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
海南可以跑出育种“加速度”
■ 本报记者 黄媛艳
水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最熟悉的“伙伴”,躬耕稻田数十年,他心系种业发展。“我国水稻育种要在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智慧育种、合成生物学等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推进种质资源创制和育种向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发展,研发出新型优质绿色高效新品种,提高资源要素投入产出比。”1月4日,钱前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近年来我国种业科学家在育种技术和种源创制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选育了一些优质稻米品种,如抗盐碱水稻在盐碱度5%环境下能保持高产品种,多年生水稻选育在热带地区也取得了新成果。”钱前介绍。
钱前被誉为水稻密码的“破译者”,大半生奋斗在南繁,他充分发挥水稻生物学多学科合作的优势,将生物技术和遗传资源渗透到水稻育种领域,在水稻遗传种质资源发掘创新、重要农艺性状解析与分子育种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
“目前我们建立了水稻种质资源保存、精准鉴定和基因组分析等技术体系,去年已完成3000份水稻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今年精准鉴定的数量力争突破1万份。我们还和相关机构合作建立智慧育种模型,力争在智慧育种方面进行探索。”钱前说。
2023年12月30日,三亚传出“稻喜”,首次实现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当时的测产专家组正好由钱前领衔。
“海南利用气候优势实现水稻一年三季生产,年亩产达到4000斤,这为世界同纬度地区解决温饱问题提供了很好的中国经验,未来在继续保持水稻高产的基础上,海南还需要在增强水稻的适应性、抗病性上多下功夫。”钱前说。
常年在海南开展种业创新的钱前认为自己也是“海南人”。“海南育种设施的利用效率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科研设备完善,可以跑出中国育种‘加速度’。期待海南能够在增强人才归属感方面多做努力,让更多优秀人才纷至沓来。”
带着一群年轻人在海南攻克种业“卡脖子”问题,钱前也对青年科研人员寄予厚望。“年轻的南繁工作者要把根扎在试验田,把心用于科技创新。”钱前叮嘱青年科研人员,“农技人员研究水稻不下地是不可能的,甚至要将70%的时间放在地里。”
(本报三亚1月5日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6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