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为什么一直有“反清复明”的人存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3 14:5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明朝到底哪里好?为什么到清末的时候还有人在坚持“反清复明”?

喜欢看清朝电视剧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在哪个时期,清朝都有人在“反清复明”,比如金庸先生的《鹿鼎记》,我们都知道金庸先生没什么民族情怀,他写的所有小说中,既没有对清朝的歧视,也没有对宋朝时期蒙古、辽、大理、西夏、后金的看不起,所以他在《鹿鼎记》中写道韦小宝的师傅陈近南就是天地会的一把手,天地会就是“反清复明”的组织代表,一点也不夸张。

清朝为什么一直有“反清复明”的人存在

清朝的确有很多人对统治者不满!所谓的“反清复明”用今天的话来说,只是一些人为了满足自己需求的一种手段,而康熙就是受害者,事实也确实如此,康熙遭遇“反清复明”人士刺杀的次数还是很多的,甚至可以说康熙时清朝被“反清复明”人士针对最多的皇帝,排在他后面的是乾隆和雍正!乾隆时期有红花会,甚至有传言说乾隆不是满清皇室的后裔,是红花会安排在清朝的奸细。

清朝为什么一直有“反清复明”的人存在

古龙先生的《书剑恩仇录》,讲的就是乾隆和天地会陈家洛的故事,在拍成电视剧后,陈家洛和乾隆的演员竟然是同一个人!但小说毕竟是小说,乾隆肯定是满清的后裔,要不然雍正爷不会选他当继承人,但是有关红花会“反清复明”,很有可能是真的!再来说一下雍正,可能很多人觉得雍正比较节省,也比较勤政,不怎么出门,应该就接触不到这些“反清复明”的人,其实并不是!

清朝为什么一直有“反清复明”的人存在

据悉,在雍正时期,江南的“反清复明”人士也非常多,甚至有一个叫白莲教的组织,教徒多的不计其数,甚至在某段时期已经威胁到了国家的统治!不只是汉人喜欢“反清复明”之前明朝的很多藩属国也喜欢“反清复明”,比如朝鲜的李朝孝宗,在清朝末年记录事件的时候,记载日期上写的竟然是“崇祯二百六十五年”,可见他们对明朝有多怀念,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反清复明”呢?难道清朝真的不得人心吗?既然这样,为什么人家还能让国祚坚持200多年呢?

清朝为什么一直有“反清复明”的人存在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清朝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人反它,主要还是自己的原因,和清朝一样,以外族身份完成中国大一统的还有元朝,反对元朝的人就要少很多,甚至可以说只有一次,最后还失败了,虽然元朝的国祚只有百来年,但并不能说人家不好,用很多人的话来说,清朝在入关后就得了慢性病,200多年的时间一直不治疗,所以只能拖着,最后一命呜呼,与清朝不同,元朝在建国后就得了重疾,同样人家也选择破罐子破摔,然后短时间内直接挂掉了!

清朝为什么一直有“反清复明”的人存在

那么元朝和清朝的在统治汉人方面有哪些差距呢?为什么得到的认同感会差那么多呢?其实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就是文化方面,清朝皇帝对文化的传播有着极强的控制欲,比如清朝编写的四库全书中,所有与“胡人”相关的内容都要被修改,比如岳飞的《满江红》中,比较经典的句子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因为有歧视外族的意识,清朝就觉得这样的诗句出现回影响自己的统治,然后硬生生的改成了“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现在听起来有点可笑,但在当时是真的发生地!

