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在古代地位很低的商人,为何在清朝时期崛起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19 09:58: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古代有四民之说,即“士农工商”,官吏、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商人被排在最后一位,地位最低。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史书中有很多记载都证实了这一点。比如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唐朝“禁商贾不得乘马”,而且“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命令禁止商人进入政坛为官。明朝朱元璋也说过,“农衣绸纱绡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商人不准穿绸缎,有钱也不让你好花。

在古代地位很低的商人,为何在清朝时期崛起了?

这种现象在现代人看来非常难以理解,众所周知,如今的大商巨贾们都是风云人物,坐拥巨额财富,坐飞机开游艇,住别墅穿名牌,出手阔绰享尽荣华,所到之处前呼后拥,在古代却如此吃不开?不仅吃不开,还要受到皇帝们的种种打压和限制,地位低下,着实让人搞不懂怎么回事。

在古代地位很低的商人,为何在清朝时期崛起了?

其实这种特殊现象之所以形成并维持了几千年,自有其道理。在古代,任何一个朝代的核心支柱产业始终是农业,只有农业能为天下人提供足够口粮,是保证天下长治久安的基础。而商人则可以摆脱繁重农田劳动的束缚,靠倒买倒卖即可轻松获利,利润远远高于种田。皇帝们担心长此以往,会导致民间滋生“重商轻农”的风气,“贪利而忘农工之本”,危及农业根本,故此才会不遗余力打压商人。

在古代地位很低的商人,为何在清朝时期崛起了?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涉及到国家安全层面。古代有一个成语“富可敌国”,有很多经商多年的大商人大富豪,手中掌控的财富往往是个天文数字,组织一支装备精良的大军都绰绰有余。如果被图谋不轨者利用,就会对朝廷形成极大威胁,“隐然一敌国”,简直就是一个潜在的敌国,故此他们让皇帝们芒刺在背,采取多种措施压制商人。

然而到了清朝,这种局面却大为改观。商人们不再是低眉顺眼看人脸色的受气包,却扬眉吐气当起了人上人,俨然朝廷新贵。《万全县志》记载,清朝入关后,多尔衮和顺治曾经在皇宫举行御宴,宴请当时财力最为雄厚的八个晋商,“宴便殿,蒙赐上方服馔”,对商人而言,这简直是千古未见之荣耀。

在古代地位很低的商人,为何在清朝时期崛起了?

不仅如此,清朝皇帝多次在圣旨中提倡“恤商”的口号,认为商人是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财货之血脉者,唯有商贾”,只有“通商”才能“裕国”。顺治和康熙都曾明发诏书,禁止王公贵族、文武大臣的亲属子弟插手经商“与民争利”,千方百计维护商人利益。雍正打破常规,加封山西大商人范永斗家族子弟为太仆寺卿、布政使、正定总兵、署广东提督等官职。乾隆也曾加封大盐商鲍志道为两淮总商。商人在清朝地位大幅提高,深受皇帝关注与重视,成为人上人,甚至出现了“地方官更羡商人之利,惟商之命是从”的荒唐现象。

在古代地位很低的商人,为何在清朝时期崛起了?

清朝商人的地位为何会大为提高?清朝皇帝为何对商人如此友好?说穿了一点都不奇怪,都是商人们用银子买来的。几千年的压制,使得商人们也在竭力为改变处境而努力,试图用手中财富寻找与皇帝的利益契合点。清初很多大商人都意识到这一点,并毫不吝惜地用各种手段向清帝献殷勤。

在古代地位很低的商人,为何在清朝时期崛起了?

