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真有“悲秋综合征”?有!
有学生两次高考两次退学,一入秋情绪问题就变大
网上有关“悲秋综合征”的话题有330多万的阅读量
不少人喜欢秋高气爽的日子,而有人却在这秋季犯了情绪病。近日,南京上班的白领小张自从入秋后感觉每件事都不太顺心,“心情总是起起伏伏波动很大。”这种过山车式的情绪波动并不是个例,近期#悲秋综合征#等相关话题引发网友共鸣。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袁勇贵告诉记者,季节变化确实会影响心情波动,临床上称之为季节性情感障碍,通常在秋冬季节出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有这样的病例
两次高考两次退学,每逢入秋情绪问题就更大
袁勇贵主任介绍,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易感人群主要为两类:一是本身就患有心理疾病,当天气发生变化时情绪会更敏感易发;二是中老年人,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
20岁的小林(化名)因为情绪问题,两次参加高考两次退学。她第一次考上北京一所985高校,第二次又考上南京一所大学,两次入学后都因压力过大,几个月后选择了退学。第三次参加高考,小林选择了一所普通高校,入学后经老师建议进行心理治疗。
“这位学生本身就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随着季节变化,情绪波动就更大,每年夏天高考状态特别好,等到秋天入学不到几个月,就无法继续上学了。”袁勇贵告诉记者,她就诊后,经过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有了很大的改善,之后才顺利开启大学生活。
而65岁的李阿姨同样有着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典型症状:一到秋冬季浑身不舒服,可等到春天又好了。秋冬季到处看病的她,不是胃疼就是心脏难受,头疼更是常有的事。不过李阿姨做了胃镜、心电图、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都显示良好,最后在医生建议下前往心理科治疗。“后来我建议她吃点药控制一下,有条件可以去暖和、光照足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袁勇贵介绍,光疗对有些人来说效果很好,就是人为的增加光照时间,“有年冬天,李阿姨带着老伴去海南,一直到过完年才回来,当时她也没有吃药,但整个人状态很好。”
●专家的建议
患者有个共同点:思虑过重 要学会倾诉,培养兴趣,多运动
专家提醒,入秋后,当人情绪突然出现易怒或是低落,应该引起重视。如今,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临床上焦虑、抑郁、失眠等越发常见。
“从接诊量上看,医院里大概有1/3抑郁病患者是青少年。”袁勇贵说,“近年来,躯体化障碍,如出现各种躯体疼痛的也明显增多,包括强迫症,有些患者怕脏为了保证卫生整洁,会不停地洗手。”需要注意的是,不少患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思虑过重,很多事情因为自己没有自信,就会出现反复去想,想特别多的情况。
而针对这类情绪问题,专家建议: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比如和朋友聊聊天吐露心事,多交流对情绪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次,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也有助于保持情绪稳定;再者,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这对抗抑郁有很大的帮助。
“但如果人的低落情绪持续数月,甚至有轻生等消极想法,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帮助与治疗。”袁勇贵强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9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