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袁枚的食谱《酒园食物》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7 22:09:00 来源:科普社会

清代有众多学者对食物感兴趣,也对烹制食物的原则感兴趣。袁枚(见图)就是那样的学者,而且是最为活跃的,说出来的话也最能服人。他为自己的食谱《随园食单》写了十多页的序言,全是对同时代人的告诫和警告,他称之为烹饪须知,是每个欲烹饪成功之人不可忽视的,其中的信息似乎既面向厨师,也面向那些对食物很敏感的读者。第一要义是要懂得特定食物的自然特性:猪肉宜皮薄,不可腥臊;鸡宜骟嫩,不可老稚;鲫鱼以白肚而扁身为佳。寻觅理想食材的结果是,“大抵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其六,买办之功居其四”。作料的选择也同等重要,酱、油、酒、醋,都各有特点与缺陷。用油的话,要选上等的苏州秋油;用醋的话,要谨防那些颜色甚佳,味道却不够浓的,因为它们失去了醋的“本旨”。镇江醋就为这种缺点所苦,江苏板浦醋必定是最好的,浙江浦口醋次之。食物的清洗和处理也很重要:燕窝显然要去毛,海参去泥,鱼翅去沙,肉要剔筋瓣,鹿筋去臊,鱼胆要小心处理,以防胆破而全盘皆苦。说完这些之后,袁枚开始思考一些基本问题,也就是具体到一顿饭来说,如何让各种要素保持均衡。添加调料之时,要严格按照食物的本性,区别对待,不可含含糊糊。重点是独用和兼用,涉及酒与水、盐与酱;另一个重点是,凡一物烹成,必需辅佐,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举例来说,置蟹粉于燕窝之中,放百合于鸡肉、猪肉之中,皆是愚蠢之行。味道过于浓重的食物,如鳗、鳖、蟹、鲥、牛肉、羊肉之类,皆宜独食。

袁枚的食谱《酒园食物》

袁枚上菜之法也是袁枚心中十分重要的事情,同时代的富人也有同样的想法。凡人请客,相约于三日之前,自有工夫平章百味。若作客在外,必须预备一种急就章之菜,以防客陡然而至,急需便餐,如炒鸡片、豆腐、炒虾米,及糟鱼、茶腿之类。上菜之时,不宜用过于贵重的明代瓷器,而应只用更为雅丽的清代陶器,使之大小各异,参错其间。物贱者器宜小,煎炒之物宜盘,煨煮宜砂罐而非铁锅。用贵物宜多,用贱物宜少。煎炒之物多,则火力不透。故用肉不得过半斤,用鸡、鱼不得过六两。其他食材当然要量大才行,不然无任何味道可言:白煮肉,至少要二十斤才行;粥亦然,非斗米则汁浆不厚。菜品做好之后,总是必须一样一样地吃,而不是大量堆叠于桌上一起吃。鱼或者其他动物有多少部位可以利用,厨师就应该尽量利用——就这一点来说,袁枚跟李化楠一样提倡节俭。如此上菜而成就优雅,也是袁枚的同时代人沈复所描绘的情况。沈复强调道,顶级美食家用餐之时,必小酌而行酒令。他家中虽然相当贫穷,却往往得以与妻子坐而享受美食,即瓜、蔬、鱼、虾四物。沈复对大量饮酒一事情坦诚得很,他承认,乾隆庚子年新婚之夜,大醉,未入洞房已不省人事。袁枚深知,纵酒则不知食物之味。但是他也深爱佳酿,坦言曾饮溧阳乌饭酒十六杯,复饮至眩晕方休。他平常并不饮酒,而在另一场合遇到了苏州陈三白酒,因其甘甜而粘唇,饮至十四杯。史景迁(本文作者史景迁为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史研究专家、著名汉学家)

袁枚的食谱《酒园食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8 0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人是怎么看待饮食的?(健康书橱)
...健内容。《随园食单》就是典型代表,作者是清代大才子袁枚(1716—1797)。优游大半生之后,他总结数十年的美食体验,写下这部《随园食单》。 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
2024-09-06 07:14:00
盘点中国古代五大吃货的故事
...黑色幽默,表现了他对清朝统治者是何等轻蔑! 【清】袁枚清朝的袁枚是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和赵翼、蒋士铨合称“乾嘉三大家”,他写的诗词文章很有灵性,他自己倡导“性灵说”,文章讲
2024-04-15 11:46:00
《随园食单 不负好食光》:跟着清代“吃货”,在烹饪中品味人生态度
...写美食的菜谱少,独一份的“美食宝典”就是清代大才子袁枚的《随园食单》。《随园食单》最早出版于1792年,详细记述了中国14世纪至18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和美酒名茶,
2023-02-04 11:17:00
养生,从用心煮一锅粥开始
...文转自:承德日报养生,从用心煮一锅粥开始□ 孟祥海袁枚在《随园食单》里,用了不足200字的文字,记述了他的煮粥之道。文字清爽可爱,宛如一则古色古香的小品文,读来妙趣横生,耐人
2024-02-09 10:42:00
清代“吃货”指南
...报《随园食单》——清代“吃货”指南清代《随园图》。袁枚像。《随园食单》。 美食爱好者依据《随园食单》做的车博饼。美食爱好者依据《随园食单》做的杨公圆。美食爱好者依据《随园食
2024-03-25 07:48:00
豆腐味美胜燕窝
...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深受男女老幼的喜爱。清代美食家袁枚也喜欢吃豆腐,他在《随园食单》中说:“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我国是豆腐的故乡,制作豆腐的历史也颇为悠久。早在明代李时珍在
2023-10-23 06:35:00
珠光玉润话汤圆
...在试灯预赏的日子,摊主就已经开始卖汤圆了。清代诗人袁枚和他的厨师,更是从汤圆馅料的风味和形式上做文章,创作出了可甜可咸、可荤可素的汤圆,如萝卜汤圆和水粉汤圆。袁枚的《随园食单
2023-01-25 13:45:00
《随园食单》是古代吃货们必备的“美食宝典”
...独写美食的菜谱最少,独一份的美食宝典就是清代大才子袁枚的《随园食单》。《随园食单》是清代大才子袁枚所作,最早出版于1792年,详细记录14世纪至18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
2023-07-12 10:26:00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袁枚喜吃瓢儿菜瓢儿菜,南京特有的菜第一次被推向世界瓢儿菜,是南京特有的蔬菜。瓢儿菜矮矮的,暗绿色,叶茎短,叶片圆肥,叶面起伏不平。入冬后尤其打过霜的瓢儿菜,既带
2023-01-09 02: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