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入睡困难可通过穴位按摩缓解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2-01 05: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节后失眠全身乏力 专家开出中医处方

入睡困难可通过穴位按摩缓解

入睡困难可通过穴位按摩缓解

记者 张如意

实习生 柳天启

春节假期,一年不见的好友相邀聚会K歌,通宵看剧……不知不觉,不少市民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导致“睡眠紊乱”找上了门。假期结束,白天犯困、全身乏力,到了晚上却失眠了……记者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失眠会影响第二天的情绪、状态和效率,长期失眠还会诱发多系统疾病,也是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的先兆征象。

如何避免睡眠紊乱呢?医生给出了“睡眠宝典”。少熬夜,适当补觉。补觉尽量不要补过头,不要午后补觉;避免睡前剧烈运动;避免过度饮食,晚餐与入睡间隔2小时左右;做好睡前准备,泡个脚,洗把脸,调暗灯光,室内温度适当等;睡前避免看手机或发光的阅读设备;如果30分钟后还是不能入睡,索性起床干些琐事,真正有困意了再睡;半夜醒来不要看时间,这会给你带来不安。

“睡不好是不是可以尝试吃点安眠药?”面对患者的疑问,省精神卫生中心的中医科给出答复。医生表示,有些浅度的失眠可以不用安眠药,可以尝试从中医的角度去治疗。

如穴位贴敷治疗,使药物成分从毛孔进入腠理,通过气的传导,纠正脏腑阴阳失衡,通郁闭之气,从而达到安神助眠的作用;中药熏洗治疗,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使用通络安神的中药于睡前30分钟熏洗足浴,可达到定志安眠的效果;穴位按摩,入睡困难时可按揉内关穴、神门穴、安眠穴、印堂穴、太阳穴以安神助眠。在睡姿选择上,中医养生学上建议睡觉的时候取右侧躺卧,两个脚要弯一点合拢。

医生建议,若“睡不好”已经影响到了生活质量,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去就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1 06: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石景山八大处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许德志主任 关于失眠的中医疗法
...型失眠。二、针灸治疗1. 选穴原则- 常选取头部及四肢的穴位,如百会、神庭、四神聪、内关、神门、三阴交等。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安神助眠的作用。-
2024-09-23 17:20:00
收好这份人体16个“急救穴”清单!
在中医的世界里,穴位按摩被视作一种简便易行的自我保健方法;今天,我们来聊聊那些被认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起到急救作用的“急救穴”;这些穴位,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隐形药箱”,在关键时刻
2024-07-06 12:16:00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对神经外科患者排便困难疗效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王永川 元氏县中医院穴位贴敷和穴位按摩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排便困难方面展现出潜在的疗效。神经外科患者常常面临排便困难问题,影响其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结合穴位
2024-04-10 10:37:00
体内瘀血多,会有哪些表现?如何散瘀?
...势。同时,注意保持身体温暖,避免受寒受风。6、中医穴位按摩中医指出,人体存在着许多穴位,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按摩刺激,能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比如,对于下肢瘀血的人可以按摩阳陵
2024-04-30 10:36:00
针对失眠多梦,中医有哪些妙招?以下是有用的经验分享
...制作成粥或者汤食用,起到一定的食疗调理的作用。3、穴位按摩取太冲穴、内关穴、涌泉穴等相关穴位进行穴位按摩治疗,有助于缓解肝气不舒畅的症状,促进良好的睡眠。4、艾灸疗法取足三里
2023-10-12 07:48:00
找对穴位 驻颜有术
...可能出现问题,如皮肤粗糙、色斑、皱纹、痤疮等。这时可通过辨证取穴疏通经络,使气血得以上行荣养颜面部。以下介绍几个具有美容养颜功效的穴位。阳白穴属足少阳胆经腧穴,在前额部,当瞳
2023-11-29 09:48:00
总是失眠睡不着?勤练3个动作,常喝4种茶
...提高睡眠质量。2、头部按摩头部按摩能够刺激头皮上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压力,帮助大脑进入放松状态。具体做法如下:①用指尖轻轻按摩太阳穴、印堂穴、百会穴等头部穴位,每个穴位
2024-04-29 06:28:00
夏季宜揉“养心穴”
...状。内关穴位于手臂内侧,腕掌横纹上3指宽处。我们也可通过以下方法寻找内关穴:用力攥拳,手腕关节处有两根筋突起,用大拇指指尖按压两条筋中间的位置。由于内关穴位置较深,可尽量往下
2024-06-16 04:21:00
中医如何常规护理肺部疾病?
...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为身体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对此,可通过中医中的太极拳、八段锦等方式进行锻炼调理。太极拳注重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通过深呼吸与慢动作提升肺部通气功能,排出废气,调
2024-05-17 08:4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