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他多次科举不中,看了一本造反的书,作者却因此被诛连
在我国封建时期,很多事情都是由一个人说了算的,而当时皇帝们生气了就流行诛九族。诛九族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了。但是在我国史上有位和尚去世50年后,但是他先是被剖棺戮尸,之后还被灭了十族。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更多
吕留良案:一个明朝遗民的传奇故事和对清朝统治的挑战
...民间流传甚广的谣言,于是根据对曾静的审讯记录编写了一本《大义觉迷录》,在书中雍正极力辩解坊间有关他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好谀十大流言。雍正此举本意是消除自身的民间阴毒形...……更多
六尺巷是怎么来的?作者张英家父子四人都是清朝重臣
...庶吉士,这玩意儿一般进士可担当不了,正常来说,只有科举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才能直接成为庶吉士,可见张英的才华的确打动了不少人。等到康熙皇帝长大以后,他对张英也很器重,曾经让他担任太子胤礽的师傅。...……更多
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下场却如此悲惨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科举制度的建立不仅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朝堂的垄断,还吸收了大量出身于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科举制度在中国前后延续了一千三百余年。在这期间,有...……更多
清朝皇帝把大臣训得服服贴贴的,为何明朝却不行呢
...根本的原因:官僚的来源不同(1).明朝明朝时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僚身份的文人占据绝大部分。 特别是那些根正苗红的士大夫一族们,他们的心气是非常高的。而朝廷机器的运转又十分依赖官僚体制的运行,所以皇帝就...……更多
明朝皇帝:勤政与不务正业并存
...皇帝不务正业,朝廷还正常运转呢?这有赖于明朝完善的科举制度和管理制度。科举制度选拔了优秀人才,打破贵族世家对朝廷的专制,很多下层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选拔到朝廷,施展才华,做到各司其职,按部就班。这里还...……更多
雍正为彰显改革决心,废除了实行几千年的贱民制度
...阶层的人通婚,只能和贱民内部通婚。而且贱民不能参加科举,在各地都不允许拥有户籍,不能拥有土地。可以说在任何地方都是被当地歧视的。雍正元年的时候,也就是雍正刚继位的时候有人和雍正反映了陕北一带有大量的贱...……更多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连中三元”原本的意思,是指古人在科举考试中,连续取得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因此后来“连中三元”就用来形容,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一共也只有21...……更多
雍正反复叮嘱乾隆要保全此人性命,乾隆登基后却将他凌迟处死
...静的也听到了这则传言,曾静和后来的洪秀全一样,都是科举的失败者。由于屡考不中,曾静开始对时局不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名士吕留良所做的一些文章,受其影响开始反清复明。当曾静听到这些关于雍正的传言...……更多
他犯了株连九族的大,康熙看了他的名字后却只能罢官出气
...孔尚任与《桃花扇》从未出现在世界上;而《桃花扇》是一本优秀的剧本作品,文学的强大生命力不以清廷的禁止而终结,是金子总会发光,《桃花扇》也被世人代代保存,一直盛演不衰到了今天。 ……更多
明朝有个牛人号称“六首状元”,为何在历史上籍籍无名?
...元的人都有大出息,但在当时,绝对是显赫一时的人物;科举制度一共实行了约一千三百年左右,总共诞生了约592名状元郎;但你以为状元郎就是最高荣誉了吗?显然不是,想来应该有人听过“连中三元”吧,所谓“连中三元”...……更多
清朝时期选拔人才,西选、年选和佟选是什么意思?
...自欺欺人的做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这两种制度跟科举制度的科学性都是无法相比的,不过跟个人来选拔人才,那就高级太多了。举孝廉好歹这个人表面上看着要是个孝廉,总不能一个不孝子就拉去做官吧?面子工程还是...……更多
古代的状元能授予多高品级的官职?