清朝为什么一直有“反清复明”的人存在

在乾隆时期,兆惠大将军打了胜仗,乾隆让他作诗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但这个将军是个武将,于是只能找了一首古人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乾隆直接就发火了,当场质问这位将军,谁是胡。吓得这位将军直接跪在地上磕头认罪,然后乾隆还是很气愤,直接表示,要不是看在你刚打了胜仗的份上,死罪是绝对逃脱不了的,最后这位将军拿军功换了人头,从此再也不得乾隆重用!清朝对于满族人都这样,更不用说是汉人了。

清朝为什么一直有“反清复明”的人存在

在清朝,只有文章有歧义,或者被人过分解读为有“反清复明”意向的文章,最后写作的人都会进监狱,而审判的结果大部分都是直接杀死,所以清朝的文字狱才会那么多,进而让很多文人失去对朝廷的信心!反观元朝则不一样,他们压根就不想学习中国文化,也不想自己被汉化,所以在元朝写作还是很自由的,比如元朝著名的词人关汉卿写的《窦娥冤》,里面迫害窦娥的元凶就是一个蒙古人,说关汉卿没有歧视,谁都不相信,但元朝政府压根就没有管,甚至因为这种宽松的文学氛围,让国祚只有百年的元朝,出了不少优秀作品!

清朝为什么一直有“反清复明”的人存在

其次就是汉人地位问题,我们都知道在元朝汉人的地位非常低,甚至是传说中的四等公民,但即使是这样,元朝所有的奴隶在任何场合都不会呛声一个汉人公民,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元朝的汉人感觉到了些许的尊重,在元朝短短百年的统治时期,一共举行了16次全国性的科举考试,不用想也知道,汉人是比较擅长考试的,所以一般高中的都是汉人,而这些汉人也因此得到了重用,比如元末明初的名臣张昶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科举高中后,仕途一路平坦,最后更是做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主抓全国财政,权利非常大,所以即使后来朱元璋给了他不下于丞相的待遇,他仍说出了“身在江南,心在塞北”这样让朱元璋伤心过度的话!

清朝为什么一直有“反清复明”的人存在

可见元朝在这方面对待汉人还是不错的,但清朝则不同,可能很多人觉得清朝也挺重用汉臣的,其实并不是,据清朝史料记载,即使进入上流社会,但是同等官位,汉人要比满人要矮上一头,除此之外,清朝的封疆大吏和地方巡抚都没有汉人的身影,直到太平天国时期,才出现了第一个汉人巡抚,所以那些描述清朝电视剧中,顺治皇帝提出的“满汉一家亲”政策,其实真的只是说说而已!

清朝为什么一直有“反清复明”的人存在

即使后来康熙也反复强调,但其实都只是光说不练的嘴把式!清朝真正把汉臣地位提上去的统治者其实是慈禧太后,这也是为什么后期清朝都满目疮痍了,还会有那么多汉臣为慈禧卖命的根本原因!要知道中原大部分的百姓都是汉人,一边统治人家,一边又矮化歧视人家,清朝的百姓不反抗才怪,而元朝则不同,人家压根就不想这么多,更像是无为而治,两相比较,肯定清朝更不受待见了,不反它反谁呢?

清朝为什么一直有“反清复明”的人存在

最后一个就是领袖问题!清朝的汉人之所以喜欢“反清复明”,主要是因为他们有精神领袖,并且国仇家恨比较明显,清朝是从明朝手中夺去了大一统,并且在入关后对汉人百姓非常不友善,比如著名的“扬州十日”,讲的就是多尔衮攻打扬州城,遭到了扬州全程百姓的激烈反抗,所以在扬州城破的时候,多尔衮直接下令士兵10日不封刀,见到汉人就杀,当时的扬州可能比南京大屠杀还要惨烈!虽然后来这个消息被清朝封,锁了,但是一些“反清复明”人士,心里面却一清二楚!

清朝为什么一直有“反清复明”的人存在

除了屠城外,清朝还强制汉人剔头,否则就直接杀掉,要知道汉人的传统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样一刀切,的确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抗之心!再来看一下元朝,元朝接手的宋朝江山,其实已经不能说是大一统了,那个时候多个政权并立,宋朝只偏安在江南一隅,所以大家在根本上其实并没有那么排斥元朝,要知道按照当时宋朝的实力,最后只能被吞并,不是蒙古人,也可能是西夏、大理、辽等政权,区别只是早晚而已!

