的实验楼、高端的实验设备,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为育种接班人,希望能够早日培育出兼具较高
2023-12-14 21:31:00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与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签约仪式举行
...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种康院士、清华大学谢道昕
2024-09-11 01:02:00
我国杂交水稻在70余国推广应用近百亿亩
...四喜致辞,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阿杰伊·科利发来贺信;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2位院士,各省农业科学院、高校以及种业龙头企业代表共同回顾杂交水稻技术研发创新过程,总结50年来中国
2023-10-12 21:49:00
...立了(国际)工程技术科学院理事会,我国曾六次应邀派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列席该理事会,并于1990年正式以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的名义申请加入该组织,但因故未被接纳。中国
2024-06-04 07:5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节日我在岗丨十堰高周波:抓创新赶订单 全力冲刺年度目标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林)在国庆中秋假期,位于十堰经济开发区的十堰高周波科工贸有限公司抓创新赶订单,全力冲刺年度目标
2025-10-05 20:21:00
节日我在岗丨艾斯卓智能科技:节日不休 赶制订单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耿吉国)放假不放松,生产不停工。国庆中秋长假,我市各生产企业铆足干劲抓生产、赶订单,奋力冲刺年度目标任务
2025-10-05 20:21:00
普阳钢铁工程机械用高强高韧宽厚板全国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一块宽厚板的靶向发力——“铁疙瘩”怎样变成“金娃娃”(十)从矿山到港口
2025-10-05 07:47:00
人气旺 厦门多个商场假日客流爆棚、销售额亮眼
集美大悦城商圈内,小朋友和机器人亲密互动。(本组图/厦门日报记者 黄晓珍 摄)国庆中秋假期, 厦门SM购物中心潮玩店内人气火爆
2025-10-04 09:20:00
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发布公告公开征集一批河北省高质量数据集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9月26日,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发布公告
2025-10-04 08:03:00
央媒看太原9月30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以《双节市场备货足美食特产受青睐》为题,报道了假期到来,太原市各大综合市场提前备货
2025-10-04 07:1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近日,2025鼓浪屿世遗文创作品征集活动启动。此次活动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地区)高校、企业
2025-10-03 08:3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石青青)长假期间,许多人从忙碌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趁机好好休息。可是,如果休息方式不得当
2025-10-03 08:37:00
渤海之潮涌动着澎湃的脉搏,海河之畔镌刻着科技的印记。10年前,一颗带有“清华”基因的种子在天津这片沃土扎根;10年后,它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2025-10-03 09:25:00
太燃了!无人机空中展旗!高新区国庆“氛围组”已上线!
2025-10-03 23:48:00
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北京卫视发起“老板驾到”直播活动,吸引用户下单超100万元团购券
9月29日,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北京卫视发起“老板驾到”直播活动,助力北京国庆中秋消费。抖音用户在@北京卫视 直播间下单超1万次
2025-10-03 18:36:00
“FutureBOT未来引力”2025北京机器人文化节首日盛况 打造国庆科技打卡新地标
国庆首日,“FutureBOT未来引力”2025北京机器人文化节在北京昌平超极合生汇正式拉开帷幕,成为国庆假期极具科技温度的打卡地
2025-10-03 19:06:00
走到白石山巅的尽头,这家建在悬崖边的“云端咖啡厅”绝对让你惊呼。
2025-10-03 11:37:00
泰康人寿发布新品“泰康百万药无忧(庆典版)医疗保险”(以下‬简称“百万药无忧”),以广覆盖、易投保、强保障、低费率为优势
2025-10-03 09:1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林雨新)在近日举行的2025全球数据管理峰会“数据要素分论坛暨大数据统计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管理研讨会”上
2025-10-03 08: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