在古代科举考中状元和其他名次的进士最后被授予的官职品级其实相差并不大,当然,这里指的是文科举,如果是武科举的话,那么武状元和武进士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考中状元只代表仕途的起点,并不代表能成为人生...……更多
贪官忽悠皇帝捧着他的夜壶睡了三天,最后被灭了九族
...正皇帝立刻下旨,将两江总督唐文尧全部财产充公,诛灭九族!被戏耍了一番的雍正皇帝这个做法甚是高明,即报了自己的抱着夜壶睡觉的私仇,又杀鸡儆猴给那些贪官污吏一个下马威,可以说是名利双收。至此,雍正皇帝的反...……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作弊的后果与防作弊的策略
对于科举考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自古以来很多人都很重视。因为一旦通过考试,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命运,这几千年来一直都是贫苦民众唯一的一条鲤鱼跳龙门的捷径。所以千百年来为了在考场上得到不...……更多
我们知道《金瓶梅》是明代人写的,而还有一本是清代人写的,被称为清代的《金瓶梅》,它就是《姑妄言》,它的成书时间是雍正八年,作者叫曹去晶。《姑妄言》虽然叫清代的《金瓶梅》,不过它比《金瓶梅》要色情的多...……更多
清朝为什么一直有“反清复明”的人存在
...,在元朝短短百年的统治时期,一共举行了16次全国性的科举考试,不用想也知道,汉人是比较擅长考试的,所以一般高中的都是汉人,而这些汉人也因此得到了重用,比如元末明初的名臣张昶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科举高中后...……更多
此人生前清清白白,死后49年被雍正开棺戮尸
...读书三遍辄不忘”。明朝灭亡后,吕留良于康熙五年拒绝科举考试,随即被革除诸生(经考试录取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的生员)的资格,当时他的这一举动震惊了朝野。不仅如此,吕留良为了避免被当地官员推荐去考试,他...……更多
...明代一少有的阁臣。“《明朝那些事儿》,的确算的上是一本好书。但是在评比一个人的时候,个人还是比较愿意相信正史的。当然不是史书随便评比,就能为一个人定性,还得他个人的政治经历。张璁在入阁之后,针对当时明...……更多
李卫:捐官出身,终至封疆大吏
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号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使底层的老百姓可以通过读书考试获得做官升迁的权利,自古以来能做到封疆大吏的官员大多数都是饱读诗书通过科举之人,但能做官并不只有科举考试这一种途径,历朝历代都...……更多
市民阶层逐渐壮大,是科举世家逐渐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士家族时段分布情况,不仅可以反映明清福州府各时段的科举水平,还能反映福州府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明清福州府进士家族的时段分布特点一时段分布考试明后期、清后期福州府培养出新的进士家族的难度加大。...……更多
...于稀缺商品。而且即使纸张的价成本持续下降以后,抄录一本书籍的成本也很需要成本,因此在宋朝的印刷术出现之前,我国的文字在书面传播上成本还是有点小贵的。因此唐宋时期虽然已经有了小说出现,但是因为大量文字传...……更多
李卫:不畏权贵、灵活办事,雍正重臣的忠诚与智慧
...人不能拥有的东西。在清朝,想当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科举考试;一种是花钱买官。前一种比较亲民,只要你肯好好读书,就有机会。后一种属于特招,不说家里有矿,起码也得是个富二代,才能上岸。李卫家境富裕,祖上辈...……更多
...子拥有特权的封建社会,无异于晴天霹雳。要知道,实行科举以来,国家为了表示对知识人才的尊重,给了知识分子极大的特权,其中,不用像百姓一样当差纳粮就是其中之一。雍正的此举是对千年传统的挑战,是对知识分子特...……更多
铁冠道人张中:被遗忘的明朝传奇人物
...并非他自我命名。铁冠道人的本名叫张中,他曾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始终没有中第,失落之际,他偶遇高手传授阴阳术数,从此掌握了天地玄机。对于张中的生平事迹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他最早传授刘伯温,然后便隐居深...……更多
“装蠢”是齐二哈最强的王牌,躲过了3次灭九族的大祸
齐二哈因为太笨,躲过了3次灭九族的大祸周迅的《如懿传》播出之后,不仅女主如懿人淡如菊的人设被群嘲,剧中许多宫斗环节也被质疑太低级。有观众表示:光《甄嬛传》里沈眉庄假孕这一环节,放到《如懿传》里就够她们...……更多
...子张熙去浙江购买一些书籍,张熙买回来的书籍,夹杂了一本吕留良的著作,吕留良是何许人,吕留良是著名的反清复明人士。曾静读完吕留良的著作后,深受到书中内容的影响,再加上雍正继位不久后,将八阿哥胤禩软禁,还...……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如何实行的
...件事情之后,立马派人去将试卷追回,谁知道,只看到这一本试卷,于是就有人嘱托柏葰:“千万别将这个试卷撤下了,不然交不了差。”柏葰听信了这个人的话,当揭榜的时候,罗鸿绎以第238名的成绩中举了,知道这件事情之...……更多
雍正皇帝一心为江山图治,哪管身后的骂名
...一年多的时间内就弹劾掉了22位官员,而这些官员又都是科举出身,田文镜的这种行为得罪了很多科举出身的清流,弹劾他的官员不计其数,其中攻击田文镜最猛烈的就是直隶总督李绂。李绂当时是科举士子的领头人物,对于田...……更多
古代科举考场上怎么夹带小抄?这个行为有多严重?