另外元朝对待宋朝皇室还是很友好的,比如宋朝的皇室赵孟还参加了元朝的科举,并且还取得了功名,还做了官,即使皇室正统和大臣一起投江,但是最后留下的宋恭帝在元朝过的也不错,没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即使你想反元复宋,人家也不支持,而在人家不支持的情况下海硬要起义,那这就是赤裸裸的谋反了!清朝对待前朝遗骨的态度不用说大家也知道,除了在吊死的崇祯帝面前装模作样外,对于流落在外的明朝皇室,直接就是见一个杀一个!

清朝为什么一直有“反清复明”的人存在

这样人家不反抗才怪,所以有一些人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这些明朝的皇室只要知道了,就会予以支持,甚至势力稍微大点的,明朝皇室还会出面接待人家的领导者,而这些领导者有了精神领袖后,肯定更有奔头了,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清朝皇帝非常被动,甚至才康熙统治期间,明朝的朱三太子一直都是整个皇室的噩梦!比较清朝和元朝这两个外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就会发现,清朝一直被造反也是有道理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3 17: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什么有乾隆是汉人的说法
...大争议。长期以来,最大的疑问在于,他究竟是满人还是汉人?他的汉人血统有什么根据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一)乾隆帝的民族归属及身世问题关于乾隆帝的民族归属,向来有不同的
2023-07-20 21:16:00
为何有说法说乾隆是海宁陈家的儿子呢
...人,因此在宫中常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侍从自己是否像汉人。一位老臣赶紧跪下说:“对汉人来说,皇上确实像汉人;对满人来说,则不像。”乾隆听后很久没有说话,而且此后也不再提起此事。
2023-05-11 06:16:00
清朝中期第一受重用的汉人,被三位皇帝赏识
...享受都这些荣誉的也大多数都是他们的。不过有一位却是汉人张廷玉,他也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历经了三位皇帝,而且也有很好的表现,所以在他去世之后,享受到了进入太庙的殊荣。他是安徽人,
2023-04-18 07:59:00
清朝时期的侧福晋、庶福晋、侍妾都有什么区别?
...有的夫人皆称福晋,但是随着清朝统治者逐渐都被汉化,汉人的嫡庶观念也被满人所吸收。于是到了福晋这也就出现了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的区分。都知道中国古代传统的汉人婚姻制度是一夫一
2023-01-07 22:04:00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有14人。西殿供奉的是臣子,有13人,其中12人为满人,汉人只有张廷玉1人。后来有1人取消了资格,为和琳,是和珅的弟弟,所以实际上西殿供奉的是12人。整个清朝为267年,共
2024-02-27 23:28:00
乾隆哪位“外国妃子”,连生四子最后葬入皇陵
...重血统的纯正,所以皇帝的妃子基本都是从八旗中选择,汉人女子很少有入宫为妃的机会,最多也就是充当宫女的身份,所以令妃能够当上皇后,算得上是打破了皇室的传统。因为她不仅是汉人出身
2023-08-10 21:41:00
康熙重用他,雍正要杀他,最后乾隆把他给累死了
清王朝并不是汉人政权,而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当政的一个政权。清军入关之后,人数其实并不占优势,毕竟整个中原地带都是汉人。为了防止明朝旧部的人意图颠覆清王朝想法的实现,清王朝一直都有严
2023-03-04 18:30:00
清朝官员一生有两项高追求,但是只有一位汉人做到了
...清王朝能够配享太庙的官员有26位,也只有张廷玉这一位汉人是其中的一员,其他的都是满族官员。张廷玉也算是做到了生前位列内阁大学士,去世后配享太庙这两项最高的追求。
2023-05-22 11:37:00
大清12帝谁是最有作为的皇帝?不是康熙、雍正
...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但是他并没有像元朝一样,完全不将汉人当自己人,将他们当成奴隶。皇太极当上皇帝之后,对汉人还是不错的。为了缓和满汉之间的矛盾,皇太极禁止八旗军抢夺百姓的鸡鸭牛
2022-12-19 15: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