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祝东秀
12月22日正逢冬至,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记者近期走访南京发现,懂吃会玩的南京人已经在为冬至做准备,整个南京都充满了节日的氛围。
懂吃:老母鸡汤、豆腐齐上阵
民以食为天,老南京的字典里,“吃”是一个跳不过的话题。在南北方人还在为吃饺子还是吃汤圆纠结时,老南京人的冬至菜单已经罗列了满满一张:鸡汤、豆腐、汤圆、赤豆饭、冬饺……
南京有句老话:“逢九一只鸡,天天一个蛋”。冬天需进补,南京人冬至是要喝鸡汤的,传统说法是在冬至这天喝了鸡汤,一年身体都很棒。
未及冬至,各大菜市场已经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尤其是售卖生禽的摊位,生意非常火爆。记者昨天来到建邺区清荷园北园好邻里生活广场农贸市场,售卖生禽的摊主李燕告诉记者,“平常来我们这里买整只老母鸡的比较少,一天三四只,这几天每天都能卖二十只左右,按照往年的情况,冬至来买鸡的会更多。”她还补充说,南京每年冬至后的一段时间内,会迎来老母鸡销售的高峰期,“因为南京人从冬至开始‘数九’,每九天都要来买一只老母鸡回家。”
除了老母鸡,豆腐也是南京人饭桌上的“常客”,青菜豆腐“保平安”,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葱煎豆腐则取“从容与富余”之意。此外,一些老南京人还喜欢吃冻豆腐,前一天夜里就把豆腐放在室外,冻成冰块,内部起孔洞,下锅以后因能充分吸纳卤汁而分外可口。南京人过冬至对豆腐的“执念”同样带来了豆腐店生意的火爆,建邺区茶南农贸市场内的豆腐店阮老板说,“我今天六点钟出摊,十点半豆腐就卖完了,卖出去的数量差不多是平时的三倍。”
会玩:年轻人加入过冬至“大军”
南京人除了懂吃,还会玩。由于冬至后为“寒天”,为度过这些严寒的日子,打发时间,民间有涂绘“消寒图”的游戏。“消寒图”种类颇多,比较主流的有三种,一种是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冬至起每日涂画一瓣以记日。其旁常有这样的联句:“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门外草青青。”另一种是一张纸上画出九格,每格中绘九个圈,共八十一圈,自冬至日起每日涂画一圈。其涂法为:上阴下晴,左雾右风,中黑为雪。圈涂尽,则九九毕。还有一种是在纸上写出九个九笔画的空心(繁体),每日描涂一笔,八十一日乃尽,如“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原是活财神来到咱家”“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等句。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过起了冬至。年轻人对于冬至的参与绝不仅仅是在网络上“声援”饺子或是汤圆,他们开始到线下,买饺子、买鸡汤,甚至是参与社交平台上组织的冬至活动。汉服爱好者孙潇在某社交平台报名了冬至包饺子的活动,他告诉记者,当天大概会有十几个人一起包饺子,一起描“消寒图”,一起过冬至。“可能中国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血脉觉醒’,以前并不觉得冬至是个节日,现在觉得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也十分有趣。”南京老城南历史文化研究会原会长高安宁说,“冬至既是24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的祭祖节日,凝聚着优秀的孝亲文化传统。现在这种祭祖形式已经很少了,更多的人通过献鲜花、烧‘元宝’、烧纸钱来祭祖,表示对亲人的怀念。这不是迷信,是对亲人的一种怀念,更是让后辈人知道自己从何处来,期盼美好的明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2 06: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