...书五经”正文和注解。位于南京的中国科举博物馆展出过一本《五经全注》,长仅5厘米,宽4.3厘米,厚0.7厘米,书上字的大小与跳蚤不相上下,但每一个字又能清晰可辨,令人啧啧称奇。这么大一点东西,夹在衣服或考篮里,...……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温州日报追寻革命印记 珍藏红色经典15件珍贵“老物件”入藏瑞安档案馆本报讯 (记者 包蓉蓉 通讯员 林翔翔) 一枚枚旧弹壳见证浴血奋战的烽火青春
2024-06-10 14:22:00
凌晨出现的汽车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谍战·《夜北平1938》凌晨出现的汽车▌邱振刚 著森本峤默默琢磨着这些信息。他知道,穆兴科不会是去风月场那种地方的
2024-06-10 14:05:00
(八闽千姿)一座均庆寺 两岸佛缘牵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福建龙岩6月10日电 题:一座均庆寺 两岸佛缘牵作者 叶秋云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
2024-06-10 12:44:00
【地评线】东湖评论:在古诗词一起邂逅文化端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为代表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2024-06-10 07:56:00
本文转自:烟台日报剪牛、剪剑、剪葫芦古时烟台端午过两回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节、端五、端阳、重午。五月五日古人有以兰草汤沐浴的习俗
2024-06-10 09:29:00
花样过端午 体验中国味
本文转自:烟台日报中外话端午,暖暖粽意情。6月7日,由烟台高新区工委管委办公室、马山街道办事处主办的“端午游园会”活动在百纳瑞汀天越湾酒店举行
2024-06-10 09:29:00
汪峡同志逝世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省政协原副主席汪峡同志逝世本报济南6月9日讯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水利厅原副厅长汪峡同志因病医治无效
2024-06-10 10:1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彭明凯《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8 版)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三座山自东而西站成三排
2024-06-10 05:17:00
西塘:在千年古镇“一秒穿越”旧时端午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西塘:在千年古镇“一秒穿越”旧时端午到嘉兴古镇 品端午味道⑦N晚报记者 沈瑜轩通 讯 员 刘冰鑫 陈 康图片由西塘景区提供【古镇端午味】“让我们怀着对先贤的敬仰
2024-06-10 06:54:00
漫话端午|愿你快乐安康!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2024-06-10 00:21:00
本文转自:今晚报伍子胥的特殊技能晨 曦春秋时期,伍子胥的父兄遭人陷害被楚王所杀,伍子胥侥幸逃走,楚王发下文书通缉伍子胥
2024-06-10 00:49:00
为何说绥州争夺战不仅改变了北宋西北战略,还有宋朝后续发展
众所周知,西夏是宋朝时期,边境地带的一个强劲的对手。西夏自李继迁夺回了五州之后,势力便渐渐发展壮大,到了宋仁宗时期,军事力量已经不容忽视
2024-06-09 14:08:00
为何说明朝悍将蓝玉如果还活着,朱棣照反不误
蓝玉,一个大明王朝奉为“战神”的男人,他身经百战,有胆有谋,为大明王朝南征北战,开疆扩土。年轻时候的蓝玉只是朱元璋麾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士兵
2024-06-09 14:16:00
为何说苏辙的一篇雄文,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
前言封建王朝的更迭犹如历史的齿轮滚滚向前,从来没有停止过。虽然王朝更替不断,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秉持未雨绸缪的态度予以继续发展下去
2024-06-09 14:16:00
大金王朝最后一支军队,为何能孤军奋战三年
天兴三年(1234年)春天,金国被蒙古灭亡了。在金国灭亡后的第三年(1236年),在西北巩州(今甘肃陇西)城的城头上,仍然飘扬着金国的大旗
2024-06-09 14: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