如受到皇帝赐宴封官的范永斗家族,在清朝对内对外战争、赈济救灾中多次捐银筹款,《清史稿》记载他“出私财助军兴,几倾其家而不悔”,仅在雍正年间西北用兵期间,范氏家族捐银超过三百万两。《两淮盐法志》记载,自康熙至嘉庆年间,扬州盐商共捐银三千九百八十二万二千一百九十六两,谷米三十五万余石。乾隆皇帝举办八十大寿庆典,两淮、长芦、浙江盐商入京祝寿,一次献银七十一万余量,用于整修西直门至西华门的街景布置、圆明园的修缮等等。商人如此出手大方,清朝皇帝对他们大加褒扬、提高其地位也就毫不奇怪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9 11: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朝重农抑商,商贾的社会地位如何?
...,便开始贩卖自己的一些物品,换取生活所需,但当时的商人地位很低,一直受到严密监视,这便是商贾一词的来源。春秋时期商人的地位得有所提高,被列为“四名之一”。《左传》称“士农工贾
2023-05-14 17:12:00
明代儒生:迫于生活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从而走上商贾的道路
...了明代,明太祖更是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这使得商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位一直不怎么高,可以说他们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自古以来,咱们国家就一直把农业视为根本。然而,随着商品
2024-10-09 13:19:00
古代对商人的偏见很大,根本原因是什么?
...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女农工商的"四民"秩序中,商人被排在了最末位。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继续奉行"重本抑末"政策。洪武十四年(1381年),葫廷规定:"农民之家止穿纲纱绍布
2023-05-15 22:14:00
东汉商业繁荣背后的政策变革:从抑商到自由放任
...讨世界大势。君子一生只为学习、交友!一、东汉时期对商人的自由放任东汉对待“商”的态度与秦、西汉有显着不同:即改变了自秦以来压制、打击商业活动和商人的政策,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态度
2024-04-23 06:02:00
薛蟠和薛蝌名字很不好听?了解蟠与蝌的意思,才发现真正大有学问
...当然有薛家是商贾的原因。世人定式认为“士农工商”,商人地位垫底,在《红楼梦》达官显贵跟前不入流。其实真把薛家作为一介商贾,是大错特错的。薛家是商人不假,皇商也没什么了不起。但
2024-10-01 15:24:00
聊聊历史上比皇帝还有钱的商人是谁
谈起历史上最厉害的商人,估计大家肯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觉得奇货可居的吕不韦最厉害,有的觉得财神爷陶朱公范蠡最厉害,有的觉得红顶商人胡雪岩最厉害,但是论起有钱不知收敛,最后不得善终
2023-05-15 14:34:00
明朝通商政策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草震慑贪污者,还规定不能在“和雇”、“和买”时盘剥商人,这一规定是否能很好地执行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政府展示了一种坚定的态度,对没有依仗的小商人是一种法律上的保护。明朝政府还
2023-09-08 19:51:00
在西汉受尽压制的商人为何到了东汉却立马翻身
...“重农抑商”政策的。其实不然,有一个朝代,不仅不对商人加以限制,反而还任其自然发展,甚至当时整个社会都对“商业”趋之若鹜,这个朝代就是东汉。在东汉以前的西汉时期,是国家重点打
2023-05-13 14:30:00
有钱能使鬼推磨,古代商人为啥地位低?
在一场“士农工商”排名大会上,商人无奈地发现自己稳坐末席,让人不禁好奇,这个以智慧换取财富的群体,为何却在社会地位上远不及农民呢?纵观我国历史,商人在封建社会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2024-11-19 10: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二大娘智运金条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二大娘的家乡圪垯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让我们穿过时光的迷雾,回到1944年的夏天,走进太原市晋源区的圪垯村
2025-08-15 07:58:00
放怀楼:百年老字号宋韵中秋文化礼,低糖健康中秋新选择
桂花飘香,老字号的宋韵雅礼桂花香渐浓,中秋的脚步近了。对于许多老杭州、老浙江人来说,中秋的记忆里,总少不了那份带着江南韵味的甜蜜
2025-08-14 13:38:00
212青峰九兄:青峰(注:柴德庚,字青峰。),你能知道吗?正在八月十日晚上九点半钟的时候,好消息来到了,由梦中惊醒过来才知道自己还没有死
2025-08-14 17:20:00
209母亲:十八年了,我计算您的年龄快七十了。如您还健康,相信在一二年以内一定能看到您最喜欢的一个最幼的儿子,而且使您很满意
2025-08-14 17:20: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新时代奋进力量,莱芜区于2025年6月至9月举办“红动莱芜”济南市莱芜区红色故事讲解大赛活动
2025-08-14 17:42:00
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 一起回顾老照片里的“胜利时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在抗战胜利这一天,全国各地人民以不同方式庆祝
2025-08-15 00:14:00
王丰庆:英勇杀敌的抗日英雄
1906年,王丰庆出生于弋阳县樟树墩乡大港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他在家乡投身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参加方志敏、邵式平
2025-08-15 04:29:00
抗战中的太原 武装队长“顶塌天”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清太徐县公安局旧址(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次猝不及防的遭遇战,竟成了以少胜多
2025-08-14 07:12:00
文化中国行|湘子庙 道教全真派祖师庙
湘子庙在西安南门里西侧,位于湘子庙街与德福巷的三岔路口,与南门东侧的书院门隔街呼应。湘子庙是西安城内道教全真派祖师庙,也是西安市主体建筑尚存的唯一道教祖师庙
2025-08-14 08:04:00
抗战中的太原:我的父亲是少年情报员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武铁柱的故乡五坡村(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故乡五坡村在晋源区最西边的天龙山上,因村小人少
2025-08-13 08:21: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⑧|喝咱一碗水,给咱挑满缸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亚飞 董昌 王亚楠文案:彭文君 苏畅 袁铮制作:齐媛媛 曹珍 翟晓晖 韩海莹 袁欣悦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
2025-08-13 08:29: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姜晓彦8月7日,在潍县集中营解放80周年来临之际,一场特殊的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行
2025-08-13 10:06:00
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8月13日播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由吉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
2025-08-13 15:16:00
屯堡文化:多元价值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600多年来,屯堡人在与贵州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2025-08-13 15:30:00
海外网8月13日电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原队员清水英男8月13日接受日本时事通信社采访,讲述了在“731部队”的真实经历
2025-08-13 18: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