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此海报为AI生成
专家简介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张淼教授
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6个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制定《“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促进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切实减少因肥胖导致的慢性病发生。
体重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健康工程”。前段时间,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中国获批,引发不少网友的关注。这款原本用来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被减肥人士追捧为打一针就能“躺瘦”的秘密武器,究竟减重效果如何?哪类人不适宜注射?
我国约有1.4亿糖尿病患者,关于糖尿病的药物、预防以及治疗手段,如何科学减重?仍是网友关注的焦点。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淼教授做客“天眼问医”访谈节目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淼做客“天眼问医”访谈节目,分享内分泌学科糖尿病领域的最新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解答网友的热点问题。
张淼介绍,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作为糖尿病治疗药物,在临床使用了一段时间,但是它的适应症只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对于刚刚获批的“减重版”药物而言,其规格跟普通的糖尿病患者所使用的不是同一规格,其剂量范围更大。
“建议患者体重达到超重或者肥胖的程度,同时合并有血脂异常,包括肥胖带来的睡眠呼吸暂停、骨关节疾病等问题,通过单纯的饮食控制和运动仍控制不了体重的,才考虑使用此类减重药物治疗。”张淼说。
目前,临床前期研究中发现,此类药物如果能够积极配合饮食+运动,部分患者减重效果可达到15%,甚至15%以上。
但她提醒,这样的减重药物在使用前一定要到医院进行评估,“因为有一些禁忌症和不适用的患者,如家族里有甲状腺髓样癌的病史、既往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有急性胰腺炎风险的患者等是不适合使用的。”
关于科学减重,张淼强调,首先在于要有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如果使用药物停用,而没有建立良好的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体重反弹得很快。甚至有的患者在停药以后,体重反弹比原来还重。
滥用糖尿病药物 有什么不良反应?
张淼强调,如果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使用了司美格鲁肽类药物,可能会增加急性胰腺炎发作的风险。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非常危重的疾病,这一类药物会带来胃肠道的反应,恶心、食欲抑制,腹泻或者便秘,有的病人甚至还会有情绪上的改变等,所以这类药物的使用应该非常谨慎,且一定要在营养师的指导基础上,配合医生的动态观察,慎用这类药物。”
张淼介绍,既没有糖尿病也没有合并基础病,没有严重的超重或者肥胖的普通人,达不到使用指征的,如果只是为了一昧追求快速减重而盲目使用降糖药物,可能减重效果并不明显,反倒会出现如恶心、腹泻、呕吐、便秘、腹痛、胃肠炎和胃食管反流病、心悸等不良反应。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谁更严重?
张淼介绍,1型糖尿病代表了跟自身免疫紊乱有关的,导致对自身胰岛功能破坏引起的一种糖尿病。
而2型糖尿病既有胰岛素的分泌不足,也有胰岛素的抵抗。如果从刚发病的角度来看,2型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胰岛功能还有部分残留,所以血糖控制更容易。而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已经只剩下不到30%,这类患者是一定要通过胰岛素治疗的,且血糖波动很大。
从长远来看,不管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如果没有认真控制血糖,做好并发症的防治,那么即使是2型糖尿病,时间久了,也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所以这个病哪一个更严重,更多的是跟患者对血糖的控制,与并发症的防治有很大的关系。”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淼教授做客“天眼问医”访谈节目
空腹8小时及以上 才算“空腹血糖”
张淼介绍,很多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没有任何症状。“大部分人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的,这个时候血糖可能只是轻度增高,所以没有任何症状。”
根据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40岁以上的普通人每年应做一次血糖筛查。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比如超重、肥胖或者是有过妊娠期糖尿病的,需要定期做血糖筛查。
“一般空腹至少8个小时及以上才能算‘空腹血糖’。”张淼说,建议在早上进行空腹血糖测定,有的患者忍饥挨饿到了下午才做测定,实际上这个时候体内激素的分泌可能有所改变,此时的血糖也不能真正代表其平时的空腹血糖的水平,建议夜间10点后禁饮禁食,第二天早上再做血糖检测。
父母有糖尿病,遗传几率有多高?
“如果父母有糖尿病,子女遗传糖尿病的机会是普通人的3倍。”张淼介绍,根据相关数据,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2.8%,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普通成年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是12.8%,如果其父母有糖尿病,那么子女遗传糖尿病的概率可能就会增加到30%左右,风险更高。
“目前,青少年肥胖率也在增加。我们在接诊中发现,很多小孩已经发现有糖尿病前期或已确诊糖尿病,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从小培养,应保持正常体重在健康范围内。”
糖尿病患者想通过喝茶、大量吃蔬菜来降糖,从而达到不吃药的目的,这样的方法科学吗?
“有一定的道理,大量地喝茶或是大量吃蔬菜,实际上已占去胃的一部分空间,那么就会使平时吃的其他主食和油脂类食物有所减少,实际上就带来了总的热卡摄入的减少,这样就可达到一定的血糖控制的效果。”张淼强调,但是这样的方法对血糖太高的病人达不到治疗效果。
另一方面,如果这样的方法使用不得当,可能带来营养的失衡,所以建议大家,想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血糖的,可前往医院开设的营养咨询门诊就诊,通过完善个体化的营养指导,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完成饮食和运动调整,会更安全、更有效。
脾气不好,真的跟内分泌紊乱相关吗?
“不一定!有的病人脾气不好,可能是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一个表现。”张淼介绍,如果确实出现了脾气暴躁、大汗、消瘦的情况发生,可以到医院筛查是否有甲状腺功能的异常。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到了围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的分泌不足,可能也会出现精神状态的改变、性格的改变等,这个时候也可以到医院做评估。
“如果只是有一点情绪上的改变,没有其他异常,各项激素也没有问题,这个时候的内分泌可能就不一定说是西医上内分泌的改变。”张淼说,西医中,内分泌疾病一般都有明确的腺体功能的改变、激素的分泌异常等,那么还可从中医角度看待内分泌,患者也可通过中医药治疗,进行内分泌的调整。
主持人 冷赛楠
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琴
摄影摄像 郑星 安启余
视频剪辑包装 赵哲铭
编辑 郭睆秋
二审 肖慧
三审 刘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